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書法怎麼樣?

春雨染青衣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歷史上對文徵明的書法多是好評,書法歷史地位很高,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我個人十分喜愛文徵明的作品,瀟灑大氣,給人以舒暢之感。明代初年的書法其實還是延續趙孟頫的復古主義書法風格,趙孟頫的出現為明代的帖學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個在書法上守成的時代,明代的書法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缺乏自己的個性和突破能力。

        文徵明小楷,端莊多姿,筆法細膩,有王趙之風。行書以二王為宗,融以趙孟頫,米芾筆意,結字精巧,字字珠璣,章法富有書卷氣,行氣貫通,行間呼應,通篇協調統一,臻於化境,其結體之穩,不讓王羲之,其熟練精到,更勝趙孟頫,其筆墨之勁力,技法精熟,史所罕有。秀美中,墨色濃厚,神采飛揚。他的行書,在書法史上地位極高,少有出其右者。文徵明的行書草書,雖然也用筆精到,但氣象稍嫌不足不足,似不如其小楷及行書的成就。總而言之,文徵明的書法在明朝、乃至整個書法史上居於大家之列,其歷史地位不容置疑。

文徵明的書法成就和影響力在當時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因為他科舉考試沒有考上,是被人推薦做的官,做了沒多久就辭職不幹了。像這樣沒個一官半職的人,在當時還有這麼大的名氣,完全是靠他的才華成就的。

徵明,不是天才,卻通過不懈的努力成了明代有名的全才,他詩、書、畫無一不精,人品超好,被譽為“四絕人才”。科舉仕途的不順,使他潛心文學書畫,在挫折苦難中他卻澆灌出燦爛耀眼的藝術之花。他不攀權貴,淡泊名利,平靜淡然的保持著文人特有的風骨,最終鑄造出“德、藝、壽”三馨的不朽人生。

        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深厚,篆書、草書、行書、楷書無一不精,書法佈局嚴整卻又行雲流水,字體溫潤穩重而法度嚴謹,尤以小楷和行書聞名於世。書體雖無雄渾氣勢,卻意態生動,具有晉唐風致,又能獨具一格。

         文徵明是備精諸體的書家,篆書得陽冰門風,隸書師法鍾繇。而成就最大的是小楷和行草。其小楷脫胎於鍾繇、王羲之,筆勢輕靈飛動,如金聲玉潤,點畫精整勁健。結構疏密勻稱,“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體勢清麗古雅,婀娜多姿,娟秀可愛,頗有著魏晉人楷書虛和舒徐的氣息。徵明晚年八十多歲高齡時,仍能伏案揮毫作小楷《後赤壁賦》,足見文翁年老而筆力未衰。據說,他年近九十歲時,還為人書寫墓誌銘。文徵明在藝術上活到老學到老,永不停息的進取精神,至今被書家們稱道。書法史上,自魏晉以來小楷名家不多,文徵明當為翹楚。他的傳世作品多為行草,藝術師承上出於羲之、智永等王氏一門風範,並從宋、元諸家中擷取精華,自成一格。除大量的詩札外,代表作品還有《滕王閣序》、《離騷》、《赤壁賦》、《漁父辭》等。《滕王閣序》書寫的是初唐文學家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的全文。此卷行草渾然成篇。用筆清爽勁利,圓熟流暢,提按頓挫明晰,使轉靈活利落,淋漓痛快而富有韻律感,很有《聖教序》的意味。有些字的用筆和結體又有趙孟俯的影子。點畫間一派瀟灑秀逸的風姿,又不失古澹閒雅的韻味,稱之為韻法兩勝,當不為過。

        文徵明的行草大都書於尺牘文稿之上,字體屬中、小字一類。他的大字行書則專門師法黃山谷,深得昂藏鬱拔的姿韻。書法創作中,有一個古來很少被人發現和重視的規律。這就是由筆法和結體等形成的風格特點,決定了有的書家(或碑帖)的字宜書大字,有的適寫中、小字。以楷書而言,顏體適合寫大字,歐體、趙體適合寫中、小字。以行書論,包括歐陽詢、米芾、蔡襄、趙子昂等在內的二王一路風格的字不宜寫大字,如此等等。古今不少書家由於不諳此理,硬要以二王風格去作大字,或以顏真卿的豐偉之體去書蠅頭小楷,即使是功力深厚的書家,也很難完滿。文徵明恰恰獨具慧眼,悟得並掌握了這個規律。縱觀他的全部作品,我們看到,用以抒發性情表現自己個性時,他從正宗的二王風範中化出自家面目出之,字體趨於中、小類。而書寫氣度恢宏的大字時,則專出以風格鮮明的山谷之體,“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文徵明的字能大能小,大小俱佳。他有掌握多種風格字體並善於揚長避短的本領,較之其他書家確實有其高明之處。




天一居書法


文徵明與沈周共創“吳派”,於唐伯虎、沈周、仇英並稱為明四家,又是吳中四才子之一,他的書法瀟灑飄逸和趙孟頫書風很相似,明代初年的書法其實還是延續趙孟頫的復古主義書法風格,趙孟頫的出現為明代的帖學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個在書法上守成的時代,明代的書法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缺乏自己的個性和突破能力。文徴明的書法是典型的江南文人的書風,他的小楷工整而文雅,透著一股清淡的氣息,他的行書點畫、結構都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無缺,雖然整體上沒有太大的起伏和變化,但是這種書寫方式正是當時文人書法的日常表達。既有豐富的變化,又一帖一奇,自魏晉王羲之、王獻之以後恐怕沒有人能夠做到了。五代的楊凝式算一個,但是又缺少了一點書卷氣息,文徵明的老成持重的性格加上深厚的書法功力,不激不厲的用筆,其實更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從他入手學習書法可能比直接去學習魏晉或者唐代人的書法更加的方便。

吳門書派在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徵明以典型的文人書法、繪畫、文學相結合,加上共同的地域和文藝主張,形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具有主動意識的書法藝術流派,為清代更加明確的流派確立奠定了基礎,開數百年之先河,也為以後的文人書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明代書法的整體上缺乏生機和活力,更是從一個側面推動了反叛力量的萌生,文徵明不久,明代的第一個反叛者出現了,他就是書風狂放,粗頭亂服的徐渭和明末清初的王鐸。


吳自強書畫藝術


文徵明於書法,很有意思,早年,他的字並不怎麼樣,有一年生員考試,因書法不佳,名列第三。受此刺激,他才發憤學書,於是,才有了書法史上的文徵明。

文徵明的書法,尤以小楷最為人稱道。明代的楷書,受元人約束較深。他的小楷,早年受趙孟頫影響較大,中年後師法歐陽詢,晩年又取法鐘王。

文徵明的小楷,極力尋求一條古拙蒼勁的書風道路,以改變元代楷書的柔媚之風,尤其是晚年作品,厚拙的風格更加突出。

其早年小楷,如《琴賦》《草堂十志》,字跡清秀,婀娜多姿;而晚年小楷,如《歸去來辭》《醉翁亭記》,骨力勁健,楷法不懈。

文徵明,屬於較全面的書法家,諸體皆能,他是吳門繼祝枝山之後,在書法上最有影響的書家,其後代及門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吳門書家群,對後代書家有較大影響。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他的書法是典型的江南文人的書風,他的小楷工整而文雅,透著一股清淡的氣息,他的行書點畫、結構都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無缺,雖然整體上沒有太大的起伏和變化,但是這種書寫方式正是當時文人書法的日常表達,就像我們今天看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七篇一律中透著文人的氣韻。

既有豐富的變化,又一帖一奇,自魏晉王羲之、王獻之以後恐怕沒有人能夠做到了。五代的楊凝式算一個,但是又缺少了一點書卷氣息,文徵明的老成持重的性格加上深厚的書法功力,不激不厲的用筆,其實更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從他入手學習書法可能比直接去學習魏晉或者唐代人的書法更加的方便。





根元書法


文徵明的書法,在明代有"四絕才子"之稱,與同時期的祝允明,唐伯虎,徐禎卿又合稱"江南四大才子"。在明、清初期,非趙即文。可想而知他的書法影響力有多大。

文徵明書法諸體皆善,尤工小楷。大字行書取法黃庭堅,小楷取法歐陽詢,小字草書得力於趙孟頫,妍麗勁秀,自成一家。


文徵明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他八歲的時候還連話都說不清楚。鄉里人都把他看成痴兒。只有他的父親對他懷有信心。到了成年以後才慢慢開竅,發憤讀書。而他練習書法也是十分用功,每天書寫《千字文》十遍。

文徵明的仕途也十分坎坷。與他的好友唐伯虎完全是兩個極端。唐伯虎第一次科考便名列前茅。然後卻因牽扯到了科考舞弊案中,終身不得科考。而文徵明多次科考都不中。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被舉薦到朝庭做了待詔。由於他的才學,常常有人請他寫字作畫,受到翰林院的同事排擠,很不得志。做了一年,便寫辭呈請求辭官。未獲批准。連續兩年,直到第三次才獲得批准。


回到家裡的文徵明,以書畫為生,雖然清貧,淡泊名利,書名遠播。上門求字的人絡繹不絕,正是他恬淡的心態,一直活到九十高齡,在為御史嚴傑的母親書寫墓誌銘時,擲筆而終!這也成了書法史上的一段傳奇。

他的書法代表作品有:《離騷經》,《老子列傳》,《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草堂十志》,《琴賦》,《賦得落花詩》,《千字文》,《金剛經》等等。尤其是《金剛經》,五千餘字的作品,僅有一句寫重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寫過《金剛經》的人就知道書寫的難度。它不同於一般的文章。經文中大量的重複句子,稍不留意便會出現失誤。

他的小楷對今天的鋼筆書法影響也很大。因其秀麗的結體和娟秀的用筆,很多練習硬筆書法的人都以他的字帖做為臨摹取法的範本。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子衿書法


文徵明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老倪習字


文徵明,長洲人(今江蘇省吳縣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與祝枝山、唐寅、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多才多藝,他擅長詩文、書畫,他的書法諸體皆能,而且都有所成就。其篆書師承李陽冰,書風溫和;隸書得法《受禪碑》,中規中矩,結字方整,端莊雄健;草書將懷素和黃庭堅的特點糅合在一起,自成一家,精煉流美。

文徵明小楷書法題跋蘇軾前赤壁賦(局部)

代表文徵明書法藝術最高成就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書。文徵明的小楷,從晉唐小楷中汲取營養,師法鍾繇《宣示表》、王羲之的《黃庭經》、歐陽詢的《九成宮》。深得晉唐小楷精髓,並融入自己新的認識,把小楷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創造出獨特的文氏書法。其小楷特點為:端莊流利、剛進婀娜、格調高雅、法度嚴謹、工整細緻、飄逸靈勁。由於他的小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而奠定了他在楷書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文徵明的行書,師法二王、趙孟頫、蘇軾、黃庭堅。學二王的瀟灑、趙字之俊秀、蘇軾的姿肆、黃字的詰屈。其行書特點為:用筆蒼勁、節奏流暢、筆法精工;線條奔逸,筆畫粗細對比鮮明;結字安穩,布白巧妙、帶有畫意;章法上下呼應、左右映帶、氣貫神逸。整體風格圓勁、古樸、淡雅、清新、秀美。文徴明是一位非常善學而極有融合能力的書法家,在明代書法家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附:文徵明行書唐詩集字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文徵明作為中國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吳門書派、畫派領袖,他不僅繪畫才能突出,在書法方面也十分具有造詣。文徵明身為吳門領袖,他在篆、隸、楷、行、草均有建樹,一生臨池不輟,輾轉多師,號稱“文筆遍天下”,被譽為自元代趙孟頫以來,集書之大成者。可見,文徵明的書法成就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那麼,文徵明的書法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從“書風來源”、“書風特徵”以及“書法影響”三個方面來分析,從一個相對比較客觀、全面的視角來“窺探”一下文徵明的書法藝術。

01、書風來源:行書學習黃庭堅,仰仗古人書法精髓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後字改徵仲,號停雲,祖籍湖南衡山,故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他很長壽,活了九十歲,可謂一生臨池不輟,輾轉多師,在篆、隸、楷、行、草均有建樹,堪稱當時江南地區、甚至全明朝的一代巨擘。

文徵明的書法在當時就已經很出名了,明代時期的王世貞就曾經這樣稱頌過文徵明,說他書法專技精湛,當時一絕。

吳中於詩述徐幀卿,書述祝允明,畫著唐伯虎,彼自以專技精旨哉,則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當文先生。人不可無年,信夫,文先生蓋兼之也。

文徵明對於各種書體都比較熟練,但是最為人津津樂道是他的小楷。有文獻記載,文徵明的小楷對三國鍾繇的《薦季直表》《賀捷表》、東晉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佛遺教經》、唐代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的《多寶塔》、元代趙孟頫的《洛神賦》等歷代書家的楷書法帖都有系統臨摹。

明代謝肇淛在 《五雜俎》卷七中曾經這樣稱讚過文徵明的小楷書法:

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除了被人稱讚的楷書以外,而文徵明的行書同樣精彩。由於受到老師沈周的影響,文徵明開始接觸黃庭堅的書法,他自己本身也特別喜愛黃庭堅的書法風格。

文徵明在書法上所表現的這種對自身意趣的抒發,不僅受益於像沈周、李應禎、吳寬等老師 前輩的薰陶影響,也與他和祝允明、王寵、唐寅等人的書畫交遊有密切關係。他們四個人同為吳門書派, 常在一起切磋詩文書畫,也表現出了文人交際圈的一個重要性。

如今可以確定,文徵明曾經多次對黃庭堅的書法進行題跋,甚至他在題跋顏真卿的《祭侄文

稿》的時候,也不忘引用黃庭堅的話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山谷亦云: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其如顏魯公蕭然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

文徵明如今留下的多幅手卷、立軸等行書書法,雖然已經很難確定書寫時間,但是足見其書風受到黃庭堅的影響之深刻。在《石湖歸棹圖》和《雲石風泉圖》兩圖中,文徵明的題字皆學黃庭堅,甚至在《夜遊漕湖》詩扇面,落款為“徵明仿山谷筆”。從這些具體的書畫證據中,足夠可以看出文徵明的“書風來源”與黃庭堅是脫離不開關係的。

02、書風特徵:嚴守法度,精謹不苟 ,各體兼能 ,自成一家

自從文徵明在辭官之後,便投身於書畫創作與鑑賞之中。後來的王穉登曾經這樣評價過文徵明,足見當時文徵明的名氣已經很大。

公之一身,山河靈淑,海胡之肆,懸黎結緣。發為文章,日星光焰……咀 翠含香,冰霜齒頰。發為丹青,蓬萊石氣,千齡並秀,虎頭之技。

可以說,文徵明他的一生不僅在為人處世上一絲不苟,在書法上也極其注重法度,精謹不苟。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書風似乎並沒有受到荼蘼時代書風的影響,從歷史中追求法度,學習二王。

文徵明書法用筆精準,結字端莊流利,佈局均衡,筆意連貫,於古樸中流露清雅,於蒼勁中展露平和。尤其,在行書與楷書兩種書法字體上,筆筆精到有力,沒有絲毫懈怠。

稍作總結,文徵明執掌吳門書壇30 多年,秉持了嚴謹不苟的態度,愈老而愈精,書法自稱一家。這也難怪黃佐在文徵明的墓誌中這樣撰寫道:

蓋公於書畫雖小事,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 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入毫髮者。或勸其草次應酬,曰:“吾以此自娛,非為人 也。聞則為之,忙則已之,孰能強予耶?”

可以說,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嚴守法度,精謹不苟 ,各體兼能 ,自成一家,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如今看來,他的書法成就都是值得稱讚的,絲毫不遜於他的繪畫才能。

03、書法影響:身為一代吳門領袖,影響力遍及江南地區

文徵明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可謂是十分顯赫,他的影響力也遍及整個江南地區。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有一個得意的門生,名叫王寵。

王寵大概比文徵明小二十四歲,因為在《文徵明年譜》中有記載,在文徵明三十九歲的時候,王寵年僅十五歲,而文徵明折輩行與交,引與遊處。他們即是師生關係,同樣也是一種“忘年之交”的關係,文徵明的書法精髓也在王寵身上得到平體現。不過,王寵去世的比較早,比較可惜。

後代書法理論家對於文徵明的書法有過評價,其中評價最高的當屬明朝朱謀垔在《續書史會要》中的評價:

(文徵明)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評者雲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刻有大小停雲帖於世,蓋雙鉤之極精者,詩畫皆入能品。

近代書畫鑑定大家謝稚柳先生,曾經在題跋文徵明的《行書滿江紅、風入松》手卷時說過:

此書溫婉凝重之氣,盎然筆端,體出於山谷而情致特異。遂為絕調。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他們對於文徵明書法的評價都很高。他書法方面的影響力已經傳播開來,書法理論家們逐漸清晰地認識到,文徵明在融匯古法的前提下,注重意趣的抒發和個性的培養,在集古之大成下,自成一家。此外,文徵明不僅將深厚的文人“士氣”與疏放的隱逸個性融 入書法中,一掃臺閣體的庸俗,成為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也對當時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 卓越貢獻。

當然文徵明的書法也有侷限性。比如,文徵明在學習黃庭堅行書時,用筆遒逸勁健,減弱黃庭堅的“勃掣”用筆;結構趨於整飭,非一味的長槍大戟;章法上堂正閒適 ,減少穿插與錯位,把黃庭堅的行書以較為溫和典雅的筆致書寫了出來。

我們也需要客觀全面地認識文徵明的書法藝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文徵明書法在結體、章法方面的長處,學習總結前人書法風格的同時,不斷創新,擺正正確的書法練習態度!


書畫客棧


【書畫造諧極深之文徵明】

圖文/趙子尨

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號稱衡山居士,世稱“文待詔”、“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也稱之“文待詔、“文貞獻”。

文徴明為江蘇蘇州人士。其是明代傑出之畫家、文學家、書法家、道家。他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用他,而他託病不接受聘用。

他的珍貴作品《甫田集》流傳於後人。

文徴明書畫譽滿天下

文徴明之書畫造詣非常深的奧妙,且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出色,後人稱之為“四絕”之全才。

詩宗白居易、蘇東坡、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並與其沈周共創“吳派”。在繪畫史上又於沈周、唐伯虎、仇英聯合稱之為“明四大家”,在詩文上再於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並稱之“吳中四大才子。


趙子尨


小楷作品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乾淨,洗練,典雅,行草書取法二王,但格調不夠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