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順治帝為什麼23歲暴亡?

厚德載物49847


順治之死是清初的一大謎題,由於正史中對順治皇帝死因的記載較為簡略,所以順治之死衍生了多種說法,有死於天花、假死出家、被鄭成功炮轟而死等。

我們先說根據正史記載的,順治皇帝的駕崩,是由於天花。

天花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大約在兩漢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了。而天花在中國肆虐,最早可見於晉朝的醫書《肘後救卒方》。科學研究表明,天花的致死率約為30%。很不幸的是,明末清初,我國過多次天花大爆發,在這些次病毒爆發中,死去的可不止順治帝一個人。

根據記載,在清還未入關前,天花就已經在清朝皇室肆虐了,公元1631年,努爾哈赤之子,大貝勒代善家天花發病,導致代善長子、第五子、第六子以及一個外孫喪命,這還只是有記載的,那些沒有記載的平民,還不知道死了多少。

而等到滿清入關之後,天花在清朝皇室就更加肆虐了,每年的冬春兩季,天花幾乎都會在北京城爆發一次,而且,根據時人描述,北京的滿人“多出疹而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北京的滿人大多數是因為出疹子而死的,這裡的疹就是天花。

等到公元1649年,天花又在清朝皇室中爆發,這一次,輔國公錦柱因為天花身亡,而後是多爾袞的兄弟多鐸,再之後是多爾袞兄弟阿濟格的兩位夫人。

可以說,清朝皇室在明軍面前英勇無比,但在天花面前卻束手無策,只能躲著。根據《清實錄》記載,清朝皇室每到冬春之際就會以打獵等名義避開人多聚集之處,也不會輕易召集大臣。而當天花肆虐時,皇城所在地周圍18裡不允許有沒染過天花的人出現。

可以說,為了嚴防天花染給皇室,清廷已經用盡辦法了——這其中,嚴防天花傳染給順治帝,更是重中之重。

根據記載,在京城南南部的無人區有一座南苑(上圖為南苑老照片)行宮,每當天花肆虐時,順治皇帝都會搬到這裡居住,如果天花特別嚴重,順治皇帝就回去關外“打獵”。至於那些慶典、祭祀、朝拜,如果在冬春季節舉行,則能免則免,根據統計,順治皇帝統治期間,因避痘而取消的元旦朝賀就至少有8次。具體如下:

但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該來的總會來。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還是因染上天花,死於養心殿。

不過,很多人對這個說法都比較質疑,因為在順治皇帝死之前的幾年,他基本上都是在外避痘的,怎麼偏偏這一次就在大正月的呆在了養心殿呢?有的說法是,順治十七年,順治皇帝最心愛的妻子董鄂氏死了,這時候他沒有去避痘,是在操勞董鄂氏的葬禮。

這當然說得過去。不過,民間更傾向於認為順治皇帝是假死出家了。這個說法倒是也有一定的依據,因為順治皇帝確實喜好佛教。

從順治十四年開始,順治皇帝便開始接觸佛教,並在之後成為佛教信徒,之後還有了行痴這個法號。在董鄂氏死後,傳有順治皇帝已經厭世了,他決心出家,但由於孝莊皇太后的干預他最終沒能成功。但在順治十八年,他還是找到了出家的辦法,就是假死出家。

順治十八年的元旦實際上也是取消了朝賀的,不過,根據《清實錄》記載,這時候的他已經病得很重了,他急匆匆的找見了麻勒吉、王熙等人起草了遺詔,並宣佈了繼承人。

這也太倉促了。可就是這麼倉促的時間裡,他還親自為代替自己出家的太監吳良輔去剃度,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所以,大夥就認為順治皇帝這是先給自己找個伴,然後自己再假死出家。

由於出家這個說法和愛情相關,更容易被讀者接受,故很多文學作品都會採納,這也就讓很多人更加認同這個說法了。

但筆者一直對這個說法持懷疑態度,因為那時候孝莊皇太后還在,她見過那麼多的大風大浪,是斷然不會讓健康的順治出家,再讓一個8歲的孩子即位的——這對大清的江山太不利了。

至於第三種說法,是鄭成功炮擊殺死了順治,這個說法來自於《延平王起義實錄》,說順治率兵攻打鄭成功部時被炮擊而亡,雖然這個實錄不假,但考慮到順治皇帝沒有御駕親征過,故不予採納。估計是鄭成功的人把某個滿族首領給當做順治皇帝了。

當然了,既然是歷史之謎,自然是有謎的地方,若不是各方都能拿出支撐自己的證據,也就不能叫謎了。所以,各位相信順治皇帝的哪種“死法”,就看能不能自圓其說了。


伏生說歷史


清朝順治帝福臨生於1638年3月15日,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1643年9月皇太極死後,5歲的福臨被多爾袞等人擁立為皇帝,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後來又成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是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順治帝是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1650年,38歲的多爾袞暴亡以後,12歲的順治帝開始親政。

1661年2月5日,23歲的順治帝突然暴亡,關於順治帝之死,眾說紛紜,但據說清朝為順治帝舉行祭奠儀式時,氣氛非常陰森恐怖,假如得病而死,哭哭啼啼在情理之中,但陰森恐怖卻極不正常,似乎可看出其死因複雜。

北京史學界還有另一種鮮為人知的順治帝死因之說,認為他死於滿族內部紛爭,為仇人所殺害,死後只見屍身,不見頭部。還有一種說法是順治帝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

據史書記載,順治帝是染上天花死亡的。在1661年正月初四,順治帝開始發高燒。初六的他就開始口述遺詔,1天之後,年僅23歲的順治皇帝駕鶴西去,就此死亡。

很多人並不相信這位年輕的皇帝就如此死去,坊間更願意接受他是因為前一年自己的愛妃董鄂妃去世,然後看破紅塵,最終將朝廷大事安排妥當之後,自己出家為僧了。



然而,在《延平王起義實錄》中卻有這樣一段文字:

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偽帝順治實在思明港被炮擊沒,達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無下落。

達素是清朝的將領,這段文字表述了順治帝的又一個可能死因,那就是死於鄭成功的炮火之下。

在清兵入關之後,雖然勢如破竹的取得了江南大片土地,但南明政權依靠李定國鄭成功等名將頑強抗擊清軍,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清軍扼殺。尤其以鄭成功為首的海上勢力,正是清朝的薄弱點。

1658年,鄭成功統帥近20萬大軍北伐。因為受到颶風的侵擾,不得不退回廈門的根據地。

一年之後,鄭成功率領大軍再次北上,這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讓清朝統治者不寒而慄。沿途所經州縣,紛紛開門投降。這使得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在攻到南京之後,鄭成功圍困了南京城。鄭成功的軍隊和清朝的軍隊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如果南京城破,以當時人們對明朝的思屬和對異族的仇恨,滿清是很難在關內征服全國的。

但南京圍城因為鄭成功的懈怠最終遭遇了失敗。鄭成功也又一次退回了廈門。

1660年,順治帝派出4萬清軍水師,想要在廈門徹底消滅鄭成功的有生力量。就是在這次戰役中,清軍的4萬人卻潰不成軍,有認為這次戰役並非清將指揮,而是順治帝御駕親征。

因為年輕的順治帝想要一鼓作氣將南明軍隊徹底擊潰,卻在戰爭中被炮火擊中,而匆忙回到京城之後,已是奄奄一息。

而後金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就是被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的炮火所傷,在八個月以後死去。清朝不能再有第二個皇帝因炮火而死,才以天花示人,匆匆地安葬順治帝,穩住當朝局勢,最終才沒讓滿清的局勢進一步滑落。

綜上所述,由於清朝官方對皇帝死因的掩蓋與篡改,順治帝暴亡就像康熙帝被雍正帝毒死、雍正帝被人砍去腦袋而死、嘉慶帝被雷劈死等一樣眾說紛紜,成為迷霧重重的千古之謎。只有光緒帝的頭髮中被現代專家檢驗出巨量砒霜成分,證明光緒帝的確是被人毒死。


厚德載物49847


清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他六歲登基,由攝政王多爾袞輔政。入主中原且多爾袞死後,他於14歲幼齡提前親政,清算多爾袞罪行,採取“招降彌亂”之策平息反清怒潮,起用洪承疇經營南方,採取有力措施發展農業生產,最終基本統一了除東南沿海以外的中國領土。

近20歲時,他成為忠實的佛教徒。他心愛的董鄂妃死後,他萬念俱灰,剃度為光頭天子。後經大師勸諫,暫息此念。

1661年正月初二,他親臨憫忠寺安排並觀看犯罪太監吳良輔出家儀式,當晚即染天花發高燒。他自知油盡燈將滅,召大臣口授遺詔。正月初七,他“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

他英年早逝之外因是染上當時的天花絕症,內因是對兩任皇后毫無感情、內心深受的董鄂妃又因病撒手人寰,使其了無生趣。內外夾攻之下,福臨難逃一劫。


2許雲輝


愛新覺羅·福臨,清朝順治皇帝,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這位本應有一番大作為的皇帝,卻只在人間活了短短23年。

令人疑惑的是,對於順治的死因,在皇家檔案中,只寫了“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短短几個字,並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的說明,形成了一塊空白的歷史;正是如此,讓後人對於順治的死產生了很多人的疑問!

甚至有傳言,順治的死系因愛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隱遁,這種說法在民間廣為傳播,甚至戲曲、小說都是採用這種說法;但經過考證,史學家們已基本否定這種說法。

那麼,順治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清史中,有這樣一段不尋常的記載;順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651年,順治帝至遵化打獵;這看似正常,但令人費解的是,一般皇帝都是選擇在秋天外出打獵,為何順治這次偏偏在寒冬外出打獵呢?

原來,這年冬天,北京天花肆虐,這次外出狩獵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天花。

天花,中醫名為痘瘡,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古代醫療條件有限,只要一染上天花,死亡的概率非常的大;早在之前,順治的叔叔多鐸就因染上天花而喪命,年僅36歲。

那麼,順治的死是否和天花有關呢?而朝廷為了社會的安定以及皇家的尊嚴,故意隱瞞了順治的死因,讓其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

另外,在《延平郡王起義實錄》中也有這樣一段記載,順治帝在親征福建廈門時,被明軍鄭成功所部擊斃;不過,史學家認為這種說法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有待進一步論證。

著名明清史專家何齡修說:順治的祭奠儀式陰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複雜。

歷史的空白,讓順治帝的死因成謎,成為了清朝四大謎案之一。


海洋說歷史


 歷史記載順治帝是感染天花病逝的。

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由於登位年紀太小,所以當時的朝政被攝政王多爾袞把持,年幼的順治帝成為傀儡皇帝。多爾袞死後,順治自己把控朝局之後,對攝政王的勢力進行了乾淨利落的剷除。

順治在位期間重用漢官,對滿漢民族關係的融合做出了貢獻,政治上推行寬鬆的安撫政策,為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順治帝為了恢復戰後經濟,在農業上推行屯田,鼓勵開荒,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農業生產。

順治性格剛愎自用,並且叛逆,在政治上力不從心,加上心愛的妃子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曾經剃度出家,想在佛法中尋找依託,後來在禪師的開導下放棄出家。

順治帝對佛法極為沉迷,他的去世就是在一次外出觀看出家儀式的時候染上了天花,藥石無醫,與世長辭的。


隔壁的老王呢


順治23歲就去世,更是說明了皇帝其實也是凡胎肉體,不可能個個都壽比如山,即便有長壽的也是少數。有人做過統計,歷代以來的209位皇帝,平均壽命也只有39歲,與我們現在的平均壽命相比差了一大截,但是與平均壽命只有35歲的古代老百姓相比,皇帝還算高一點。

所以,順治的短命不足為奇,倒是順治的死因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到底順治是怎麼死的呢?

正史記載順治是得了天花去世。古時候天花是一種致命的傳染病,根本無藥可治,誰得了就離死神不遠了,即便是躲在深宮裡的順治也不能倖免。

除了記載順治是因為天花去世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順治御駕親征鄭成功,被炮轟於廈門城下而死。結合當時的史料,順治根本不可能離開京城,也沒有必要御駕親征,畢竟當時滿人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厲害的,水上不行,但在陸地上滿清騎兵還是所向霹靂的。

另外還有說法,說順治去山西五臺山出家為僧了,原因竟是自己喜愛的董鄂妃去世,自己不愛江山愛美人,為超度董鄂妃自己出家了。這更是荒謬了,即便順治想出家,我想當時的孝莊皇太后也不會答應。加上康熙小皇帝被鰲拜那麼欺負,順治能放心嗎?

所以看完種種可能,順治死因只能是因為得了天花去世的。有一個證據也可以側面說明順治是得了天花去世的,那就是當時順治的繼承人康熙。排行老三的康熙本來沒有機會當上皇帝,可正是因為康熙得過天花大難不死,所以順治因為天花去世後,才決定讓康熙繼承皇位,畢竟出過水痘的人不會再得天花。

所以可以推斷,順治是得了不治之症天花才在23歲去世的,如果不是因為天花,而是其他疾病的話,或許順治不會這麼早去世。


歷史局中人


公元1649年,滿清入主中原的第五個年頭,這年春節剛過,紫禁城裡一片恐慌,這次並不是李自成打過來了,而是痘疫爆發了就是俗稱的天花。攝政王多爾袞下令,京城戶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無京城戶籍的生人,按朝廷的避痘制度,約定帶出二十里之外。

老百姓被驅趕,皇族大臣則四處躲避,此時的順治皇帝早就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裡的滿清貴族們也一個個的緊閉大門,戰戰兢兢地等待著瘟疫的過去。然而防不勝防,他來了,悄無聲息地他邁著小步伐還是來了。農曆三月十八,順治的親叔叔豫親王多鐸在經歷了天花病毒數十天的折磨之後,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年僅36歲。

自此,天花就像一個調皮的幽靈一樣,一直盤桓在滿清統治者的頭上,長達200多年。在與天花的你來我跑,你走我回的較量之中,滿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在1660年,順治帝最寵愛的妃子,董鄂妃感染了天花香消玉殞。三四個月之後天花捲土重來席捲了京城,而還沉浸在失去愛人悲痛中的順治,此時卻忘記了出城躲避。雖說是個多情的種子,但是天花也沒有憐香惜玉之心,24歲的順治帝感染了天花。

1661年正月初七,順治詔令大赦天下。半夜子時,順治因為天花而病逝,在死之前他選定了帝國的繼承人,正是出過天花卻幸運地存活下來的玄燁。順治帝的八字六女之中,因為天花而死亡的皇子有四人,皇女有五人,超過半數,順治帝的女兒差點兒團滅。


姑臧山鷹


順治十八年

(1661年辛丑)

正月 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諡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

順治皇帝的死亡,在《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異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為什麼關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數字敷衍了事,甚至對死因隻字未提?而順治死因存在的種種疑點,可以通過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檔案的分析,解開這個困擾史學界多年的謎題。

作為記錄順治皇帝生平最權威的檔案——《清世祖實錄》中有一段關於順治死前的最後記錄。順治患病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到初六順治已經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實錄》中用了二百多字記載了順治死前的活動,而描述他的死亡卻僅有十一個字,除時間,地點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線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不僅如此,清朝皇室家譜《玉牒》中也僅僅只是記錄了順治駕崩的時間,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談。

孟森在其《清初三大疑案考實》之二《世祖出家事實考》中,以大量翔實的史實考證,順治死於天花。尤其是孟森持論所根據的是王熙自撰《年譜》。王熙是順治時期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又是順治的寵臣,順治臨終前的遺詔就是面諭他草擬的。王熙在《年譜》中,詳細記載了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這幾日順治帝及其本人的言行舉止,而這幾日正是順治病死前的最後的一週,如《年譜》雲:“辛丑三十四歲,元旦因不行慶賀禮,黎明入內,恭請聖安,吾入養心殿,賜坐、賜茶而退。翌日,入內請安,晚始出。初三日,召入養心殿,上坐御榻,聖躬少安,命至御榻前講論移時”。“初六日,三鼓,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隨勉強拭淚吞聲,就御榻前書就詔書首段。隨奏明恐過勞聖體,容臣奉過面諭,詳細擬就進呈,遂出至乾清門下西園屏內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慟。初八日,又同內閣擬上章皇帝尊諡,又同內閣擬今上皇帝即位年號,又為輔政大臣撰誓文”。王熙《年譜》翔實逼真地記述了順治死前幾日的活動,明確記載順治是染痘(天花)病終於養心殿。無獨有偶,孟森又舉出當時在宮中擔任詞臣的張宸在其《青碉集》中所記:“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先是初二日,上幸憫忠寺,觀內璫吳良庸祝髮。初四日,九卿大臣問安,始知上不豫。初五日,又問安,見宮殿各門所懸神對聯盡去。一中貴向各大臣耳語,甚倉惶。初七日,釋刑獄諸囚獄一空。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接著張宸又記述了順治的整個治喪過程。王熙與張宸都是順治病逝前後的親身經歷者、目睹者,都說順治死於天花。

從種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患天花而去世,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順治患病去世,應該屬於正常死亡。然而清宮檔案為什麼對順治的死因隻字未提,諱莫如深,難道順治死亡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中國社科院明清史研究專家王戎笙曾經發表了一篇關於順治遺詔的學術論文,從而引發了歷史學界對順治死因的再度關注。《張氏醫通》中這樣描述天花的症狀: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如邪祟狀。從天花的病症推斷,順治臨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親自口授遺詔。那麼,王熙在《自撰年譜》中所記載的,順治臨死前口授遺詔,開列自己的十四條罪狀,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誰來即位和輔政大臣兩大難題,這些事情又究竟該如何解釋呢?會不會是順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隱情呢?

1992年,廈門鄭成功的後代鄭萬齡偶然發現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這本書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鄭成功的戎馬生涯。該書中有一段記載:有人密報鄭成功,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沒,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公佈這個消息。此外,手抄本上還有一段關於太師鄭芝龍被害內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順治帝死因:太師鄭芝龍降清後,屢次寫信勸兒子鄭成功投降都以失敗告終,但順治並未將他治罪。順治被炮斃於廈門後,輔臣蘇克薩哈與鄭芝龍有仇,向康熙建議:“鄭成功可以用炮擊死我們的先皇,皇上難道就不能處死他的父親嗎?”康熙採納了他的意見,即位不久後,鄭芝龍就被處死。

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認為,順治是很有可能親征的。而且清兵統帥達素之死,也存在著頗多疑點。《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稱:順治被炮斃後,達素畏罪自殺。在今人研究鄭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見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十月清廷調達素回京問罪,達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逼迫達素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清史專家何齡修仔細研究了廈門文史專家提供的種種史料,提出了質疑。在記錄鄭成功事蹟的《先王實錄》裡沒有這種說法。而且鄭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復臺灣之前的講話中,也只提到去年打敗達素軍隊一事,並沒有說打死了順治。不僅如此,南明大臣張煌言在給永曆皇帝的所有奏報中,也從來就沒有過關於順治被鄭成功炮斃的片紙只言。顯然當時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此外,清軍與鄭成功的部隊激烈交戰是在五月,那麼順治被炮斃的話,不能超過五月,因為五月以後已經沒有戰事了。但是到了順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這也就意味著皇位虛懸半年。從常識上講,權力真空必將導致政治混亂,這種情況在極權統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發生。

《延平王起義實錄》帶給專家們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順治是否御駕親征來過廈門?又是不是真的死於鄭成功的炮轟?除了一份家傳的手抄本和一個遙遠的傳說,專家們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證。而也就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答案的迷失讓順治死於廈門的說法成為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究竟是什麼奪走了一代天子年輕的生命,也許永遠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人們只能依靠著史料中的零星記載,儘可能去還原那段歷史本來的面目。從各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死於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這依然不是最終的定論。順治的神秘死亡也許就在紫禁城的靜默中永遠被塵封了。然而,歷史正是因為有了諸多難以猜測的謎題,才會顯得如此耐人尋味。


涅槃之約


導讀:


二十三歲對於一個青年來說是一個精力旺盛年齡,可是清朝皇帝順治帝卻在這個大好的年齡卻突然離世了,一向身強力壯的他為什麼突然就離世了呢,後世關於他的死有很大的爭議,有的說他是因為得了天花,還有的說法說是他被鄭成功用炮在廈門地區擊斃了。歷史學家一直都沒有停下對這件事情的研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歷史學家們對順治皇帝的死又有了哪些新的發現吧。

順治皇帝的突然離世,被列入了清朝的十大離奇案件中。之前有流傳說皇帝在出家的時候,死於了五臺山;大多數的書中記載的卻是皇帝得了天花;近年來由於一本《延平王起義實錄》被挖掘,這本書中記載皇帝是被在廈門炮轟而死的。這個記載印證了民間的傳說,看來所有的說法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這個說法引起了許多學者的熱烈討論。

可是也有學者卻認為,這也不能直接就斷定皇帝的死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文史學家何丙仲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鄭成功的史蹟,他表示並沒有發現有順治帝死於廈門的依據,順治帝也並沒有親自出徵過,他連廈門都沒有去過。

順治帝在當上皇帝以後,鄭成功此時的成就非常高,他的勢力也很大,所以清朝的政府覺得鄭成功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隱患,一直想把他招安,可是卻遭到了鄭成功的拒絕,順治帝一看自己好心勸他他不聽,皇帝只好強攻了,他派兵前去討伐鄭成功。

在古代的文獻中,對清軍征戰廈門人員的名單記載的很含糊,連將領的名字都沒有詳細的記載。在《清史稿》中發現,參與廈門這一場戰爭的真的有許多是滿洲的貴族,也有許多的人是皇家的,大部分為朝廷中的重臣,他們有都在朝中擔任很高的職務,擁有很高的頭銜,這是鄭成功在之前的作戰過程中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

由於當時清軍的部隊和鄭成功的部隊在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情報在傳達的途中難免會出差錯,所以才會有好多人認為被炮擊中的是皇帝本人。

其實在作戰的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帶領清朝軍隊來到廈門的達素,有記載說他在廈門帶兵作戰失敗了以後,他就吞下金子自盡了。可是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其實他在兵敗了以後,並沒有自殺,而是被朝廷召回了,康熙年間的時候,因為鰲拜犯錯使得他受到了牽連,不久以後又被朝廷恢復了職位,晚年的時候因病去世。

前文中提到過的那一本實錄,其實只是鄭成功的後代鄭夢彪所寫的,這並不是實錄,而是一本手抄版,因為年代久遠,無法考證它的準確度,裡面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的專研,只能作為一個模板用來參考,不可以看成是一本史書。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順治皇帝一死這件事情上,皇帝被炮斃這件事情一直被流傳了將近幾百年的時間,得到了好多人的認同,人們為什麼都會認同這種說法呢?

學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當時的通訊不方便,間諜獲得情報的系統也不發達,再加上鄭成功和當時的清朝政府並沒有過多的來往,對清朝內部的事務和機構瞭解的不詳盡。還有因為當時鄭成功的部隊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實際上並沒有見過皇帝的真面目,鄭成功的炮彈擊中了皇宮中的皇室血統以後,這些將士只能根據高調的排場來斷定他們命中的是皇帝,這樣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了。相信當時的鄭成功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一定都震驚了,實錄中記載到鄭成功聽到以後的整個人都變得恍惚了,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聽到的。這個傳說也因此被傳開了一直被傳到了現在。

西洋耶穌會教士的文獻中學者發現了更有價值的消息,其中有記載到董鄂妃在1660年的時候,不幸因病去世了,順治皇帝非常的傷心,此時的皇帝還患上了肺結核,身體很虛弱,可是還要為妃子的葬禮操勞著,這一折騰身體更加撐不住了,皇帝在妃子離世的四個月以後,患上了天花,僅僅三天的時間就離開人世了。因此皇帝死於北京是最可靠的一種說法。

順治帝在離世後,年幼的康熙當上了皇帝,而鄭成功卻收復了我國的寶島臺灣,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大家對皇帝的死還有哪些不一樣的看法呢,快來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流金歲月號


皇帝的女人太多了,每天要接代幾個至十個,那點小身板能吃得消嗎,壽命還會長嗎,因此帝王能夠長壽的人不是很多,比起老百姓,也就算個短命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