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轻雨薄雾寒风凛,长歌漫路重山行。

四车九时六百里,首登珠峰大本营。

2016年7月19日清晨,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按照预定的行程,当天是没有太多行程和景点的,但是这同样是足以令人振奋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要去一个很多人一生都可能不会再去第二次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亦是喜玛朗雅山脉的主峰,雪盖高8848米,岩面高8844.43米。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从日喀则市内出发,经过拉孜、嘉措拉雪山(5248m)、定日县即可正式到达珠穆朗玛国家地质公园。再翻越有144道大转弯的加乌拉山口(5210m)后,便进入了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加乌拉山口是前往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一处必经垭口,在此处可以观赏4座8000米级雪峰的观景平台(玛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屏障,由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成,至今仍处于亚欧大陆地震带上,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前往珠峰大本营的盘山公路蜿蜒崎岖,弯急坡缓,即便早已进入地质公园大门的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也经过了大约9小时才真正抵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车行山底,还未抵达大本营检查站之时,路边随处可见一排排色彩各异的小帐篷,原来他们都是今天刚到的游客,以徒步驴友、骑行者或是摄影爱好者为主,之所以提前一天抵达地质公园,其实是为第二天一睹神山风采做足准备,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高原天气多变,云层较厚,以我在高原的经验来说,我认为一般最佳的观景和摄影时间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此时太阳直射大地,冲破云霄,为世间万物着上最美的色彩。如果当天天气不佳,阳光无法穿透云层,那么除了看见云涌风飞的壮阔景色,是无法真切看见和感受高耸入云,直冲九霄的珠穆朗玛峰的。不仅珠峰,在高原的任何地方皆是如此,所以在高原我有个习惯,要去一处景点,在了解了路况和距离后,有时并不会着急早起前往,而是选择在我认为最佳的时间段抵达。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我们抵达时间也不早了,到达大本营后我们坐上了景区专门的观光巴士抵达大本营二号营地,没过多久,便看见了与之前不同的帐篷,这里的帐篷更大,可以容纳更多人在此生活和工作,帐篷外挂着各式的旗帜和标识,原来这就是电影里面所见的登山队和工作队,带着猎奇的心理,我仔细查看了每个帐篷外的标志,沿着帐篷不断走向深处,一众人群围着一块石碑开始照相,走近一看,“珠峰大本营”五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们到珠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无不此起彼伏地发出相同的感叹,是啊,我们开了一天的车终于到了,可是没有一个人觉得劳累,除了一路壮丽的风景,我想更多的应该还是信念和梦想,试问有多少人的一生中能多次来到雪域高原?又有多少人能够多次看见珠峰呢?别说多次了,也许除了这一次,不会再有下一次了。既然选择出发,便会有离别的时刻,摄影不就是为了记录下这些难忘的瞬间吗?所以,合影一张,那是必须的。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1975年9名运动员再次集体登上珠峰,1993年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成功,这块石碑正是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于1993年9月所立,“珠穆朗玛峰”五个字分别用藏、汉、英三种语言所刻。穿过石碑,有一处小山坡,此处海拔已是5200米,对于上了年纪和有高血压的家人而言,在身体承受巨大压力之时,再小的一座山坡,爬起来也会有几分吃力,但是不远千里而来,即将抵达终点之时怎可轻易放弃?还好所有人都如愿爬山了山坡,眼前的全是云雾环绕,看不见如何东西,山坡上狂风涌动,稍不注意真的有可能被刮到,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前方看不见的远处,没有一处可以作为焦点,不过大家坚信前面一定就是我们此行为了看到的珠峰!天上微微露出一米阳光,再加上狂风的作用,不一会便有人开始尖叫“看,是珠峰!”,果不其然,珠峰犹抱琵琶半遮面,娇羞地露出了山上的一角,终于慢慢褪去了她那神秘的面纱。天气虽然算不上最佳,不过能一睹世界第一高峰的半分尊容,是不是也算是不虚此行呢?我也算是有备而来,早在出发之前便穿上了曾经的骑行318的骑行服,才在有到访者们各类花式签名的石头上,与这并不愿意露脸的主峰来了一个亲密合影,狂风呼啸把我的全身都吹得扭曲。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也仅能止步于此,不能再往前了,即便如此,能一睹珠峰盛景,也足以满足我等平凡之辈的一番不俗愿景了。其实比起珠峰,南迦巴瓦更容易接近,从林芝到拉萨的路上,经过色季拉山,沿着山路缓缓向上的路上,你会看见眼前有一座巨大的山峰,如果说珠峰是一把利剑,那南迦巴瓦则是一堵山墙,当你到达色季拉山观景台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当你面对这堵山墙的时候,你会感叹自然是如此强大,强大到让你无处可逃。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又称“西藏众山之父”。有意思的是,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同样也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在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海拔7782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最高的山,地壳断裂形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壳的抬升形成了周围的山峰。在我工作的时候,常常听藏族同事说如果能够在色季拉山上看见南迦巴瓦峰,就会带来好运,因为有的人一生可能前往多次,都无法一睹南迦巴瓦的容颜,幸运的我经过此地3次,有2次都看到了南迦巴瓦峰。不过,听人说观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不是在国道318线上的色季拉山口,而是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的直白村,林芝市应该是西藏自治区除了拉萨市以外我最熟悉的地方了,但是直白村我一直没有去过,所以就不在此妄加叙述了。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欣赏完珠峰以后,时间已经不早了,好在是夏季,高原的夏季太阳下山的特别晚,过了晚上8点,太阳才会完全下山,越往阿里地区走,日落时间越晚。返程的路上,我们看见一辆黑色的丰田汉兰达卡在山坡上,这应该是方向盘打急了,车子从山上沿着山脊冲了下来,卡在了盘山公路边的山坡上,司机应该是常年在此经营旅游的人,若是没有常年高原驾驶经验的人,或许早已吓破了胆,要知道这样山坡冲下来,一不留神便会轮胎打滑,车毁人亡,司机踩着刹车踏板,用手握住手刹,即便车子停了,也不敢有一丝懈怠,车内其余从广东来的三名女游客纷纷有序地走下了车,我们的车队靠边停下,众人纷纷在研究如何使这辆车安全驶入盘山公路。总算得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在山上挂葫芦拉住车子让他往下走,二是通过铲土,填坑,让车子挂住一档往下移,最终我们选择了二号方案。十几个人一起在山坡上搬石头填坑,经验丰富的长辈负责指挥,身强体壮的晚辈们则接受了所有的体力活,找石头填坑及铲土,最终他们无疑获救了。司机和乘客纷纷感谢我们,三位女生身子一软,一下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这就是劫后重生的发泄吧。我们开玩笑地问他们还要继续重新山上吗?她们想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要!当时我们都特别佩服她们的勇气,经历了如此大的波折,仅用了半小时便调整了情绪,然后毅然决定重新出发。也是,都经历过了生死,还有什么可怕的呢?重新山上的路上,谁又能保证不再出意外呢?但是死亡并不可怕,人的一生都是修行的一生,学着如何面对死亡,正视死亡,不正是我们这一辈子的必修课吗?三位女子的勇气感染了现场所有人,我相信前行的路上应该再不会有什么能够阻挡她们朝圣的脚步了。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旅途就是这样,旅途充满了目不暇接的惊喜,同样也有让人惊慌失措的惊吓,所有的经历都是生活的馈赠,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晚上,我们到达日喀则市定日县的白坝住宿,问了一下老板店里有水煮肉片,于是我们就着白酒大快朵颐起来,旅行在外,尤其是在高原地区,其实每天对于吃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我最爱的还是高原土豆蘸着辣椒面吃,如果有一个我们驾驶员都爱吃的水煮肉片,再来一壶小酒,此番风味,胜过任何海味山珍。

梦里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