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莫斯科意味著失去一切,為何斯大林堅守莫斯科死戰不退?

靜夜史




屆時,蘇聯有可能會被迫按照德國人的設想,即阿爾漢格爾—阿斯特拉罕為界,割讓大片土地給予德國。與此同時,遠東方向的日軍得知莫斯科被放棄,日本陸軍可能會伺機而動。



另外斯大林之所以要堅守莫斯科,除了莫斯科本身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戰略意義,當時的莫斯科是蘇聯的重要鐵路樞紐。在蘇德戰爭期間發揮著距大作用,除了擔負一些軍事任務外,還承擔了運輸工業原料、燃料和其他必需品的任務。



一旦德軍拿下莫斯科將會切斷蘇聯西部經濟區的大片交通線,北方港口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將影響到蘇聯的戰時物資補給能力和兵員補充能力。必然也會讓蘇聯各戰區被分割開來,這也讓德軍有機會切斷南北戰線,造成各地區的蘇軍只能各自為戰。



另外斯大林要堅守莫斯科的又一個原因,是因為德軍在打下維亞濟馬—布良斯克一線時進攻勢頭已經到了極限,當德軍對莫斯科發起進攻時已經慢慢處於超負荷狀態。加上蘇聯在遠東方向的運力,和當時時間已經是9月底如果蘇軍進行輸死抵抗,撐到冬季並待到援軍抵達進行反撲也是有可能守住的。而最後斯大林決定堅守莫斯科的戰略目的也確實成功了。


黎塞留的野望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指揮系統遭到大清洗嚴重破壞、對戰爭準備不足的蘇軍倉促應戰,雖然進行了頑強抗擊、付出了慘重代價,仍然未能阻止德軍的前進步伐。到1941年10月,德軍已經抵近莫斯科。形勢所迫的蘇聯政府,不得不做出將首都從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薩馬拉)疏散的決定。在這危急關頭,作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和全國人民領袖的斯大林,力排眾議,堅決拒絕離開莫斯科!而歷史證明,斯大林的這一決定對戰局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確保蘇聯迅速扭轉被動局面,頂住德軍的瘋狂進攻後轉入反攻並最終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1. 早在戰爭爆發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蘇聯政府就通過了“關於成立疏散委員會”的決議,並在隨後的日子裡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疏散”決定。根據這些決定,從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萬人、2600家企業和數千萬噸工業設備從西部地區轉移到東部地區。

在蘇軍在白俄羅斯共和國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慘敗、明斯克被德軍攻佔之後,當時的紅軍總參謀部無法就西部方向所發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釋,這也引起了蘇聯領導層對國家命運的極度擔憂。

在這一背景下,蘇聯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關於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線的決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決議。

10月15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又做出了“關於對蘇聯首都莫斯科進行疏散”的決議,要求駐莫斯科的外交使團、蘇聯人民委員會(政府)、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立即”撤離莫斯科。

疏散決定中也有斯大林撤離的計劃,就連確保他安全離開的交通工具也已準備就緒。10月21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還做出了“關於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決定。

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終拒絕離開莫斯科!

2. 斯大林為什麼選擇冒險留在德軍已經兵臨城下的莫斯科?他的這一決定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當時的蘇聯,斯大林完全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對戰爭前景的看法影響著全黨全軍全民抗擊德軍的決心。

戰爭初期蘇軍節節敗退,德軍甚至挺進到距離莫斯科只有幾十公里、已經能夠看到克里姆林宮建築尖頂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軍民不可能不出現動搖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離開莫斯科,蘇聯軍心、民心必將遭受重創,對德戰爭將更為艱苦、漫長。

俄羅斯政府官媒《俄羅斯報》在2015年5月9日蘇聯抗擊法西斯德國入侵的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年紀念日到來前夕發表文章指出,蘇聯國防委員會關於對莫斯科進行疏散的決定一出臺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決心留在莫斯科不僅消除了這種恐慌情緒,也極大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和與法西斯戰鬥到底的決心。

“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後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這些口號激勵著每一個蘇聯民眾;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著德軍空襲的危險,堅持在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閱兵活動,參加閱兵的紅軍部隊士氣高昂,從紅場直接開赴抗敵前線!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著莫斯科能夠在敵人進攻面前挺住,就意味著勝利終將屬於蘇聯!

儘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問題上做法備受詬病,但人們對他在偉大衛國戰爭中所做的巨大貢獻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寧願犧牲長子雅科夫,也不願拿他交換被俘德軍元帥保盧斯一樣,決定留在莫斯科體現了斯大林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擔當和品質。

3. 歷史資料和同齡者的回憶都證明,斯大林在留下來堅守莫斯科的問題上、在蘇聯最終必將戰勝納粹德國的問題上,從來沒有過絲毫動搖和懷疑。

曾經撰寫過多部關於斯大林及其在偉大衛國戰爭中作用著作的蘇聯著名記者、評論家弗拉基米爾·瓦西利耶維奇·蘇霍傑耶夫回憶說:

德軍兵臨城下、莫斯科保衛戰戰局艱難,連傳奇的西線總指揮朱可夫都開始擔心,並向斯大林報告希望將自己的指揮部從靠近前線的佩爾胡什科沃轉移到遠離前線的白俄羅斯火車站或者阿爾扎瑪斯附近。

對此,斯大林的回覆是:只要朱可夫移動一步,自己就將親自擔負西線總指揮任務!斯大林向部隊發表講話說:“我留在莫斯科,西線指揮部留在佩爾胡什科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會交出莫斯科!”

斯大林貼身警衛阿列克謝·特羅菲莫維奇·雷賓在《在斯大林身邊》一書中指出,斯大林從未打算離開莫斯科。

“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對私人司機克里夫琴科夫說:‘我要和民眾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敵人就不可能奪取這座城市;他們只有踏著我的屍體,才能從莫斯科通過!’”

“他還經常上街查看德軍空襲情況,巡查高爾基大街、澤姆良土堤、斯莫稜斯克廣場的哨卡,這些都給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蘇聯著名詩人、作家和政論家費利克斯·伊萬諾維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談話》一書中寫道:“……我問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產生過動搖——離開莫斯科還是留下來?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說八道,他沒有任何動搖!他從未打算離開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對我說:你看看那裡安置得怎麼樣,然後馬上回來……’”

斯大林的衛隊長尼古拉·西多羅維奇·弗拉希克回憶說:“儘管情況非常困難,特別是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但斯大林對勝利從來沒有懷疑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節到來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圖書館轉移到古比雪夫後,就堅定地說:你這麼做是白費力氣,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交出莫斯科!”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蘇軍一退再退,是在避其鋒茫,也是在誘敵深入。蘇軍在尋找最佳時間和最佳地點和德軍大決戰,決一死戰。蘇軍一開始以強示弱,一遇見德軍就後撤,來不及撤退的就選擇戰死或投降。這助長了德國陸軍老子天下第一,打敗天下無敵手的歪風邪氣的錯誤思想和看法,認為蘇聯戰鬥民族強悍戰鬥力浪有虛名,華而不實,好看不中用。其實,不然,蘇軍來一個戰略大撤退,讓氣勢洶的德軍撲了空,讓德軍鐵拳打在棉花上,蘇聯人善於以柔克剛,讓德軍有力無處使,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強大蘇軍消滅,圍殲自己,自己想逃,想突圍也來不及了。蘇軍儘管損失很大,但有美軍強大後援,外援,讓蘇軍損失得到快速有效的大補充,使蘇軍如虎添翼,一下子就有強大戰鬥力和爆發力。蘇軍人數越打越多,戰力越打越強。蘇軍這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要在莫斯科痛殲圍毆德軍,德軍後勤遠遠跟不上大規模戰爭,德軍缺衣少穿沒吃的,冷死很多。德軍缺少彈藥,彈藥得不到及時補充。德軍遠離本土作戰,遇到虎狼之師的蘇軍,德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一下子喪失了戰鬥力,任由蘇軍強大火力向德軍大屠殺。蘇軍以退為進的戰略,讓德軍優勢喪失殆盡,最終被強大蘇軍痛毆圍殲。


中國美6220


並不能說失去了莫斯科就失去了一切,就代表大勢已去了,持這個觀點的人通常會認為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具備很強的政治意義,也是重要城市,蘇聯的社會精英和資源很多都集中在這裡,沒了首都蘇聯就會軍心渙散、民心渙散。其實失去莫斯科對於蘇聯的確是個重大打擊,但是我覺得不至於以一切來形容這個打擊。


首先從這個角度那個角度來看,莫斯科確實是比其他城市意義重大,但是從軍事角度整體看這場戰爭蘇聯無非是丟了一個城市而已,“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句話都聽過吧,以城市的得失去判斷戰爭的成敗是一種很古板的看法,蘇聯有足夠的縱深,有足夠多的人口,更有很多的城市。只要有人在,依然能和德軍周旋,大不了也就是多打幾年戰爭,蘇聯兩億人口還有那麼大塊土地人煙稀少呢,就是把幾千萬德國人都放在蘇聯土地上能佔多大塊地方。

在德國兵臨城下的時候,蘇聯人死戰不退,決心在這裡與德國人奮力一戰的原因我認為主要還是為了振奮士氣,當時很多在莫斯科的人也不敢保證能一定守住。但是開戰以來蘇聯接連敗退確實是對蘇聯人的一個打擊,所以要通過一場大戰提升一下軍民士氣,相比較起來在莫斯科打一仗更可能贏,也更容易振奮士氣。因為如果必須拼死守一座城市,那麼大家肯定願意選擇地位重要的莫斯科,也只有莫斯科被守住了振奮士氣的效果才最好,退一萬步說即便沒守住仗還能繼續打,這次戰役更像是一次賭博。


鍋蓋頭司令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這個問題所說的是在二戰期間,德國調配三個集團軍群分南北中三路進攻蘇聯的事情!

但是小編以為,失去了莫斯科,並不意味著蘇聯人失去了一切!斯大林之所以堅守莫斯科,也並不僅僅是因為莫斯科是蘇聯人的首都!

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資源並不充足的國家,尤其是在戰爭期間,屬於戰略物資的石油和礦石。雖然德國發動閃電戰一舉佔領了多個歐洲小國,保留了絕大部分資源和工業基礎,但是面對整個同盟國的資源優勢,德國依然處於絕對劣勢。

德國之所以單方面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對俄宣戰,其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奪取蘇聯的戰略資源!

1941年6月,德國開始大舉進攻蘇聯,利用強大的武器裝備,配合閃電戰,在蘇聯一方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分南北中三路齊頭並進,在短時間內,殲滅了蘇聯佈置在外圍的絕大部分有生力量,並且把軍隊開到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城下!

此時的德國在接下來的進攻中,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一是攻佔高加索和巴庫地區,佔領蘇聯的石油基地,以蘇聯西南為依託,接著進攻莫斯科;

二是集結三個集團軍群全力攻佔莫斯科,為下一步的戰鬥搶佔先機,以莫斯科為基礎,作為下一步進攻的中轉站,物資,兵員,軍事裝備全部在此囤積!

德國在戰役的前期,掌控者絕對的主導權!斯大林深知巴庫和高加索地區對於現在的蘇聯來說有多麼重要,於是,斯大林下令全民皆兵,並迅速調取大批隊伍增援莫斯科,即便是剛剛組建的沒有絲毫戰鬥意識的新兵,以此迷惑德軍,讓德軍以為蘇聯會在莫斯科城下與德軍決戰!這個時期的德國由於資源短缺,其實一直力求於決戰。希特勒面對選擇,做出了最讓他後悔的決定:集合三個集團軍群,從北向南,全力攻佔莫斯科!

斯大林藉助莫斯科城,走出了戰役反轉前成功的一步,將德軍牢牢拖在莫斯科城下,利用房屋小巷阻擊德軍的進攻,據統計,德軍有百分之八十的傷亡都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另一方面,斯大林加緊對紅軍內部的武裝改革,對蘇聯內部的工業改革,他深刻認識到,只有依靠巨大的工業基礎和資源,才能結束這場戰爭!

當德軍在莫斯科城浴血奮戰的時候,蘇聯完成了內部管理制度和軍事調配任務。當德軍以為勝券在握,可以徹底佔領莫斯科城的時候,蘇聯的增援部隊已經開始了反攻的戰略部署!

總結:最終,德國的裝甲陷在了蘇聯這個大泥塘裡,失去了莫斯科,蘇聯還有廣闊的縱深,還有巨大的資源和工業基礎,農業人口。斯大林利用莫斯科城堅決抵抗,配以政治宣傳鼓舞士兵和民眾,最終完成了反攻前的逆轉,並且一舉扭轉了之前的不利局面!


詩涵果果


因為蘇聯已經退無可退了。

首先是莫斯科作為首都的政治意義。當時的蘇聯是一個典型的極權國家,它在政治上對聯盟成員國實施高壓而穩定的控制,作為首都和最高統帥部,莫斯科和他的主人斯大林就是極權的象徵。一旦莫斯科被德軍攻破,那壓在蘇聯人心中的豐碑就會倒塌,人心渙散,整個國家將沒有意志與德軍作戰,這將成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次,是莫斯科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位於蘇聯西部國土的中央地帶,交通四通八達,東西南北的鐵路由此匯合,一旦被德軍佔領,德國的中央集團軍將會利用這一地利優勢,快速機動,配合北方的霍特和南方的曼斯坦因集群,再來一次像基輔合圍那樣的大規模圍殲戰。這樣一來,北方的列寧格勒,南部的斯大林格勒,巴庫油田等戰略要地,都將會被成為德軍的囊中之物。

最後是蘇聯的主要工業在西部。儘管烏拉爾山脈有很多國防工業佈局,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產業還是在蘇聯的西部,即便蘇軍主動撤出,但是由於從西部緊急搬遷的國防工業設施還沒有完成復產。因此,莫斯科一旦淪陷,蘇軍將面臨武器裝備短缺的問題,還將導致烏拉爾山脈的工業基地暴露在德軍轟炸機的炸彈威脅下。一旦最後的工業基地被摧毀,那蘇聯將再無潛力與德軍對決。紅軍即便是跑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會因為缺槍少彈,而放棄抵抗。

綜上,蘇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莫斯科!


兵說


1941年,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中了550萬士兵,47200門火炮,4300輛坦克,5000架飛機的龐大軍隊發起了對蘇聯的閃電戰。蘇聯對戰爭準備不充分,而且大清洗中損失了大量優秀指戰員,所以蘇聯軍隊根本無法抵抗德國的入侵。短短18天時間,德國便突進600多公里,簡直比走得還快。接下來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蘇聯損失軍隊300萬,各種火炮2萬門,坦克1.8萬輛,飛機1萬多架。莫斯科保衛戰前,德國佔領了蘇聯至少150萬平方千米土地,佔領蘇聯大部分工業區和控制了蘇聯大部分人口。此時德國的北部方面軍已經兵臨列寧格勒,中央方面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南部方面軍也打到了頓河、斯大林格勒一帶。蘇聯到了生死攸關之際。



隨後德國和莫斯科展開了激烈的莫斯科保衛戰。這次戰役中,德國投入100萬精兵,蘇聯投入兵力到125萬。最終蘇聯以傷亡百萬軍隊的代價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德國損失慘重,失去了全面進攻蘇聯的能力,只得改為重點進攻。蘇聯打贏莫斯科保衛戰之後,獲得了難得的喘息機會,蘇聯得以重整軍隊,同時也止住了不斷崩潰的局勢。蘇聯打敗了德軍閃電戰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什麼蘇德戰爭初期,交戰雙方都要爭奪莫斯科,斯大林為什麼在莫斯科死戰不退呢?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德國的閃電戰在東歐平原發揮了最大的優勢。德國在戰爭中多次上演經典的包圍殲滅戰,僅基輔一戰就殲滅了65萬蘇軍。德軍的進軍速度簡直比走路還快。那時的蘇聯根本不能用潰敗形容,當時蘇聯的失敗可以用“血崩”來形容。蘇聯軍隊根本止不住血崩的敗局。斯大林和蘇聯急需一場戰役,止住蘇聯潰敗的局勢。如果蘇聯潰敗的局勢再止不住的話,蘇聯有可能再也無法阻止有效反擊。蘇聯有可能和法國一樣,在不斷潰敗中滅亡。蘇聯急需一場勝仗,止住自己的潰敗,止住德國的攻勢,最起碼讓德國人先停下腳步。最終斯大林選擇了莫斯科,決定在莫斯科和德國大幹一場,以求止住敗勢。



當時蘇軍已經退守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一線。如果這一條戰線無法維持的話,蘇聯最後的防線將不復存在,蘇聯也不需要再反抗。所以斯大林和蘇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蘇聯領土範圍雖然遼闊,可是百分之九十人口和工業都集中在歐洲部分。如果蘇聯的這條防線被突破,蘇聯的歐洲部分將有可能被德國全部佔領。屆時蘇聯將徹底失去和德國抗衡的能力。蘇聯的廣大西伯利亞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工業基礎極其薄弱。遠東部分地區雖然自然條件相對較好,但是工業基礎也比較薄弱,也難為支撐蘇聯龐大的戰爭工廠運轉。如果當時蘇聯的首都在基輔或者明斯克,斯大林有可能不至於在那裡就和德國死耗。蘇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蘇聯必須進行莫斯科保衛戰。蘇聯贏得莫斯科保衛戰,有可能苟延殘喘,甚至反擊德國。蘇聯輸掉了莫斯科保衛戰,距離徹底失敗已經基本不遠。莫斯科是斯大林最後的底線,他一定會死守莫斯科,甚至做到與莫斯科共存亡。



斯大林留在莫斯科會鼓舞士氣。雖然斯大林在蘇聯國內實行殘酷的大清洗,造成大量蘇聯人死亡。不可否認的是,許多蘇聯人依然支持斯大林。斯大林能發動大清洗,和當時蘇聯國內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有很大關係。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一定程度上能鼓舞蘇聯軍民的士氣。蘇聯軍民可以看出斯大林對抗德國侵略者的決心,蘇聯軍民一定會誓死保衛莫斯科。莫斯科保衛戰期間,蘇聯的局勢已經萬分危急。在這樣危機的情況下,蘇聯依然進行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的閱兵式。此舉的目的也是為了鼓舞蘇聯軍民抗爭到底。



從性格上說,斯大林絕對是個不服輸的主,也有一些自大自負、剛愎自用。斯大林不會輕易承認被希特勒打敗,斯大林骨子裡面有一股子爭強好勝。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斯大林才會留在莫斯科和德軍死耗到底。莫斯科保衛戰如此,斯大林格勒戰役更是如此。斯大林下令死守斯大林格勒的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城市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絕不允許德軍攻佔。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是斯大林的所在地。如果斯大林棄城而逃,就等於在面子上敗給了希特勒。斯大林不會讓希特勒得逞,即使為了面子,出於性格因素,斯大林也會死守莫斯科。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蘇聯打贏了莫斯科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共殲滅了50萬德軍。雖然自己傷亡更大,蘇聯卻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也止住了潰敗的局勢。蘇德戰場開始向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


依稀說史


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應該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因為這兩場保衛戰悠關蘇聯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二戰的最終結局,最低限度也關係到二戰的進程和結束時間。

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是蘇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主要的是它和斯大林格勒的戰略位置異常重要,如果這兩座主要城市失守,納粹德軍便可對蘇聯各地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還可削減蘇聯軍民的戰鬥信心和抗德決心。因此,斯大林在徵求了朱可夫和一些主要將領的意見後,決定死守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並且親自在莫斯科指揮作戰。

斯大林的決策是正確的。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遲滯了德軍的進攻,使蘇聯各地的軍隊有時間源源不斷地向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集結,並藉助嚴寒天氣對德軍的肆虜,對德軍進行了強勢的反攻,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兩大保衛戰的勝利。

兩大保衛戰的勝利,扭轉了蘇軍的被動態勢,又經過了幾次較量後,蘇軍佔據了戰略主動,並很快進行了戰略反攻,直到攻克柏林。


韓楓3897


德國雖然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蘇聯大部分領土,但是德軍想全部佔領蘇聯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個人分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德軍戰線拉的太長,縱深上千公里,後方補給跟不上,武器彈藥短缺。第二,蘇聯是高寒地區,氣候比較惡劣,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情況下,戰鬥力會明顯下降(大量的德軍不是戰死的,而是被凍死的,各種車輛在這種極端天氣下,也是狀況百出,有的槍甚至卡殼了。)第三,這大半年來與德軍作戰的不是蘇聯的精銳部隊,而是一些散兵遊勇。戰鬥力大打折扣。蘇聯的精銳部隊在哪?我們都知道他們在蘇聯的遠東地區密切監視著日軍,防止日軍從東邊入侵。

這三方面的原因註定德軍一定會慘敗。可以說德軍現在是強弩之末。希特勒失去了佔領莫斯科最佳的時間節點。戰爭初期,希特勒很樂觀的認為,不下三個月即可全部佔領蘇聯,可是戰役從初夏打到了隆冬,異常的艱難。這一點蘇聯的領導人斯大林似乎看的很明白。從斯大林紅場閱兵就能看出端詳。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著被德軍空襲的危險,堅持在紅場舉行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閱兵活動。(當然這次閱兵是秘密進行的,事先沒有對外界公開。)斯大林在演講中深刻的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式,並且把現在的蘇聯和23年前的蘇聯做了對比。給了戰士們莫大的鼓舞,增強了他們戰鬥到底的決心。

讓我們來聽聽斯大林那些鏗鏘有力的話:“德寇背信棄義進行攻擊,將戰爭強加於我們身上,對我們國家造成嚴重的威脅”,“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先輩們的英勇形象在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的列寧勝利的旗幟引導你們”,繼而他又說到:“現在我們的工業,食品,原材料的產出大大增加,我們的食物充足,武器裝備精良”。

通過斯大林的演講,我們不難看出,斯大林本人對於堅守莫斯科還是有信心的,因為他也知道,如果這個時候他離開了莫斯科,將對蘇聯人民的心裡上造成極大的恐慌。對民族的戰鬥意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戰士的士氣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面對著180多萬的德軍,1700多輛坦克,1390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蘇聯退無可退,只能是孤注一擲。其實在1941年6月24號蘇聯就成立了疏散委員會,從6月26日開始,將西部的重工業區整體向東部搬遷。蘇聯也是做好了兩手準備,萬一莫斯科失手,那麼德國人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座空城。

德軍已經兵臨城下,在德軍的先鋒機械化部隊最近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就是在這樣十分危機的情況下,斯大林正確的判斷了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他認為德國的國內情況比蘇聯更糟糕,飢餓和貧困正在充斥著德國。再加上歐洲大部分國家至少在精神上是支持蘇聯人民的正義戰爭的。還有就是駐紮在遠東地區的蘇聯紅軍正通過列車駛向莫斯科。

希特勒在聽到斯大林的演講時,非常的惱怒,甚至說氣急敗壞。他即刻命令德國的空軍對莫斯科紅場進行轟炸,但是蘇聯在此之前已經做好了防空的準備,德國的空軍始終不能抵進紅場。

其實德國攻佔莫斯科還不是最主要的目標,他的第一目標是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其次是佔領重要能源和農業區,第三個才是攻打莫斯科。

莫斯科緊臨高加索地區,這一地區盛產石油和礦物質,一但莫斯科淪陷,對蘇聯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一擊。所以這就是斯大林誓死也要堅守莫斯科的原因。

事實正如斯大林所料,莫斯科保衛戰蘇聯一舉挫敗了德國的瘋狂的進攻。以至於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一舉扭轉了蘇聯被動的局面,成為了德蘇戰爭的轉折點。為後來的佔領柏林,奠定了基礎。











格局現狀


我覺得題主在自問自答;斯大林為什麼堅守莫斯科,因為失去莫斯科就意味著失去一切。是不是沒有一點違和感,哈哈。

既然提到了斯大林為什麼堅守莫斯科的問題,就談一下自己的具體看法。

1939年8月,蘇德秘密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同年九月納粹德國跟蘇聯從東西兩個方向瓜分波蘭,劃定勢力範圍;斯大林以為這樣納粹德國直接進攻蘇聯是小概率事件。對於防備納粹德國,斯大林根本就沒有做好應對準備;所以在1941年6月,納粹德國撕毀條約,突襲蘇聯,納粹德國才會進軍神速,一度打到莫斯科城下。如果斯大林在蘇聯做好戰爭準備防備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無論如何都不會推進得如此之快。斯大林戰略準備不足,應該為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的慘敗負主要責任。

納粹德國打的蘇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幹掉或成了俘虜,這對蘇軍的士氣是極大的挫敗。不僅蘇聯士兵感覺納粹德國神話一般,就連蘇聯高層都感覺莫斯科保不住,成立了“疏散委員會”,就是安排在莫斯科的人都該怎麼撤退,退到哪裡,這麼個委員會。說白了認為莫斯科遲早失守,對斯大林安排的撤退更是周密。但斯大林一段時間後拒絕撤退,就在莫斯科待著。別人無疑認為莫斯科失陷後,所有人都可能成為戰俘,斯大林留下還怎麼了得。可斯大林不這麼想,納粹德國這麼快到莫斯科城下本來就是那個條約導致自己對納粹德國誤判,蘇聯準備不足造成的。斯大林直到自己要負第一責任。


納粹德國在蘇聯推進這麼快,這跟斯大林之前在蘇聯搞得“大清洗運動”不無關係;軍隊中十分優秀的大批軍官被清洗掉,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蘇軍甚至都沒有足夠的優秀軍官指揮蘇軍。


還有斯大林在蘇聯上臺後,就大搞“個人崇拜”活動,現在斯大林在蘇聯軍民心中,簡直就是神,說什麼都信。斯大林認為自己一旦離開莫斯科,蘇聯軍民一看“我們的神”都走了,對蘇軍的士氣打擊更大,莫斯科更加守不住。

無論是納粹德國突襲蘇聯,還是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他們都知道面對實力強勁的對手,都希望用自己的長處徹底摧毀對方的反擊能力,好起到一戰定乾坤的效果。日本雖然偷襲珍珠港成功,但是美國本土沒被戰爭破壞,反擊能力還很強大。納粹德國一樣,跟蘇聯長期相持,十分不利於納粹德國。斯大林也看出來了,跟納粹德國打持久戰最有利於自己,因為時間在自己這邊,相持的時間越長,越有利於自己。而且自己打的是保衛國家的衛國戰爭,是正義的,可以得到美國等國的支持和援助。斯大林在一番分析後,認為自己留下來可以增加守住莫斯科的可能性。斯大林是何等人物,絕不會做無謂的犧牲。


斯大林知道自己作為蘇聯領導人,如果莫斯科在自己手裡丟了,而莫斯科又是蘇聯在歐洲部分的政治、經濟中心,位置極其重要;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工業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失掉了莫斯科,蘇軍可能反擊的機會也沒有了。正是因為莫斯科的存亡跟自己的政治生命聯繫在一起,斯大林肯定覺得莫斯科沒了,自己也沒必要活著了;沒了莫斯科,就是活著也要交出領導權甚至被清算,還不如跟莫斯科共存亡。所以他才會堅決留下來,還在兵臨城下堅持紅場閱兵,無疑是想激發蘇軍更大的戰鬥力,告訴他們,自己與他們同在。


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抵擋住納粹德國,但那是他的背水一戰,抵擋不住,給蘇聯一個交代;抵擋住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還可以繼續領導蘇聯。斯大林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他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出現的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