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我還是農民


晏殊號稱富貴閒人詞人宰相,實際上他一生都在焦慮!這種焦慮是既然已經擁有,一直害怕失去的焦慮。大抵所有富貴的人,都是如此!

晏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他是北宋時期的詞壇大家,被譽為“導宋詞之先路者”。他一生悠遊富貴,在政治上雖有過數次被降職使用的經歷,但每次挫折都能成為他向上攀登的基石,仕途一直是螺旋式上升,最後官至宰相,位極人臣。在文學上,晏殊著述頗豐,其詞集《珠玉詞》,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評價,“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他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創作令詞的重要作家,把令詞的藝術品位推向了一個新的水平,掀開了宋初令詞創作的新篇章,後人評價他是“倚聲家之初祖”,可謂是名譽地位雙豐收。

晏殊的一生,是悠悠富貴的一生。當然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晏殊也經歷了三起三落,但最後位極人臣,享盡人間富貴榮華。“因為曾經擁有,所以害怕失去”。“太平宰相”晏殊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幸福指數爆棚。但在晏殊的心裡,總有陶淵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的恐懼。這一點,在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句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欣賞這首詞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他的另外一首詞,可以與這首詞做個參照對比。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再美麗的人生,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你看到了這一點,你可能就會對人生有另外一種活法。晏殊在富貴悠悠之時,老是焦慮時間的散曲,恰如一場戲劇的三場,曲終人散之時,該怎麼辦?時光易逝、酒筵易散、美景不再,既然“落花風雨更傷春”,那“不如憐取眼前人”。也就是說,抵抗失去的最好的方法,還是及時行樂,活在當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的美好的生活。美酒美人,當下所有能帶來人生快樂的日子。

也就是說,晏殊的心裡一直是焦慮不安的,這種焦慮不安讓他更敏感。也許庭院中的花開花謝,也許是夕陽西下時候的悲傷,也許是沒有理由的淡淡的傷感。晏殊擁有最好的庭院,擁有最美的歌女,但這並不能讓晏殊快樂起來,他經常徘徊在小園香徑之中,淡淡地悲傷。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人最悲傷的,莫過於時過境遷,莫過於物是人非了。在自己楊柳堆煙的庭院晏殊舉起一杯酒,寫下一首詞,但這並不能消除他對時間的焦慮。天氣還是暮春時節,也許和去年沒什麼兩樣,連眼前的亭臺樓閣,似乎也是去年月色。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晏殊看到的不是夕陽的壯美,而是想起了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在夕陽下徘徊的晏殊,也許感到了人生暮色四合的時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無可奈何一句,表面上是說看見花兒凋謝的悲傷,實際上還是寫自己,自己也會像夕陽下的花一樣,從青春美好到暮年蒼涼,從繁花似錦到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而那屋簷上的燕子,也許還是去年的那隻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乃千古名句,和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樣,寫盡了青春易老、時光無法挽留的傷感和無奈。


好玩的國學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的意思依我的理解應該是:守在身邊的糟糠之妻,無可奈何地老了,雖然還不至於篷頭垢面,老態龍鍾,但是每天心思都花在孫男孫女和購買養生保健品上,連網都不會上,頂多和一大幫瘋婆子跳跳小區萬人嫌的廣場舞!根本找不到當年的風姿。遙想當年小喬初嫁於我之時,雖然不是傾城之貌,好歹也是一朵鄉花!如今早被這幾十年風風雨雨吹打得落花流水了!哪裡還有什麼當年的激情。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另一位似曾相識的女性朋友鬼使神差地出現了!她是我初中的同學,當年一位活潑可愛開朗亮麗的形象始終留在同學們的記憶中。她就是一隻報春的燕子,一次同學聚會後又不可阻擋地飛進了我的乾涸了的腦海中。之後的故事至今還沒能充分展開。我設計的許多劇情都被老伴無情地扼殺在我的幻想中。一次偶然於百般無聊的時候翻看舊書竟然發現這一句唐人詩句,覺得太符合我的此時此刻的心境了,本想大聲吟出聲來,可是此時老伴疑惑和不屑的眼神射了過來,我又無語😓了,……


牛姥姥6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詞是什麼意思?這句詞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表達了詞人的傷春惜春之情。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全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花開讓人欣喜,花落令人惆悵,只是,花開花落如似春水東流一樣,是擋不住的,那些“似曾相識”的燕子,也終將翩翩歸來,或許,曾經美好的感覺才是重要的!

除了傷春惜春之意,這句詞也蘊含著深深的哲理,就像整首詞要表達的那樣,逝去的無法阻擋,新的也終將出現。或許你失戀了,但是,失戀有失戀的道理,她或者他,也許本來就不屬於你,失去之後,你還會擁有屬於你的“真正”愛人!

自古以來,惜春的詩詞名句很多,類似的詩詞名句,諸如: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春景》)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晏殊,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十四歲以神童入試,官至右諫議大夫、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有“宰相詞人”之稱。

晏殊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了北宋的婉約詞風,他因之也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晏殊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之外,晏殊為人熟知的詩詞及名句還有: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出自《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被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作為“三重境界”的第一重;

第二重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第三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2.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平樂·紅箋小字》)。

該詞尾句會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其他略)


滄海人間


春花凋零,讓人無可奈何,時光流轉,燕子歸來,似曾相識,也許,就是去年來過的燕子。結合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的是時光流轉,流年暗換。花落去,是春去秋來,而燕歸來,便是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既要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和不美好,還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楚天一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這篇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晏殊,生於公元991年,字同叔,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詞人,散文家,政治家。7歲能作文,14歲以“神童”之名參加科舉,官至宰相,晏殊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晏殊的詞具有清新閒雅,情思細膩的特點,位高權重又有文學修養,是北宋仁宗時期官場領袖,文壇盟主。《浣溪沙》原詞如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從歌詠彈唱的酒宴退場,獨自一人來到花園散步,抬頭仰望那一輪亙古不變的明月。在晚霞夕照,落英繽紛的景色裡,發出年華不在,人生苦短的感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落亦悲,燕歸亦喜,感傷春天的短暫,在人生的苦楚憂愁裡找尋一抹絢麗的無奈。

“無可奈何花落去”,這種落花的場景,無法挽留的時光和黯淡凋零的感傷;“似曾相識燕歸來”, 以及那隻去年春天我們就相識,今年還能迴歸的燕子。兩廂對比,一面是花落的感傷,一面是迴歸的喜悅,既傷感又溫暖,說出了生命中完全不同的兩個狀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也常常有“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的場景,許多生命與我們緣分已盡,又有許多新的生命和我們重新開始。詞人把“花落去”和“燕歸來”同“無可奈何”“似曾相識”連在一起,完全是生命的昇華,和對生命的新的領悟。

真正觸碰生命的東西,都能震撼我們的心靈,引發我們強烈的共鳴。朋友的告別,青春的消逝,那一次情感的受傷,不都掉進“無可奈何”的沮喪和絕望中。對藏在生命裡的期望,過往的歡聲笑語,無數熟悉的感覺,不都有“似曾相識”的喜悅和快樂。

晏殊這種精彩的人生狀態,好像就出自我們自己的生命情感裡。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宋詞最美的詞句,更是晏殊一生最中意的句子,他還把這兩句放在七律《示張寺丞王校勘》的頷聯: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在這首七律裡,這兩句也絲毫不顯唐突,意境依舊雍容纏綿,但我覺得這樣音調婉轉的句子更適合詞,在歌舞筵席上,拔動琴絃,悠悠吟唱,比起低低誦讀,難道不更風雅,更有韻致嗎?

據說這兩句詩的由來,還有一段佳話。據宋人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晏殊到杭州上任路過維揚,在當地的大明寺牆壁上讀到王琪的詩,極愛其才,設宴相邀一起散步於池上。

正值暮春時節,落花揚揚而下,晏殊提起自己心中所藏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至今沒有得到下句,王琪應聲便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此番文學上的相惜,我們不論這個故事是否真假,從晏殊對這兩句的喜愛,我們也能讀出晏殊的真性情,在一個落滿花的園子裡,一個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這句詞出自宋朝詞人晏殊的《浣溪沙》,寫得輕鬆愉快,很有意思,但是整首詞的情感卻是從愉悅輕鬆到悲傷惆悵,是一首傷春之詞,表達的是時光飛逝,失去的難以挽回,理解起來並不難: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第一句就很有趣,一首新歌、一杯酒,酒肯定是清酒,晏殊一生官運亨通,這樣的身份不可能喝濁酒,唱曲兒的肯定是某個漂亮的小姐姐。

在美酒、美人和新曲的陪伴下,晏殊顯然是輕鬆愉悅的,這是什麼?是北宋文人的風流!帶著幾分瀟灑,帶著幾分安逸,但就在這邊聽歌邊喝酒的情境中,觸發了他對去年經歷的回憶。

去年,也是這暮春時節,眼前也是這座亭臺,一樣有酒、有曲兒。

一切看似未變,實際上又變了,酒的味道可能變了,唱曲兒的姑娘可能變了,曲子肯定變了,去年的新曲,到今年就成了舊曲,今年又重新譜了新曲,作者自己也變了,年華老去一歲。

夕陽西下幾時回:著於眼前的人物和景物,晏殊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夕陽西下,幾十能夠回來?過去的時光,又幾十能夠回來?

這是時光的魔力,人類多麼渺小,怎能與時光掰手腕,美好的事物,青春的年華,都永遠不可能回來的。

到這句疑問,晏殊的情感已經從眼前的事物,拓展到整個人生。“幾時回”?明知不可能,卻又殷殷期盼著。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下片以春景開頭,以工整的對仗形式描寫了春天的一景,非常美妙,是整首詞的亮點,也是千古名句。

這兩句繼承了上片未盡之情,時光流逝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花落去也是讓人無能為力的,你捨不得也沒有用啊,所以只能是無可奈何。

但是在無可奈何中,在夕陽西下的感嘆中,晏殊又發現了令人欣慰的事:飛走了一年的燕子,又歸來了,它們讓晏殊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原本以為失去的東西再也不可能回來了,如今燕子卻帶來了希望,“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正是對上片“幾時回”的回應啊!

小園香徑獨徘徊:不過,即便是有燕子歸來的欣慰,也不過是一瞬間罷了。細想起來,燕子只不過是“似曾相識”,它們畢竟不是去年那些燕子,想到這裡,晏殊心中又升起幾分惆悵,只能一個人在花香幽徑中獨自徘徊,久久難以平靜。



也可自話


題主,你好!我認為要了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真正意思,要從句子來源出處及詩人表達意思、情感去理解。

1.詩句來源出處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出自於北宋宰相晏殊所寫《浣溪沙》。

晏殊,曾被稱為“太平宰相”或“宰相詞人”。他寫的詞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句的出現,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晏殊到揚州巡查,因為一看好詩,認識了詩句的作者王淇。

晏殊愛好詩詞作賦,遇到了共同愛好的人,當然不可能放棄高手切嗟的機會。

於是,晏殊就把自己思索很久的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拋出來,問王淇能不能對出下聯。

王淇想了一下,就對出下聯為“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聽了大喜,覺得王淇很才華,對他仕途上多有提攜。

後來,晏殊在寫作詩句時,把王淇所對的句子也運用上。

2.表達的意思

剛才說該詩句出自《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全詩的意思是:喝著一杯酒,聽著一曲新詞,天氣與去年相似,也是舊日的亭臺。我著著西落的夕陽,感概它何時能回?

花兒的凋落總讓人無可奈,似曾相識的燕子從飛回來了。我在小園香徑中獨自徘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句中用花兒凋謝、燕子迴歸都是萬物生長的規律,不受任何的阻擋,也為下一句“小園香徑獨徘徊”作鋪墊。因為萬物都變化了,都有歸途,唯有自己孤獨一人。

3.表達的情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惋惜著花的謝幕,欣慰著燕子的歸來。

面對時間的流逝,詩人看到或感受到,人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總歸因會流逝或消失,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

雖然有事物會消失,但也有新的事物會出現,新的事物出現總會很快代替舊的事物,也許無奈是短暫的,生活也很快充實起來。只不過這種新的事情畢竟不等於舊的美好事物。

在句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


經緯國學


浣溪沙

  •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今天我們來讀這一首詞,似乎總感覺在韻律上有那麼一點不對頭,這是某些字今古音有隔的問題。

在談論這首詞之前,定下原則:詩詞以意境為先,格律為輔。所以凡是語言不自然,堆砌痕跡明顯,無論在格律多麼工整,都屬於下乘之作。在意境為先這一大的原則下,我們評判詩詞的高低,就有了一個標準。在此其礎上,詞史所評選出的詞壇雙峰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虞美人·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完全見不到語言堆砌的痕跡的。而以漢語言的至理:字越少,信息量越大。放到詩詞中,就是意象越少,所留下的意境越空闊,在此基礎上,詩詞用典亦不能太多。放到中國山水畫中,就是留白。

以語言來說,晏珠的這一首《浣溪沙》同樣來得自然無痕,以語言風格來定奪,這首詞無疑問,是很高明的。

以意境來說: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核心句,亦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所謂花開,在中國的審美觀中,代表生機勃發,年華正好。所謂花落,代表光陰老去,鉛華無多。花,是中國詩詞出現得較多的母體意象,在一定意義上,花之美,亦代表詩詞之美。

只是,美好的時辰,短暫易逝。“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這般,都付與了斷瓦殘垣。”——牡丹亭中這一句,其實可以很好對應“無可奈何花落去”這一句。

“似曾相識燕歸來”——相對於這一句,又可對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歸來的燕子看起來與舊年並無差別,只是人呢?又老去一歲,有了更多的悲歡離合,紅塵紛擾。

晏殊其人者,官至兵部尚書。然其詞卻為婉約派代表,整體上契合了“弱宋”氣質。詞很美,藝術價值也高。但做為當朝大員,如果詩詞風格過於婉約,我並不認為是一件稱頌的事。


畫外題1:

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以此兩首大詞為例,從所周知,《念奴嬌·赤壁懷古》其流傳性遠高於《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般認為,前者藝術價值也高於後者。究其原因,是後者用典過多,意象過密,前者語言則清發自然,渾然無跡。


畫外題2

今人大部分做所古詩,多仿杜甫風格,換種說法就是“苦吟”派,作意的堆壘意象情懷,漸漸成為“老幹體”,僵硬無趣。你今人站在古人角度上,用古人的文法,寫古人的事情,那叫古墓派,叫木乃伊。毫無創新,毫無個性。功底深厚,而詩作一無是處。但一無是處,卻能在很多所謂的詩賽中獲獎,這叫什麼呢?

只能說古典抒情時代一去不返,屬於真正詩人的舞臺,已經消失了。


小豬非豬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北宋詞人晏殊的著名詞句,句中蘊含著一種深沉的人生感慨,小樓結合全詞試作分析。

全詞如下: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出身富貴,又曾官至宰相,物質生活優裕,精神生活瀟灑出塵,這樣的生活條件,造就了他珠圓玉潤,和婉明麗的詞風。

據載,晏殊喜歡宴請賓客,且必以歌樂相佐,宴會將盡時,便遣退歌樂,取出筆札,寫詩填詞,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贊其“前輩風流,未之有比也”。這首《浣溪沙》,也是寫於宴飲歌樂之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飲一杯酒,寫一闕新詞,在如此雅緻的生活,晏殊卻有更深層的人生思索。

還是去年那樣的天氣,還是在去年的舊亭臺上,今天重複著同樣的宴飲,但是夕陽西下,幾時迴轉?

夕陽落了,第二天就出升起,但是,逝去的一年時光,已不會迴轉。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春花凋零,讓人無可奈何,時光流轉,燕子歸來,似曾相識,也許,就是去年來過的燕子。

宴飲過後,賓客散去,只有詞人一人在小園香徑上徘徊,獨自品味著時光流轉,流年暗換的興味。

結全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的便是時光流轉,流年暗換。花落去,是春去秋來,而燕歸來,便是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一年便又過去了。

晏殊雖生活優渥,日日宴飲,但他並不是完全沉溺在這種生活之中,他在享受生活中變不斷反思人生,就如這首詞,他在一次平凡的宴飲,感受到了人生與自然界有常與無常的恆久規律,流露出對時光流轉、流年暗換的淡淡傷感。

不過,同樣是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晏殊不同於李煜的大悲大喜,他始終把這一份思索與傷感安排在美麗的意境中,在美麗中思索,在美麗中傷感,始終保持一種優雅的人生狀態。

答者:謝小樓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謝小樓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新詞新酒無非是舊人舊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精神的荒野。

【小園香徑獨徘徊。】尋找出路。

人個體意識的覺醒,首先是對世界的重新認識,然後是孤獨,最後是尋找出路。

關鍵是出路,【八戒道 : 「且嘆他做甚 ?快幹我們的買賣去來 。 」行者雖然感慨 ,卻留心想起唐僧的夢來 ,說芭蕉樹下方是井 。正行走 ,果見一株芭蕉 ,生得茂盛 ,比眾花木不同 。真是 :一種靈苗秀 ,天生體性空 。枝枝抽片紙 ,葉葉捲芳叢 。翠縷千條細 ,丹心一點紅 。淒涼愁夜雨 ,憔悴怯秋風 。長養元丁力 ,栽培造化工 。緘書成妙用 ,揮灑有奇功 。鳳翎寧得似 ,鸞尾迥相同 。薄露瀼瀼滴 ,輕煙淡淡籠 。青陰遮戶牖 ,碧影上簾櫳 。不許棲鴻雁 ,何堪繫玉驄 。霜天形槁悴 ,月夜色朦朧 。僅可消炎暑 ,猶宜避日烘 。愧無桃李色 ,冷落粉牆東 。行者道 : 「八戒 ,動手麼 ,寶貝在芭蕉樹下埋著哩 。 」那獃子雙手舉鈀 ,築倒了芭蕉 。然後用嘴一拱 ,拱了有三四尺深 ,見一塊石板蓋著 。獃子歡喜道 : 「哥呀 ,造化了 ,果有寶貝 ,是一片石板蓋著哩 。不知是罈兒盛著 ,是櫃兒裝著哩 。 」行者道 : 「你掀起來看看 。 」那獃子果又一嘴拱開 ,看處 ,又見霞光灼灼 ,白氣明明 。八戒笑道 : 「造化 ,造化 ,寶貝放光哩 。 」又近前細看時 ,呀 !原來是星月之光 ,映得那井中水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