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輕雨薄霧寒風凜,長歌漫路重山行。

四車九時六百里,首登珠峰大本營。

2016年7月19日清晨,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按照預定的行程,當天是沒有太多行程和景點的,但是這同樣是足以令人振奮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我們要去一個很多人一生都可能不會再去第二次的地方——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亦是喜瑪朗雅山脈的主峰,雪蓋高8848米,巖面高8844.43米。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從日喀則市內出發,經過拉孜、嘉措拉雪山(5248m)、定日縣即可正式到達珠穆朗瑪國家地質公園。再翻越有144道大轉彎的加烏拉山口(5210m)後,便進入了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加烏拉山口是前往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的一處必經埡口,在此處可以觀賞4座8000米級雪峰的觀景平臺(瑪卡魯峰、洛子峰、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屏障,由大陸板塊碰撞擠壓而成,至今仍處於亞歐大陸地震帶上,綿延長達2400多公里,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前往珠峰大本營的盤山公路蜿蜒崎嶇,彎急坡緩,即便早已進入地質公園大門的我們,從日喀則市出發,也經過了大約9小時才真正抵達珠穆朗瑪峰大本營。車行山底,還未抵達大本營檢查站之時,路邊隨處可見一排排色彩各異的小帳篷,原來他們都是今天剛到的遊客,以徒步驢友、騎行者或是攝影愛好者為主,之所以提前一天抵達地質公園,其實是為第二天一睹神山風采做足準備,與低海拔地區有所不同的是,高原天氣多變,雲層較厚,以我在高原的經驗來說,我認為一般最佳的觀景和攝影時間在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此時太陽直射大地,衝破雲霄,為世間萬物著上最美的色彩。如果當天天氣不佳,陽光無法穿透雲層,那麼除了看見雲湧風飛的壯闊景色,是無法真切看見和感受高聳入雲,直衝九霄的珠穆朗瑪峰的。不僅珠峰,在高原的任何地方皆是如此,所以在高原我有個習慣,要去一處景點,在瞭解了路況和距離後,有時並不會著急早起前往,而是選擇在我認為最佳的時間段抵達。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我們抵達時間也不早了,到達大本營後我們坐上了景區專門的觀光巴士抵達大本營二號營地,沒過多久,便看見了與之前不同的帳篷,這裡的帳篷更大,可以容納更多人在此生活和工作,帳篷外掛著各式的旗幟和標識,原來這就是電影裡面所見的登山隊和工作隊,帶著獵奇的心理,我仔細查看了每個帳篷外的標誌,沿著帳篷不斷走向深處,一眾人群圍著一塊石碑開始照相,走近一看,“珠峰大本營”五個大字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們到珠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無不此起彼伏地發出相同的感嘆,是啊,我們開了一天的車終於到了,可是沒有一個人覺得勞累,除了一路壯麗的風景,我想更多的應該還是信念和夢想,試問有多少人的一生中能多次來到雪域高原?又有多少人能夠多次看見珠峰呢?別說多次了,也許除了這一次,不會再有下一次了。既然選擇出發,便會有離別的時刻,攝影不就是為了記錄下這些難忘的瞬間嗎?所以,合影一張,那是必須的。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1975年9名運動員再次集體登上珠峰,1993年海峽兩岸聯合攀登珠峰成功,這塊石碑正是西藏自治區登山協會於1993年9月所立,“珠穆朗瑪峰”五個字分別用藏、漢、英三種語言所刻。穿過石碑,有一處小山坡,此處海拔已是5200米,對於上了年紀和有高血壓的家人而言,在身體承受巨大壓力之時,再小的一座山坡,爬起來也會有幾分吃力,但是不遠千里而來,即將抵達終點之時怎可輕易放棄?還好所有人都如願爬山了山坡,眼前的全是雲霧環繞,看不見如何東西,山坡上狂風湧動,稍不注意真的有可能被刮到,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前方看不見的遠處,沒有一處可以作為焦點,不過大家堅信前面一定就是我們此行為了看到的珠峰!天上微微露出一米陽光,再加上狂風的作用,不一會便有人開始尖叫“看,是珠峰!”,果不其然,珠峰猶抱琵琶半遮面,嬌羞地露出了山上的一角,終於慢慢褪去了她那神秘的面紗。天氣雖然算不上最佳,不過能一睹世界第一高峰的半分尊容,是不是也算是不虛此行呢?我也算是有備而來,早在出發之前便穿上了曾經的騎行318的騎行服,才在有到訪者們各類花式簽名的石頭上,與這並不願意露臉的主峰來了一個親密合影,狂風呼嘯把我的全身都吹得扭曲。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對於普通遊客而言,也僅能止步於此,不能再往前了,即便如此,能一睹珠峰盛景,也足以滿足我等平凡之輩的一番不俗願景了。其實比起珠峰,南迦巴瓦更容易接近,從林芝到拉薩的路上,經過色季拉山,沿著山路緩緩向上的路上,你會看見眼前有一座巨大的山峰,如果說珠峰是一把利劍,那南迦巴瓦則是一堵山牆,當你到達色季拉山觀景臺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是如此渺小,當你面對這堵山牆的時候,你會感嘆自然是如此強大,強大到讓你無處可逃。南迦巴瓦,藏語意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又稱“西藏眾山之父”。有意思的是,南迦巴瓦峰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的交會處,同樣也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在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海拔7782米,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最高的山,地殼斷裂形成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地殼的抬升形成了周圍的山峰。在我工作的時候,常常聽藏族同事說如果能夠在色季拉山上看見南迦巴瓦峰,就會帶來好運,因為有的人一生可能前往多次,都無法一睹南迦巴瓦的容顏,幸運的我經過此地3次,有2次都看到了南迦巴瓦峰。不過,聽人說觀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點不是在國道318線上的色季拉山口,而是林芝市米林縣派鎮的直白村,林芝市應該是西藏自治區除了拉薩市以外我最熟悉的地方了,但是直白村我一直沒有去過,所以就不在此妄加敘述了。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欣賞完珠峰以後,時間已經不早了,好在是夏季,高原的夏季太陽下山的特別晚,過了晚上8點,太陽才會完全下山,越往阿里地區走,日落時間越晚。返程的路上,我們看見一輛黑色的豐田漢蘭達卡在山坡上,這應該是方向盤打急了,車子從山上沿著山脊衝了下來,卡在了盤山公路邊的山坡上,司機應該是常年在此經營旅遊的人,若是沒有常年高原駕駛經驗的人,或許早已嚇破了膽,要知道這樣山坡衝下來,一不留神便會輪胎打滑,車毀人亡,司機踩著剎車踏板,用手握住手剎,即便車子停了,也不敢有一絲懈怠,車內其餘從廣東來的三名女遊客紛紛有序地走下了車,我們的車隊靠邊停下,眾人紛紛在研究如何使這輛車安全駛入盤山公路。總算得出了兩套方案,一是在山上掛葫蘆拉住車子讓他往下走,二是通過剷土,填坑,讓車子掛住一檔往下移,最終我們選擇了二號方案。十幾個人一起在山坡上搬石頭填坑,經驗豐富的長輩負責指揮,身強體壯的晚輩們則接受了所有的體力活,找石頭填坑及剷土,最終他們無疑獲救了。司機和乘客紛紛感謝我們,三位女生身子一軟,一下跪在地上放聲大哭,這就是劫後重生的發洩吧。我們開玩笑地問他們還要繼續重新山上嗎?她們想了一下,異口同聲地說要!當時我們都特別佩服她們的勇氣,經歷瞭如此大的波折,僅用了半小時便調整了情緒,然後毅然決定重新出發。也是,都經歷過了生死,還有什麼可怕的呢?重新山上的路上,誰又能保證不再出意外呢?但是死亡並不可怕,人的一生都是修行的一生,學著如何面對死亡,正視死亡,不正是我們這一輩子的必修課嗎?三位女子的勇氣感染了現場所有人,我相信前行的路上應該再不會有什麼能夠阻擋她們朝聖的腳步了。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旅途就是這樣,旅途充滿了目不暇接的驚喜,同樣也有讓人驚慌失措的驚嚇,所有的經歷都是生活的饋贈,它教會我們如何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晚上,我們到達日喀則市定日縣的白壩住宿,問了一下老闆店裡有水煮肉片,於是我們就著白酒大快朵頤起來,旅行在外,尤其是在高原地區,其實每天對於吃並沒有太高的要求,我最愛的還是高原土豆蘸著辣椒麵吃,如果有一個我們駕駛員都愛吃的水煮肉片,再來一壺小酒,此番風味,勝過任何海味山珍。

夢裡的格桑(二)——首登珠峰大本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