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中職高技院校老師上課的感受是什麼?

旭哥旭大哥


作為二十多年職教老師,還是有發言權的。教育是個良心活,對於中職和高技院校來說,由於沒有升學壓力,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教學會有很大差異。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在混課,也不是每個學生都不好學。畢竟學生畢業是要就業,要有一定技能才能受用人單位歡迎,否則怎麼得到家長、學生及用人單位肯定?



一、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不濃。一般依據中考成績,好的進入普高學習,成績差的才進中職和高技院校。這類學生要麼智力水平一般,要麼被遊戲耽誤了,學習興趣不大。所以教學起來是比較困難的,經常需要去複習初中知識,否則學生聽不懂,因此會影響教學進度。有時要花時間整頓紀律,才能更好組織教學,比如上課前將學生手機上交等。


二、學生對學習技能興趣更大。雖說學生對學習理論知識感到困難,但對動手操作興趣明顯更大。如果老師能充分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可以讓他們學會操作技能,這也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能力。

三、學風跟學校、專業和班級有關。學校分國家示範校、省級示範校、市級示範校及一般學校,因此師資水平、教學軟硬件差距大,生源質量也不同。而不同專業也有很大差異,有些專業技能水平要求比重高,理論要求低,學生基礎差些。有些專業理論難度大,對學生成績設較高門檻,這些專業學風更好。再就跟班主任管理班級有關,班主任負責,學風好,該班易組織教學,成績也好。



一直有人誤解中職和高技學校師資水平差,老師不負責,其實並不是這樣。招收門檻至少本科及以上學歷,不少是研究生學歷,雙師型教師從企業招聘。


良心老師


中職高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能夠考上高中的,所以基礎相對來說要差。而且學習的氛圍要差很多,畢竟沒有升學競爭的壓力。所以老師相對來說壓力也較輕些。

上課的時候想學的學生不是很多。有很多學生不學習,一方面是不想學習,本身對學習感到厭倦,學習習慣差。兩一方面有些學生想學習卻由於基礎太差,聽不懂,只好放棄。特別是文化課的老師不該去責怪學生,應該認清現實,儘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講最基礎的,將枯燥的內容樂趣化,引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對基礎是有要求的,可以適當的將初中,甚至小學的數學內容進行回顧和複習。讓學生覺得老師是照顧他們的感受的,是想把他們教好的。

很多時候如果上較難的內容,或者需要比較好的基礎。學生基本上就問什麼基本上答不出來。老師像在課堂上演獨角戲。有時候一個問題出來,只有幾個人,甚至個把人,甚至沒有人能回答。老師只能自問自答。所以這時候老師就會覺得很沒有成就感,很失落,覺得自己做的都是無用功。這也是現實。

其實老師課後可以與學生多多交流。其實很多學生還是很可愛的,也是很聰明的。他們有些學生由於家庭的原因,如父母離異,或者在外地打工。平時受到的關注是很少的。老師如果能深入和他們交流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是很渴望學習的,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關心。


培風數學


這個話題沉重又很現實,我的觀點之只針對一部分公辦職校學校淺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上課的感受取決於一個學校制度,體制以及領導班子的決策。學生是受教育者,怎麼樣讓在中考線劃出的學生學到東西,從人格的培養,習慣的改變,勞動的價值,專業技能的提升,對口的就業等方面去引導和改變是目的。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領導的眼光只停留在技能比賽,技能比賽也怪,非得要用提供商的平臺,什麼電商的,工業產品的,沙盤的,會計的等等,都是在圈內。所以要比賽先重金購平臺,買了就互惠互利,這些平臺又跟實際沒多大關係,參加的學校也就固定的幾所學校,好像民辦學校很少參與。

為了技能比賽,選一部分同學出來,管吃管住好待遇,只為一個比賽停了這些學生的課。圈內的比賽拿到獎了高興,招生宣傳,要不保送讀高職,皆大歡喜,高職的錄取分數線也很可愛。

教師忙著也參加比賽,說課,信息化比賽,為了比賽設定劇本,沒有含量的表演。你比你的還要連累學生,拍照,攝影,占課,定好情景環節。形式主義,不停的折騰。

教師還要寫反省,一個教案一反省,教案必須規定的模塊化,反省必須深刻。這哪裡是教育工作者?

再說到學生,一系列的折騰後學生得到什麼?就算獲獎畢業了工作還是拿不下,只能從事相關專業的行業又與專業錯位的職業。

不完善,違背教育理念的環境下教師的課堂成了完任務的課堂,學不學也就那麼回事,大部分同學手機的天地裡讀完職校。

真心希望,教育迴歸本質,理性。招的來,留得住,專業對口送出去。中職的部分學生假條不會寫,26個英文字母大小寫不會,百位的乘除也不會,天天玩手機,很多問題,但不能怨學生,接受教育是應該的。

理解職校的老師,沒有尊嚴的活著,心有餘而力不足。


老雷小課堂


我覺得職業學校的學生還是有其可愛的一面,也許是社會上普遍的人對職業教育的不看好,導致人們對職業學校的學生甚至老師都帶有一定的歧視,誠然,來職業學校讀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但是他們還是渴望能學到一門技術。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能一直去埋怨學生怎麼怎麼樣差,不好教,教不好。因為這是事實,試問如果學生成績很好,還來職業學校讀書幹嘛?他們學習理論知識會很枯燥,所以我們應該摸索出一套適合這類學生的教學方法。同時,絕大多數學生還是非常尊敬老師的。相信國家職教二十條的發佈,職業教育的春天回到來的,以後社會的認可度也會好些。






曾老師課堂


感受就是一個人的舞臺,孩子們來教室上課就是給老師面子,所以,他們來上課要感恩,不要帶著情緒上課,否則,人越來越少。還有為了上座率,建議講課方式靈活些,適當幽默點,這樣口碑效應比較好,上座率會很高,慢慢就沒有情緒了。還有娃娃們畢竟不是知識性人才,講課太學術了,他們就只會玩手機了。祝你有個好心情。


四元文學教育


上課就像上刑,自問自答是常事,考試前明確把考試題帶著做一遍,分數還有個位數的,很多學生上學這幾年裡,沒寫過超過200字的文章,數學符號不會念,英語只會說哈嘍。


大媛199688695


我曾經正是中技高職院校老師,你怎麼知道的?神了!莫非你有他心通?偏偏來問我?上課嘛,感覺良好,一群不會讀書的年輕人,挺好打發的,多來幾個操作技術,全都服你稱臣!


成雙結對做好人好事


我和很多職教同仁一樣,感受很尷尬,但只要堅持從同標、內容和方該上向“實踐能力本位,學生主體,任務載體,行動導向”上轉變,你的感覺就一定會變化。

把“球”給學生,他總比看你講球玩球要興奮許多。


職教師訓


謝謝,不太瞭解,不便回答。


WangjinZhi


壓抑?您是不是想太多了啊?

任何煩惱都是因為有了不切實際的慾望,是自己定位出了問題。

中職學生是個什麼學術層次、什麼習慣、什麼基礎、什麼追求。。。。你可不能苛求別人,難為自己!

再說,互聯網+時代了,線下的教學的作用也就那麼回事,有限的三年裡,職業學校的學生既要學技術,又要學文化,你怎麼還指望他們全能?

真不是我說你,您得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