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波恩大學校園

晨遊波恩

波恩是德國統一前西德的首都,當時之所以定都於此,是因為德國人早就預見將來東西德一定會統一,選擇一個小城市,統一後還都柏林比較容易。

波恩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是一個小城,她人口只有30萬左右,城市規模也很“迷你”,除了承擔著政治中心的職責,這個前首都一直沒有追求做強做大做到無所不包。她的低調,讓人覺得她如同恬靜清純的少女,處處是好樣安靜柔美,又像是溫良賢德的少婦,富於內涵與修養,無半點盛氣凌人的模樣。

這樣的小城,讓人情不自禁地愛上她,事實也是如此,據說,還都柏林後,有許多人對其戀戀不捨,不願意離開小城去往大都市。

小城的可愛在於它有著城市的便捷,卻無大都市的擁擠雜亂,何況這裡還有如畫的萊茵河,有讓人驕傲的音樂家,有聞名中外的波恩大學,有著小城該有的所有美好品質與氣質。

美麗的萊茵河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萊茵河

城市緊鄰萊茵河,這裡除了用如畫來形容,還能怎麼說呢?河上游弋的遊船,河岸遮天蔽日的綠樹,河邊寬闊潔淨的騎行道、跑步道,天空中姿態萬千的雲朵·····……哪一點不讓人留戀?!在這裡,無論步行或騎行,或靜靜地坐著,都是一種享受。望著眼前的這一切,心想:真希望有一天,能夠沿著圖上騎行路線,在萊茵河畔騎上一圈。

貝多芬的故鄉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貝多芬故居

貝多芬在此誕生,他的故居無論離市中心還是萊茵河畔都很近,故居已作為博物館Beethoven Haus對外開放。貝多芬成了波恩的一張名片,城市的許多地方都樹著貝多芬的標語牌,城市的許多雕塑,都以貝多芬為主題。“昔日你以家鄉為榮,今日家鄉以你為榮”,貝多芬做到了。

波恩大學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波恩大學也是U15大學聯盟的重要成員,是德國頂尖公立大學,波恩建校歷史也有兩百多年,自然也有眾多的知名校友,像詩人海涅,樂聖貝多芬,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哲學家尼采等都在此讀過書。大學的主樓是一個選帝候宮,氣派壯觀,跟所參觀的其他大學一樣,都是開放式的校園,只不過這裡更安靜,建築更鬆散,就像一個免費參觀的大公園。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校園裡的雕塑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市政廳,教堂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市政廳廣場

小城波恩的市政廳、教堂廣場也是精緻小巧的,全沒有傲人的氣勢,周邊建築與之和諧一致,是典型歐洲小城的模樣。

從市政廳到波恩大學,到貝多芬故居,再到萊茵河畔,走著就可以搞定。

在市政廳廣場,遇到了來自加拿大的遊客(準確地說應該是老家在德國,移民去加拿大的德國人),他指著市政廳前地上的牌牌主動搭訕:這上面寫的都是人或書的名字,是為紀念那些二戰期間,抗議納粹暴行的人們。他告訴我們說,他們每2、3年來德國一次,與這裡的親戚團聚。聽說我們是自駕,他開心地說:在德國開車不限速,簡直太爽了。看來幅員廣闊、人口稀少的加拿大也沒有像德國那樣,能夠放開撒歡。

波恩還有“綠色的城市”的稱謂,到處綠樹成蔭,使得小城格外安靜。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市政廣場

安靜的歐洲人

城市安靜,餐廳裡用餐的人們也安安靜靜。有一3歲左右小女孩,大人們去取餐,1人靜靜坐在座位上等候,不哭不鬧,可愛得讓我偷看了無數眼。

忽然想到,歐洲人的抑鬱是否與他們追求時時安靜的文化有關呢?聽朋友說,德國人只有喝上啤酒後,才會露出了本性,話也多,說話聲也大了,是不是壓抑許久的心情也開朗起來呢。看來,德國人需要啤酒做媒介,幫助他們嗨起來。而印度人電影院裡卻常常出現觀眾隨著電影跳舞唱歌的場景,看個電影能看出迪廳的感覺,印度人的娛樂精神令人佩服,他們是不是不會像歐洲人那樣容易抑鬱?

從波恩向北大約30公里,就到科隆。科隆比波恩氣派得多、熱鬧得多,尤其是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和霍亨索倫大橋,彰顯著大都市的繁華之風。

科隆大教堂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前,人還是那樣多,教堂雄偉依舊,卻因看過一次少了許多視覺的衝擊。霍亨索倫大橋上的鐵鎖還是那樣多。萊茵河畔,各色人種,奇裝異服,顯示出科隆這座城市的開放、多元與包容。但無論是初次見面,還是第二次相見,科隆都沒有給我太多的好感,我曾在遊記《科隆,想說愛你不容易》中寫道:我甚至開始懷疑科隆的出身:是旅遊城市?是歷史名城?為此還諮詢過新認識的在德工作多年的網友,他堅定地告訴我:當然是,有教堂,有香水店,單是那名聲顯赫的教堂,足以讓她成為旅遊名城。是的,“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算完工,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繕裝飾的科隆大教堂足以讓科隆名噪天下。

後來,我又做了很多功課,總算弄清了科隆的身份,也找到讓我愛不起來的原因。

科隆是一個重工業城市,工廠釋放的濃煙將城市和教堂燻黑。雖然也多次給教堂洗過澡,但還是無法將其洗淨,只能灰頭土臉地見人。

在大教堂旁邊建鐵路橋,也有人曾提出反對意見,只是沒有被採納。所以不是我矯情,只能說明我還是有一定的審美與辨識能力的。

可能是她灰頭土臉的模樣,可能是教堂與鐵路橋的不和諧,也可能過於熱鬧與繁華,使我終究愛不上她。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霍亨索倫橋上密密麻麻的鎖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霍亨索倫橋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換個角度也挺好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科隆火車站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火車站


路過亞琛

下一站準備去荷蘭,拐進位於荷比德三國邊境的亞琛。

科隆到亞琛70多公里,對於自駕者來說,十分方便到達。在我心中,亞琛最出名的一是亞琛工業大學,一是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名氣很大,我們缺乏對宗教文化的瞭解,只是走馬觀花看個表面。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亞琛大教堂旁邊--有沙子就是兒童的天堂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亞琛教堂一側


入住Zeist小城

Zeist小城,真正的森林中的城市。小城規劃合理,很美、很人性,這樣的地方,一定要在開篇介紹。


D7 波恩+科隆大教堂+荷蘭的Zeist小城

(2019年7月2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