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婚姻生活是幸福還是苦難?孩子的看法是什麼?

暢心園


現在的愛情結婚前好好了解,瞭解品行,性格及家人,婚後要多磨合。



昕如心願


父母的婚姻生活也有幸福的,也有苦難的,我的父母是苦難的。苦騰結苦瓜。

為什麼怎麼說,因父親9歲,爺爺去寧波買小豬,買了四個小豬,從寧波一路擔下來,要走300公里路,經過高山,經過崎嶇曲析小道,還有風雨,這些還是小事,更嚴重的是遇到強盜土匪,爺爺不幸就被強盜拿去財物又打得死去活來,為了家,冒著風雨一路寡不敵眾回到家,生了風寒,回家不到3天就離開人間。

爸就和奶奶三歲叔叔和6歲叔叔相依為命,為了生活,爸爸9歲給人放牛,18歲去部隊當兵。爸爸在部隊也很努力,由於沒有文化當了炊事班長。

和媽媽認識也是奶奶作主,做上門女婿,爸爸心中很不滋味。

媽媽家是小土地,外婆嫁啞巴的外公是表妹嫁表兄。外婆父親說外公家是大家庭,豆腐搗了,架子還是在。

外公和外婆就靠房子出租生活。可是在媽媽11歲時,被出租的房子全被當地政府拿去做糧倉。

失去收入的家就支撐不了。又加上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外公去世,母親的妹妹、弟弟相繼去世,外婆受不了打擊,就變成嚴重精神病。這時媽媽在15歲,媽媽開始學做帽,學做繡花,媽媽一邊照顧外婆,一邊做花,媽媽很聰明,又當了繡花老師。

為了照顧好外婆,媽媽與心愛的人分手,與爸扦門聯姻。

爸窮男輕女,又不尊敬外婆,家裡三、五天一小吵,那時媽媽又恨又氣,又放不下我們,我在懂事後,對在哭的媽媽說,媽媽你看在我們面上,我們長大了撐許多錢給你花,媽媽就擦了淚水,又開始做活。

可是等我們長大成家,爸爸生病走了,媽媽由於年輕勞累過度,老來一身病痛,沒過上好日子就走了,想起父母的婚姻真的很遺憾!

願天下父母既然在一起,多珍惜,生不能等!



美在靜好


這個我不願提及,就如同一塊傷疤不想揭起。一個人在經歷人生的同時,父母婚姻才是撿驗生活質量的第一道工序。

而我的父母,給我所感受到的生活質量就是一個狹隘又滿生戾氣的工頭,對我人生挑三揀四。

有人說,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抗壓力的能力也會不同。這個我深有感觸,這是我親生經歷。

我小時候父母關係勢同水火,幼小的我如同稚鳥,在滿是霧霾的天空中顫顫兢兢。最讓我常見的情景就是杯盤滿地一屋狼藉。上小學時,經常中午是吃不上飯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母親被父親氣暈過去的場景。

而後大一些,勇氣和申張正義的靈魂佔了上風。我會捨生取義地攔在父親揮向母親的的拳頭下,雖然有時會受傷,也由此證明了自己的成長。

到我們幾個兄妹發育成熟長大時,父母吵架已經換了風格。因為我們這幾個長大的孩子儼然成為母親的保護傘。母親再也不是那個被人高馬大的父親說打即罵的弱者了。喝大了的父親撒酒瘋也只能光腳站在院子裡叫囂,看見母親衝過去他便逃之夭夭。

可能就是原生家庭氛圍不好,才導致我異常敏感,因為敏感而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最直接表現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尤其是身邊的愛人。結婚最初幾年,我和丈夫的婚姻關係並不好,直到孩子出生。

因為父母不幸福的婚姻,導致性格中有了缺陷。為了彌補這缺陷給下一代造成影響,我給自己和先生制定了以下的婚姻規則:

第一,儘量維繫並控制自己情緒,想想兩個人日常生活的美好。多想想對方的好處,何況吵架也不能解決問題。

第二,積口德,婚姻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就事論事不能因氣憤而說離婚,或者是因為想勝利而一爭高下。

第三,如果有口角,一方撤離戰場,另一半也就因此而熄火了。如果凶神惡煞是的爭吵,一定會讓孩子焦慮。

第四,在孩子面前儘量避免爭吵,如果實在沒忍住,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只是言語不和,觀點不統一才產生的口角。讓TA不要害怕。

在我人生當中,我很慶幸年老的父母不再吵架,也可能是吵不動了。不過即便是不吵,那些往日的傷痕也難以休復。他們在日常關係裡從來沒想過要多為對方著想。雖說在長大的孩子面前,有過片刻溫情,可惜,早以在千瘡百孔的舊傷裡找不到恆定的憐憫與愛惜。

這是舊有的傳統觀念造就了老一輩的婚姻,如果放在現下的年輕人,我估計也早該離婚了。

我之所以寫出來,就是希望剛結婚的或是沒結婚的人引以為戒


大風吹梧桐


我爸爸有點喜歡打牌,小時候家裡窮,爸爸在水泥廠做領班,下班了就和工友一起打牌,記憶中爸爸輸了好多煙,媽媽說爸爸的外號叫“99條半”爸爸脾氣好,從來不和媽媽吵架,也都讓著媽媽,等我們長大了,一切都好起來了,爸爸還是愛打牌,媽媽也會和我抱怨。還有我家都是爸爸做飯的時候多。我覺得父母的婚姻還是多半是幸福吧!




小靜的生活日常


父母的婚姻生活是喜憂參半吧,我父母的婚姻是不對等的婚姻,說它喜是因為我父母生育了我們七個孩子,孩子都很孝順,說它憂是因為父親一直沒有愛過我的母親,母親個子矮,家裡貧窮,我記得母親五十多歲我們都長大了父親不高興還伸手打我媽那,我就和父親理論,媽媽一輩子也沒在我家伸開腰,媽媽身體不好,氣管炎心臟病,每天都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躺著,基本都是坐著或者臥著睡覺,要不然氣上不來,媽媽沒少遭罪和受罪,五十六歲媽媽就走了,現在想起來爸爸媽媽的婚姻給媽媽帶的只有苦難,一輩子沒有得到愛和健康,做兒女的想起母親來還時常還隱隱作痛。是當時的時代造成的,那個時代不對等的婚姻註定是有瑕疵的,就是現在為什麼還是強調婚姻最好是門當戶對,都是一個時代造成的陰影,現在也有父母的婚姻存在家暴的,有的時候兒女也是無能為力,人的一輩子能有一個有愛的家庭,有一個相濡以沫的愛人,真的是太有福氣了,婚姻可遇不可求,我們年輕人要有擔當,我們現在是都是自主的婚姻我們不愛就不要結婚,這樣對誰都公平,把利益權利放在第一位的婚姻也是不可取的,必須是兩情相悅,有擔當負責人的婚姻才能走得更遠,才能幸福快樂。戀愛和婚姻是幸福的,但是都要把握好,不然就不要結婚。





馬三丫


父母的婚姻在我們來看是不幸福的。父親是男子主義,掙錢自己拿著,只有給母親少部分,而母親掙的錢不多,卻都花在了家裡的方方面面。父親七十多歲了還自己把著錢,誰也不知道有多少。在家父親也不怎麼幹活,所以母親總有怨氣,有幾次我都勸母親放手……父親也從不說軟話,雖然他總是吃現成的,不買也不做,年齡大了也就不勸他們離婚了,但總覺得虧欠媽媽,所以什麼都向著媽媽……所以女孩子找對象千萬要找願意做家務的男人,兩個人一起他知道心疼你……否則,沒碰到寧缺毋濫。




明天會更好的向日葵


俗話說“人小鬼大”,孩子其實明鏡一般,看的很清楚,她的感受是最真實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的婚姻狀況決定孩子的性格形成。父母的婚姻是否幸福全掛在孩子臉上,幸福的婚姻孩子是活力四射的、開朗的、健談的;不幸的婚姻,孩子是膽小脆弱的、自卑的、察言觀色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絕大多數吧。



漫遊的小魚


如果父母整天吵吵不休,互不相讓,這樣的婚姻只悲哀的,生活在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是痛苦的,從小孩子們就有一種恐懼感和自悲感,所以為了下-代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都好好的想一想。


樂吧w


只有經歷過才懂人生不易,生活也不曾饒過誰,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有驚喜也有失落,但有些事經歷過才會懂,痛過一次才知什麼是幸福,失去一個人才懂珍惜,經歷過嚴寒才知春暖,在經歷後才變得更加成熟。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初總以為最多的就是時間,可是一轉眼父母就老了,還來不及好好孝順就悄悄地走了,曾經總以為等有錢了可以陪陪父母,可以給他們最好的,可是歲月不待人,後悔沒能在有生之年讓父母過得幸福。

有時真的只有經歷過才知什麼是幸福,父母健在兒孫滿堂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不要總習慣等待,等待永遠也沒有結果,只會錯過人生最大的幸福,常回家看看有時間多陪陪父母,讓年邁的父母不會感到孤獨,不要等到經歷痛苦才知幸福。

珍惜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隨便拿別人的自尊開玩笑,傷痛了心會痛一輩子,失去信任和尊重別人會遠離你,請善待身邊每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全力以赴去愛你所愛,得到了就要好好珍惜,不要經歷失去才後悔莫及。

愛情是兩個人共同的言語要有問必答,她在你身邊時要倍加珍惜,是緣分讓你們走到了一起,不要忽視她在你生活中的點滴,如果你不珍惜她給予的一切,就會慢慢地淡出你的視野,最後離你而去。愛情就是相互遷就,經常不聞不問感情就淡了。

感情需要經常聯絡,不然就變淡了,生活要滿懷希望,不然就會失去動力,人活著就是要不斷地折騰,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漫漫註定充滿艱辛,唯有堅持挺住才能贏,生活就是這樣,誰不是一邊崩潰,一邊又假裝堅強。

生活有時候會經歷嚴寒,熬過了冬天就會溫暖如春,也會有陽光和溫暖。生活有時雖然很難,但你要學會堅強和勇敢,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不回頭克服困難向前看,你會發現生活最好的一面,經歷嚴寒才知春暖。


我是劉小帥


愛情=多巴胺的分泌、情緒的起伏...

婚姻=相互合作的人際關係。

那個年代的婚姻,基本都是搭夥過日子,困難多過幸福!

孩子的看法?

每一代人都有他時代的烙印,各自安好,他們也有自己的路要走,就不要再去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又何必揭開彼此傷疤去互相傷害比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