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裂縫中望星


“沉默”,是人們宣洩不滿的共同手段。在很久以前,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人們工作再苦累也有放鬆消遣的餘地;而在當下的超高速社會,工作是工作,生活亦是工作,不得鬆懈的職人們壓力越來越大。

生活限制了工作,工作限制了生活,陷入到一種死循環當中,人們在無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就會用沉默來無聲抗爭,但實際上這種抗爭沒有意義。我個人認為:員工們越來越沉默,有企業機制的小部分原因,大部分原因在於員工自身,因為沉默會傳染!

一、一家企業失去了活力,那麼等於是失去了員工們的信心

我們走在街上,總能看到一些為了工作而奔忙的人,他們臉上有疲憊有倦怠,但也有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因為他們的工作值得他們去奔波,說到底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只要能掙到錢,職人的潛意識裡就是開心的,再苦再累也能接受。也就不會有不滿,不會變的沉默。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王帥是職場新人,一開始對工作很滿意,所以有十足的衝勁與熱情去衝業績。半年過去,王帥的業績一直保持得很好,但他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業績帶不來高回報。原有的熱情早已被消耗一空,對未來的期待也隨之破滅,當努力註定得不到回報,那麼能怎麼辦呢?唯有沉默,因為王帥沒有辦法立刻辭職,生活已經適應了這份工作。

這種現象並非稀有,而是職場中的常態,我們都知道升職加薪的空間極小,偶爾有個空出來的職位時,少則數人,多則十幾人幾十人共同競爭,在這麼殘酷的條件下,當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沉默”員工。


因為他們已經不抱有希望,且不說有沒有競爭成功的機會,而該說企業會不會有這個空出來的職位,在這個年頭,往上爬不容易,中層以上領導更不會輕易挪窩。


這種現象持續得越久,企業中的“沉默”現象就會越來越多,是失去了員工們的信心與熱情。


二、持續的工作壓力,會讓人陷入齊加尼克效應

齊加尼克效應是由壓力產生的心理效應,會讓人始終保持在高度的緊張當中,容易造成身心疲累,從而導致員工們的“沉默”。

齊加尼克效應:是指工作上的高壓帶來心理上的緊張,對人造成影響。

齊加尼克效應的出現十分普遍,它的持續存在,會讓人身心疲憊,衍生出一種累到不想說話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會讓員工變得“沉默”。

舉個簡單的例子:

劉星每個月的業績指標很高,從每個月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不得不拼盡全力的去工作,但仍不能保證完成指標,因此他無時無刻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中。精神力與行動力的高速消耗,使他身心俱疲,已經累到一句話都不想說話。

其實很多人對這種情況嗤之以鼻,認為一份工作不可能帶來這麼大的影響,放在以前或許是這樣,但現如今的社會,只有少部分人會因為工作壓力過重而選擇換工作。


因為當下的社會不是工作去適應生活,而是生活去適應工作,一旦工作進行更換,那麼生活同樣會受到影響。為了不影響生活,員工們只能停留在高壓之中,越累就越“沉默”。

三、生活與工作的死循環,會讓人變得沉默

高爾基曾經說過:“當勞動變成一種責任心時,那麼生活就是奴役。”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人,即便是每天進行工作,也要負擔生活上的諸多困難,任憑工作再苦再累,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那麼誰還有心思去笑嘻嘻活蹦亂跳?


一個人如果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工作上又沒有什麼進展,那麼自然而然會陷入沉默當中。


四、沉默會傳染,會侵蝕掉周圍的熱情

一個人的沉默看似不會對工作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實際上它會慢慢的吞噬掉周圍的熱情,這是一種十分奇特的傳染效應,它是一種思維情緒上的傳染,任何人都沒有免疫力。


就好比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個人在打哈欠,有些人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打哈欠。

例如A在工作中始終保持沉默,B十分熱情的去與A交流攀談,B的熱情碰上了A的沉默就會被吞噬,一兩次或許沒有影響,但長久以往B也會變得沉默,如此擴散。


這是一種病態沉默,會讓工作陷入十分微妙的環境當中。


五、改變病態沉默的方法不是沒有,只是外人難以介入

01 職人因為對企業失去信心而沉默,這種情況需要企業進行改革才能改善,但這是不現實的,一家企業如果能夠輕易的進行改革,那麼這個職場早就沒有那麼多的辛酸苦累。


02 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全都是員工自身原因,因為他們不懂得釋放壓力。單位管理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幫助員工減壓,但員工是否願意接受幫助,這很難說,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03 病態沉默的傳染,則需要管理者主動介入並且消除,因為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融洽工作環境,不能允許這些有害因素持續蔓延,而做法就是主動為員工進行排憂解難。


但實際上員工沉默的原因,大部分還是在於企業機制和生活困難上,因此管理者也難以介入調和,只能利用其他手段來為員工減壓,例如舉行班後聚會,舉行旅遊減壓,或者適當放假。

六、總結一下

工作會讓人變得沉默,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員工身上。

企業機制是引發員工沉默的源頭,但這個源頭員工們是可以進行選擇的,既然選擇了繼續留下來工作,那麼進行調整的就只能是員工自身,無法進行合理調整,那麼就會變得沉默。


企業管理者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只能盡職盡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為員工減壓,生活上的事情幫助不了,但至少要讓工作環境變得輕鬆愉悅些,喚醒員工的熱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羨秋


我承認在過去職工確實可以說是企業的主人,單位的技師都比領導工資高,任務重,科研需要公關,加班時領導都是懇求工人,企業的各級領導大都能夠以身作則,與職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職工們打成一片。所以,職工們也能將他們視為好朋友、親兄弟,有什麼心裡話有願意和他們敞開心扉,相互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情感。他們也能夠及時地為職工們在生活,住房等方面排憂解難。

我身邊幾位努力工作同事就是在分廠領導的幫助下分得了單位的福利住房,能有房子住那是多大的榮耀啊,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在那個年代只要能有自己的房子,那就是在城裡落了戶,大家都很羨慕啊。

而現在在某些企業是剝削與被剝削的僱傭關係,有些領導把國企當成自家的企業,隨便提拔自己身邊人,並且在薪資代遇上也有是天壤之別的,弄的同事之間不敢說實話,互相陽奉陰違,老實人幹活的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溜鬚拍馬的請客送禮的卻能混得風生水起,所以大部分人只能選擇沉默,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大家為了生活也只能沉默…


心如秋水82633584


我就是越來越沉默的那些人……這幾年越來越感覺辦公室裡有告密者,有次一個同事回到辦公室發了幾句牢騷,當時辦公室只有四五個人,沒過半個小時領導就請他過去喝茶了……以我的眼光看誰都不可能是那個告密的,一個個都是那麼陽光,正義凜然……所以現在誰都不敢說心裡話了都跟陌生人似的


毛毛57662


結合我自身來說吧,我們是建築企業,而我們項目是建設單位的自檢項目,我是掛證的施工單位委派的安全員,項目經理是掛證,我上面就一個建設方委派的生產經理,安全施工我提建議,和生產經理討論後,一般他還聽我的意見,文明施工方面我說啥都不靈,後來一想,文明施工我安全員本就只有建議權。還比如保衛,一般企業保衛後勤管安全員管都可以,但是保衛是建設方委派的,我沒有人事權,實話說保衛聽不聽你的完全看心情。包括工地上的雜工,這些人居然是建設方做綠化的工人,我們工地上沒有雜工做文明施工。

介紹完背景,我再說我為什麼沉默,其實看出一點,只要安全施工,防護到位,人員進出三級教育二級交底班前會議落實,其他基本就沒我事了。其他事情你想管,但是沒有權利,你也管不住。所以天天,做自己的資料。外人看來我一天話都不說一句,但是想想,我即便是說了也是廢話。還有就是如果項目上其他人員要問我什麼,我還是積極溝通配合的。畢竟事要大家做才做得好。我自己總結就是權力和收入是正比的!因為權力以味更大的責任。話不在多,而是想讓自己說話做事有力量,那麼你必須說到點子上,做事能落實徹底,讓人放心,如果你說話開黃腔,做事不載根!自然沒地位,然後你越來越邊緣,然後就自然沉默了


關聞AFaKv


企業裡的員工越來越越沉默,這與企業領導者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企業領導可分為高層、中層、及基層多種,往往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在基層領導那裡就受到了打壓與挫傷。基層領導大多是從一線員工中提拔,員工在業務、技術等方面,一但初露鋒芒,對基層領導造成威脅,會衝擊他的地位,你這些普通員工就會費遭到打壓,員工的意見不聽取,員工的建議不採訥,就象一個土皇帝,一言堂。往往就這樣!挫傷了員工對工作的熱情,慢慢的員工也就沉默了。這只是其中之一,個人觀點!大家怎麼認為呢?


周平4173


首先要區分什麼企業?而且要看企業的環境和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企業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

現在的企業分為國營(央企)和民營企業。在央企工作的員工是幸運兒,待遇好、薪資高、穩定性好。所以也就安分守己的,不參與任何企業的事情,四平八穩的幹到退休就可以了。民營企業的法人說好聽點呢,是企業家,難聽點就是資本家。資本家的概念,就是靠壓榨和剝削而獲得高額利潤的。在民營企業中員工沒有資格發言、參與或者提出任何管理的建議與批評,因為你是打工者,端著人家“施捨”的飯碗,一不小心就會失去“飯碗”,成為失業人員,因為資本家說;你來我這裡是幹活的,不是養大爺的,不是我請來監督我的!

現在的企業,無論是國營還是民營,工人不會說我是企業的“主人翁”,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只是打工的而已,“主人翁精神”是四十年前的口號和企業文化,那時的工人是真正的主人翁,可以參與企業管理和提出合理化建議,對領導幹部的錯誤行為可以提出批評,他們的思想是“愛廠如家”。主人翁精神已成為了歷史。現在企業的員工只有沉默不語,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地位、和現實的殘酷無情,只能小心翼翼的活著,同時也知道禍從口出,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所以還是作為“啞巴”最好,他們的想法也就是想法而已!


風雨兼程170983658


企業員工越來越沉默和企業老闆、文化等有著諸多聯繫。一個企業如果有個開明的老闆,給予員工空間、包括薪資、培訓、晉升、人際環境、被尊重、可充分發揮的空間、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未來願景等等,才能保證“錢給夠了,心不委屈”。只所以員工越來越沉默,就是上述這些情況出了問題,老闆、領導一言堂,聽不進任何人的建議和方法等,再或者管理、制度等不能為員工提供合適的發揮空間,逐漸導致員工不敢說,不願說,說了也沒用,久而久之就沒人願意說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混日子,拿工資,沒有了應有的創造力,企業一片寂靜,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海267461481


不敢說不敢說



想個簡單名字


我們國有煤礦的工人平均年齡都40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誰還有這麼多時間精力去跟領導說三道四啊,就是逆來順受。每個月把自己那點小工資能按時發下來養家餬口就不錯了。


小福郎士


因為現在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私人的,企業主都成資本家了,員工已經沒有發言權了,能不沉默嗎!其實國企的員工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