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都是在沿海?

一一1810861


在我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經常會聽到有颱風過境的消息,很多人不僅會有疑問為何颱風頻繁侵擾我國沿海省份,但是內陸地區卻幾乎沒有颱風的影響,如果颱風帶來的降雨量下到內陸省份該有多好。



颱風形成於氣旋

要了解為什麼颱風在沿海地區,首先就要了解颱風是如何形成的。颱風的形成過程最初是以氣旋形式存在,比如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或者衛星雲圖時,經常會看到一團成旋轉狀態的雲層,那便是氣旋。而氣旋形成的地區,肯定是要位於大洋上空水汽充足的地方,水汽與熱帶海洋上空的高壓共同形成氣旋,氣旋在經過一系列作用下不斷壯大便發展為颱風,只不過當前氣旋的形成原理機制還沒有研究透徹。


我國南部沿海臺風更多

另外,越是靠近赤道30度之間的區域,發生颱風的概率就越高,這與地球自轉有很大關係。而我國從南部海南廣東一直延伸到浙江,甚至江蘇南部基本都處在最近高發區域之內。其實不但是我國,在太平洋東部的美國、墨西哥沿海地區也是颱風的高發區域,只不過不同的國家對臺風的命名有區別,美國更多稱之為颶風,而我國稱之為颱風。

颱風移動路徑必須有海洋屬性加持

最後之所以颱風一直沿著海岸線移動,在我國還經常呈現出轉折路線,而一旦向北過了江蘇境內,或者向西過了沿海省份,颱風的威力就開始降低,甚至消散。因為颱風從最初的形成到發展壯大都離不開大洋上空的熱帶海洋氣候加持,一旦失去了熱帶海洋屬性,就像是失去了能量載體,不久就會消散。這也是我國內陸地區幾乎不發生颱風的根本原因。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Weather情報局


<strong>

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水受到太陽直射後極易蒸發成水汽,因此,相對陸地,海洋上方的溫度和空氣溼度大很多,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的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且空氣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從而形成風。

地球自轉和公轉形成了分明的四季與白天黑夜,颱風的形成也與之有關。隨著地球的轉動,太陽的直射點在夏季時經過赤道移向北半球,這時,南半球海洋上的東南信風也會躍過赤道,變成北半球的西南季風。西南季風與本來就活動在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時,就會使空氣對流增加,造成波動和漩渦。

當空氣中的對流作用越來越強,旋渦不斷加深,四周空氣流動速度加快,風也就會越來越大,當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颱風就形成了。

颱風從海上到陸地,一定要經過沿海的。這就是所說的“登陸”。 其實,從“登陸”本身的詞義就可以看明白。登陸就是登上陸地。登的意義指從較低處到較高處。地球上大致可以分為海陸空三個界。比大陸低的當然只有海洋,所以從颱風從海洋到陸地,即“登陸”。當然必須經過沿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