湘西“苗蠱”巫術真的存在嗎?苗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dongyangwoainisy


我可以告訴大家,要相信科技科學,世上只有活人和死人,不存在鬼魂,鬼魂都是活人騙活人。


丿大地回春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不但過去有而且現在偏僻的苗賽,和落後未開發之地還有。。。。。。


蠱這個東西,在現代人腦海裡就是個以言傳言,蠱惑人心,娛樂大眾,湘西旅遊宣傳片中一個噓頭而己,沒必要太認真!

原來我也是和你們想法一樣,但後來我所遇,所聽,所見,改變了我的想法。這要從我當年去湘西扶貧工作講起。


當時扶貧對象是個十分偏僻,極其落後,走山路都要走上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的苗寨,而且苗寨裡的人大多數不懂漢浯,更不會說,沒電,沒車,也沒公路。由於消息閉塞,少有外人進入,寨上自給自足,巫醫盛行,婚喪嫁娶自有一套風俗,看似及合情又合禮。

當年(上世紀九十年初)我們一行五個人,三位年長屬於領導,我和另一位專打下手,因才參加工作原故吧!主要工作,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副帶宣傳計劃生育,(現想起都還有點臉紅,毛頭小夥講計生,我和另一個小夥伴,當年對男女之事都還未曾有過,一竅不通😡😡😡,。。。。。。)

後來苗寨住了段時間,雖然清苦,但內心世界很充實,這裡民風純樸,讓我見識太多第一次,看見這裡男人女人們大膽裸露身體在河中洗澡,體驗了這裡特有的趕邊邊場,趕夜場,唱山歌,約心愛之人約會。。。。。。太多太多,一世難忘!

這中間也發生點事,也可叫中蠱吧,就是我們這一行人,接二連三都出現身體浮腫,渾身奇癢難受,也不知乍搞的,年長者常警告我們幾個,不要亂走,講話注意方式,雖然共產黨不信這些,但還是尊重當地苗人,入鄉隨俗,以免被苗人放蠱,當時年輕,想著自己以後還有許多未嘗之事,不免心裡陣陣害怕,再後來年長的身體堅持不住,走了,另兩個也借身體不行,也走了。只剩下我和另一個小夥伴,拖著奇癢身體苦逼堅持。

五個人時我們自己開伙,現只剩我倆,一商量就拿著剩下給養,來到戶苗人家裡,和他們同鍋操食,這戶苗人家有兩個十七八歲女兒一個小兒。當天就在她們家吃了餐飽飯,有切成大片大片臘肉,自制的包穀酒,還讓我倆各喝了碗酸湯,肉飽酒醉一覺天明,一起來,我倆同時發現,身上浮胖奇癢消退了,我很好奇就把他家女兒邀出去了,(苗家末出嫁的女子,只要她願意,是可任意邀請出去的)

都是年輕人嘛, 一路上東拉西扯,講天說地,及我讀書時外地所見所聞,講的她暈暈呼呼的,一個勁老看著我,搞的當時幾次都不太好意思,臉紅。看條件成熟了,我也不忘正事,問她我們幾個為什麼身上會浮腫奇癢,是不是被放蠱了?她道回答乾脆,是的。我問為什麼?她說你們還是看不起我們,你們從不和我們同吃一鍋飯,不喝同碗酒,所以你們個個都會中蠱,我接著問,你看,我把衣服提起來,現在怎麼都消了,她答到因為你倆昨天和我們同吃飯了,所以你倆中的蠱就給你們解了,只要天天跟著我,保你無事,哈哈∽哈哈!!!我的親孃,我就被你這樣抓到手板心了。。。。。。


後來因長隨他左右,慢慢地她教了我一些防蠱中蠱技巧,這樣我才搞清為什麼一行五人是如何中蠱的,這個苗寨很獨特,他周邊長滿漆樹,這種樹散發的氣味,或你遇到割漆發出那種味道,會讓人極易過敏,出現浮腫奇癢,所以過去苗民為了自保大量種植漆樹,防止官兵,慢慢外人以言傳言,添鹽加醋再也不敢輕意靠近苗寨。那苗人為什麼沒事了,因為他們會一物降一物,苗人火塘邊那皿酸湯每天必喝,就是解蠱上佳之物!

這苗蠱,外人看神秘莫測,但我接觸久了,慢慢發現,實際它的存在有一定道理,技巧,也很聰明,但它絕不迷信,大家認為迷信,是因你沒看懂它,也有人為誇大,胡扯。


山城一紙客


真的有這樣的巫術,我成吉思汗世的大妃米琪的妹妹米蘭養的是屍蟲,女兒佳麗養的是蠱蟲來了差點把靈媒咬死,明顯的看著一道一道行走的線,渾身刺癢。這還是靈界對人界,人都受不了,有一個大學的老師欺負我的一個前世的兒子吉寶的轉世身,我讓米蘭給他下了屍蟲咬的他天天撓癢癢上不了課。還有一個苗疆的女兒我記不住叫什麼了(因為她太胡鬧牴觸她),下了蠱收不回去了,他媽媽來了收還少了一個藏在人的子宮裡在人的體內長大了差點沒繁殖出來,這次最危險要是生出來人就沒有救了,以後不管誰來了學巫法的下蠱的必須費了功夫才允許來和我談話。我說的都是這些年我經歷的,都是學蠱的死後成靈帶著蠱蟲的。


我是路希法


苗蠱術的來源 蠱術產生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傳先秦時期已有蠱蟲,但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如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據有的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又據本草綱目上介紹:造蠱的人捉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中,這一百隻蟲大的吃小的,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大蟲就叫做蠱。由此看出:蠱本來是一種專門治毒瘡的藥,後來才被人利用來害人的。放蠱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把蠱放入食物,吃了以後,就會染上蠱毒,染了蠱毒的人會染患一種慢性的病痛。以現代觀點來看,其實這是一種人為的,由許多原蟲的毒引發出來的怪病。


怎麼製作蠱毒呢?曾任長溪縣令的範正敏在《遁齋閒覽》中描述說:“閩蜀之俗好畜蠱,其法先聚百蟲於器中,任其自相啖食,數月食盡,惟留一物者,則事以為蠱。以其子內飲食中,即殺人。”就是說,養蠱人家造蠱,先要蒐集蛇、蜈蚣、蜘蛛、蟾蜍、壁虎等多種毒蟲,密封壇罐內自相殘殺,最後活下來那隻動物就是蠱,如果是蛇,就叫蛇蠱,如果是蜈蚣,稱蜈蚣蠱。這隻身具百毒的蠱王最後煉成金剛之身,不懼刀槍水火,連排洩出來的細微糞便都劇毒無比,混入食物中,能奪人性命。所有的蠱毒中,以金蠶蠱最有名,威力最大。

蠱是一種智慧生物,本性嗜殺,蠱主利用它來複仇或謀財。最簡單的辦法是在路邊開個客棧,謀害行旅客商,侵吞他們的財產。很多故事講黑店使蠱的。這種陰狠的巫術聲名狼藉,只能秘密使用,一旦被人舉報,將招致官府的嚴厲打擊。
蠱後的辨認方法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二是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三是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但也應加以預防。據說預防的方法有四種。一是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二是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三是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四是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五是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蠱的神力是有代價的,蠱主必須抵押他的來生。“凡蓄蠱人家,必盟於蠱神曰:願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復為人”清東軒主人的《述異記》寫道。蓄蠱者多為窮人,才願意以無數世輪迴於畜生道,換取一世的富裕。此生已經富貴的人家,不為也。 為了讓蠱賣力幹活,蠱主不但經常祭拜,還要裝窮哄騙蠱神。《汀州府志》記載的上杭那個案例裡,蠱主賴子俊每逢朔望,都要和妻子兩人赤身拜祝金蠶,口中說:“金蠶公,金蠶娘,我家夫婦沒衣裳。”信徒連衣服都買不起,金蠶神當然內疚,只好努力創造財富。每到大年三十,蠱主要與金蠶神算賬,如同我們今天的國有企業,儘量誇大成本,打破一個碗說成十個,最好算成虧損,讓金蠶神不至於懈怠。論耍陰謀詭計,再邪惡的神靈也不如人類。 蓄蠱人家既富,有的想金盆洗手,就要把蠱毒連同財物一起放在路邊,讓人撿去,稱嫁金蠶。


日升昌


苗族的巫術屬於楚巫文化。苗族的巫術分黑和白兩種“湘西趕屍”術是一種是巫楚文化的一種屬於白巫術,也是流行在湘西一帶的一種神秘傳說,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裡寫道: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完全同活人一樣。



依然DDD


《辭源》裡對“蠱”的解釋有四種:一是皿蟲為蠱,是毒害人之物;二是穀皮,《爾雅》中對糠的解釋就是蠱,穀皮飛舞也被稱作蠱;三是指“事”;四是指“惑”,蠱惑就是這個含義。

我們常說的蠱一般是指第一種,其中以苗族用蠱最廣為人知,《笑傲江湖》中的藍鳳凰就擅長此道。

蠱的製作方法是將很多蟲子放在一個器皿中,讓他們互相殘殺,最後剩下來的那隻最強的蟲就是蠱。傳聞中苗族女性擅長用蠱,可以讓人無知無覺中蠱,對那些負心男人下蠱讓他們腸穿肚爛的故事也為人津津樂道。


對於下蠱大致有這幾個特徵:一 巫蠱之巫為夫人;二,蠱都是蟲子製成;三,經過食物下蠱;四 中蠱有咽喉腫痛、胸腹鼓脹、死亡時間不一等症狀;五,解毒需要解藥,最常用的解藥就是甘草。

這樣看來,湘西地區盛傳的下蠱其實就是黑巫術的一種。

另外一方面,少數民族用毒蟲研製毒藥並不少見,狆獞等族就以毒蛇煉製武器的風俗,漢人看到他們用用毒蟲,就與下蠱相聯繫,這種看法可以理解但並不公道。

中國對蠱最早的記載見於《左傳》從書中的記載來看,蠱應該是指腹內有蟲。因此,很多人認為《左傳》中的蠱,應當是指寄生蟲。《列仙傳》中記載,河間王生病拉肚子拉出了十來條蛇,也就是上述的腹中生蟲。

此外,山林地區多瘴氣,很多人尤其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都會有“腹脹如蠱”的反應,於是又把這個問題與下蠱結合在一起。

於是,在瘴氣、寄生蟲、製毒技術結合在一起的的誤解與西南地區神秘的黑巫術的相互作用下,就有了苗蠱的巫術這一說法。


鳳妖


現在我告訴各位網友,我們苗族蠱的來源於“認路功夫”,一種道術,其中包括有法術,武術,幻術,通靈術,磨景傷人殺人術。 以前我們這裡有一個人學了“認路功夫”。有人親眼目睹他使用法術把自己變成了一隻孔雀在天上飛,飛了好遠然後又飛回來,落在他家的院子裡,然後又變回人。他經常出去做生意,要走山間小道沒有公路,十多公里的地方荒無人煙。有一次他做生意回家,走到荒無人煙的地方遇到了十多個人,要搶劫他,他立馬就跑,跑到一個不大不小剛剛能夠藏一個人的草從裡,他就鑽了進去。那些搶劫他的人個個都親眼看見他躲進草從中去了,大夥一起把他包圍,以為他一定跑不掉的,結果過去一看什麼東西都沒有,人影也沒有一個。十多個人從四面八方包圍他,他怎麼就憑空消失了。 後來別人問他是怎麼做到這些事的?他回答說,他學“認路功夫”會法術,還親自在別人面前展示他的法術。他一施法一念咒語,然後自己馬上就變成一匹馬,然後又變回來。 有人要跟他學,他說,學了這些法術的話,不能夠結婚,要一輩子打光棍,還不能夠跟異性發生性關係,還需要選擇將來自己死亡的方式,不能夠是正常死亡,必須是非正常死亡,這樣才能夠學得了真正的法術。別人問他,那你剛剛學習這些法術的時候,你是怎麼選擇死亡的?他說,他現在被螃蟹咬死的。等到他活到110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去上山去砍柴,忽然之間看見遠處有一隻小小的螃蟹朝著他走過來,越走就越近而那隻螃蟹越走近他就越長越大,等到走到他面前的時候,那隻螃蟹就已經長大到有一頭大水牛那麼大,然後就咬他一口,他就受了重傷。當村里人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奄奄一息,勉強說完他受傷的詳細經過就斷氣沒有了呼吸心臟停止跳動,沒有任何生命體徵。 學習這些法術,沒有一個人是好下場的,同時這些法術是隻能夠男性學,不能夠女性學。女性學了,就會不知不覺的落入魔道。這樣落入魔道的女性會長得十分漂亮迷人,還會以食人的靈魂為食物,縮短自己修煉成魔的時間。一個月至少要下一次蠱,不下蠱的話她就會越來越難看,越來越老,越來越不舒服,最後還會死亡,整個過程總共時間用不了幾個月。 為了自己保持青春常駐,他就會時不時的給他人下蠱,只要中蠱死的人就會被他吸食靈魂,用來保住青春和生命,還有修煉法術。


上海銷售上達功夫


巫蠱是漢人對苗民社會的一種想象。

明清以來,隨著大量漢人移民到西南地區,在他們所不熟悉的自然環境下生活,就要面臨各種新疾病,以及因為族際競爭而充滿敵意的苗民。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新疾病被稱作蠱疾。漢人總是想象苗民會用蠱毒暗害他們。

換言之,苗民的巫蠱術其實是以訛傳訛。

漢人通過巫術的想象,來實現對苗民的指控,並體現在各種各樣的民族誌作品中。

所謂的蠱,就是傳說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裡培養,最後活下來的那個毒蟲就是蠱。漢人認為苗民會用這些毒蟲來害人。因此——

苗蠱本質上不是巫術問題,而是醫學問題。

事實上,從內地遷徙到湘西等地,肯定是受不了當地的溼熱環境,容易讓人生各種疾病。


在生病的情況下,面對著充滿敵意的土著居民,必然會有人將自己生的病與土著們的妖術、巫術聯繫在一起。

最終,在特定的背景下,這種被想象的聯繫也就變成了傳說,而傳說成為了煞有介事的現實。

甚至直到民國時,還有這樣對貴州等地的幻想:蠱有蛇蠱、蜥蜴蠱、蜣螂蠱、蜈蚣蠱、金蠶蠱,種類不一。持以中人,無不立死。

總而言之,沒有苗蠱這種東西,這只是想象。


HuiNanHistory


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著了蠱。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



蠱術傳女不傳男,一般都是母親傳給女兒。蠱的種類有很多,譬如蛇蠱,蟲蠱之類,最厲害的應該是金蠶蠱。在苗疆,如果飼養蠱蟲的苗女看中了心儀的男子,就會想辦法在那個男人身上下蠱用來留住他,一旦那男人離開下蠱的苗女就會精神恍惚,嚴重的會死。

嫁蠱:有些不想再養這些蠱蟲的人,會把蠱和錢丟在路中間,如果有人撿取就是嫁蠱。那蠱就會離開原來的主人,跟隨撿錢的人。不要以為養蠱容易,蠱要定期放出去,不管你有沒有要害的人,如果不放出去蠱會反噬自身。



蠱的形成也有很多方法,一般來說就是抓十來只不同的毒蟲擱在一起,讓他們互鬥,留下來最厲害的一隻,集合了所有毒物於一身,便是蠱。還要拜瘟神之類的。

一般來說中蠱是無法由旁人來解的,只有下蠱的苗女才能解開。但又有說,只要知道是那個人下的蠱,在門外大叫“誰誰誰,我知道是你下的蠱。”蠱就會被收回,當然,或許只是當地的某些民間做法。又有說,有些蠱,一旦下了,不到至死方休就絕不能收回,如果半途反悔,收回蠱蟲,那麼就會反噬自身。

蠱都是下在飯菜裡的,有的說,去苗族,不要對漂亮的苗女殷勤,蠱女大多漂亮單純。人家做的飯和酒上桌都要問主人家有沒有下蠱。如果問了,蠱毒就失去了效力。

苗族民間就流傳這樣一則放蠱的故事:從前有位有盅的母親,盅看上了她的兒子,做母親的當然不願意她的兒子。但是,盅把她齧得很兇,沒有辦法,她才答應放蠱害兒子。當這位母親同她的盅說這些話的時候,正巧被兒媳婦在外面聽見了。兒媳婦趕緊跑到村邊,等待她丈夫割草回來時,把這事告訴了他,並說媽媽炒的那一碗留給他的雞蛋,回去後千萬不要吃。說完後,兒媳婦就先回家去,燒了一大鍋開水。等一會兒子回到家來,他媽媽拿那碗雞蛋叫他吃。兒媳婦說,雞蛋冷了,等熱一熱再吃。說著把鍋蓋揭開,將那碗炒雞蛋倒進滾沸的開水鍋裡去,蓋上鍋蓋並緊緊地壓住,只聽鍋裡有什麼東西在掙扎和擺動。過一會沒動靜了,揭開鍋蓋來看,只見燙死的是一條大蛇。



這些所謂的放蠱方式當然是無稽之談。至於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當然更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了。雖說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但苗族的一些婦女卻深受這種觀念的誣害。人們認為“蠱”只有婦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婦女身上,傳給下一代女性,而不傳給男性。比如某男青年“遊方”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有蠱”姑娘而未徵得父母的同意就娶來,那麼他們的下一代,凡屬女性,均要從她母親那裡將蠱承傳下來,並代代相傳。


江雪寒


一、蠱是什麼

巫術可以根據使用的目的簡單的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消災、祈福為目的的善意的巫術,稱為“白巫術”;另一類是以傷害、甚至殺人為目的的“黑巫術”。而黑巫術中最令人感到恐懼的首數蠱術。歷朝歷代都有關於施蠱害人和被蠱術荼毒的記載,蠱術之盛行,以至於人們經常把“蠱”和“巫”連起來說,“巫蠱”“巫蠱”,彷彿蠱術成為所有巫術的統稱。

蠱的歷史非常久遠,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關於蠱的記載。甲骨卜辭中寫道:

“有疾齒,唯蠱虐。”(《小屯·殷墟文字乙編》7310片)

“(有〕疾,不(唯)蠱。”(《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1675片)

“病,其唯蠱?”(胡厚宣《殷人疾病考》引盧靜齋藏片)

【甲骨文中的“蠱”】

礙於當時書寫工具簡陋,留下的記載非常簡略,後人無法得知商朝流傳的蠱具體是什麼樣的,只知道它是造成人生病的原因之一。但是甲骨文“蠱”的字型卻透露出了一些關於蠱的重要信息。甲骨文的“蠱”,外面是一口大鍋或者其它什麼器皿,裡面是兩條蟲或者蛇(古人把蛇歸於蟲類),從圖案中可以看出蠱指的就是放在器皿裡的蟲子,後來無論是金文,還是篆體,基本上都延續了這種寫法直到今天。

宋代鄭樵所著《通志·六書略》記載:“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用以殺人。”一般製造巫蠱的方法是取一百條毒蟲,把它們關在一個器皿中,讓這些毒蟲互相啃食,最後活下來的毒蟲就被成為“蠱”。這條剩下來的毒蟲不僅毒性高強,而且已經超越生物,上升到了一種鬼神的類屬,可以隱形,專門為禍害人。

《玉芝堂談薈》《說郛》等明清時代的文獻皆說,蓄蠱者主要分佈於蜀中到湖廣閩粵地區。施蠱害人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放害,又分外放和內放兩種。外放就是放在受害者的身邊,比如:趁人不注意將蠱蟲或蠱藥(研成粉末的蠱蟲)彈到受害者身上,或連蟲帶罐子埋在受害者床底下,這樣受害者每天在睡覺都會遭到蠱蟲的啃食。內放則是將蠱藥,投入被害者的飲食當中,被害者吃下去,蟲就在被害者的體內遇到血氣便會活過來,日日夜夜啃食被害者的五臟六腑。

【蠱術】

上述說的投蠱發還比較原始,更多人相信蠱蟲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動物,蛻變成了一種鬼神,擁有魔力,即便不直接接觸,也能對人產生影響。又或者可以解釋成蠱擁有異形遁影的能力,能夠隱形飛往受害者身邊。

二、轉移財富的蠱術

從晉代開始流傳蠱除了害人的功能外,還會偷偷的將受害者家的財產轉移到施蠱者家中,所以也有人依仗著蠱術致富。《搜神記》卷12載:“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累世為蠱,以此致富。”

清東軒主人《述異記》卷中的記述則更加聳人聽聞:“凡畜蠱之家,必盟於蠱神曰:願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復為人。其用蠱也,其人既死,死者之家貨器物,悉運來蠱家;其受蠱之鬼,即為蠱家役使,凡男耕女織,起居伏侍,有命即赴,無不如意,若虎之役悵然。”

根據《述異記》卷中的記載:“畜蠱者家裡只能供奉蠱神,不能供奉別的神。每逢金日蠱神會產生白色的糞便,畜蠱者刮取糞便用來毒人。而且下毒的日子也有嚴格的規定,非庚、辛、申、酉日則不可下蠱毒人。因在干支五行中,庚、辛、申、酉和金相對應,大概是到了這些日子金蠶蠱的毒性可以發揮到最強。”

此外,到了每年除夕,畜蠱者要向用雞蛋供奉蠱神,夫妻裸體向蠱神跪拜。然後,向蠱神彙報賬目,看今年毒死了多少人,蠱神按人數和身份賜予錢財。衙役值五錢銀子、秀才四兩、官長五十兩。也就是毒死的人越多,獲利越豐富。

【蠱術也可用於竊取財富】

由此可知,為畜蠱雖然可以致富,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義務。有些人養到一半不想養了,就會把蠱神帶給他家的財富加數倍,連蠱神一起拋擲在路邊,等哪個貪心的倒黴蛋把蠱神撿回去,這樣此家就可以脫離苦海了。送蠱者還可能附贈一本說明書,教下家怎麼養蠱。宋代以金蠶蠱最為盛行,因此送蠱又稱為“嫁金蠶”。

《虛谷閒抄》引《幕府燕閒錄》講述了:

一個叫做“鄒閬”的窮人在路上看見了一大堆金銀財寶,遂把它們都撿回去了,回到家才發現腿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附了一條金蠶。後來一位有見識的朋友告訴他這是金蠶蠱,鄒閬沒有嫁金蠶的財力(加金蠶需要加上原本金錢的數倍才可),朋友建議他索性畜蠱致富。好在鄒閬良心未泯,寧可死也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一口把金蠶吞進肚子裡。結果,反而因禍得福,不僅沒死還長命百歲。

這個結局明顯是為了遷就人們的道德觀念,好人有好報。

三、破除蠱術

既然施蠱陷人的巫術在古代如此盛行,甚至有時候發展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那麼和蠱術相抗衡的各種白巫術也就應運而生了,破解蠱術的巫術或醫術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草藥驅蠱。由於蠱的主體是蟲,所以古人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某些具有驅蟲效果的草藥來制服蠱蟲。《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說禬之,嘉草攻之。凡驅蠱,則令之,比之。” 下文《翦氏》又云:“掌除蠹物——以政萗攻之,以莽草燻之——凡庶蠱之事。”不僅專門對付蠱,古代人在平時也有佩戴裝有草藥的香囊以隨時驅趕蚊蟲的習慣。

厭勝制蠱。“厭”通“壓”,“厭勝”即“壓而勝之”的意思。古人相信某些物體具有辟邪的魔力,可以戰勝不祥和黑巫術,相當於咱們現代人說的“吉祥物”和“幸運符”。比如:漢代打仗時會給士兵分發一種銅製,形狀如同北斗七星的威鬥來保佑作戰成功。

據說對蠱特別有奇效的厭勝物是玳瑁,它是一種龜類,扒下它的殼戴在手臂上可以闢毒,如果飲食中被下了蠱藥,玳瑁會自動搖晃起來。宋代《圖經本草》也說:“(玳瑁)磨汁服,解蠱毒;生佩之,闢蠱毒。”

【玳瑁】

食療或藥物治療。除了上面說的服飲玳瑁磨製的汁液可以解蠱毒外,《山海經·中山經》記載有一種帝魚,吃了可以解蠱毒。最奇特的是晉人張華提到飲糞汁可以解蠱毒,醫術《千金方》曰:“用人屎尖七枚,燒作火色,置水中研之,頓服即愈。”《述異記》也認為用糞便解蠱毒值得嘗試:“唯自投糞窖中,稍或可解。”這種方法是利用穢物來辟邪,人類對於糞便、尿液非常厭惡,唯恐避之不及,因而推想妖怪遇到這些東西也會逃避。

動物伏蠱。雞是降服蠱蟲最有效的動物。首先,雞以蟲類為食,自然可以想象它是蠱蟲的氪星。其次,公雞每天在日出時打鳴,所以在古人的想象中公雞和太陽有神秘的聯繫,而陽光被視為有剋制或至少削弱妖魔鬼怪的功效。第三,古代神話中有一種重明鳥外形似雞,每隻眼睛有兩個瞳孔,它一鳴叫,附近的鬼神都會聞風喪膽,落荒而逃。世人大概將它和雞混同了,所以認為雞叫可以驅邪。另外一種動物刺蝟,被認為是金蠶的天敵,專門剋制金蠶蠱。

神獸食蠱。漢代宮廷儺戲中的主角方相氏率領十二隻神獸,每隻神獸都各有專門對付役鬼,其中窮奇和騰根兩隻神獸就是專門吃蠱的。

以蠱制蠱。這種辦法又分兩種:

第一種按《本草拾遺》記載,寄生於人體內的蠱蟲殺死宿主後會從口鼻鑽出,趁這時候抓住它,把它曬乾燒成灰,以後可以用來救治別的中了蠱毒的病人,這利用的是同類相攻的原理。

另外一種辦法則是利用天敵剋制的原理。首先要知道受害者中的是哪一類的蠱,然後用專門剋制它的蠱蟲下藥。比如:治療蛇蠱用蜈蚣蠱,治蜈蚣蠱用蛤蟆蠱,治蛤蟆蠱又用蛇蠱。

【蛤蟆蠱專治蜈蚣蠱】

咒語降蠱。降蠱的咒語林林總總,在此僅舉《醫說》卷六《解蠱毒方》一例出自某位僧人之口的咒語:“姑蘇啄,摩耶啄,吾知蠱毒生四角。父是穹隆窮,母是舍邪女,眷屬百萬千。吾今悉知汝,摩訶薩摩訶。”

這句咒語有趣的地方在於煞有介事的道出了蠱的外形,以及蠱的父母是誰,目的無疑是為了嚇唬蠱,令它明白自己的底細早就被人家摸透了,人家隨時可以拿出辦法治它,這樣子蠱大概會識時務的溜之大吉了吧。其實蠱的種類千奇百怪,怎麼能一言以蔽之呢?再加上咒語中提到的蠱的父母的名字,顯然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名字,難道說中國的蠱還有外來的爹媽嗎?這種咒語與其說能嚇唬到蠱,不如說是給唸咒語和聽咒語的人求個心安罷了。

此外降服蠱的方法還有許多,便不再一一贅述。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巫術只是兒戲,但古代的大多數人都是打心眼裡對巫術深信不疑的,人們只要一想到自己可能稱為巫術的受害者,不免會恐慌,進而可能影響到社會秩序。因此,統治者自然要把蠱術當成一個現實的問題來對待。很多朝代都出臺了嚴厲打擊蠱術的法律條文。從北魏到明清的法律都把畜蠱和施蠱當成重罪處置,當事人均處死,家屬一般也要判處流放。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發生過一次牽連甚廣的蠱術審判事件,當時朝廷下令將永州(今湖南西南部)各縣的三百二十六家畜蠱者遷徙到偏僻無人之地居住,禁止他們重返鄉里。然而,就是在歷代如此嚴厲的打擊底下,蠱術之風依然從未斷絕。

四、蠱術反噬

施展蠱術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違背了施術的規律,或者被破解,蠱術的效果可能會被返還給施術者。

比如,前文引《搜神記》提到滎陽累世畜蠱致富的缺德家族,後來家裡娶進門了一個新媳婦,還沒來得及把畜蠱的事情告訴媳婦就出事了。一天全家人都出門了,只留下那名媳婦看家。媳婦偶然打開了畜蠱的大缸,看見裡面正盤著一條大蛇。於是燒了一大鍋開水,倒進缸裡,將那條蛇給燙死了。後來,這戶畜蠱的人家整個家族幾乎死盡了。因為供養蠱神給這家帶來了繁榮,殺死蠱神也要付出家破人亡的代價,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宋代的畜蠱者不敢殺害蠱神,而是嫁禍於人。同樣,如果受害者找到了施蠱者用的蠱,殺死了蠱,不僅可以解除自身的蠱術,還可以使施術者身亡,這都是因為法術被破了的緣故。

另外沒有履行畜蠱者的義務同樣可能遭到蠱術反噬。在有些人的觀念裡,蠱術不是可以完全由畜蠱者意志掌控的,而是變成了一項責任,不管你自願成為還是被迫成為畜蠱者,都必須承擔這項責任。按《隋書·地理志下》的記載,畜蠱者如果三年沒有施蠱術殺人,就會賠上自己的性命。而且畜蠱的人家沒辦法終止畜蠱,一代人畜蠱,子孫後世代代都得畜蠱,如果女兒出嫁,那將會把畜蠱的血統擴散到夫家。

五、附會到“蠱”名義下的巫術

根據典籍和民間傳說,蠱的類型千變萬化,幾乎到了要多少有多少的地步,如:金蠶蠱、蛤蟆蠱、蜈蚣蠱、貓鬼蠱、蜮蠱(水蠱)、牛蠱、犬蠱、雞蠱、草蠱、菌蠱、蝨蠱、蠍子蠱、鬼蠱、馬蜂蠱、大象蠱、蜘蛛蠱、鰲蠱、青蛙蠱、麻雀蠱、烏龜蠱、稻田蠱、晰蠍蠱、蜣螂蠱、挑生蠱、石頭蠱、蔑片蠱、瘡蠱、腫蠱、牛皮蠱、犁頭蠱等。其中許多種類已經超出“蠱”原本的定義,包含了動物、植物,甚至非生命物,還有一些自然形成的蠱,可見蠱毒的外延非常廣。

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叫做“朱世安”的人誣陷逮捕他的公孫賀一家在漢武帝經過的路上埋藏人偶,以詛咒漢武帝,由此引發了一場牽連數十萬人的“巫蠱之禍”。連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在這場禍亂中喪命。雖然該事件被冠以“蠱”的名義,實際上其中出現的是人偶咒術。

這種概念泛化,可能是因為蠱術的名聲太大了,所以人們不知不覺把所有的黑巫術都歸入到蠱術的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