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江入海口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黃河入海口卻沒有?

用戶9786178462240


黃河是條季節河。

來水盛枯相異。

洪水期白浪濤天,所向披靡。

大水氾濫,民不聊生。

歷史上黃河改道就有一千伍佰多次。

多少民眾,多少城鄉被毀滅。

黃河枯水期。

大河干枯,河床坦露。

沒有航運價值。

所以黃河入海口沒有大城市。

長江來水量充沛。

是黃河的數十倍。

即使沽水期,水量依然充足。

為水上運輸創造了有利條件。

出海口的城市,有著達江通海的便利,發展自然迅速。

長江所涵的泥沙量較小,河床相對穩定,很少有破壞性巨大的洪水,對出海口的城市,沒有重大災難性的影響。

為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故,長江與黃河出海口的城市,不可同日而語。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黃河與長江都被稱為我們中國人的母親河,在這兩條河的哺育下,燦爛的中華文明最終誕生。黃河文明作為華夏文明的主體,它沿岸的城市都曾是歷朝歷代的古都重鎮,但是在入海口城市聚集地這一點上,黃河的發展卻遠遠比不上長江。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長江入海口的穩定情況高於黃河入海口。

長江入海口百年以來雖然也曾有過變動,但是基本方向從未改變,所以入海口處十分適宜大城市群的建立和發展,就像滬寧杭大城市帶。

而黃河可以說是一條脾氣十分“暴躁”的河流了,在歷史上黃河一共有過很多次的大型改道,每一次都是生靈塗炭,沿岸的居民民不聊生。在這種狀況下,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城市會顯得更為危險,因為他們地處下游,上游地區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下流地區自然會面臨洪災的危險。

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有所記載的就顯示黃河一共決口氾濫了1500多次,其中比較大的黃河改道在歷史上就發生了20多次,而且每一次的決口和改道的背後,藏著的都是百姓的痛苦和犧牲。

圖:各歷史時期黃河入海口故道

面對這種危險的情況,黃河入海口的城市規模是一定不可能與長江地區相提並論的,畢竟一旦黃河再次改道,若出現重大的水文災害,那損失將會十分慘重,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而長江千百年的經營,入海口城市群已經十分成熟,成了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嘟嘟船訊


有青島啊!有天津啊!不是大城市嗎?雖然比不了上海!主要還是因為人才流向都在往南走


用戶18908131494


長江有航運功能,而黃河沒有。由上海通過長江逆流而上,可以到達遠至四川等內陸很多省份;向外,可通過大海,到達世界各地。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南京條約》裡的五口通商條款,那五個城市不是英方拍腦瓜隨筆寫寫的,都是經過挑選的。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也是上海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andy146


城市建立與國家資本投入,和外來資本輸入有直接關係。更與水源供給地是否穩定安全有巨大關係。

上海,深圳,哈爾濱這些特大城市歷史,都不很久遠。到是黃河沿岸城市歷史悠久。

但成為新中國巨大城市,是國家城市戰略發展計劃投資,是舉國資本投資,和國內外商業投資資本投入建設聯合結果。

不是長江口,和黃河口有沒有結果。舉國之力建設深圳只有幾十年,而黃河沿岸水問題一直困擾中國人民。斷流危險和懸河決堤大危機長期存在。沒有解決之前如何發展,誰敢投資。黃河斷流和決堤是懸掛上中國頭上利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家不會舉國建立特大城市,更沒有徹底地解決特大城市水源供給能力。

黃河沿岸從國家發展戰略上,就不俱備特大城市的條件,不可能有發展特大城市的能力機會,更不要說黃河口上,缺水斷流更嚴重,如何發展成有特大城市的條件。成就成為特大城市發展戰略決策。是先天不足,後天無補的結果。

黃河河口的東營市,本來區位優勢非常優越,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距北京津唐經濟區不多。南有山東半島經濟區,是環渤海經潯區的特別重要發展地點。有東達東北經濟區,西連中原經濟區的樞紐中心樞紐位置。還有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富繞廣闊黃河三角洲地理。地勢低平,黃河河水攜帶大量泥不斷淤沉,使地域不斷擴大。又有勝利油田為後盾。是相當地理突出地方。但降水量只有在夏天,火熱多雨,降水量只有平均555毫米,只有夏天易形成早澇災害,土勢低窪排水不易。水資源總量只有5、32億立方米,又集中夏季排入海洋。其它時間上游黃河水留給東營也不多。所以東營在戰略上考察考慮發展就因少水而困擾。現在百萬以下城市,都會因水而愁,因水而恨。

又如何有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成為大城市裡。而且是能原城市,更加限制了它的發展勢頭。未來不可能似上海有的大發展。

說來道去城市發展規模大小問題,歸根本結底圖內外商業投資大小問題。不是地理問題。與未來發展戰略發展前景評估有絕對關係。就是成都重慶也會前途廣闊而發展迅猛。反觀黃河沿岸都受的水制約,不似長江沿岸速快。


ww3721王建文


黃河入海口,屬於沙岸,灘塗寬,水淺沖積,人類大規模集聚條件差,鹽鹼土壤,無天然良港,故交通與海運貿易受限;

長江入海口,屬於巖岸,水深灣闊,岬灣相間,多天然良港,船舶停靠便利,且形成大量淡水瀉湖,自然條件優越,故人類得以超大規模集聚。

當然,還有其他的條件。


納可科技好運隨行


中國兩大母親河,黃河長江,黃河屬於後媽,經常發脾氣家暴,有事沒事氾濫一下,長江屬於親媽,脾氣好,為兒女著想。


仧愷紳


黃河就是一條不穩定的枯水河不具有航運價值又是相對貧瘠地貌,非江南富庶土地。


liyi133026


答案顯而易見。

1.長江水流充沛,水運發達,大型船舶甚至可上溯重慶,長江中下游經濟發達,有多個大城市;黃河則沒有這些特點。

2.長江口面對浩瀚東海,而黃海流入的是相對封閉的渤海;一個可建成世界航運中心,一個則沒有可能。

3.有經濟發達的浙江、江蘇作為腹地,上海經濟是如虎添翼;黃河入海口不要說有其它經濟強省加持,就連本省的經濟中心也相距甚遠。

上海在長江入海口成長壯大是必然的。


海漂老牛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一般都有大城市。外國是這樣,我國同樣如此,如珠江口的廣州,長江口的上海。

水運的運量大,費用低,這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所以也有利於培育大城市。上海、廣州就是因為港口的帶動成為一線城市的。

但黃河就不同了。黃河水量並不豐沛,而且季節性強,不利於水運。黃河泥沙量大,河口的地形也建不了大的港口,即使建成了,也容易積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