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紅城”防疫,瞧這一家子怎麼做的

2020年春節,是個讓所有國人都最感沉重,最為特別的一個新年。就在家家戶戶都準備過上又一個喜慶佳節的時候,誰也不曾料想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卻在悄無聲息地隨著節前客運人流迅速席捲全國。而位於四川省以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聞名於世的紅色歷史名城——瀘定,面對疫情,大年初一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打響了防疫保衛戰。各基層黨組織緊急行動,從交通要道、鄉村、街道、社區築起一道道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疫牆、護衛牆,其中,黨員幹部以其特殊的身份衝在了這場防疫戰的最前沿,最險點。有的甚至全家參戰出擊,瀘定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珊一家就是全員參戰的其中之一。

疫情就是命令

劉珊說她的家有兩個,一個是父母、妹妹和她最初的四口之家,現在還有一個是愛人、三歲女兒和她的三口小家。她的家有兩個地方與一般家庭不一樣,一是全家都是黨員;二是父母、愛人都是醫生。但就在這個春節,一場突發疫情,讓她們全家出戰防控疫情。

劉珊的爸爸劉興康,57歲,是甘孜州皮膚病防治院副院長,本打算年後就打報告申請退休,但自1月22日,防控疫情開始,為固守一方安寧,他已身居一線連續堅守12天,至今未歸,期間沒能與家人見上一面,沒與家人吃一頓年飯。當劉珊的媽媽在電話中問他大概好久回家時,他風趣又不失嚴肅地回答:“職責所繫,責任擔當,不較得失,不計身家”。這就是一名老黨員、老醫務工作者的胸襟情懷。在劉珊眼中:父親既是名黨員,也從來是一家人的榜樣標杆。

泸定“红城”防疫,瞧这一家子怎么做的

劉興康副院長在隔離病區外指導醫療工作

劉珊的愛人李平,34歲,是瀘定縣人民醫院內科骨幹主治醫師,平常沉默少語,但醫德醫術卻在院內外有口皆碑。1月23日,本是他正常工作值守24小時後回家輪休的日子,可當他正換衣準備離院,突然接到醫院緊急通知,有需要隔離觀察醫治的病人來院就診。疫情就是命令,他馬上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醫治病人,直到正月初一晚上11點過才走出病房隔離區。當醫院成為抗疫的最前沿,最險點,他毫不猶豫地選擇陣地堅守。

泸定“红城”防疫,瞧这一家子怎么做的

李平和同事在隔離病區,其中舉成的即是李平

劉珊的媽媽雖前些年就已從海螺溝景區醫院退休在家,但在劉珊看來,媽媽從來都是一家人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必不可少的後勤保障。有她在,才不會擔心平常的加班,特殊情況時娃娃沒人管沒人帶,疫情防控,沒有她的支持,家中兩代人既或加班不休但也做不到全身心的投入堅守。

管控就是責任

據劉珊介紹,在全面抗疫的決戰中,瀘定在1月22日,縣委就已制定出了疫情防控處置預案,當全縣啟動一級響應後,已進入實質性的防控,沒有丁點的防疫拖延和耽擱。還利用覆蓋全縣124個行政村的村村響廣播系統廣泛宣傳防疫信息、防控知識。

在工作層面,儘管她只是一名副職,也深知各方面疫情防控信息的準確及時發佈,對應對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是何等重要,也深知她需要抗在肩上的責任有多重,那就是當地黨委政府必須通過主要媒體的正規渠道及時向社會發布疫情動態信息,防控措施,科普防疫知識,網信監管,杜絕平息隨時可起的謠言風煙,避免造成群眾恐慌。她還得兼顧全縣的新聞宣傳報道策劃,把關審核瀘定微信微博、融媒體瀘定之聲APP等的每條信息發佈。

泸定“红城”防疫,瞧这一家子怎么做的

工作中的劉珊

據統計,瀘定縣自1月21日起至2月2日,通過微信、微博、APP、抖音共發送稿件237篇。其中轉發中央、省州信息97條,自制140條。通過124個村的村村響大喇叭宣傳和宣傳車巡迴宣傳8300餘次;擬定標語15條,在廣場、車站、商鋪、機關單位、鄉鎮、村led平臺滾動播放1.5萬餘次。

而以上每條信息均要通過劉珊的審核把關後才能發佈。這樣的工作量,無疑會讓她在抗疫戰線的幕後,這個無人知曉的角落幾乎每天需要從早到晚工作到深夜。採訪中,筆者看到劉珊嬌小的身軀,試問她承載工作負荷的動力是啥時?她說:“我是黨員,平常不是都說‘大事難事看擔當,小事瑣事看修養’嘛,面對疫情,對於我來說,管好陣地既是責任,也是擔當”。

平安就是慰藉

當筆者問這些日子遇到最心酸和最欣慰的是什麼時,劉珊說:“其實說到心酸,還是有,主要是覺得女兒現在正是需要父母陪伴成長的階段,但我們卻經常加班。有時候我晚上下班回家孩子已經睡了,作為母親,沒有盡到責任。但是作為黨員,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盡心工作也是我的責任,所以無悔”、“今年春節是最特別的一個春節,也是這麼多年來第一個沒有和家人團聚的春節,在疫情面前,我對生命有了更高的敬畏,對責任、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會更加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