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現有的軌道上正向和反向太陽各移動多少距離會導致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

羽羊韋火


地球在現有的軌道上移動一些距離,其實並不會影響地球上生命的生存,最終也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只是在一定時期內會影響人類的生存,為什麼這麼說呢?

自太陽誕生以來,太陽發出的熱量從整體上來看,其實是一直在增加的,近46億年的時間,太陽向外散發的熱量,增加了40%左右,但是,我們的地球,地表平均溫度一直維持在15℃左右,在長達幾億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大的波動,為什麼呢?因為生命本身也在改造地球,地球的生物圈自身有一些調節機制,這些調節機制能夠使得地球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溫度範圍內,不會影響地球生命的生存。

(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

地球生物圈自身的調節機制,科學家稱之為“蓋婭假說”,“蓋婭”是古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的名字。地球生命的進化,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地球處於宇宙當中最適宜生命生存的位置,當然,“地理位置”是一個大前提,地球生命誕生以後,活的生物體一直在改造地球,生命使得生命有了更適宜的環境。

地球上的生命剛剛出現的時候,其實,並不適宜人類的生存,只適合原始細菌的生存,今天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回到35億年前的地球上,都會滅絕,那個時期的地球有大量的原始細菌,原始細菌都是生活在海底或者熾熱的火山口附近,靠地球內部釋放的地熱獲得能量,是從化學物質中獲取能量的,那個時期的地球,是沒有多少氧氣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還沒進化出來。

(地球)

因此,如果地球的軌道偏移了很多距離,最先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然後是大型的哺乳動物、綠色植物,最後是細菌、藻青菌等微生物,只要微生物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地球就會重新生機盎然,但是,生物的演化重來一次,並不會再次進化出哺乳動物,也不會進化出人類了,生命的演變是不可逆的,地球曾經因為環境的變遷,出現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曾造成了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和96%的海洋生物滅絕了,但是3000多萬年以後,地球上的生命又重新恢復了繁榮,恐龍就是在這次大滅絕事件後稱霸了地球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已滅絕的生物不會重現了。

(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的環境如果惡化到連微生物都不能生存了,那麼,同樣,即使是後來的地球環境恢復到適宜微生物生存的環境,生命也很有可能不會再現了,也就是說即使有適宜的環境,也無法實現從無機物、有機物到生物的跨越,生命的出現本身就帶有一些偶然性。

當然,地球在現有的軌道上,移動一些距離,只要不造成綠色植物的大量滅絕,人類完全有可能生存下來,因為地球上的溫度並不完全是由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生物自身的調節機制也很重要。

(地球上的植物)

“蓋婭假說”在火星、月球和穀神星上也可以得到驗證,在天文學上有一個“適居帶”的說法,太陽系的“適居帶”是在0.725至3.0個天文單位之間,1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就地理位置而言,火星、月球和穀神星都是適宜生命生存的,但是,月球和穀神星的體積都太小了,微弱的重力無法拉住厚厚的大氣層,火星的大小適中,但是,火星卻沒有磁場,火星曾經很有可能出現過生命,然而,火星後來的磁場卻消失了,火星的磁場消失之後,大氣層和海洋就慢慢被太陽風剝離掉了。

(地球與火星)

雖然說在太陽系,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並不能決定這顆行星是否宜居,但是,我們人類即使將來科技發達了,也不能隨意移動地球,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決定地球氣候的因素有很多,引起的連鎖反應往往是不可預測的。


騰飛說史


首先我們要知道正向反向於太陽的移動對我們帶來最大的影響是陽光的變化,其次是溫度、引力、太陽風等其他影響因素。因此我們主要根據太陽光的變化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距離太陽的位置比現在遠一倍,則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光只會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的植物會滅亡從而導致生態平衡的崩潰,地球的食物鏈會因此紊亂,導致動物甚至人類的滅亡。

如果再離太陽遠一些,像海王星那麼遠,則地球表面的溫度講直接把動植物凍成冰塊。地球表面會變成一片冰原。但由於地下岩漿的溫度,冰原下4公里左右會有液態水,且會有海底火山釋放氫氧化物,給各種化學生物及微生物提供必須的養分。如果人類想生存,就必須在底下、水中生存。

反之可以想象,我們靠近太陽,輕則地表溫度不斷上升,動植物均被熱死。重則大氣層被太陽引力捕獲,地表完全暴露宇宙空間。甚至整個地球被太陽吸引撞向太陽。


Bee頭士


這麼科學的計算題,真是太為難我了。

《易經》有云:豐,王假之,忽憂,宜日中。

也就是說,儘管不會偏離軌道,但就算有偏離,也不用擔憂,在古代中國人們已經認識到日食是不必驚慌害怕的。反而周易八卦以“豐”卦描述這種自然現象,並延伸至刑律,“君子以折獄致刑”,即治亂世必須用重典。

所以說,適宜人類生存,就是遵守自然規律、謹守社會秩序。


佛心明境


無論移動多少對人類都是毀滅,或被凍死或被燒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