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鄉村關中


按我的想法是農民應該撂荒田地進城務工。

首先,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城市自身也沒有那麼多工人,而農民進城務工整好解決的城市的用工需求。

其次,農民進城務工在城市裡安家了其兒女在城市收到良好的教育,百利無一害。

最後,村中撂荒田地可以出租給種植大戶,由種植大戶統一管理,節約了用人成本也能壯大其產業發展。


阿爾斯32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不是很正確,農民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老小,城市離開農民工也發展不起來!\r\r可以算下經濟帳的,首先按我家十畝地來計算一年兩季一稻穀一季油菜籽,十畝地按一畝地1000斤收成也就1萬斤,稻子按1塊一斤也就是1萬塊,除去農藥種子肥料還有耕地收割的錢,算下來3000元純利潤,這是稻子十畝地的油菜籽一畝地按高產200斤十畝地2000斤,一斤油菜籽我給你算3塊吧2000斤6000元除去成本4000收入吧也就是說十畝地一年的純收入7000元左右\r\r那我們在算下外出打工的,夫妻兩在外就算打小工一天也有100吧兩個人就是200一個月就是6000除去開支一個月最低也能存3000一年就3.6萬\r\r這算下來數據很明顯了,不是農民去城裡打工,而是不去打工就面臨養活不了一家老小的困境,誰願意自己的孩子做留守兒童的,誰願意背井離鄉,這都是沒辦法的辦法,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以前在家守著幾畝地別說掙錢,要是遇到天荒都倒貼的,以前有農業稅現在沒有了,而且現在基本農田都被承包戶承包了國家還有補貼,我家十畝地被人家承包一畝地550十畝地也就是5500加上天畝補貼一年也有幾千一年不用做都有萬把快的收入,而且一家人都可以出去打工!\r\r總結下來就是:以前出去打工是沒辦法,現在出去打工是國家政策好,最主要還是守著幾畝地是永遠比不上打工,除非你的土地種的是黃金



宸宸與笑笑


進城打工是響應時代召喚,是為建設美麗城市添力,是為生活,生存所迫,沒有大批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人力貢獻,何來如此務實而又溓價的工作人員?何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動力?何來城市和鄉村天上人間的差距?你可能是城市小鮮肉,不懂農民生活的艱辛,不懂底層百姓的無奈,更不懂農民為了生存的任人擺佈和可嘆!所以你才提這種說風涼話式的指責問題,好象農民是故意荒廢土地而進城的,好象農民荒廢土地是一種無形抗義,好象是故意侵犯城市人的領地。其實這一切都是時代發展所致,請別用這種口氣提問題,農民的苦和累,農民的生活艱難只有農民自己知道!!!


用戶思己過


在社會主義的太形勢下,農民不得撂荒土地異它而去出外打工掙線,一個兒媳婦趣回家需要房子彩禮一百萬過的錢那兒來。只得離鄉進城看白眼,低三下四。大家說是不是?


大愛無疆283961496


什麼叫“該不該”。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拋妻棄子的到異鄉工作。所以不能說“該不該”而是要理解農民為什麼不種地。

農民不種田主要的原因還是農田收入低,在家裡種田一年,比不上在工廠幹三個月,若是建築工地上,幹兩個月遠遠超過在家種田一年的收入。這樣的收入比,農民在家種田根本就不能發家致富,所以農村人就不種田,跑到城市謀生了。

現在農村的生活壓力也是非常大,一年沒有個大幾萬的收入,在農村都很難抬起頭。前兩天回家參加我一個伯伯的葬禮,遇到了一個60歲左右的老哥,他有心臟病,去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說做一個微創手術就行,並不麻煩,也沒有多大風險。但是他還是沒有做這個手術,他的原因是因為做這個手術今年一年就又不能出去打工了。他現在每年心臟病還要發三四次,可謂是非常痛苦,但是就為了今年能多掙一年錢,所以不選擇做手術,這就是農村人的壓力。

總體而言,農村人太辛苦了,他們一輩子都是農作,等到城市打工幹不了,又會回家接著種田,是真正的“春蠶到死絲方盡”。


天下農為本


問: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作為一名農民的兒子回答,這樣的場景真的不願意。我是80後,我們上學的時候學校估計就是最緊張的時間,我們一個班80多個學生,那時候的教室裡真的沒有空閒的地方,在哪個時候我家在我們村日子就是好的,我們弟兄三個,為了學業,父母真的是含淚離開家來到縣城,租房子打工,那時候國家的體制太健全,攬工賺的兩個工資說不定都拿不上,所以,不是生活所迫,真的不願意背井離鄉啊。

首先,離開家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在90年代的時候,在縣城打工還不是很好找活的,那時的國家基礎建設農村佔比很大,所以不出家門打零散工到是收入還可以,同時家裡的農田家務事不耽擱,日子過得也能說得過去。伴隨著教育資源城市化集中的過程,農村教育逐步趕不上步伐,為了教育只能舉家搬遷。那時候我們這的農村教育現狀就是初中畢業考不起高中的,男的學手藝,女的回家農村小學任個教,在這樣的現狀下,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只有來都市發展。

其次,大批陪讀家長離開家鄉,大工地職業選擇在城市,由於距離是時間的限制,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耕作農田,所以只能選擇撂荒。由於青年家庭離開家,農村留守家庭只有年老的老人來耕作,起步開始倔強的老人拼命儘量都耕作,但是由於年事高,幹不動,逐步開始只能撂荒。

再次,由於大批撂荒的開始,為數不多的人耕作的較少,周圍都不耕作,有那麼一半家耕作,耕作的那麼一點點幾乎不夠野味的侵害,所以辛苦那麼一年根本沒有收成啊。所以無奈的選擇就是撂荒啊。

對於這樣的問題該不該撂荒的回答,理論上來講真的不能撂荒,但是綜合上來說撂荒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農村是農民的根,每個人不可能沒有根啊,誰也不願意丟掉根。在當前大力發展三農的時代,如何恢復三農活力是我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好三農工作,成就更好的社會主義事業。


楊一把黃土做一回人


自由年代,沒什麼可以不可以,為了生存,為了高質量生活,人往走水往低處流,我82年衝岀農村,依靠自己努苦幹,現在在城裡有獨立樓房,有車,有養老金有存款,現在每月固定收入近兩萬,如果在農村,可能不會這麼舒服。


—針見血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我先說說我的情況,我家裡有十二畝地,種麥子,和玉米兩茬子,種麥子的話還是比較省事情,可以玉米真的很煩的,家裡有地做工農活的有體會的,大家都願意種麥子,而且這兩年玉米價格不高。

我家有幾個親戚是在工地上幹活的,他們就種麥子,麥子收了就繼續會工地上幹活了,因為工地上他們都是兩百多一天,麥子不費事情,就請幾天假期回來收,平時打藥什麼都不回來,花一百塊錢一天請人打的,打個電話就行,因為回來的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因為回來的車費,都夠請人打藥水了。

反正我們那裡沒有人家撂荒田的,都是麥子自家種,下班年給親戚或者老人種的,如果不出去上班,全家指望那點地,那是肯定不行。


鄉村零距離VCR


農民進城打工該不該撂荒田地?這個問題問的好,誰撂荒就應該重罰誰。

在農村,農民對土地,就象愛護自已的生命一樣,怎麼會存在撂荒的現象?我在農村轉了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很少見到荒蕪的現象。對荒蕪的土地為啥無人耕種?得到的答覆,是,別說種地,到那轉轉也被轟了出來。農民的土地,農民做不了主,卻把農民趕出來,那才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

這些荒蕪的土地,都是賣出去的好耕地,土地的名字,早已不是農民的名根子。但是,背"鍋"的永遠是農民,從來沒有從農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農村,現在都是現代化的種植,一個電話,就能搞定。說句實在話,在田間的時間,全年算下來也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不出去打工,難到在田間耗時間?會有錢到帳?不,天上不會掉餡餅!

等待下去,耗下去,沒有任何前途,只能闖天下。

在農村,農民是最善良的,最偉大的。從來不會伸手向國家要錢,靠自已的努力,去拼搏。有人說農村老年人不能幹了,年輕人不願意種地,不管是考上大學,外出打工。在農村留守的年輕人,大部都是被淘汰下來的,無學歷,無能力之人。

現在是市場經濟,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特低,比農民的糧食價低,巳經是各國外貿眼中的“肥肉"。說句實在話,國際糧食市場,給缺少糧食的國家帶來了福音。不管美國糧霸集團,出於什麼動機?只要.能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還是受到各國外貿的歡迎。

如果說,農民不外出打工,當地有多少工廠,能立足?有多少大型企業能容納?這都是大問題!

只有把問題解決了,老齡農民的養老問題解決了,是當前農村的重中之重。





阿里二姐夫


《胡咧幾句》

農民是人不是神,

也要餬口養老小。

種地一年不賺錢,

含淚撂荒去搬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