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和負債是截然不同的嗎?資產和負債會不會相互轉化?

尋情迷糊


資產,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有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負債,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有一個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以,資產和負債並不是完全無關的。

比如,你貸款買房,首付50萬,按揭貸款100萬,房產價值150萬。這時候,你的負債是100萬,資產是150萬。但是因為你沒有全款買房的資金,所以貸款是必須的,負債就是你的資金來源,是形成資產的前提條件。

再舉個例子,A從B那裡借款100萬,年利率5%,A拿這100萬去投資,年收益率10%,一年後,A償還100萬本金加5萬借款利息,淨賺5萬。這就是通過負債獲取資產的例子。

還有,A擁有一套房產,首付50萬,按揭100萬,現在房產升值價值200萬,淨資產為50萬。但是有一天,地震房子塌了。這時候雖然房子沒了,但是作為按揭貸款的債權債務關係仍然存在。也就是說A從原來的淨資產50萬變成了淨負債100萬。

資產和負債並不是絕對的,在特定情況下,是會轉換的。


老萌有個存錢罐


首先,我覺得我們要搞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定義,比較籠統,我們以房子為例,舉個例子:

資產:假如,如果你有一套房,你自己不住,出租出去,可以每月收入房租,那麼這個房租就是正現金流,是流入你口袋的東西。

負債:比如,如果房子是用來自己居住的,還是貸款買的,那麼每月你還需要花錢出去還房貸,這個房貸就是流出你口袋的東西,房貸就是負現金流。

生活中我們的資產的有:工資、兼職、理財收益、房產等都是

負債有:貸款、疾病、消費、借款、撫養子女以及突發不利事件等。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資產和負債轉化最為普遍的就是信用卡。使用信用卡進行日常消費,在賬單日之後結清。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資產和負債轉化最為普遍的就是信用卡。使用信用卡進行日常消費,在賬單日之後結清。

我們舉例來說:每月消費2000元,本來應該消費的2000元放在餘額寶中。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支付,還款日之前還清。那麼,一年通過信用卡掙了多少錢?

按餘額寶年化收益4%計算:\r

一年之後,本息就能獲得:24526.4元。即投資24000,收益526.4元。\r

如果放在基金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如果將錢放在了基金理財中,預期年化收益率10%,那麼,一年能獲得多少收益呢?\r

本息25340.6元,即一年收益1340.6元。

其實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我們都熟知的負債轉化為資產的方式,那就是貸款買房。大部分人在買房的時候選擇貸款買房,這種時間比較長,屬於長期負債。貸款買房有一個技巧,貸的越多越好,而且時間越長越好。貸款利率只要小於通脹奔跑的速度,你的財富就沒有貶值,甚至在增值。

富人就喜歡將負債轉化為資產!富人獲得資產,窮人獲得負債。

富人的資產流向兩個方向:日常開支、投資開支。日常開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投資開支產生現金流,循環增加收入。

窮人的資產流出的方向基本就只有開支了,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投資,也就沒有正向現金流產生,所以收入自然不會增加。


君叔


按照等式:資產=負債+權益,負債單看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義務,整體來看又可以說是資產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麼說其實不太嚴謹),但畢竟按照複式記賬的規則借貸必相等麼,比如賒賬購進存貨,資產多了,負債也多了的,比如債務的減免,負債和權益在變動,當然部分減免,資產也在互動,所以三者間可以說是一個聯動的過程,你講的截然不同是不是按照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判斷的?

定義的變動比如負債和權益的區分可以說說變就變,準則和應用指南也是變來變去,比如19年發的《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會將大部分國企發行的永續債由權益變為負債,但如果合同內容變變的話,可能又由負債變為權益了,可以說財務是一個理解和變化的過程,相同的準則都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新的事物理解上。

至於你說的相互轉化是不是說負債變少,資產變多或相反的過程,如果是這樣的話,權益肯定也會參與,否則就違背了會計恆等式這個基礎了。如果是這樣的話,肯定是一個複合分錄,多個事項導致金額變化剛好相反,畢竟有個權益給兜底了,否則光變動資產和負債,金額剛好相反,必然違背了借貸必相等的原則。



大佬說得對


首先我們說說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它能給你不斷帶來收入,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它能減少你的資產。比如,我們消費,錢就從我們口袋流走,我們口袋的錢流走的越多,我們的資產就減少越多,最終導致資不抵債,當我們資產小於負債,那就是負資產。

資產主要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是指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包括資金、資源、產品、設備、裝置、廠房、等,總得來說,有形資產就是有一定實物形態的資產。無形資產是指擁有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商標品牌,專利,著作權,特許經營權、分銷渠道、重大客戶名單、個人品牌等。

負債主要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潤、其他應付、預提費用等。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等。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資產和負債是互相對立卻又互相依存的關係。有資產,就有負債;有負債,才有資產。而且,資產和負債的數值在會計報表上永遠是相等平衡的。目前全世界的會計記賬都統一使用複式記賬法。所謂複式記賬,就是指以資產與負債的平衡關係作為記賬基礎,對於每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必須同時記入兩個相應的會計科目中。這兩次記入的數字最後都會分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和負債方上。誰也不會多,誰也不會少,兩者相減等於0。

所以資產和負債會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的觀點是成立的。


陳先生談金融


一、資產總計=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總計

也可以分為:資產是資金佔用類、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是資金來源類。

二、資產類和負債類是相互轉化的,

重在資產的營運能力、決定著償債能力、獲利能力,一般情況下,資產完成周轉額較多、說明資產利用效果好……

眾上解答,如不當之處、請指正!


正榮


並非截然不同,有差異也可以相互轉化。

說它有差異,體現在兩點,顯而易見:一是資產是未來能創造價值,負債損失價值;二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說可以轉化,舉個例子就明白。麵包店的模具,如果後續還生產這種麵包,那它就能繼續創造價值,屬於資產;而如果店老闆以後不做這種麵包了,那模具就無法創造價值,不再是資產,而轉化為了成本,體現為負債。


野生女子


財務問題,看資產負債表就明白了。

這裡籠統說一下,

什麼是資產,

資產就是某個人或者團體經營中的非現金部分,包括固定資產和非固定資產。

負債就是某個人或者團體經營中的借款和應付賬款部分。

比如說,張某首付10萬貸款20萬買了一套房子,房子價值30萬。

那麼張某的資產評估就是30萬,

但是張某還有負債20萬。

因此張某實際資產評估為10萬。

題主說,資產和負債是否會轉換。

在不發生交易的情況下,張某不會有資產和負債的轉化。

在發生交易的時候,張某的房子因原因市場價只能賣10萬。

那麼,張某把房子賣了,張某的資產就為0,資產抵債10萬,那麼張某實際負債10萬。

回答完畢。


小蚊子的逆轉日記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理論上負債是資產的一部分,通俗的講,負債就是欠別人錢,但可以用這筆錢去掙錢,所有一定條件下說可以轉化的。



奕修


可以,比如你欠一個人十萬,你把她變成自己的媳婦,那麼這十萬負債就變成資產了


我在痴痴等


你應該說是有錢跟欠錢的吧,這個要怎麼說,你有錢要多有錢,欠錢欠多少錢,有可能互相轉換,你欠個幾百億,你就有可能賺幾百億,為什麼呢,你自己想想,你不能賺那麼多,別人敢貸你那麼多錢。肯定是有原因的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