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走在哈尔滨的大街上,这由无数小方石铺成的街道,宛如鱼鳞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显得特别漂亮。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都说哈尔滨明星多,张译,贾乃亮,李健,孙红雷,倪大红,美女明星更多,李冰冰,鲍蕾,沈傲君,宋佳,阚清子,乔欣。即使漫步在街上,也能看到很多长相俊俏的女孩子,白皙的皮肤,高高的个头,挺直的鼻梁。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在蒙语中,哈尔滨的意思是平地,黑色的河滩;在满语中,哈尔滨的意思是天鹅,渡口,晒网场;在女真语中,哈尔滨的意思是光荣与梦想,关于哈尔滨的解释,有很多解释。

早在帝舜时代,哈尔滨地区就属于肃慎和女真的故地。几千年来,哈尔滨是满族人,达斡尔人,锡伯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由于这个地区环境寒冷,无论男女,体型都很高大,善于渔猎。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一部关于哈尔滨的纪录片里作家阿成曾描述过,早年当地的满人死后,安葬在古榆树之下。这真是一个奇异的风俗,一个叫斯叶阿的俄国女士说过,哈尔滨的每棵树,都是一座墓碑和艺术陵墓。

早前,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很多中国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的,那时候,他们到这座城市,首先要投奔道外的山东会馆,山东人自古有团结精神,山东会馆那些最初闯关东来的人,早已经有自己的杂货店、商铺,他们帮助那些投奔来的老乡,给他们介绍工作。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作家阿成称哈尔滨为流亡者的城市,这里不仅有闯关东来的中国人,还有很多来自异乡的外国人。

二十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数亿人卷入战争,很多人背井离乡,哈尔滨,是这些人选中的流亡城市之一,到1922年,流亡到哈尔滨的俄国人有15.5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就有5.5万人。

流亡哈尔滨的外国人,最多的时候达到1960510人。曾经有个统计,当时外国侨民数量曾占这座城市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这些外国侨民,建造了很多拥有异国情调的建筑。

提到哈尔滨,会想到冰雪大世界,大列巴,红肠,马迭尔冰棍,秋林饮料,而哈尔滨这座城市,还有更深刻的内涵,非常多的雅号,那是被称为“ 东方莫斯科” “东方小巴黎”“丁香之城”“教堂之国”的城市。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哈尔滨中央大街,一个有着异国情调的地方,街道的两旁,有很多欧式建筑,俄式的、巴洛克式的、希腊式的。可以看到华梅西餐厅,哈尔滨最早的一家西餐厅,这座城市的每一户人家几乎都曾到华梅西餐厅用过餐。

那时候的秋林商店,是外国侨民经常光顾的地。秋林商店,当时有名的远东第一店,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俄国的伊尔库斯克人。店里的大列巴,列巴圈,苏合力(由面包片烘烤而成),古力斯蛋糕,力道斯红肠,伏特加酒,黑豆蜜酒,最受青睐。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哈尔滨人对啤酒的钟爱,来自外国侨民的影响,对啤酒喜欢程度是其他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1900年,啤酒就出现在大街小巷,哈尔滨啤酒销量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关于哈尔滨的纪录片中描述过,哈尔滨曾经有二三十座教堂,当钟声想起来,所有走在路上的侨民,都会停下来,在胸前划十字。

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媲美欧洲的哈尔滨,为何说曾是流亡者的城市?

哈尔滨,一座有着辉煌过去的城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