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如何從一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的?

ou-zhou


在秦始皇滅掉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李斯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封李斯為丞相,可見對他的器重。

李斯成就這麼大的事業,竟然是來自兩隻老鼠的啟示。這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事實就是如此。

李斯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上蔡人,30歲之前,乾的是一份看管糧倉的工作。上蔡是個小地方,在這個小地方,李斯雖然工作不起眼,但也算是個小吏,吃的是朝廷俸祿,算是上蔡有頭有臉的人物。

但李斯不滿足於此。平日裡,他是個喜歡思考人生的人。我們從何而來?我們來了幹啥?我們到何處去?

李斯越想越糊塗。隱約中,他覺得有點委屈:我李斯來到人世間走一回,難道就是為了看糧倉嗎?這活兒,白痴都能幹呀。

正在迷茫的時候,李斯遇到了改變他畢生命運的那兩隻老鼠。

一隻來自糧倉,它衣食無憂,吃著糧倉裡的糧食,整日悠哉樂哉,即便看到人,也不害怕。

另一隻呢,來自廁所。它整天戰戰兢兢,吃的是屎,喝的是尿,滿臉的窮酸相。碰到有人進入擦所,它嚇得噌地一聲就跑掉了。

通過比較這兩隻老鼠的境遇,李斯突然頓悟了,他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意思是說,人就像老鼠一樣,環境決定命運啊。生在糧倉裡的老鼠,就天生衣食無憂;生在廁所裡的老鼠,就天生吃屎喝尿。

李斯覺得,他需要換個環境了。

於是,他辭了職,離開家人,跑到山東蘭陵那個地方,找一個名叫荀況的人,學習治國安邦之術,以求建功立業,留名青史。這個荀況,後世稱之為“荀子”。

李斯學成後,跑到最重視人才的秦國,歷經苦難,最終功成名就,身居宰輔,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但秦始皇死後,李斯受到趙高的迷惑,矯詔賜死了扶蘇,讓昏庸的胡亥繼位。胡亥繼位後,趙高指鹿為馬,一手遮天,最終害死了李斯和他的兒子。

砍頭前,李斯對他的兒子說:我好懷念當年和你在上蔡牽著黃狗攆兔子的美好時光啊。

也許再讓李斯選一回,他寧願平庸終老於上蔡?


趣談國史


從一個不起眼的郡小吏到秦國位高權重的丞相,再到身死族滅但求牽犬逐兔而不可得,李斯這一生的傳奇跌宕竟是從兩隻老鼠身上開始的。

一、廁鼠和倉鼠的選擇題

當年的李斯還是楚國的一名郡中小吏,每日便是做做清點倉庫跑跑腿的雜事。一日,李斯來到吏舍的廁所中,剛推開門便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定眼一看發現是廁中的老鼠正慌忙四處逃竄。

竟這種場景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李斯沒有多想,隨後就準備去糧倉裡清點糧食。走進糧倉後,李斯驚呆了:一隻老鼠正趴在粟米堆上啃得正起勁兒,見有人來了也不急著逃走。適才,廁鼠的樣子又浮現在他腦中,斯幡然醒悟:廁中鼠每天盡吃些汙穢不潔的東西還得時時擔驚受怕,而這倉中鼠每日卻是住得好吃得好,無憂無慮。同為老鼠,只因選擇不同,命運便大相徑庭。想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廁鼠的命運不禁讓李斯想到自己的處境,而倉鼠的命運則刺激了李斯追求功利的決心。廁鼠與倉鼠就像是一道擺在李斯面前的選擇題,而李斯毅然選擇了要做一隻安適無憂的倉鼠。在李斯心中,實際的利益權勢才是他嚮往生活的保護傘。從那以後,李斯的人生價值觀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他說:“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二、作為倉鼠的一生

李斯不僅從倉鼠身上悟出了人生啟示,還以其一生來踐行著這種命運。

從那以後李斯遠赴齊國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荀子一派認為, 人性本惡,人的本性便是追求利慾,李斯便牢牢記住了這一點。可荀子又說,“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正因為人性趨利避害,所以只有化性起偽才能成為聖人。可惜李斯對荀子的學說只接受了前半截,就像他看倉鼠的命運也只看到其前半生。但對於前半截的趨利避害之術李斯確實學得很好。

李斯確實有天賦也很有眼光,學成之後的他沒有選擇留在齊國也沒有回楚國,而是一眼便相中了秦國。李斯來到秦國後,便與同樣重利的秦王嬴政一拍即合。兩人合作經營三十餘年,終於締造起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一統帝國。秦朝建立後,李斯又相繼上言行郡縣之制、統一思想與文字等等,都是對秦朝後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政策。由此李斯便坐穩了丞相的交椅,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三、倉鼠的結局

李斯的好日子從選擇跟著趙高扶立胡亥起便發生了變化。秦二世登基後,趙高把持了朝政,政局陷入一片混沌黑暗之中,而李斯趨利避害的人生觀讓他毅然選擇了明哲保身。他本以為只要不淌這趟渾水,就可以繼續享受倉鼠的生活,但是既已入倉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不久,李斯遭到趙高排擠,被捕下獄,最後又以謀逆的罪名被腰斬於市。

李斯的一生和這倉中之鼠何其相似,既得到了倉鼠的人生,便要承受倉鼠命運的結局。倉鼠與廁鼠相比,確實是衣食無憂、安穩閒適,但這都只是暫時的。廁中鼠因為常常被驚擾,雖然整日裡噤若寒蟬卻身手敏捷具有危機感。倉中鼠雖能得一時安愉,卻絕不能為人所容,廁中鼠人尚可忍之,但倉中鼠則是人必得而誅之。

當年的李斯未看到倉鼠的結局,卻用了自己的一生去體悟了倉鼠的命運。直到臨死前一刻李斯才真正體悟到所求為何。秦二世二年七月的一天,李斯離開了潮溼陰暗的牢獄,即將被押赴刑場處決。那日陽光明媚,正適合去郊外打獵,看著這天,李斯突然牽起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言罷,潸然淚下。

參考資料:《史記》、《“倉鼠”“廁鼠”話李斯》、《荀子、韓非的人性論:李斯悲劇根源》


歷史風雲錄


李斯在老鼠身上得到的人生啟示其實是他對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一種反思,在他看來,人首先無論能力如何,首先要找到往上爬的機會和一個優越的環境。有的人就像廁所裡面的老鼠,一輩子待在骯髒的環境之中吃著骯髒的東西,而有的人就像倉鼠,人沒吃著之前它們已經挑著好的吃了個飽,富足且無憂無慮。

在李斯尚在年輕的時候其實是一名倉庫管理員,這個職位算是一個公務員,比起貧民來說已經不愁溫飽了,但是在整個官僚體系上來看,他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下等小吏。李斯常年做著這樣的工作,尚且可以養家餬口,閒適安穩,本也是比較知足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舒適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能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但李斯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心中還有著超乎常人的胸襟和抱負,而他擺脫舒適區的勇氣,竟然是被一群老鼠所喚醒的。

一天,李斯像平常一般上班,他路過廁所的時候,注意到廁所裡面的老鼠嚇得四竄而去。李斯心想,這般整天生活在骯髒環境之下吃著骯髒食物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膽防著人,狗一叫都嚇得直竄,果然是最下等的生物。

後來,他像往常一般走進了倉庫,發現倉庫裡面的老鼠正在大口吃著糧食,看到人來了也不像廁所裡的老鼠那般膽小,聽見狗叫也像沒事兒一樣。李斯感慨,同為鼠類,糧倉之中的老鼠住在乾淨乾燥的大房子裡面,遮風擋雨,每天有吃不完的糧食。

廁所裡面的老鼠難道就註定過那樣的生活嗎?只是它們從沒有看過糧倉之中老鼠的快活日子,以為老鼠生來就應該像它們一般,整日在廁所裡面渾渾噩噩。李斯從兩群老鼠身上總結了人生哲學,一個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不是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在於你出於的環境。如果你生在惡劣的環境之中,又沒有進取之心的話,在他人看來,不過就是骯髒的廁鼠罷了。

醍醐灌頂的李斯立刻辭去了倉管員的工作,說走就走,拜訪了荀子,成為了荀子的得意門生。被一群老鼠刺激的李斯最後成為了千古一相,雖然他的結局也很悲慘,但是他的老鼠哲學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從古到今,長久出於卑賤地位的人,都習慣用“無為安穩”來慰藉自己,他們厭棄社會、譏諷富貴、厭惡權勢,其實大部分只是太過無能罷了。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絕非是安於現狀的人,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沒有絕對的隱者。

距燃系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在郡裡面做小吏,生活很艱辛。某天,李斯在廁所發現有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它們總是顯得驚恐萬狀。不久,李斯又進入官府糧倉,發現有倉鼠在大搖大擺地偷吃官糧,絲毫不用擔心有人或狗來騷擾。對比廁鼠和倉鼠的不同遭遇後,李斯大發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廁鼠、倉鼠的遭遇相似,只在於所處的環境罷了。我怎能甘於目前的狀況呢?”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李斯發完感慨後,便徹底卸下思想包袱,到蘭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隨他學習帝王術,立志要出將入相,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李斯學成之後,考慮到楚國不足以讓他施展抱負,便西行入秦,在丞相呂不韋手下做了門客。呂不韋敗死後,秦王嬴政因為賞識李斯的才能,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任命他為客卿。



李斯侍奉嬴政後,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情施展開來,幫助秦國兼併山東六國、統一天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六國既滅,李斯建議秦王自稱皇帝,又主張廢分封、建郡縣,焚詩書、禁私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築長城、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創建和鞏固立下蓋世奇功。


李斯因功勞甚偉官至丞相,位極人臣。而秦始皇為獎賞、籠絡李斯,讓他的兒子們全部娶公主,女兒們全部嫁給王子,使得李家的權勢達到頂點,成為公卿百官無比“眼紅”的對象。不過李斯雖然富貴至極,但每每想到“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心中便總是惴惴不安。



有一次,兒子李由從三川太守任上休假回家,李斯為此設宴招待同僚,公卿百官前來祝賀的都踏破李家的門檻。見到如斯盛況,李斯不喜反憂,嘆息著對家人講:“老師曾經告誡我們,任何事物都忌諱過分盛大、完美。想我李斯原本不過是一介平民,僅憑著微末之功,便被皇上提拔到如此高位,富貴達到極點。可事物過於盛大、完美往往就會走向衰落,我真擔心李家會遭遇什麼不測。”


果然沒幾年時間,時勢的發展便印證李斯的擔憂,讓他遭到身死族滅的結局。一切還要從秦二世的登基說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倒,最終病死在沙丘。秦始皇臨終前命令公子扶蘇接班,並遣使將遺詔送至蒙恬軍中(扶蘇當時在蒙恬軍中任監軍)。然而負責詔令傳達的中車府令趙高素與扶蘇不合,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關係親近,為個人安危及前途考慮,便串通意在鞏固權位的李斯篡改遺詔,扶立胡亥為帝,並遣使賜死扶蘇。這場變故,在史書上被稱為“沙丘宮之變”。



這場變故後,胡亥登基為帝,並重用趙高為郎中令,將朝中大小事務一股腦交給他打理。李斯既不甘心權力被架空,又對胡亥和趙高狼狽為奸、倒行逆施的行為不滿意,便經常向胡亥上書勸諫,漸漸地便讓貪圖享樂的秦二世產生了膩煩心理。趙高早有取代李斯當丞相的心思,如今見此情形,便在皇帝面前誣陷李斯謀反,並將其打入死牢嚴刑拷打。


正所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李斯沒熬過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數十年來的如煙往事,抱著自己的次子一邊哭,一邊哀嘆道:“要知今日,何必當初。今天我們父子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想再過一把牽黃犬、出東門捕捉狡兔的癮,也是辦不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街頭被腰斬處死,家屬也被夷滅三族。


秦二世將李斯腰斬,並滅其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引文同上。


文史磚家


人一旦開始認真思考,一束光、一株草、一滴水就能讓他頓悟人生。

微末之處,可探哲理。秦朝名相,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李斯,就是因一隻老鼠而徹底改變人生軌跡。

李斯年輕時,在楚國上蔡郡做看守糧倉的文書小吏,這是一個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職位。

許多同他一樣的小吏安於現狀,在亂世中苟全性命,混吃等死。李斯本來也可能走上這樣的人生路,庸庸碌碌至死。

直到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瘦弱的老鼠吃人糞,又髒又臭。老鼠一見到人和狗,落荒而逃。之後,他去查看糧倉,看到倉庫裡的老鼠無所顧忌地吃糧食,腆著圓滾滾的肚子,人來了也不躲。

對比之後,李斯開始思考。

同樣是老鼠,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性格與膽量大相徑庭。廁所的老鼠吃不飽,東躲西藏,膽小怯懦,只求生存;

倉庫的老鼠有吃不完的糧食,又沒有人去管它,自然大著膽子享受。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就是著名的“老鼠理論”,意思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其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通俗點說,是指你所生活的環境對你的人生成敗、生活質量等具有重大的決定作用。

他想到自己,要出人頭地,就得像倉庫裡的老鼠一樣,有讓自己為所欲為的環境,那就是權利。

於是,他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職務,拜荀子為師,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學成之後,他選擇了秦國大展拳腳。

提及原因,他說:“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他不想被人恥笑,也不想窮困潦倒,所以追名逐利。

李斯用盡畢生所學,助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

雖出身平庸,但他最後官拜丞相,身居高位多年,女兒都嫁給王孫貴胄,兒子都娶了公主貴女,風光無限。

多年籌謀與拼搏,李斯終於成了糧倉裡的倉鼠,生活安逸,呼風喚雨無人擾。

可人心總不容易滿足,享受了多年權勢後,他便再放不下。

為了鞏固地位,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

他以為,他可以繼續倉鼠一樣的生活。可惜他忘了,糧倉裡的老鼠太肥,偷吃太多,總會被人打死。

趙高忌憚他,設計陷害,李斯於秦二世二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行刑前,他拉著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那一刻,他幡然醒悟,倉鼠也並不快活,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

李斯的傳奇最終落幕,如今看來,他的“老鼠理論”雖然帶著功利性,卻不失哲理性。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確實會對一個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但決定人生的,始終是人自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李斯列傳》中開篇寫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同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從老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李斯原本是楚國的一個小縣城的小官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庸庸碌碌本該就這樣過了一生,但是有一天他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看到了糞坑裡面聚集著眾多的老鼠正在糞坑裡面吃著腥臭的糞便,渾身髒兮兮的乾瘦無比,它們在看到李斯進來之後,嚇得忙逃竄開來。


而想起來糧倉中的老鼠,吃著倉庫的糧食,長得肥大光鮮,見了人也不跑,膽子大。李斯頓悟,兩隻老鼠所處的位置不同,早就了兩隻老鼠生活差異。李斯覺得自己的未來,也會受到自己所處的職位影響。自己要爭做“倉中鼠”,而不做“廁中鼠”。


李斯由此感慨:

環境決定人生,當老鼠就要當糧倉的老鼠。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並認為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

李斯的老鼠哲學


李斯的頓悟無非就是你個人所處於的一個平臺和所處的地位和環境。

有了舞臺就可以施展才華,就可以像倉中的老鼠一樣。為所欲為富貴榮華。同樣是老鼠,只因為舞臺與環境的不同,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差。


他徹底顛覆了李斯的人生觀。這就是因為後臺和背景不一樣,生長的環境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環境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


老鼠哲學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一個道理:實力為上。只有努力改變。完全可以成為倉中老鼠。這是李斯老鼠哲學積極向上的一面。

感悟老鼠啟示的李斯最後的結果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初,由於趙高的構陷,李斯入獄。在趙高的授意下,獄卒天天嚴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李斯實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自思有雄辯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確沒有謀反,說不定通過上書二世就會赦免他。


可是天真的李斯哪裡知道,進諫之路已完全為趙高一黨把持,申訴書全落人了趙高手中。恣意妄為的趙高輕蔑地將書撕個粉碎:“囚犯還有資格上書!”為了堵住李斯曲嘴。他派自己的親信扮成御史(監察官)、謁者(官名,為國君掌管傳達)、侍中(官名,秦時設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輪番提審。若李斯以實情相對,則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堅持假供不再改口為止。


後來二世真的派人來審訊他,李斯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仍以假口供對之。胡亥看到口供後,以為李斯真想謀反,對趙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愛卿,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李斯的罪名終於被趙高羅織而成,再也無法改變了。



奔赴腰斬刑場的李斯,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當年沙丘之謀,他如果不貪求一時私利,又何至於落得今日的下場呢?胡亥的昏庸,趙高的陰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

故事證明李斯人格猥瑣,向老鼠學習,結果也和老鼠一樣。生得卑微,死得卑微。李斯青史留名了嗎?留了個罵名,李斯福廕子孫 ,恩澤後代嗎?沒有。這價值觀好不好自己去想!



總結: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只是這“倉中鼠”並不好當。“廁中鼠”雖然瘦小怕事,但是,起碼辦事謹慎。“倉中鼠”雖然吃喝不愁,但過於託大,卻不知危險就在身邊。


路之意


李斯在楚國上蔡為小吏時,見廁中鼠和倉中鼠而感悟人生,終成大秦帝國的丞相。至於李斯怎樣成就輝煌人生 ,咱們就不說了。今天只談李斯碩鼠人生觀最終的失敗。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死於沙丘平臺,當時隨行的成員有幼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秦始皇病重時曾賜書公子扶蘇,讓他去咸陽主持葬禮。死後,李斯卻秘不發喪,理由是沒有真正的太子了。後來又聽信趙高的建議,詐稱秦始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

趙高之所以敢來勸說李斯要立胡亥為太子,就是因為他看出來,李斯要通過立太子這件事來謀取更大的利益。為什麼呢?首先,扶蘇是長子,皇位第一順序繼承者。秦始皇病重時又有詔書給扶蘇,其實就是想讓扶蘇繼承皇位。可是李斯卻以沒有真正的太子為理由,而秘不發喪。其次,李斯平時應該和扶蘇的關係不是太好,怕扶蘇當了皇帝,蒙恬就會取代他做丞相。說到底就是貪戀權勢。


鼠性成就了李斯,最終也毀滅了李斯。碩鼠本性貪婪,不知滿足。李斯當時同意立胡亥為太子,是因為胡亥年輕好控制,雖然親近趙高。估計當時李斯貴為丞相,也沒把趙高這個太監放在眼裡。可能還幻想成為秦國的下一個呂不韋呢。

貪婪的本性讓人迷失。在趙高當權時,李斯如果急流勇退,學一學蔡澤、王翦,可能還有機會保住性命。可是這時的李斯就如倉中鼠一般,人來了都不理睬,最後只能與其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從廁中瘦鼠轉變成為倉中碩鼠。肯定有他努力向上的一面,但是倉中碩鼠,下場也是註定的。


煙霧繚繞的指尖


李斯的老鼠哲學實際上就是他對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一種反思,在他看來,人首先無論能力如何,首先要找到往上爬的機會和一個優越的環境。有的人就像廁所裡面的老鼠,一輩子待在骯髒的環境之中吃著骯髒的東西,而有的人就像倉鼠,人沒吃著之前它們已經挑著好的吃了個飽,富足且無憂無慮。

在李斯尚在年輕的時候其實是一名倉庫管理員,這個職位算是一個公務員,比起貧民來說已經不愁溫飽了,但是在整個官僚體系上來看,他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下等小吏。李斯常年做著這樣的工作,尚且可以養家餬口,閒適安穩,本也是比較知足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舒適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能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但李斯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心中還有著超乎常人的胸襟和抱負,而他擺脫舒適區的勇氣,竟然是被一群老鼠所喚醒的。

一天,李斯像平常一般上班,他路過廁所的時候,注意到廁所裡面的老鼠嚇得四竄而去。李斯心想,這般整天生活在骯髒環境之下吃著骯髒食物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膽防著人,狗一叫都嚇得直竄,果然是最下等的生物。

後來,他像往常一般走進了倉庫,發現倉庫裡面的老鼠正在大口吃著糧食,看到人來了也不像廁所裡的老鼠那般膽小,聽見狗叫也像沒事兒一樣。李斯感慨,同為鼠類,糧倉之中的老鼠住在乾淨乾燥的大房子裡面,遮風擋雨,每天有吃不完的糧食。

廁所裡面的老鼠難道就註定過那樣的生活嗎?只是它們從沒有看過糧倉之中老鼠的快活日子,以為老鼠生來就應該像它們一般,整日在廁所裡面渾渾噩噩。李斯從兩群老鼠身上總結了人生哲學,一個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不是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在於你出於的環境。如果你生在惡劣的環境之中,又沒有進取之心的話,在他人看來,不過就是骯髒的廁鼠罷了。

醍醐灌頂的李斯立刻辭去了倉管員的工作,說走就走,拜訪了荀子,成為了荀子的得意門生。被一群老鼠刺激的李斯最後成為了千古一相,雖然他的結局也很悲慘,但是他的老鼠哲學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從古到今,長久出於卑賤地位的人,都習慣用“無為安穩”來慰藉自己,他們厭棄社會、譏諷富貴、厭惡權勢,其實大部分只是太過無能罷了。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絕非是安於現狀的人,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沒有絕對的隱者。


木劍溫不勝


一個人想要改變命運有的時候很難,而有的時候卻很容易,往往一個頓悟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李斯靠的就是頓悟,而這個頓悟的起源就是一隻小老鼠,不,是兩隻。


一隻老鼠

李斯二十多歲時很平常,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天底下最普通的公務員,每天都過著極其相似的生活,但是這一天卻不同,因為李斯看見了一隻老鼠,或者說一隻老鼠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一天李斯如往常一樣剛剛睡醒,來到單位,如往常的習慣一樣,先去上個廁所吧,於是迷迷糊糊的來到了茅廁,而這一下子李斯就清醒了,原來是李斯看到一隻老鼠在啃食著糞便,見有人來蒼茫逃竄,李斯曉有興致的想到,這個老鼠真可憐,需要啃食令人作嘔的糞便也就罷了,還要擔心受怕,膽小如鼠。


另一隻老鼠

李斯上完廁所後,來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一個糧倉裡,李斯眼前一亮,原來是李斯又看到了一隻老鼠,這隻老鼠油光發亮,身體肥碩,更主要的是他在慢悠悠的吃著五穀雜糧,見到有人前來便慢悠悠的離開了,絲毫沒有害怕的情緒,反而有些不開心不耐煩,似乎在說你煩不煩啊,總打擾我,這與剛才遇到的那隻又髒又臭,又黑又瘦,又膽小又怕事的老鼠簡直拍若兩鼠。

兩隻老鼠惹的“禍”

這兩隻一前一後的老鼠頓時引發了李斯無限的瞎想,也引起了李斯的惆悵,李斯認為,這人不就和老鼠一樣嗎!有的人就如同糧倉裡的老鼠衣食無憂,生活條件極好,因為有本錢,遇事不慌張,行為陳馳有度。而有的人則如同廁所裡的老鼠,吃的最差的最臭的,甚至是別人不要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就這樣還怕自己吃不到,得時刻的保持警惕,害怕自己丟掉飯碗,甚至被人一言不合給打死。而李斯自己就是這種廁所裡的老鼠,所以李斯此時很惆悵,很懊惱,心裡有團壓制不住的怒火。


老鼠引發的人生啟示

這兩隻老鼠不僅僅是引發了李斯的惆悵與怒火,也使李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因此給了李斯一個難得的頓悟。

一、自己要什麼

這是李斯第一個頓悟,李斯現在的生活就如同廁所裡的那隻老鼠一樣,卑微、可憐、令人作嘔,但是這不是李斯想要的,李斯想了很久,痛定思痛,自己一定要成為糧草裡的老鼠,獲得優良的生活環境,過著令他人仰望的生活,而不是被他人可憐、厭惡以及瞧不起。


二、不同的環境決定不同的命運

李斯又想到,一個人能有什麼樣的作為,跟其所屬的環境息息相關,普通老鼠一樣,在廁所中生活與在糧草之中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倘若一直在廁所裡,即便是自己在努力,自己還是臭的,還是骯髒的。所以李斯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換環境,從廁所裡走向糧倉。

李斯辭職求學

李斯通過老鼠給自己的啟示,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了環境的重要性,便立即採取措施,想要改變環境,不再去做著辛勤的工作,而是去給自己鍍金,學習知識,豐富自己,因此李斯放棄了原有的一切辭職了,來到儒學大家荀子的學堂裡求學,在這裡苦學七年,終於學有所成,之後投身政壇,開啟了自己開掛的人生,成為了秦國的關鍵人物,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丞相,因此李斯的頓悟使自己受益終生,兩隻老鼠改變了李斯的命運。



一個人的成功真的需要一場頓悟,但是光光有頓悟還不夠,還要有做出改變的決心,不然以現在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豈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所以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其實很多人都有方向,只不過是都死在了通向終點的路上。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李斯這個人比較典型,典型在哪裡呢❔

他是春秋戰國時期奔走於各列國的說客之一,說客,說白了就是靠嘴皮子掙飯吃❕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曾在郡裡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

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

由鼠及人,李斯不🈲想到了他自己❕

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的頓悟🈚非就是你個人所處於的一個平臺和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了舞臺就🉑以施展才華,就🉑以像倉中的老鼠一樣,為所欲為、榮華富貴❕

同樣是老鼠,只因為舞臺與環境的不同,居然🈶如此大的反差,它徹底顛覆了李斯的人生歡❕

這就是所謂的環境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

老鼠哲學讓我們不🉐不相信一個道理:實力為上,只🈶努力改變,完全可以成為倉中老鼠❕

這就是李斯老鼠哲學積極向上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