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將來靠自己的能力承擔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在的早期教育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又一家的進入家長的眼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不乏有些“天才少年”,他們天賦異稟,不同於常人,同齡的小朋友還在為算數撓頭,為寫作文大量閱讀的時候,“天才少年”早就擁有了連成年人都望塵莫及的榮譽和地位。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還記得那個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當初轟動一時的“天才少年”張炘煬,小小年紀就考上了大學,成為了學校裡最小的大學生,16歲時更是念上了博士,這樣的經歷豈是普通學子能夠達到的。

當初的“天才少年”現在為什麼已經杳無音訊?不再有新聞報道,也不在有網路宣傳?其實,考上博士的張炘煬歷時8年都沒有完成學業,這其中又有哪些緣由值得家長去深思。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當時,張炘煬不適應學校裡面的生活,不想繼續讀博士,威脅父母在北京買房,只有在北京買了房子,才會繼續完成學業,可就算是在十幾年前,張炘煬身為工薪階層的父母也不可能在北京買得起一套房子。

此事一出,張炘煬瞬間成了人們口中批評的對象,認為他太過自私,不懂感恩

“天才少年”一路順風順水,為什麼考到了博士卻是8年都沒有畢業,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帶給孩子的真的是適合他的麼?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玩耍的時,他要面對的卻是源源不斷的學習任務和成人的社交圈,一系列的現實問題擺在面前,家長不得不去深思和反省。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讓孩子過早接觸非層次社交圈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孩子心智跟不上社會環境變遷

大部分“天才少年”都是年齡比較小,雖然通過天賦,或者是後期的培養,孩子的學習技能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也能獲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畢竟人的成長和生活不只有知識,更多是要面對生活。

由於孩子年齡太小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滌,心智沒有達到成人的年齡階段,畢竟天才是少數,自己生活的圈子還是普通人多一些,心智不成熟就沒辦法融入成人的社會環境,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要想在社會中生存,只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2)孩子的社交能力夠不到成人的社交圈

一個人的社交也是和年齡成正比的,“天才少年”的知識水平能夠達到甚至遠超於成人,但是他們的社交能力還是遠不夠,他們沒有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人類的社交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天才少年”所待的社交圈不符合他的思維邏輯,在和周圍的人相處起來別人也不會時時刻刻照顧你的情緒,時間長了肯定會產生誤會和矛盾。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3)孩子的自理能力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還有很多的“天才少年”從小因為學業而忽略了自理能力的練習,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所有的事情都是包辦代替,即使孩子都10多歲,有的連穿衣服都不會,又何來的能夠照顧自己。

但是進入社會,周圍的人處處和自己不一樣,就算自己已經適應了學校裡面的環境,但是時間久了總會覺得不舒服,自己不能夠照顧自己,連最簡單的吃飯穿衣都需要父母來照顧,待在和自己年齡不符的圈子裡面,自己都會懷疑自己。

還記得16歲就當博士的“天才少年”嗎?8年未畢業,現狀惹唏噓

天才畢竟是少數,百年不遇一個,家長一定要順應自然,順應孩子的能力發展,不要過分揠苗助長,就算長得好也只是一時。可以培養孩子的優勢和特長,但是切忌讓孩子一步登天,最後因為自己教育不當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