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司馬遷的《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高聳的豐碑,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隸書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字體,一般認為由楚簡帛書和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給人以莊重大方的美感。

東漢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造紙術的發明,對文字的使用和推廣,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小篆和隸書是兩個系統,標誌著漢字發展的兩大階段。小篆是象形體古文字的結束,隸書是改象形為筆畫化的新文字的開始。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體的代表作有:《石門頌》、《禮器碑》、《張遷碑》、《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

我們可以看到,隸體的福字已經接近現在的字貌。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

西晉經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國力衰弱,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當時的中國就形成了南北對峙,史稱南北朝。這時期的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歷史上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這時期的文化,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北朝的文化,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魏碑字體是這一時期形成的新的字體。今人將魏碑列入楷書,形狀上這種書體像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

萊州雲峰山的鄭文公摩崖石刻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鄭文公碑》有上下二碑,上碑在平度天柱山,下碑在萊州雲峰山。清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和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都對該碑有極高的評價。

和北朝同時存在於南方的東晉以及後來的宋、齊、梁、陳,文化上基本上還是延續了以往的漢文化傳統。南朝書法以帖學為主。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其代表,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在中國書法史上樹立了一座高大的里程碑。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建立隋朝,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並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營建並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又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因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楊廣被殺,隋朝徹底滅亡,享國38年。隋朝創建的科舉制在歷史上是一種先進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它可以使平民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官場。這個制度在中國一直延續了一千四百年。隋朝時間太短,文化方面的進步不明顯。

經過篆書、隸書、魏碑的變化,“福”字字形繁多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李淵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國家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四年(630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二十九人。唐太宗在世界上被稱為‘天可汗’。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新羅帝王的治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712年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年號為開元。開元時期的政治比較清明,任用賢臣,廣納諫言。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措施,使唐朝進入第二個全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