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strong>在流量和自媒體時代,不論一個人從事什麼工種,都有機會通過包裝自己,贏得大眾的關注甚至追捧,使自己成為“泛娛樂化”的明星。

其中,也包括人們刻板印象中那些嚴肅、古板的專家學者。

說起來,最早使學者公眾化、娛樂化、流量化的平臺要數《百家講壇》了。通過這檔節目,眾多專家教授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講論。同時,諸如易中天、紀連海、于丹等老師,更是通過自身獨特的魅力,脫穎而出,成為跨學術界、乃至娛樂界的“大IP”,影響力延續至今。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其實,《百家講壇》裡走出的那些位學術“大IP”,基本上都保持了學者應有的氣質和作風,成名後依然不忘初心、專心治學。比如易中天老師,退休後潛心著書,撰寫了《易中天中華史》系列叢書。

而在那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們意識到人氣能夠帶來的好處和便利,紛紛嘗試包裝自己,更加的“泛娛樂化”。

比如,今天要討論的這位——姜振宇。

提到這個名字,經常看綜藝節目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振宇以<strong>“微表情專家”的身份參加了大量節目。在節目中,通過分析嘉賓的表情、神態、動作,來判斷對方的心理,可謂賺足了噱頭。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01 非常了得

《非常了得》曾是江蘇衛視一檔炙手可熱的節目,也算是姜振宇的“出道”節目,由孟非和郭德綱主持,姜振宇和柳巖搭檔分析。

節目的形式為,一組素人嘉賓講述自己真實、或事先編好的故事,另一位素人嘉賓選人,通過講述和對話來猜是真是假。

姜振宇和柳巖,會在嘉賓求助時,給予自己的判斷。姜振宇通過解讀微表情/微反應,進行所謂的專業分析;柳巖則通過天馬行空的“第六感”做判斷。

然而,節目中姜振宇的判斷其實對錯參半,儘管有過驚豔的正確分析,也有錯得徹底的時候。曾有一期,節目組公佈了姜振宇和柳巖的正確率,柳巖居然高過姜振宇。對此,姜振宇曾大義凜然地說:因為微表情屬於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允許犯錯誤的。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但不管怎麼說,通過這4人的組合和默契的配合,使《非常了得》異常火爆,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也是最貼合姜振宇的專業和人設的。後來,孟非和郭德綱同時離開,主持人換成了劉儀偉和李艾,收視率直線下滑,姜振宇也很快離開了。

02 非誠勿擾

通過《非常了得》,姜振宇與孟非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和私交。之後姜振宇參加過的節目,可以說基本都與孟非擔任主持或推薦密不可分。比如《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的常駐男嘉賓,可謂一換再換,從最早的樂嘉,到寧財神,再到姜振宇。而姜振宇能夠接檔這一國內最火爆的相親節目,與孟非的關係密不可分。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不過,也正是從《非誠勿擾》起,姜振宇的微表情噱頭開始遭人詬病。其實,主要還是平臺不對,畢竟這不是一個破案、猜真假的節目。

很多觀眾吐槽姜振宇有些搶戲,並送綽號“分手大師”。不少經他臆斷微表情後、遭到滅燈的男嘉賓,往往是不歡離場,很是掃興

03 四大名助

《四大名助》是另一檔孟非主持的網絡綜藝節目,主要為幫助素人嘉賓解決家庭和生活中的煩心事。

起初,節目由孟非、尉遲琳嘉、謝依霖等常駐主持,並每期輪換一位男神/女神。後來,郭德綱常駐主持了一段時間,後被姜振宇接替。

姜振宇的接替,可以明顯感覺到是孟非找來救場的,應該是郭德綱檔期排不開。而姜振宇的微表情/微反應分析,在這檔節目中已然派不上用場,只能幫著坐實一下來賓已表露無遺的情緒。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04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第五季中,姜振宇作為常駐嘉賓,依舊解讀著場上選手的微反應,與節目內容和觀眾的期待格格不入,網友評價他的發言總是很尬,甚至引來罵聲不斷。

其間,Doctor魏還曾忍不住怒懟過姜振宇,讓他不要說話——本應是鼓勵選手、讓選手保持冷靜的時候,不需要去分析並告訴選手他有多緊張多焦慮,反而會加重選手的不安情緒。

至此,姜振宇的綜藝之路,算是行將盡頭。儘管還參加過《心動的信號》《吐槽大會》等節目,但已掀不起多少關注。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很多人一開始都以為,既然是微表情專家,姜振宇的專業應該是諸如心理學、人類學等。其實不然,姜振宇本、碩為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專業,博士則主攻數字媒體方向。開始研究微表情,已經是畢業後的事了。

據姜振宇自己介紹,研究微表情/微反應,是受到美劇《Lie to me》的影響。劇中主角卡爾·萊特曼博士是一位測謊專家,能通過人的面部表情、不自覺的肢體語言等,讀出一個人的想法。

在《吐槽大會》中,袁弘曾調侃姜振宇的專業太草率,並聲稱自己作為演員,知道劇情都是假的,而你卻信以為真,真是太天真了。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其實,關於微表情的研究,學術界也還沒有達成共識,有人看好,也有人認為是“偽科學”。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公認的微表情研究理論框架及學術圈子。

<strong>但不得不說,姜振宇借“微表情”這一新穎的概念為噱頭,的確忽悠了不少人,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自我營銷,上了不少節目,撈金十足。但“噱頭過後,一地雞毛”,回到學術圈,姜振宇的微表情/微反應研究能否真有建樹,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泛娛樂化的“明星學者”——姜振宇:你的“微表情”噱頭何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