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喝奶是不是所謂的生理性厭奶?應該如何調整?

sbshow


厭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寶寶情緒或身體上的問題造成的,受外界環境的刺激較多,吃奶容易分心。

最早一次厭奶的出現,會在3個月左右。3個月以前的寶寶的主要任務是健康地活下來,所以吃奶非常重要,吃和睡佔據了寶寶絕大多數的時間。3月齡左右的寶寶生活豐富,各方面感官逐漸發育成熟,運動能力也越來越強,對大千世界非常感興趣,想去感受、觸摸、挑戰周身的事物,從而轉移了寶寶吃奶的注意力,出現了厭奶的情況。其後不同時段出現厭奶,可能和環境的改變、家庭情況的變化等有一定關係,對有些孩子來說,還面臨著出上牙(上切牙)的問題。

不管是何種原因的厭奶,處理的方式都是放鬆心態,耐心等候。當寶寶表現出厭奶時,建議按需哺餵,吃奶時可以少量多次,最好保證每天的奶量,選擇安靜、無人打擾的熟悉環境,拉上窗簾,只有寶寶和媽媽(照護者)兩個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寶寶吃奶的干擾。媽媽可以通過語言、撫摸等適度安撫寶寶,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寶寶思維的理解,或許有一定的幫助。只要孩子生長曲線在正常範圍內,就順其自然。

家長大可放心,健康的寶寶是知道飢渴的,如果寶寶由於“厭奶”出現了脫水甚至影響生長髮育,則要警惕寶寶有無疾病問題,要緊急就醫。


兒科醫生鮑秀蘭


前幾天去給一個寶寶調整睡眠的時候,碰巧遇到寶寶“不願吃奶“的情況,媽媽問我寶寶該不會厭奶了吧?我仔細詢問了寶寶的吃奶頻率,觀察了寶寶的吃奶狀況,覺得是媽媽有可能是焦慮過度了,其實寶寶只是這一頓不想吃而已,不餓而已,所以我看到媽媽餵奶的時候,寶寶吃兩口就開始推開乳房,於是我果斷告訴媽媽,別餵奶了,讓寶寶先運動一會吧,下一頓再吃。

那麼,該怎樣分辨寶寶是不是進入厭奶期了呢?

寶寶進入厭奶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願吃奶”了,但是,不是隻要出現不吃奶的情況就是厭奶了。

1)有種厭奶是“假性厭奶”:

  • 給寶寶餵奶,他也會含住乳頭開始吃,但是旁邊一旦有任何響動或者其他事情,就會停下來不吃了。

  • 偶爾出現吃奶間隔拉長了,3或者4個小時才吃一次。
  • 如果按照以前的吃奶頻率,不到3/4個小時唯一次奶的時候,寶寶會推開、扭頭或者不願意被橫抱著餵奶,但是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煩躁、生氣的情緒。
  • 吃奶情況不穩定,有時候吃的時候不好好吃,但有的時候如果玩累了又能大吃一頓。
  • 寶寶的身高體重也都正常

如果出現上面這些情況的時候,說明寶寶不是真的厭奶,總結起來就是:偶爾出現幾次不好好吃奶的情況,被餵奶的時候有抵抗情緒,但不是很暴躁、生氣。

2)真正的“厭奶期”的表現是:

  • 每天每次的吃奶間隔都拉長到4、5個小時以上

  • 只要餵奶,寶寶就哭,特別牴觸吃奶這個事情
  • 終於願意吃奶了也吃的不認真,有奶陣來了才吞嚥幾口

為什麼會產生厭奶期呢

1、因為某些疾病導致的不願吃奶

當寶寶不願吃奶的時候,需要先排除身體疾病的原因,比如鼻塞、鵝口瘡、扁桃體炎、中耳炎、出牙期的牙齦疼痛,這些疾病都會引起寶寶吃奶的時候因為吞嚥動作產生不適。

2、寶寶的需求更豐富了,不滿足於吃睡

媽媽們可能會發現,4、5個月的寶寶很容易產生厭奶,這是因為,3個月後,寶寶們學會了翻身,感官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喜歡看、聽、摸,知道自己除了吃和睡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而不是3個月內那樣,吃完了就被放到床上躺著,看著白擦擦的天花板咿咿呀呀了。

如果這時,家長沒有意識到寶寶的需求,育兒行為還停留在初期哄睡餵奶抱一抱的階段,寶寶就很容易產生厭奶,每當媽媽要餵奶的時候,寶寶心裡的潛臺詞是:又讓我吃,吃吃吃,除了吃就是吃,好無聊啊。

3、消耗太小,根本不餓

這點是家長經常會忽視的,寶寶吃進去的奶轉化成身體的能量,需要通過運動消耗,才能形成新的進食需求,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奶量也是逐漸增加的,而寶寶的運動消耗卻沒有跟上來,如果一個4個月的寶寶每天還都是被抱著、躺著,不會翻身、俯趴很少,那消耗就很有限,沒有飢餓感,就不願意吃奶了。

4、乳汁的味道發生變化

在有些情況下,媽媽的乳汁味道會發生一些變化,寶寶吃出了異常,就會表現出不願吃奶的現象:

  • 媽媽飲食習慣突然發生變化,之前很清淡,突然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

  • 媽媽得了乳腺炎,炎症期間乳汁味道會發生變化
  • 媽媽服用了一些藥物,雖然是哺乳期安全用藥,但有可能會影響乳汁味道
  • 媽媽月經期間,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導致乳汁味道發生改變
  • 媽媽劇烈運動以後立刻餵奶,乳汁中會因為乳酸未分解而改變味道

這些情況雖然會導致媽媽乳汁味道發生改變,讓寶寶產生抵抗的情緒,但都是暫時的。

5、家長頻繁餵奶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苗頭的時候,家長因為害怕孩子餓著,採取頻繁餵奶的錯誤行為,隔一會就嘗試讓寶寶吃奶,哄著吃,硬塞著吃,導致寶寶抵抗情緒加重,更加不願意吃奶。

寶寶厭奶了該怎麼解決呢

1、如果是因為疾病原因導致的厭奶,應儘快就醫

通常鼻塞、鵝口瘡都非常好分辨,鼻塞的時候寶寶吃奶無法呼吸,讓寶寶張開嘴就能看見鵝口瘡,而扁桃體、中耳炎比較隱蔽,容易被忽略,家長可以觀察寶寶喉嚨是否發紅、是否經常扯耳朵,如果有這些行為可以就醫確認。

2、增加寶寶的生活樂趣

在寶寶清醒的時候,給寶寶講繪本、聽音樂、玩玩具、出去遛彎,讓寶寶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增加寶寶的感官刺激,儘量不要把精力全部都放在吃上,換做大人也是無法接受的,每天除了吃就是吃,多無聊啊。

3、增加運動消耗

科學的育兒模式是:吃-玩-睡,只有玩好了,寶寶才有胃口吃飯、才有需求睡眠,這個玩是指寶寶自身的大運動發展,俯趴、翻身、爬行等等,要保證每天充足的運動量,增加消耗,說的通俗點就是,玩餓了。

4、寶寶不吃的時候不要強迫

如果寶寶這頓不想吃,家長不應強迫吃,與其絞盡腦汁餵奶,不如緩一緩,增加寶寶的運動量和感官刺激,逗他玩開心,少吃一頓並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但是強迫餵奶只會讓後面每一次吃奶越來越困難。

尤其是當寶寶只是假厭奶的狀態的時候,如果家長強迫餵奶,只會讓假的厭奶變成真的厭奶了。


墨仔媽媽育兒


孩子不喝奶是不是所謂的生理期厭奶?

寶寶厭奶多發生在3-8個月之間,吃奶的時候經常東張西望,或者把頭偏向一邊,或用手推開乳房,有時候剛剛把乳頭含進嘴裡,然後又直接頂出來。如果媽媽嘗試繼續餵奶,寶寶會大哭或者不斷扭動身體,吃奶量也比平時明顯要少很多,這可急壞了很多家長。

其實,寶寶厭奶是很正常的現象,厭奶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數日,長則1-2個月,甚至少數寶寶可以持續半年之久。寶寶厭奶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寶寶吃奶量較之前明顯減少,但寶寶精神依然很旺盛,且生長曲線也沒有明顯偏離,爸爸媽媽就無需擔心。

寶寶厭奶的原因:

1、對周圍環境好奇

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寶寶對外界的應激能力越來越敏感,再加上寶寶頸部肌肉、脊椎的發育,寶寶可以越來越自如的轉動頭部,就會對周圍的環境感到很好奇,吃奶的時候也就不如之前那樣專心了,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分散注意力,不想繼續吃奶。

2、對媽媽奶水流速不滿意

有的媽媽的奶水流速太快,奶陣來時很容易嗆到寶寶,寶寶會不開心。而有的媽媽奶水流速太慢,寶寶要很用力吮吸,才吃得到奶,寶寶感覺很累,會對吃奶失去興趣。

3、環境或溫度不適宜

有時候環境不好,或者溫度過高,寶寶出汗多,躁動不安,也會不願意繼續吃奶。

4、病理性原因

寶寶正處於出牙期或者喉嚨痛、鼻塞、胃食管反流等,也會厭奶。

5、情緒問題影響

寶寶過度興奮、緊張、疲勞等,都會出現哺乳困難,另外,餵奶時寶寶咬住乳頭,如果媽媽反應過於強烈,也會導致寶寶情緒不安,出現厭奶。

6、添加輔食

而添加輔食後,對母乳的需求會相對下降。

此外,哺乳時的姿勢、媽媽身體不適或身上氣味改變了,也會導致寶寶厭奶。

寶寶厭奶該怎麼辦?

1、放鬆心情,不要強迫寶寶喝奶

寶寶厭奶大多數是生理原因,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的,此時家長不要太過緊張,也不要強迫寶寶喝奶,不然反而會更加引起寶寶的反感。

另外,媽媽也不要覺得寶寶厭奶是自己的錯,從而心情抑鬱,這樣會影響泌乳量的,不妨做個深呼吸,放鬆自己,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餵奶。

2、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給寶寶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媽媽可以和寶寶有更多的肌膚接觸,可以多抱抱寶寶、多和寶寶進行交流,另外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在寶寶吃奶的時候,不要頻繁走動,也不要用玩具來逗引寶寶。

3、控制奶速

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拒絕乳頭,媽媽可以把奶水擠出來餵給寶寶喝,而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寶寶拒絕喝奶的話,媽媽可以更換奶粉或者選擇更加合適寶寶的奶嘴等。

而母乳流速過快的媽媽,可以在奶陣到來時,用手指夾住乳頭乳暈部分來控制奶速,母乳流速過慢的媽媽,在餵奶前,多刺激乳頭,使奶陣更快到來。

4、增加寶寶的活動量

白天的時候,不要經常抱著寶寶,或者老是讓寶寶躺在床上,而是要多讓寶寶活動,可以讓寶寶練習趴著、抬頭、翻身、抓握,或者給寶寶做撫觸操等,增加寶寶的活動量,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進食慾。

5、適當延長餵奶間隔時間

可以適當延長餵奶的間隔時間,在寶寶有飢餓感之後再給寶寶餵奶,當然這並不適合所有的寶寶,爸爸媽媽也可以根據寶寶自身的情況靈活調節餵奶的時間間隔。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解決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下面就來回答一下孩子不喝奶是不是所謂的生理性厭奶?應該如何調整?

其實在一歲內的寶寶比較容易有厭奶的情形,在3個月和6個月的時候是兩個高峰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生理性厭奶階段。其實可以通過相關措施的改善,讓厭奶的情形就能獲得改善了。

生理性厭奶的幾種情況

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其實在這個階段的嬰兒,是對什麼都好奇的階段,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很容易就分心了,所以無法專心喝奶;

單一食品寶寶膩了:如果寶寶沒有什麼過敏情況的話,3-4個月就可以吃輔食了,寶寶在吃了別的事物以後,就可能喜新厭舊了,變得不喜歡單一的喝奶了。

成長速度逐漸變慢:這時候的寶寶成長速度已經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之前那麼大,所以比較小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愛吃了。

寶寶逐漸開始長牙:寶寶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因而特別咬東西,不在喜歡吸吮,所以連帶著也就不愛喝奶了。

所以以上幾種情況都是生理性厭奶,這種情況其實不用擔心,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

病理性厭奶的情況

如果你的寶寶厭奶已經造成了長期影響,那你就要當心了。

一般來說,寶寶的生長曲線在25%-75%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厭奶已經從曲線50%掉到了10%,那就說明,已經對寶寶的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很多寶寶開始的時候是生理性厭奶,體重上也不再正常增加,這種生長遲緩已經算是病理性的厭奶了,病理性厭奶的寶寶會煩躁不安、昏昏欲睡、不愛活動、呼吸急促等,可能會發燒也可能會低溫,如果是這種病理性厭奶就要及時就醫了。

問題小結

當你的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時候,父母可以從餵食上改善以下,採用比較隨意的方式,不需要按照某某說明去操作,少食多餐,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按摩或者肢體活動,等寶寶累了,感到飢餓的時候,餵食也會獲得改善。

如果您喜歡樹屋的時光,請您關注我。樹屋的時光會隨時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樹屋的時光


寶寶不吃奶的原因

一般來說,寶寶不吃奶的原因與身體狀況和個人心理狀況緊密聯繫,那麼可以從各個方面入手尋找緣由:

1.身體狀況

很多時候,疾病會使寶寶的吃奶狀況受到影響。無論是後天疾病還是先天疾病都很有可能是其原因。

(1)後天疾病:比如腸胃炎、呼吸道感染、發燒以及寶寶的特殊性過敏體質等等,而寶寶不吃奶狀況也會因身體的慢慢康復而得到直接改善。在此期間,寶寶的飲食需以清淡為基礎。

(2)先天疾病:比如海洋性貧血、先天心臟病等等,這些先天性病理都能成為寶寶不吃奶的原因。

2.個人心理狀況

(1)缺乏興趣

一直以來,寶寶吃的都是一層不變的食物,久而久之,就對原有食物沒感興趣了,從而產生了食慾不佳的情況。這樣也是寶寶對爸爸媽媽的一種提醒:“該給我吃點別的食物了!”家長不妨給寶寶吃些流質食品,從而使寶寶的食慾正常。如果寶寶胃口較差,但活躍性較強,家長也無須對此過於擔憂。

(2)注意力分散

一般寶寶對身邊事物有著很大的好奇心,特別是在聽覺、視覺得到大的提升後。餵奶時,周圍一有聲音,便立即放棄喝奶,投入其中,尋找一些他們覺得好玩的事物。

(3)時間不規律

不正常的吃奶時間也有可能成為寶寶不吃奶的一個因素,有些媽媽並不規範進食時間,使寶寶處在吃奶時間不定的狀態下,以至於寶寶的食慾受到影響。

3.其他因素

一些媽媽的餵養方法存在著缺陷:奶瓶的擺放位置不正確或者奶嘴洞口較小,這都會直接影響寶寶的喝奶狀況。也有可能奶瓶的奶嘴口徑太大,寶寶吃奶時空氣進入太多到體內,從而造成脹氣,使得產生一系列的身體反應,造成不吃奶的現狀。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學齡前的兒童推薦用“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件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