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猜個成語謎語:<strong>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

答案是什麼?就是“<strong>身經百戰”或者是“<strong>閱人無數”。而蝙蝠就是這麼一種哺乳類動物。

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賭咒蝙蝠,恨不得讓蝙蝠斷子絕孫,讓這次新冠狀病毒的元兇從這個地球上永遠消失。但他們並不知道,蝙蝠是僅次於人類的哺乳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穩定的生存了8800萬年,而我們人類地球上才生存了300多萬年。目前地球上的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2種,他佔了所有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除人類以外,蝙蝠是地球上數量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哺乳動動物,除此之外,它也是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我們人類很想擁有蝙蝠俠一樣的翅膀。許多科學家的研究都表明:蝙蝠和人類其實擁有共同的祖先。只是這幾千年來,物種的演化讓我們由“長著翅膀的哺乳動物,逐漸分化成千變萬化的各個物種。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此圖是作者本人根據電影海報修改制作

蝙蝠從來都是作為弱勢群體存在,所以,它們自始始終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山洞裡、洞穴中,這些地理特性讓它們可以更好的躲過猛禽走獸的攻擊,後來隨著地球氣溫的急劇上升,陸地上的食物已經不能滿足蝙蝠們的生存和發展需求,加之昆蟲種類大量繁殖,蝙蝠家族大約在6500萬年前也開始意識到,如果它們能從空中獲得大量會飛的昆蟲作為食物,於是,它們在捕食的騰挪跳躍中,基因突變使得它們最終能夠成功飛行,並最終前爪部位生成了類似於今天蝙蝠的翼手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指骨和連接其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發達的胸骨進化出了類似鳥類的龍骨突,以利胸肌著生等。這時,蝙蝠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蝙蝠。其實,動物可能也需要經過多次進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現在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自然中一種奇特的物種,一種奇怪的恐龍,其被羽毛覆蓋,但卻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可惜它們體積太大,吃的太多,早已隨恐龍一起消失了。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翼龍

如果說人類一直生活在陽光下,那麼,蝙蝠則一直生活在黑暗裡。<strong>為什麼?這是由於在在距今5000萬年以前,靈長類動物開始出現,而這時候的蝙蝠,已將自己進化成可以到達地球絕大多數地區生存下來的高級動物,飛行在空中,俯視著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的繁衍發展。

在地球上的35億年中,共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但那五次都是轟轟烈的自然環境變化原因,主要是氣候和地殼運動,屬於不能適應外界自然環境突變而產生。包括距今6500萬年前的那次自然災難,滅絕了地球上90%以上的生活,包括恐龍。而活下來,發展得最好的,也只有蝙蝠。

我們應該知道,人類和蝙蝠的體內和體外,都有大量微生物棲息著,而微生物就包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病毒是一類比較原始的、有生命特徵的、能夠自我複製和嚴格在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生物。因此,病毒也和所有的生物一樣,有著自己的基因,它可以複製、進化,並且依賴生物實體而存在,它的一體生命活動都在寄主的細胞內進行。也就是說,蝙蝠在長達8000餘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能夠活的那麼久,強大的只有蝙蝠麼?不,還有寄生在它們身體內的病毒。雖然這些病毒最初曾致死過部分蝙蝠,但後來的蝙蝠在遺傳與變異的過程中與之產生了抗體,而這種病毒也並沒有消亡,卻寄宿在了蝙蝠體內,誰都奈何不了誰,病毒的擴張受到了抑制,蝙蝠成了這種病毒的宿主,彼此相安無事。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蝙蝠是病毒的宿主


由於蝙蝠獵食範圍和獵食區域極為廣闊、遍佈世界各地,獵食歷史又極為為久遠,因此他們有機會把全世界的很多病毒都集於自己一身,這些病毒包括埃博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而蝙蝠也在長期的進化和變異過程中,擁有了強大的DNA損傷修復能力,有著高水平的本身固有免疫系統。這樣一類,在它們身上能長期存在的病毒,都絕非是平常之輩,這樣的高手病毒在蝙蝠身上就潛伏著有100多種。而每一種,對另外一種生物來說,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更多的時候,病毒的傳播會是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進行,例如,捕食蝙蝠的動物主要有猴子、果子狸、狐猴、浣熊、負鼠、貓、猛禽和蛇,其中鳥類和蛇是主要的捕食者。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病毒的傳播途徑


所以,當我們人類經常在餐桌去吃蛇、野鳥和果子狸等動物,就會間接的感染上蝙蝠身上的病毒。2003年的非典疫情,人們在在果子狸體內檢出SARS病毒,將果子狸當成了“元兇”,後來,查出是蝙蝠把病毒傳給果子狸,而果子狸經餐桌將病毒感染人類,而真正有罪的,就是那些貪食野味的人。

可見,人和與蝙蝠是相互聯繫的,如果人類卻對這層關係認識不清,總是攻擊、獵殺、販賣和食用不該吃的動物,武漢疫情就還會發生,人類要學會“口下留情”,善待生靈,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口下留情》為本人創造

雖然,由動物而引發的瘟疫,古今有之,發生的頻率要遠高於當代,常常還無藥可治。但是由於中國地大多山,形成了若干個天然的屏障,再加上以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為主。很多瘟疫就算產生了,都極難出村出鄉,又因缺少人員聚集的條件,一旦發現,影響面極小,極易控制。而在今天,面對著交通極為發達的中國而言,每年的春運,就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加之我們大多數人又生活在密集且流動性大的現代都市,一旦爆發疫情必將四散各處。就像武漢的這次疫情擴散一樣,除了一方面積極治療研發抗病毒的藥外,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減少人員流動四處擴散,正如網上的一則反諷幽默所言:一直以來,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今年春節,動物成功的把十幾億人關進籠子裡,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人類必須有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的基本思想意識,基本的共生界線。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本圖片為本人創作,新聞頭條轉載量為16萬

總之,我們人類人要仇恨蝙蝠麼?人家在地球比你進化得早,人家百毒不侵,人家居住在你很難找到的地方,幾乎從不來打擾你的地盤,人家吃蟲維護生態平衡。那麼,你們人類卻為什麼讓人家“無家可歸”呢?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蝙蝠無家可歸》,本圖片為本人創作

我們人類必須明白,這個地球不只是人類的,而且是各種動物的,我們和很多動植物必須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我們有著各自的區域和界線,我們有著各自的生存空間。只要我們能保護好各種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不被無限度的縮小或破壞,我們才可能維持一切的平衡。我們相信這次疫情最終會過去,卻以那麼多人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的發展為代價。我們如何保證這樣的疫情不再發生,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能更好的認識我們與這個世界,與其他物種間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息息相連的關係。我們人類不但要自生,還要使其它動物得到生存,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生生不息。我們要學會地球上物種豐富動物和諧相處,彼此適應。因此,保護就是保護地球的和諧,保護人類自己。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每年基本上有50000種生物從這個地球上永遠的消失。有一天,當我們輸入關鍵詞“蝙蝠(BAT)”,但得到的檢索結果是零。我相信,那麼,BAT(B=百度、A=阿里巴巴、T=騰訊),也就消失了。可見,保護野生動物動物已迫在眉睫,要不是這樣,即使動用最最先進的技術,有些失去的東西也找不到了。不要等它們消失了以後再大費周章,應該趁早改善人與動物的關係。


蝙蝠與人類只有和諧相處?

本圖片本作者的創意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