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楊軍:這個時候鄉親們更需要我

“第一書記”楊軍:這個時候鄉親們更需要我

楊軍(左)到小賣部,提醒“不戴口罩禁止入內”

本報記者田嘉張蜜

農村地區相比於城市,分佈面積廣、外出務工人員多、人們傳統觀念強,農民防控意識相對較弱,防控手段相對較少,因此疫情防控農村也是主戰場。連日來,大連海洋大學派駐建昌縣素珠營子鄉王君杖子村“第一書記”楊軍,挨家排查、搞宣傳,構建起疫情防控的第一條防線。“省裡已經發通知了,企業暫時不開工。咱就先安心在家歇幾天。”2月4日一大早,楊軍又開始了一天的緊張工作。到有外出打工想法的鄉親家做政策解讀,到小賣部幫助張貼“不戴口罩禁止入內”的“告示”,到養殖場宣講防疫時期如何消毒殺菌……連日來,楊軍一直和村裡的鄉親們站在一處、幹在一起。

作為一名“80後”的年輕書記,楊軍原工作單位在大連,老家則遠在山東。兒子才兩週歲,愛人又有了身孕,春節假期難得陪伴家人。可惦記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六凌晨,他便自駕七個小時,從山東省德州市一路疾馳,回到王君杖子村。楊軍說:“老婆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我放心。這個時候,鄉親們更需要我。”

特殊時期,村裡的抗擊疫情工作瑣碎更需細緻,不顧旅途勞累,到崗後,楊軍一刻都沒歇,積極與鄉黨委政府、派出所及村兩委協調溝通,懸掛條幅、張貼公告和提示標語,及時構築起抵禦疫情的防線。此外,楊軍心頭最掛念的,是既要做好疫情防控,更要保住脫貧成果。

王君杖子村地處偏遠,13個自然屯(16個村組)散落在溝壑山間。為了幫助鄉親們脫貧,楊軍向原單位求援,讓無人機在小山村飛起來,航拍全村自然面貌,和村兩委共同制定了“秸稈綜合利用”、“果木認養”、“三峽黑雞養殖”和“農家山莊”等發展規劃。利用網絡的便利性、信息性和資源性,他建起網店,幫助銷售農產品。如今,全村的脫貧牽頭項目——澳寒羊養殖發展態勢良好,形成700只的養殖規模。“小楊書記”被老鄉稱為“羊倌書記”,去年全村已實現脫貧摘帽。 “村裡的養殖場,還有分散養殖戶,我每天都轉一圈。”楊軍告訴記者,跟養殖戶宣講不要外出放牧,以在家飼餵為主;出門一定戴口罩;注意養殖場的消毒殺菌等等,讓大家的意識提升起來,把上級的要求落實好,必須不厭其煩。養羊18只的餘連紀,是趙仗子屯的養殖戶,對楊軍做了表態:“楊書記,你這麼辛苦,大夥兒看著都心疼。放心吧,咱一定按你說的辦。”

“第一书记”杨军:这个时候乡亲们更需要我

楊軍(右)和村幹部張貼防控通告

因為村部沒有取暖和供水條件,楊軍的宿舍本在素珠營子鄉政府。這幾天,他乾脆住在村裡的養殖場。為了駐村上山下鄉方便,把轎車賣掉,換成二手越野吉普的楊軍說:“村裡坡多路彎,這車走啥路都沒問題。住在這,能給鄉親當司機,大夥一旦有啥事,方便。”

為了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楊軍現在每天都關注黨媒發出的權威信息,及時做好通報。他還跟記者講了一件事:前天,有個村民慌慌張張找來。聽人說鄰村有個武漢回來的大學生髮燒了,已經被縣裡帶走了,問有這事沒有?楊軍趕緊聯繫鄉里、派出所,告訴了老鄉準信:壓根沒有。 “不能聽信謠言、更別傳小道消息。我還住在這,你怕啥?”楊軍跟老鄉說完這話,那個人樂呵呵地回家了。楊軍說:“雖然我年輕,但鄉親們信任我。他們能看得到我,就心裡有底,這就是我堅守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