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王文英 | 原來如此

王文英作品《草書·唐人王昌齡詩出塞》

翻看《全宋詞》(中華書局,唐圭璋編),見林逋一首題為《瑞鷓鴣》的詞,竟是熟識且沒少書寫過的林氏《山園小梅》七律組詩中的一首:

眾芳搖落獨鮮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熟識的“眾芳搖落獨喧妍”,在這裡也變成了“獨鮮妍”。

這首七言律詩,為何會收到這裡?

再翻看手邊的《宋詩一百首》(中華書局1959年版本),林氏這首詠梅的七言律詩,妥妥地躺在書頁上,只是題為了《梅花》,首句是熟悉的”獨喧妍”。

重回《全宋詞》林氏的《瑞鷓鴣》,定睛細讀原來是有註釋的。註釋中說:此原為七律,後人唱作《瑞鷓鴣》。

原來如此,只怪當時太過驚愕。

詩本於古歌,詞本於詩,詩三百篇皆可歌。

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為唐人的歌唱,而成了詞調。雙調,五十六字,前調四句三平韻,後調四句兩平韻。中間兩聯例用對偶。此調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體、八十六字體等,是變格,始作俑者,相傳是宋朝人稱白衣卿相的柳永。

王文英 | 原来如此

王文英作品《家山夢憶》

瑞鷓鴣,又名舞春風、桃花落、鷓鴣詞、拾菜娘、天下樂等。(《欽定詞譜》)

林逋,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朝有名的大隱士。隱居杭州西湖的孤山,過著悠哉遊哉的閒適生活,常駕著小船遊訪寺廟,與高僧詩友你來我往,唱和往還,詩作卻隨就隨棄。終生不仕不娶,只喜歡養鶴種梅,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活著的時候真宗皇帝賜他“和靖處士”,死後仁宗皇帝又賜諡“和靖先生”。

梅妻鶴子的和靖先生,想來一生寫過的梅花詩不少,而這首名為《山園小梅》《梅花》又《瑞鷓鴣》的,當是傳唱最多,流佈最廣的。至於“獨喧妍”還是“獨鮮妍”,則是流傳版本的不同。

2003年8月16日

王文英 | 原来如此

王文英

字儀羲,號蘭堂、雙清山館主人。書法家、畫家、散文作家。

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院長。九九美術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聘教授,黑河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書法篆刻院研究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考官。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昌平區政協委員。

《中國書法報》遴選“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書法導報》推介當代書法50家,書藝公社2017年百位最具收藏及投資價值的書法家,榮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1983年參加北京青年書法大賽,榮獲“青年優秀藝術作品獎”,1986年加入北京書法家協會,1990年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

出版有《北窗夜話•蘭堂王文英散文隨筆》《蘭堂偶記》《五分鐘讀懂一幅書法作品》《青少年書法早成》(隸書卷)(行書卷)《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理論輔導教材》《中國書法家協會軟筆書法考級教材(專業級)》及多種書畫作品集,詩詞曾收入《現代古詩三百首》《古今妙詞一百首》。在文化藝術類報刊雜誌上開設多個專欄。

END

歡迎·加入學習交流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