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退休養老金按工齡計算最為合理,你怎麼看?

用戶3154791630811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甲與乙在同一個企業工作,都是四十年交費年限,包括視同交費年限。由於崗位或職務不同,在職期間由於個人收入不同,交費的基數和交費的金額肯定不同。到退休時會出現這兩種情況:甲交費指數1.5,個人帳戶儲存為15萬。而乙交費指數為1,個人帳戶儲存額為10萬元。如果按現行的養老保險方法計算,那麼甲肯定比乙的養老金高。但如按提問者所說統一按工齡即交費年限來計算,甲與乙的退休金就是一樣了。那麼滿足了甲的慾望卻損害了乙的利益。你說這合理嗎?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計算的方法已經體現了與你的交費年限掛鉤,同時與每個人的繳費指數與交費金額掛鉤。突出了長交與多交的原則,相對來講已經是公平合理的。至於說你為什麼交的少,人家交的多,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是你的企業的事情。與社保部門沒有關係的。作為社保部門,他肯定給多交錢的人多計發養老金。所以說,我們考慮問題,不能光考慮自己。也要換位考慮別人。我反問一句:那是主張按工齡拿養老金的人,如果你是我上述舉例中的甲的情況,你會主張按工齡統一領取養老金嗎?


孫榮興1


準確的說,退休金應該是按照工齡和繳納的養老金基數來計算才是合理的!那些要把在職期間的職稱、職務、學歷等結合起來的做法都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所有人的能力、職責和崗位的重要性所產生的待遇差異都已經在在職的時候產生出來了,普通崗位一年工資是5萬元,重要和艱苦崗位一年可能是30萬元,但他們一旦退休,所有人的對社會的貢獻狀態都是一樣了,都趨於零,這個時候,曾經的差異就應該取消,只考慮工齡和社保繳納基數來發放養老金,這才是最合理的!


蘇平55417089


按工齡計算當然可以。有些10年就病退的。很多企業和行業女的35至45就退了。還有些特殊工種20年工齡必須退。其他正常退的,女的50至55歲,男的55至60歲!如果每年按100元計算,很好算,1000元至4500元,中間差距最大3500元,估計拿(領1000元)的意見很大。誰有本事來把這事整好弄平,拿一千的不服,他認為同為人,為什麼少拿?更何況今天農民伯伯也要求拿工資,你們這些納稅人,如果給農民伯伯發工資,你們認為該不該發,發多少,你認為合不合理,合理的理由是什麼?不合理的理由又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全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希望不幹活,有福利,成天吃喝遊玩都想,這種美夢都做?問:天上會掉餡餅嗎?答:不可能。但為什麼什麼專家還有什麼代表總會出來亂,這是為什麼?

當前,各地方已有許多地方的許多人集體發聲,請國家不要亂髮錢,尤其是那些不勞而獲的懶人,大家意見很大,一樣不幹,一樣不做,天天閒著,國家為什麼給錢養著,對於這些懶漢各地集體發聲很強烈,你認為怎麼辦,是發還是不發?關毽問題,現在大家都在交養老金,這個也必須考慮進去,交得多,應領得多,這才不失社會的公平。不然社會的懶漢時時刻刻都做白日美夢。

你說了算,你的觀點是什麼,又有哪些要求,自由言論,說點吧?


龍語氣


我雙手贊成,1年工齡按120元計發每個月工齡10元最公平合理,一個也不吃虧!人人平等!


54841036369


哪怕你工作了75年的工齡,要是科學家,有功之程,你每月拿一萬都不多。如果混了75年,你每月拿3000元就夠多了。只能說在不同的工種拿不同你工資,按社保拿錢,特殊工種也得分等級,只要合理就行,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應該少拿,有的是上班一杯茶一張報紙,到下班就回家。混工齡。這樣的人就應該按天天工拿線。辛苦異一線工人,出效益也是一線工人。


平淡小蟲


鄭長書綱友的觀點和表述非常好有說服力,合符我國現階段養老金額域的實際。這些退休老人中有很多人一生都勤奮工作,從不投機取巧更不會吹棒掌權者,所以他們是工作比別人乾的多,得的報酬確比別人低,如果按工齡計算退休金才能住這部分人得到他們應得的享受。贊贊贊!


我老樵夫


按參加工作時間最為重要,必竟參加工早的人貢獻大,按照這個推下去最為合理在結合你的工齡,這樣即照顧到參加工作早的又照顧到那工常長,那些早期參加工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幸苦,但他們退休後工資普遍比較低,我們要把他們這種情況考慮進,所以參加工作的時間和工齡共同做為參考。


滄海一聲笑149993456


你好,確實有很多人說退休養老金應當按照工齡計算,工齡一年發放多少錢就可以了,其他的因素不要考慮。雖然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實施過這樣的政策。

  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

  在我們國家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是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也就是說在建國之後很快就建立起來了。相應的勞動保險基金有工會進行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工人發放相應的待遇。

  最初的養老待遇是這樣確定的:

  女工人50歲、女職員55歲、男工人職員60歲,一般工齡滿25年(女同志20年),本企業工齡滿5年,可以退職養老。養老待遇按照其本企業工齡長短髮放退職養老補助費,數額是本人工資的50%~70%。

  由於其在職時本人工資的高低不同,所以並不是退休後每個人養老金都一樣的。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算一直是使用這樣的比例方式,直至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比如工齡10~2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70%,再加上退休時職務、職稱確定的退休生活補助費。工齡20~30年發放80%;30~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

企業養老金計算公式

  1991年我國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初的制度設計工齡相應的作用確實不大。1997年的企業退休人員待遇計算公式是這樣,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不論工齡長短,繳費多少,忽視了工齡的重要作用。雖然工齡在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中有所體現,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貶值比較厲害,過渡性養老金不會再增加新的工齡。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從設計上來講,本身就是按照工齡發放養老金待遇的。不過這個公式也綜合考慮了繳費基數(職工工資)這樣的人為差異因素,是非常公平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魚菜小哥


我認為退休養老金,應以貢獻大小作依據,最為合情合理。

貢獻大小有三:1、大家都強調的工齡,你工作了多少年?每年你都在做出貢獻,退休後的養老當然應和此有關。2、貢獻的大小,我們說:職位不分高低,只是分工不同。在不同的崗位客觀講,貢獻會不同。這是考慮之二。3、在職時,每月養老金交納的多少。就如存錢,存得多今後分得多。

這樣是否更合理?不能從自身條件出發,因為國家是會統籌考慮的。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我感覺比較合理,按工齡算為今後社會矛盾徹底解決打個基礎,比仿講你是勞模群眾認可,工資待遇高一點,行政事業單位在退休年限同等情況下應該和企業普通職工按工齡拿一樣的工資,(勞模例外),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在職期間,獎金補助等等有政府透明制定,退休就不再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