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燃油車的養路費都包括在油裡了,那新能源車是不是應該把稅交下?這樣理解對嗎?

姓武名林


在國家收取燃油車的排汙費以前不會考慮收取新能源汽車的養路費。這個判斷沒問題👌


秋生144815808


這樣理解完全是正確的。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稅收是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可以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養路費早已經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燃油附加稅附,每升燃油加收一元養路費,燃油消耗數量比較多代表其跑了更多的里程,多用多交,少用少交的方式也比較公平。
而成品油定價中46%都是稅,省下的54%才是燃油本身的價格。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加一箱油的同時也加了半箱稅!而新能源汽車目前比較特殊,不收任何稅費。政策扶持、財政補貼、國家大力推廣讓電動汽車飛快的發展了起來,會造車的、不會造車、騙補貼的都一窩蜂趕來搶佔新能源汽車這個蛋糕。


電動汽車目前不需要繳納任何稅費,對消費者來講免掉了購置稅,省掉幾千或者數萬元。免掉車船使用稅等。最重要的是無需繳納燃油車應該繳納的各種附加稅費(含在油內),例如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各種附加稅等。但是這些政策都是為了扶植新能源汽車的,當燃油車全部消失後,各種稅費是肯定要繳納的!試問蒼天饒過誰?


水墨丹青一世情


在2009年1月1日,我國完成了稅費改革,把養路費等一攬子費用加到了成品油價格里。自此開始,我國再無養路費之說,一切以用油多少跑路多少,開始計算對國家道路建設的貢獻。

而現在,新能源車上路卻沒有繳養路費,因為一切稅費全部都含在燃油裡,而充電裡沒有養路費這個項目。這樣一來,就是燃油車負擔了路費,燃油車在修路,而新能源卻在享受免費午餐。這對於燃油車顯然缺乏公平。

如果考慮把新能源車的路費加到電價裡,對於民用和商業用電更加的不合理,所以這個就是不可能。

你說,國家會不會考慮取消含在燃油裡的各種稅費,保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絕對公平?

我想這個也不太現實。在2018年國際石油價格高漲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一漲再漲。而國家竟然給出的天花板價格是130美元/桶,在此基礎上施行補貼油價的做法,而不是減稅費,可見稅費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動的。

隨著新能源車日益發展,逐漸普及社會,車輛出行就會涉及到路費的問題。一分錢不交,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養路費後,我國高速收費也在大步增長,全國唯有海南省實現了燃油裡涵蓋了高速收費,其他各省都沒有步其後塵,各是個的價,各是個的費。就是在海南省,燃油裡徵加了高速收費後,界內說辭也是不同。許多長期不上高速,就近行駛的車輛,感覺不划算,多餘付費了。這顯然是一個不夠公平的。

如果像海南這麼維護高速公路,我們也去會維護新能源快速增長,這是不可能的。

相信國家對這一現象不會坐視不理的,隨著新能源車逐漸增加後,國家會說:新能源車把養路費交一下。至於怎麼交,國家有一千個辦法。你們說是不是?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我國現行的養路費收取是從燃油費中附加出來的,過去叫養路費,現在叫燃油附加稅,這個政策從2009年1月1日開始實行。也就是說,我們購買的每升汽油裡都有一定的養路費存在。那麼從道理來說,純電驅動的汽車養路費的確應該單交,因為使用電力驅動不需要購買汽油,這部分稅也自然就沒有辦法徵收。


聽起來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從目前來說,按照我國現行的政策。相當一段時期不可能徵收所謂的電動車養路費 。除非是電動車輛成為我國的主要交通工具,才有可能會通過收費或者電費裡面含稅的方式來徵收養路費。

實際上就沒有絕對公平的政策,一般的農用柴油機,基本上不上路,包含在柴油裡面的稅是否應該扣掉?農民為水田抽水的柴油機,只是在水田裡使用,根本就不算一個車,交這部分稅是不是有點兒冤枉?下圖這大傢伙根本就不可能允許上路,稅費怎麼辦?



眾口說車


記得養路費好像是在2009年取消的,之前小型汽車每年養路費是90元左右,一次繳納一年還有優惠。這一年中如果你的車輛不上路行駛,也可以選擇不繳納養路費或者一次只繳納幾個月的。


養路費徵收方式改變後,只要使用燃油的車輛,甚至一些使用燃油的機械設備都要承擔這部分稅。而影響最大的估計是那些不經常上路或者不上路的農用車,但是養路費徵收方式的改變提高了增稅的效率,節約了人力成本。

對於部分新能源車輛,儘管也使用了路權,但由於不使用燃油,也就沒有繳納養路費這部分稅,這對於其他車主來說,顯然有些不公。不過請放心,,現在不徵收不代表將來也不收,現在不收只是當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對新能源車徵收養路費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徵收金額是多少等等。



另外,新能源汽車是最近一些年才剛剛發展起來的,和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立法還沒有完善起來,在沒有法律依據的基礎上對新能源車徵收養路費顯然是不合適的,而這個立法要有個過程,現在這個階段顯然還處在過渡期。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這樣理解是正確的,法律上講不通。只要上路行駛就應該交養路費,為什麼新能源汽車不交,難不成新能源汽車會飛?通過政策引導,可以減免購置稅,但不能不交養路費等等附加在油裡的其他費用。


幸福人生快樂相伴


那就去買新能源呀,並且必須純電,只充電就行,啥稅都沒有,這是國家政策帶來的紅利,正大光明。我這車,峰谷充滿一次電二十多塊錢,充電企業又給五到十元不等的代金券,摺合一公里只有七八分錢的成本,滿電續航410公的車,實際350公里左右,就等於說,20塊錢跑至少300公里,再充20塊錢跑600公里,共40塊錢跑600公里,等於甚至高於燃油車一箱油的里程,600公里油車至少花300元油費,也不必保養換各類油品配件,所以新能源省錢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以後,是個節點,自從各品牌的純電動車廠家把特斯拉的電池管理技術,從拆解研究到批量生產後,已經不存在那些所謂的電池問題了,廠家信心十足,質保期都可以延長到車輛使用週期的極限,我國新能源汽車越做越好也是不爭的事實,將來,油車只會用在特殊用途上了,反正我家裡現在油車停著基本不動了,因為沒有電車開著舒服,還費錢,看樣子就這樣放廢了。


LIUJIE


個人認為其實已經間接收取了你的養路費了,為什麼這麼說,第一電瓶車是靠電池驅動的,如果是電瓶產業的廠家或個人,就明白廠家生產電池的稅收是非常高的,從原材料到生產其實都是高額稅收,其實稅取什麼名字不重要,關鍵是我收到錢了,別把電池看成什麼超高科技,但凡明白人都瞭解電池其實生產合成相對製造其它科技產品要簡單的多,國家這麼大力引導,補助電池汽車產業,無非就是改變能源代替戰略,我們國家石油資源匱乏,唯一解決代替的就是電源,第二原因是戰略發展,電池必定成為未來主力資源,所以誰搶先電池科技發展先機,同時佔領市場,這可能是未來不可逆的方向,這自然需要國家大力支持引導,前期發展必定很多坎坎坷坷,老百姓自然也需要為這一科技發展鋪路做出自己的貢獻。


杜撰今生


這理解不對,稅收槓桿是調節行業的風向標,燃油稅是抑制燃油汙染的,電動車沒有燃油汙染,國家減免稅收就是治理燃油汙染鼓勵清潔能源的政策性傾斜。


星輝650


你提的問題很好,確實非油車輛繞過了燃油稅這一環節,國家相關政策出現短板,未及時修補,美國在電動汽車這一塊,相較燃油車,有另外單收的費用,也是在爭論中前行,最終在稅務上會平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