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由陳杰的小說《亂世奇商》所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大染坊》,在我國的電視劇好評榜裡依然居高不下。

陳杰何許人也?爺爺陳立庭,民國時在濟南制錦市街開染坊,張之洞為陳杰的太姥爺,可謂家境殷實,家學深厚。

劇中人物陳壽亭,或許裡面包含著陳立庭的影子,也有在那個時代的染織業裡的各位民族英雄和傳奇人物的影子,在陳壽亭這個飽滿的人物角色塑造裡,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和英雄們性格的融合。

陳杰為我們帶來了一位可歌可敬的一代商業傳奇人物 ,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閃光點,劇裡的那些經典臺詞,便是在時隔17年後再來看,也依然不過時且非常有道理。

對於成名以後的陳杰,他是低調且有著自己的一套做人準則,他說:

“我非常害怕出名,也非常害怕見人。一個作家,或一個寫家,偶爾寫了一本破書,不知道怎麼著了,就滿世界揚泛,貧薄。那沒有意義。我就想平平淡淡。你跑出來,弄的滿世界都認識你,又有什麼意思?認識你又怎麼樣呢?沒有意義的虛榮。你到了50歲你就明白我說的這個道理。你要是有我這種經歷,通過個人拼搏,到今天,忽然感到活明白了,這非常好,人只有在暗處才能看見光明。”

是啊,陳杰的最後那一句:人只有在暗處才能看見光明,便是對於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最沉穩的一種活法,不驕不躁,踏踏實實的活著。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窮寇莫追”在劇中的體現

《大染坊》是2002年播出的一部商戰大劇,圍繞著那個時代裡的齊魯文化展開,同時也展現了一代魯商的英勇才智,以及在商業競爭中的精髓思想和一代奇商的氣魄。

在劇中有一個典型的思想體現在陳壽亭的商業競爭關係裡,那就是“窮寇莫追”

我們來從以下三點縱觀陳壽亭在亂世裡打造出來的一代傳奇故事,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1、當陳壽亭在青島開大華印染廠的時候,對於他的唯一競爭對手元亨染廠來說,陳壽亭就用了一計“調 虎離山”便吃下了藤井所有的低價坯布,從中賺取了高額的利潤,這也是他能夠從青島遷廠至濟南的豐厚資本。

雖然,他打敗了元亨這個在青島的競爭對手,但是在最後他遷廠時,卻對元亨的孫明祖在商業發展上諸多提醒,深覺有愧,把他自己的那輛老爺車還送給了孫明祖。

孫明祖在陳壽亭的真情感動下落下淚來,兩人競爭多年,如今做了一對好朋友。

這也為孫明祖自己的未來鋪出一條大路,當青島元亨染廠遭受藤井的威脅時,孫明祖堅定棄廠,做了陳壽亭印染廠的青島經銷商,成了他在青島打響“飛虎牌”的一位好幫手。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2、劇中最精彩的一出商戰戲要數陳壽亭在濟南去了以後,他的花布“飛虎”牌對上海的“虞美人”牌進行的明爭暗鬥了。

由於上海的林家是出身世代商戶,有名有望,有財有勢,林祥榮從國外留學歸來,自是沒看上這個從小討飯的陳壽亭,一直處於傲視輕敵的姿態。

商業上的你爭我鬥,總是大家要過過招才得知誰到底才是商業奇才 ,林祥榮自是節節敗退,祖上百年的“虞美人”牌眼看就要毀在他手裡了,林老爺子出面才化干戈為玉帛。

陳壽亭適可而止,如此有身份地位之人,在林家錯在先,見了林老爺子後還立馬跪地主動認錯,這是對於林家與百年品牌的尊敬,是一位商人對於民族百年企業的尊敬,而商業上的正常競爭跟陳壽亭的尊敬卻是兩碼事,這是他為人的魄力。

在眼看“虞美人”要倒下之時,陳壽亭保住了這塊百年的牌子,吩咐“飛虎牌”不可到上海地界,也同時保全了林家在上海的地位。

陳壽亭再一次把“窮寇莫追”運用至了極致,讓林家知道了他的份量,他的才華與膽識,還有他的魄力以外,還知道了他的仁義與深厚的民族情懷。

至此, 陳壽亭少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卻在生意場上多了一位資本雄厚的林家朋友,林老爺子對他的賞識以及讚不絕口。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3、陳壽亭在與林家競爭的過程當中,天津的開埠印染廠終“性命不保”,應聲倒地。

商業上的競爭往往都是如此,老大老二打架時,傷得最重的,最先倒下的卻是老三老四。

因為他們不具備充分的實力與資力,在商業競爭的過程當中不足以去支撐起他們無論是“傾銷”所帶來的弊端,還是“價格戰”或“地域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陳壽亭趁勢用低價買下開埠印染廠,但對廠子裡兩位留學歸來的東家卻賞識有度,充分信任的把廠子依舊交給他們管理,不派財務,不派監事,對外不出面,還把分成倒著來,他們佔六成,陳壽亭佔四成。

這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天津開埠印染廠的名聲,也是對於兩位人才的充分信任與尊重。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陳壽亭在他的整個商業競爭過程當中所運用的戰術,都圍繞了一點——“窮寇莫追”。或許他根本就不懂什麼戰略戰術,但從他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看來,這只是他為人處世態度的一個隱射,一種體現罷了。

這是骨子裡的大氣與魄力。能夠對自己關心的人有容有度不算什麼,能夠對自己的競爭對手懂得適時有度,適可而止,窮寇莫追,並把敵人變成朋友併為我所用,這才是一種大境界,一等一的高人。

在商業競爭上的影響

“窮寇莫追”一詞來源於《孫子·軍爭》:“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打仗時的用兵之道: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

正是陳壽亭深知這個道理,才在每一次的商業競爭中為對手留有餘地,沒有趕盡殺絕,才能擁有如此高的人氣,才在最後可以聯合各路英雄好漢們一起攜手對抗日本的倭寇企業,也才讓他在魯商裡成就了一世偉業。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與“窮寇莫追”與之相反的一個詞叫“剩勝追擊”和“斬草除根”,為何陳壽亭不在每一次的競爭中做到窮追猛打,不留後患,獨霸一方呢?

1、首先,與之競爭的企業都是有頭有臉的名門大戶,而非區區無名之輩,都是商界的翹楚,且有名望與地位,很多還是行業裡的商界泰斗,比如林家的世代為商,正直愛國。面對這些有份量的競爭對手,在正常的商業競爭中贏了一局,不可忘了本份與失了初心。

這些都是國家的民族企業,都是大家的心血打造出來的,競爭不代表圍剿,不代表有你沒我,商業上的競爭就是一種共生的關係,有了匹敵的競爭對手,自己也才能走得更遠。

2、同樣是《孫子》裡的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商業上的惡性競爭本身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問題,唯有良性共生的競爭才能達到雙贏的地步。

做好一家民族企業不容易,這裡麵包含了太多企業家的心血與期望,如果只是在一次的失策或者運氣裡佔了下風而被對手趕盡殺絕,損失的不只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更是眾多無辜老百姓和眾多家庭的穩定生活來源問題。

而正直有人格魅力的競爭對手是絕對不會幹出如此醜陋之事的,他們更懂得適可而止,懂得經營成果背後的辛酸,懂得想發展不可獨大,不可樹大招風的風險預判。

3、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如果窮追不捨,便會適得其反,重新引起他們拼死抵抗的鬥志,要麼生,要麼同歸於盡的極端反應。

俗話都說:兔子急了還咬人,狗急跳牆也是一個道理。

任何生物都會在走投無路被逼迫時,產生出一種極端的反感情緒,正如《孫子兵法》裡所講,絕境時給予別人一線生機,便是給自己退路與生路。

凡事不可做絕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一生順遂,不遇災難,不遭禍事,所以 ,給人留一線,便是為自己積福,日後在自己遭遇無常的時候,也不至於眾叛親離,落井下石,遭受別人的冷眼旁觀。

從《大染坊》看“窮寇莫追”對於商業競爭的重要性

這裡的“窮寇莫追”,是有所指,有合適對象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不可一味的用到底,也不能不看形勢與對象去胡亂的用,就好比陳壽亭對於藤井所在的倭寇企業,以及只圖利而成為行業敗類的訾家來說,便是窮追猛打,讓其徹底潰敗。

懂得審時度勢,看清全局的利害,有勇有謀,多交一位朋友總是好過多了一位同行的敵人,並在合適的時機得到相互的成全與幫助。

共生共贏之機

把孫子的兵家哲學放到現在的商業競爭環境當中來看,實際上也體現出諸多的管理與商場哲學。

古人有云:商場如戰場,其實商場上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點也不比戰場上的競爭軟弱,所受到的後果也同樣是不見血的殺傷,可以讓人一敗塗地,至此消沉,也可以讓人奮勇向前,越挫越勇。

有一句話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便會捨命一戰到底,那麼“窮寇莫追”的道理便更好的體現在了這裡,人若是連命都捨得一搏,那還有什麼不成功的呢,所以,

當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千萬不要追得太猛,給人留有生的希望,他便不會捨命相搏,也不至於兩敗俱傷。

正如陳壽亭在面對幾次三番的與對手競爭時,都為對方留有充足的退路與東山再起的餘地,才能夠在最危機時刻把他們聯合起來扳倒藤井與訾家。

這是陳壽亭做人的霸氣與魄力,也是一份難得的容人的度量。比起另一位隨時研究三十六計不離手的趙東俊來說,陳壽亭從來不去看什麼計,他唯一銘記在心的便是盧老爺一個字一個字教他的一句話: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這句話出自《易經》的節卦,意思是說君王說話不慎密則會失信於臣,臣子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所以,君子處事說話當需謹守慎密。

陳壽亭經商數十年,一直以這句話嚴於要求自己,做人做事不忘本,以民族大義為先,對於優秀的民族企業與優秀的人才,他無論在商業競爭中把對方置於何處,都會做到“窮寇莫追”的道義。

唯有這樣的容人之道,處世哲學,才能成就出他的一番商業帝國,成就出他的世代口碑,成就出他為國為民的大義之生,才是共生共贏之大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