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書法“國展”該不該取消?

扉曳殤


大約30年前,對於高考,我們有句話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對農村學生來說,考上了大學,就可鯉魚跳“農”門;考不上,則只能回去“修地球”。



高考實行這麼多年,對於它“一考定終身”,一直是有不同意見的。那麼,高考能取消嗎?

雖然高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取消它就沒有問題哪?至少,目前還沒有比它更好的選拔人才的方法。

對於高考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完善。所以這些年來,高校自主招生、西部人才計劃、領軍人才計劃、博雅人才計劃、“六選三”課改等措施不斷出臺,高考制度得到了較好的補充與豐富。


“國展”這一選拔書法人才的方式比高考類似,雖然它的評審機制、評委產生辦法、評選標準等受到較多置疑,但我們首先必須看到它的好處。

“國展”產生了上世紀80年代初,近40年來,已舉辦11屆,第12屆國展目前正在徵稿中,據說現在已收稿8萬多件。

幾十年來,通過“國展”,一批批書法人才被選拔出來,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一線書法家,幾乎都是通過“國展”被髮掘出來的。


從近幾屆國展看,跟風現象、過度裝飾、展覽體風行等讓書法的發展陷入誤區,但好在學術界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在第十二屆國展徵稿啟事中,對這些問題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

比如,此次國展鼓勵自作詩文、允許多種書體投稿、不提倡過度染色與拼接等,都與往屆有較大不同。

退一萬步講,真的取消國展,我們就一定能有更好的選擇人才的辦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國展,給全國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參加書法比賽的平臺。存在,當然是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幸事!取消了,反而不好。但是,書法國展中隱隱約約存在的不公正性,也著實讓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頭疼”啊!

國展,這是個大舞臺,不知道有多少書家做夢都想在“書法國展”的舞臺上亮相(入展)。據瞭解,有的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就花大價錢找專門的培訓機構,專工一種字體,專工一個作品內容,從不改變,一個字一個字的推敲,一個字一個字的掰扯,可謂是絞盡腦汁,心機費盡,天天如此,且一練就是三年。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作品入國展。



據說,國展的評審人員,在對全國各地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所投的上萬件書法作品評審時,由於工作量大,精力有限,也是走馬觀花似的,大致是執行的是評審“三步曲”,即:遠觀;近看;細品。每個環節都要刷下去一批,最終決定入展作品。在評審中,評審們常規的做法是要看落款,因為落款中有書者的姓名。他們為什麼要看書法作品的落款呢?這個問題就是不說,大家都懂的!國展的不公正、不公平,往往就體現在評審們專看書法作品的落款上。



書法國展的水,是很深很深的。有時候,深得讓你夠不著底!

我認為,書法國展到底該不該取消,大眾說了是沒用的。

世上的有些事物,存在就是真理。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那麼,國展的舉辦和取消權到底在誰手裡?這個不用我說,大家也明白。因為有那麼個機構存在,它就要弄出點動靜來,不然的話,它的存在還有何意義?他們總不能不幹活白吃乾飯吧!


說明:本回答為個人觀點。圖片源於網絡。手打原創,抄襲必究!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共同來討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國展是什麼?在我看來,書法國展就好比書法界的“奧運會”,是很多人擠破頭都想參加的書法展覽,其實也是一次書法比賽。


顧名思義,國展就是書法裡最高層次的展覽和比賽。因為總有人挖空心思都想去參加國展呢?剛才說了,國展就好比書法界的“奧運會”。有哪個運動員不想去奧運會的現場,甚至拿個獎牌呢?

所以,參加國展是有好處的,國展是由中書協組織的,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是最高級別的認可,是很有含金量的,入了國展就有了入中書協的資格,入了中書協就是理所應當的書法家了,成為了書法家,名氣就大了,名氣大了以後,書法潤格自然就上去了。所以,入了國展會帶來一系列的好處,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絞盡腦汁想參加國展了。


然而國展入圍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因此,也就衍生出了一些專門針對國展入圍的指導“大師”,其實這些所謂的國展專家就是評委!打著指導國展的旗號,賺足了面子!

近些年來,不斷有人指責國展的種種不合理,一是國展入圍的作品質量低下,二是書法愛好者投評委所好,變了性質,三是最大的原因,那就是評委的水平低下和相互“支持”!

所以,不斷有人提出,書法要發展,就必須取消國展,似乎國展成為了書法發展的障礙,入圍國展的作品也成為了“批量生產”!大家應該知道,當代正統型書法家田蘊章就在節目裡不止一次指出中書協以及的種種弊端。


在我看來,國展取不取消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書法本就不該用來比高低,尤其是不同風格的書法,就好比顏體和歐體,你說誰更好呢?不過是各有各的看法罷了!

國展入圍也不該成為一個敲門磚,書法愛好者也不要投其所好,我覺得這才是關鍵所在!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存希齋書法


國展應該取消!


我想問一問入展的高手們,有幾個懂得點書法審美的?甚至是書協的高層領導,能否把館閣與楷書區分開?再有就是書協的高手有幾個能把書法寫出神采來的?有幾個寫書法能寫出力道的?


千軍萬馬走魏碑倒是很可觀!都是康有為的徒子徒孫啊?咱們拋去人品不說,就康有為的字能被人供奉,書協沒有審美觀啊?是的!魏碑入帖好像是新領域,但是,由此誕生了什麼?粗糙的筆劃,簡單的筆法,但凡弄出個奇形怪狀的都是創新,是的!章法上確實挺好的!筆法呢?難度呢?呼應牽連呢?還有個什麼草書大家居然用毛筆一筆一筆去畫,懂拐一下,西抹一筆,好像是悟到了斷的意境,其實,氣韻全無,筆筆畫出!


可以看一看,國展弄出來多少這種水平的人?當然!我們不否認有傳統的高手,但是,太少了!估計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國展是書法的風向標,你選魏碑,大家就都學魏碑,你選帖學,大家也會跟風。居然還有不知廉恥的評委在國展前大氣招攬學員,唉!這種評委還有沒有底線啊?不如就明碼實價得了!這樣做人還誠實些,這樣還能為後人留點誠實的種子,別立貞節牌坊了,索性開張吧!

國展真的沒有多大意義了,弄了一些刻意書法的人彼此浮誇,這樣下去,神采與力道講會永遠與書法無緣!


一笑貫長天


撤了這個國展,還會有亞洲展、聯合國展、太平洋展、地球展、太陽系展、銀河展。最關鍵的不是國不國的問題,而是這個展到底有沒有水準,有沒有公信力,具不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

事實上書法國展,包含了一系列國家級展覽,其中主要為:全國草書展 全國楷書展 全國行草展 全國正書展 全國篆書展 全國隸書展 全國冊頁展 全國手卷展,其中最為重要的,被稱為書法界奧林匹克大展的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另外,還有近年來興起的“中國蘭亭書法獎”也成為書壇展覽雙雄。


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作為中國最高級別,最多書法精英,最高標準,最具風向標和決定地位的展覽,從第一屆舉辦以來,一舉一動都牽涉整個中國書壇的走向。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層面來看待這個國展。

首先,國展挖掘和造就了一批書法精英

無可否認,國展上推動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國書壇最為中堅的書法精英,他們許多人看著國展成長,向國展學習,參加國展,然後不斷在國展中走向成熟,成名成家,國展為書法家走向更大的平臺提供了機會。也為公眾瞭解書法家,瞭解書法新動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可以說,現今書壇的絕大多數書法家都無法割裂和國展的聯繫,不管是其自己,還是其師長,書友,雖然不一定都有機會進入其中,但絕對會與其建立千絲萬縷的關聯。


在此背景下,國展對於新時代中國書法的繁榮,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其功勞和成就,也必然會在書法史上留下一筆。

其次,國展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值得所有人反思

上文講到國展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那麼也就無可避免的和利益,權力,關係,炒作掛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藝術文化領域都避無可避,何況有著悠久的傳統與廣泛的群眾基礎的書壇。


因而,我們看到了許多本不應該是在書法這塊淨土上發生的事情,比如通過裙帶關係打通評委上位,也有位高權重者破格入展,更多的是為了迎合評委的口味和喜好,追潮流,更流行書風。


更有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對紙張和裝裱,窮盡心思,對入展作品的規律進行細緻深入的結構和研究,到最後成了為了入展而入展,為了成名成家而在字外的功夫上苦心孤詣,最終墮入了旁門左道,更壞的是竟然成為一時之風氣,腐敗,浮躁,功利主義盛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對許多踏踏實實鑽研和求索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公的,傷害和攪亂了書壇正氣。

最後,國展雖有各種問題,但其書作水平整體仍然遠勝於許多江湖書法家和野雞展覽


批評歸批評,可是有許多吃瓜群眾和江湖書法大師,動不動就將國展批評的一文不值,棄之如敝履,彷彿它狗屎不如。其實,這些人何嘗又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呢,或者說借貶低國展之名來抬升自己的身價,給自己的書法水平不足以及狂野怪亂找藉口和立得住腳的理由。而一眾根本不懂書法,只懂熱鬧的網友,在旁邊一叫好,輿論一邊倒,好想就錘實了,國展不行。


這個就是問題大了,我最近觀察了抖音裡上百位粉絲量可觀,人稱或自稱是大師的書法愛好者。看一眾評論,個個都說這些人寫的比國展好,比中書協的書法家寫的好。然後,遇到一些自己看不懂,欣賞不了的書法作品,就說人家是醜書。


我雖然談不上對書法有深入研究,但基本的是非還是看的出來的。書法這個事情,人民群眾都說好,未必就好,人民群眾說不好,並不代表不好,因為真正要欣賞書法,得要有基本的書法審美常識,要懂得書法的基本規律,還有多書法史或多或少有些瞭解,然後要見多識廣之後才能學會分辨。


被許多人斥為醜書,很多都是真有功底,真有傳承,真有自己的想法,真正有自己的一個創作的思考和探索在裡面,很多被奉為大師的,看上去是精緻優美,可是精緻美不代表藝術的境界就高,不代表功底就深。


總結,這個國展滅了,還會有新的國展,關鍵不是這個展覽的問題,而是管理機制和評審機制的問題,是風向把握的問題。公眾不用一棒子打死,打死了,根源沒消除,出來的還是一樣的東西。公眾也不要不懂裝懂,先回去好好學習學習,再發表看法吧。還有江湖書法家們,你們玩的可比國展的書法家過了,花樣更多,姿勢更炫,有本事的就從創作本身說話,其他的酸話就算了。高手是在民間,但高手要有高手的姿態,不是你們這樣玩的。


李藝泓


國展問題的核心不在展示本身,在於“評比”。任何展覽都不要取消。建議取消一切評比,包括網上投票,評選的職能還位於人民。讓人民群眾在心中默默的投票,當獲得了某等獎的光環沒有了以後,我想,參展者、專家們的心態會發生巨大變化的。


老跨鬥


當然不應該取消。

國展在當今有何作用呢?

最重要的作用——國展是書法人進階的門徑。

大多數書法人學習書法,都是由現實需求的——成為書法家,而成為書法家、被社會認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入中國書協。目前,就中國書協公佈的入會條件,除了在書法方面作出重大貢獻、通過發表理論文章外,絕大多數人走的就是參展這條路。

作為書寫者還是需要歸屬感的,寫文章的人試圖加入中國作協,繪畫者試圖加入中國美協,書法作者也如此——持這樣想法的人非常多,而參展對某些人就是唯一道途。想參與的作者會更顯示出一種積極態度,並且付諸行動。

對於社會人群不諳書藝者的判斷,一個人的水準如何,就是看你是否得獎,是否入展,這是判斷的根據,餘下你說風格、個性、創新,外行還真不懂。古代的文人成名有許多渠道,但不及今日渠道之通顯,一經獲獎,全國知名,因此大展就是一個獲取聲名之“場”,誰也無須諱言。參與者都持有此目的。

雖然國展參與者多帶有功利之心,國展也造成了作品千篇一律等問題,但國展在當今的作用還是無法替代的。怎樣看待書壇是否活躍、繁榮?就是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判斷,它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再也沒有比大展更能激盪人心奮力一搏了。

為何要支持國展?

眾所周知,我們曾經經歷過“十年浩劫”的文化沙漠。“文化斷裂帶”上的文化生存,是十分艱辛的。書法不被認為是“藝術”,書法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書法家社會身份認同出現危機,為了使自己社會身份認同得到全社會認可,整個一代書壇精英都在吶喊呼籲。

上世紀“書法美學”大討論,事實上包含了這一社會學的深刻內涵。如今,“書法家”成為藝術家隊伍中的一員是有一個大文化背景的。一是在否棄了“去漢字化方向”“書法非藝術論”“書法工具論”等一系列錯誤觀念之後;二是在書法解構傳統的崇洋思潮的種種試驗失敗之後;三是中國傳統“文化自覺”深入人心之後。如果沒有這三個大文化上的撥亂反正,“國展”甚至是“書法熱”持續近半個世紀是根本不可能的。

“國展”從一部分人的“遊戲”,轉變成為藝術上的平等競爭,也是經歷了幾番曲折的。在過去幾十年裡,只有書法的“國展”是中國書協籌款辦的,“徵稿啟事”上明確“十八歲以上中國公民”可以直接自由投稿的。一個平頭百姓通過展覽平步青雲,出人頭地,是展廳文化的標誌。某種程度上說,它有一定的“民權”意識,其得來不易,這是事實,也是史實,不可忘記。

總結:

國展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主辦者對國展也有清晰的認識,十一屆國展中國書協就提出“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評審理念,而且在展覽的同時也增加了相關學術活動。國展是沒有錯的,雖然它未必完善。對於作者要不要參加國展,有意者必然關心,無意者未必要關心——現在對待一個活動的態度大抵如此。

舉報/反饋

書法苑


不是取消!而是改革!建議每年從各類展覽,報刊,個人專集,網洛,官辦的,同人的書協等等等等收集編一本很權偉,高水準的類似年籤一樣的作品集。每兩年或三年再從年鑑裡篩選若干秀優作品,貫名全國展。入編年籤的人可加入中書協。這樣就把現在國展許多弊病改掉了,其不樂哉!


碧野37


應取消表格要填是否中書協會員這裡面大有文章


成友cY123


此事談了許多看法,我的意思是,一不要取消國展,書協組織,二要改組書協成員,特別是改組評委,評委的產生自下而上由各級書協組織參賽評出,彙總上報,作為評審庫成員,有展覽時電腦上隨機抽籤組合為評審團。一個人五年內最多隻有一次機會。三是評出的作品一律在網上公示監督,抽百分之二十五的選手進行面試。祁連山人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