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醫生譚建:17年前抗“非典”,如今衝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

 2020年的春節註定難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來勢洶洶,無數醫護人員站到了“抗疫”的一線,洪澤區人民醫院傳染科副主任譚建就是其中的一員。這段時間,他一直日夜在防控一線忙碌。


  洪澤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2樓,與隔離病房僅一門之隔的房間就是譚建的辦公室。自1月23日全院進入緊急戰時狀態,全員嚴陣以待以來,他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天。白天上完班,下班還要隨時待命,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在與他交流的時候,他的手機響個不停,電話不斷。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完成目前緊張的科室日常工作外,他還需要對可疑病人做採樣送檢。那是最接近危險的時候,譚建在進入發熱隔離病房前,需要全副武裝,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手套等防護用品。一身裝備,密不透風,一會兒工夫,頭上、身上就已經溼透了。

洪澤醫生譚建:17年前抗“非典”,如今衝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

圖左為譚建

  今年43歲的譚建從醫近20年,從事傳染病工作也已有10餘年。17年前,“非典”疫情爆發,席捲全球,剛剛參加工作的譚建就在“戰場”上。
  “我年輕,身體好,我不上誰上!”20多歲的譚建義無反顧地衝在一線,“那時的醫療和防護條件不如現在,口罩還是12層的紗布口罩。‘儘量別出門、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這些都跟現在說的差不多。”看到如今病毒肆虐,人人戴著口罩包裹嚴實,閉門不出, 這樣的景象,譚建說像極了2003年“非典”時期,不同的是,他已經成長為抗擊疫情的“老兵”。
  “那時我不怕,現在我也不怕,我始終相信我們會戰勝病毒。可能我心態好吧。”他帶著口罩,笑眯著的眼顯示著他的樂觀。
常年在傳染科工作,譚建經歷了非典、甲流,日常工作中更是需要面對結核病、肝炎患者······常態化的訓練,以及應對多次公共衛生事件的經歷,讓譚建積累了豐富的應對急突發事件經驗。
  對於這場戰役,譚建有信心:“病人的一切都交給我了,我要對他們負責,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使命。”
  值得一提是,譚建的老家在湖北赤壁。湖北,也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在疫情爆出之前,他原本準備與許久不見的家人團聚。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擋住了譚建回家的腳步。


洪澤醫生譚建:17年前抗“非典”,如今衝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

譚建在家族群裡發送湖北赤壁的疫情數據

  每天,他都會時刻關注家鄉赤壁的疫情數據,並向家人們反覆叮囑注意事項,“不要出門”、“戴口罩”、“一定要勤洗手”:“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去了。家裡疫情嚴重,我很多擔心。但我還是決定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守好陣地,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他帶著口罩,我看不清他的臉。但我知道,他能護我們平安。

洪澤醫生譚建:17年前抗“非典”,如今衝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