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甘心平淡,想辭職創業,靠不靠譜?

品多多VV


作為資深HR,見過很多辭職創業的員工,成功者並不多,根本原因是這些員工只是因為“不甘心平淡或想多賺錢”而辭職創業,帶著這種念頭的人辭職創業,多數不成功。老天爺是公平的,你越是想賺錢,越是讓你欲速則不達。我始終認為,創業是一個大事業,一定要懷著“為社會解決一個什麼問題”的心態,才能真正幹出大事業,僅僅為了想多賺錢,因為不想太平淡了,就辭職創業,這是辭職的理由,不是辭職創業的立足根本。

第一,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創業?

有人因為自己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擁有一種能力,辭職創業,比如,律師開工作室,比如,會計師開事務所。這不是創業,這是“自僱”行為。原來是公司僱傭你,現在你自己僱傭自己,自己給自己幹,只是一種能力的轉移。

有人因為工資低,或者不甘心平淡生活,想折騰點事情,於是辭職,開個小店,搞個電商,甚至擺個地攤,搞個自媒體。這也不是創業,這是換一個形式養家餬口。

真正的創業是一定情懷的,比如,解決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空間有多大,你創業的事業空間就有多大。比如,馬雲想解決人們在家裡就可以購物的問題,比如,快遞想解決人們在家裡就能等人送貨的問題,等等。

你已經45歲了,還是事業編,因為日子太平淡想改變生活狀態,這個可以理解,但你想好了沒有?你要為社會解決什麼問題?你拿什麼去創業?你的空間有多大?如果僅僅是因為“太閒了”,我還是勸你不如去醫院做做義工,你就知道平淡日子的金貴了。

第二,如果你非要創業,你內心的小火球是什麼?你想好了嗎?

當今時代,“創業”沒有門檻,誰都可以創業。但現實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老闆的。人人都想老闆,這是社會的浮躁,也不符合市場和職場規律。

真正的創業者,面對是的是投資、風險的考量。不是說,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有一個能力的變量。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沒有創業能力,幹什麼都是高風險。能力越大,駕馭風險的能力越大,越適合創業,反之亦然。

作為45歲的事業編,已經清閒了20多年,不知道你積累什麼能力?這種能力可不是你的職場能力,而是市場能力。另外,還要考慮你的能力與愛好(心中小火球)是不是一致的?

如果你能力與愛好不一致,你沒有內驅力,你只想用能力抓緊賺錢。這種心態,往往導致創業的失敗。你有能力可以賺錢,但你想過沒有,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幹這件事?即使它不賺錢我也想幹,有這種的內驅力,才能幹成創業事業。

第三,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後,你還要創業,建議把握三點:

一是堅持低風險創業。45歲的事業編,有一定積蓄,但也不是多麼豐厚,千萬不要衝動,搞什麼創業儀式感,先賣套房,先借點錢,這樣的想法,都是導致創業失敗的根源。

二是堅持熱愛創業這個項目。你對這個項目一定是熱愛的,有內驅力的,而不是僅僅為了它能賺錢。創業初期,如果不賺錢,你就會焦慮,導致創業失敗。沒有狂熱的內驅力,就是不賺錢也要投入熱情,這才是創業成功的前提。

三是堅持能力是投資與風險之間的變量。你有多大能力,先做多大的事情,不要超出你的能力範圍去投入,否則你駕馭不了風險,就可能會失敗。當然了,在創業過程中,能力也是不斷精進的,只有能力足夠強,才能平衡投資與風險,讓創業持續走向成功。


職場火鍋


2003年,我在單位乾的順風順水,為了追求不同,46歲從體制內辭職,雖沒有達到人生目標!目前狀況是退休,有房有車,有情人,銀行長期存款300萬。

我信“愛拼才會贏”!兄弟,準備好了就拼一次,為自己而活!不負時光!


中國重慶人阿丹


辭職創業靠不靠譜,其實不在年齡、不在背景、甚至不在想法,而在於自身靠不靠譜!


作為接近45歲的同齡人,我一直在企業工作,談談我的看法,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一、現狀

1、一般而言,事業單位很多都是參公,在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是有嚴格規範的,年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大部分情況下,通過年齡能夠相對準確的判斷一個人在其中的發展情況,職務、職級、地位等。


2、無論是管理崗、技術崗還是工勤崗,45歲,應該屬於中層領導的年齡區段,或者雖然在職務職級上沒有達到中層,但是在處室屬於業務骨幹。


3、問題中提到不甘心平淡,說明當事人可能沒有達到這樣的職務職級,某種程度上,屬於單位中的失意者。


4、當然,失意會有很多原因,我們不去考慮具體的環境或者領導因素,僅僅從個人角度來看,是不是有個人在能力、人際、性格等方面的不足?


5、45歲,職業生涯已過大半,才不甘心平淡,那麼之前的近20年在做什麼?做了什麼?做好了什麼?能做什麼?

如果,做了很多,做好了很多,那為什麼失意?

如果,一事無成,那麼不甘心又能如何?


二、辭職創業的想法緣由推測

1、前文提到的20年職場不順,或者是一事無成,或者是渾渾噩噩,或者是沒有進展......不順是實際狀況。


2、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刺激:

(1)曾經自己帶過的小年輕已經成為了單位骨幹,甚至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2)在某次同學聚會上,當年不如自己的某某某居然也混的風生水起,成了單位裡的頭頭;

(3)在家庭中,遭遇中年危機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配偶把個人與別人的比較,孩子與別人父母的比較,親戚朋友對個人事業的評價等,有時候,一個刺激都會讓人頭腦發熱;

(4)越來越大的家庭開支,和穩定不動的家庭收入。

......


3、不斷從網絡上看到發財、做項目、創業成功的案例,一個個畢業的學校、曾經的經歷、單位的背景、窮苦的出身,沒有一個比自己好的,結果都麻雀變鳳凰了,不創業,有點傻啊。

謊言重複10000遍,有了變真理的趨勢,覺得自己不創業都對不起這一生啊。

以上,純屬臆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三、創業這件事,本來就不靠譜

1、創業,一定是九死一生的,成了的人說自己的運氣,想幹的、要乾的人一定得相信實力、依靠實力。

你看到的案例,要麼是包裝過的,要麼是九死一生走過來的,要麼就是假的,也就是真的一定是運氣,你有沒有?假的一定是忽悠,你信不信?

運氣,不要相信,要不,你早通過買彩票致富了;

忽悠,不要相信,要不,你只有掏錢當韭菜的份。

實力,你有沒有?20年都沒有展現出來,藏得夠深啊。


2、創業,看上去的很美,因為你只看到了閃亮舞臺上的聚光燈和粉墨登場,沒有看到後臺裡,披荊斬棘披星戴月赤膊上陣的血路拼殺。

原罪、洗地、扒黑

......看看這些就知道,他們的一路走來,除了最後的鮮花、掌聲、美女、財富,更有曾經的委屈、無奈、消沉、抑鬱,甚至命懸一線。

這些,當你坐在辦公室喝茶、看報、開會、學習,暢談世界縱論古今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想到,有一群人在怎樣的拼命!


3、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能幹什麼,這些問題很簡單吧,能說出個子醜寅卯否?

光有離開現在的環境,去辭職創業的想法不行!

網絡上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問:我想創業,應該做什麼?對於沒有目標的航船,所有的風都是逆風。

連走哪條路都要別人指出來的時候,你又能去哪裡?

你有的,

是20年的工作經驗,與創業有多少契合?比如你是雜誌社的,做個自媒體,思維和套路完全不同,你怎麼轉型,至少轉變思維。

你要的

是與40多年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是在到達這樣的生活之前,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礪,你有沒有心理準備,能夠承受幾許?

比如,幾個月可能沒有收入;

比如,投入全部身家,可能一夜之間全部化為泡影;

......

你能幹的

不是由領導或者你自己來評價的,而是市場、社會來評價的,方法就是用錢投票,對你幹得好,願意買單,幹不好的,無情拋棄。


創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動機之戰,動機可能一會兒就消失了,也可能永久的存在,能夠為動機持續努力的人並不多。

就像,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美女,兩眼放光,真正去追的不多,能夠持續努力的追的更少,能夠堅持到底追到手的非常少,追到手而且走到底的有幾個?就像問題中的當事人,20多年前,當然憑藉優異的成績或者其他進入這個事業單位的時候,一定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孩子,20年後,他已經在猶豫著放棄了......


4、創業其實就是自己為自己建譜

沒有領導和組織,規劃好未來的一切,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可以了。

從頭開始,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需要你去組織資源、去滿足需求、去實現盈利。

說到底,創業的譜,就是自己。

現代的創業,當然是講究團隊的,不過首先要行,才會有人願意跟著你,或者有人願意要你加入。

與事業單位不同的是,創業是為了實現具體的量化目標而努力,看得見摸得著,而不是保證一個體系的正常運轉就可以了。

唱別人的譜,還是建自己的譜,哪個更靠譜?這個答案對於每個人是不同的。

<strong>

其實,肯德基的桑德斯上校是在65歲、華為的任正非是在43歲、沃爾瑪的山姆沃頓是在44歲才開始創業的,按這個來說45歲真不完,但是,創業真不是按照年齡來劃分的。

說到底,創業的美,就在於沒有劃分的標準,人人皆可,一切皆有可能。

問題在於我們自己:

有沒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

有沒有清晰的目標——對未來;

有沒有清晰的規劃——對明天;

有沒有持續的動力——時時刻刻?


對於辭職創業,僅有想法和勇氣遠遠不夠!你有譜嗎?


鏡頭iread我讀


福巖:建議不要辭職創業,這個想法很不靠譜。其實在事業單位可以斜槓創業,怎樣進行斜槓創業?下面說一下。

45歲的年齡,而且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創業的想法而衝動。其一如果辭職創業首先帶來的是後續的社保,以及退休之後的待遇可能付諸東流。

其二當下的經濟形勢不適合提問者這樣的人創業。 2018年,2019年,這兩年有多少創業者前赴後繼地死去,這個數據可以查詢得到,現在創業可謂是高風險的職業。

斜槓創業

對於斜槓創業這個詞,一些人很陌生,尤其是像提問者,這個年齡更是陌生。巨大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8000萬人在斜槓創業。其中6000萬人有不止一份的在職工作,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

提問者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事業單位職業去做斜槓創業。比如教師的職業,現在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的知識傳播。互聯網不發達時,一個人民教師想體現自身價值,只能在三尺講臺上或者是課後補習班。

但是現在互聯網來了,可以通過自媒體展示人民教師的價值。在互聯網上,一名人民教師可以面對一個學生,也可以面對一萬名學生,這就是互聯網的牛逼之處。

只要你有價值互聯網上就會有你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傳播價值的職業。比如醫生,律師,會計,人民教師,體育老師等等人群都可以的。

所以安心的在事業單位繼續工作下去,利用好事業單位工作性質,進行斜槓創業。祝你成功!


福巖


創業不需要辭職來增加儀式感,更不要去喝什麼創業的毒雞湯,尤其是你45歲的年齡的時候。

我之前也是有個叔叔,48歲的時候從一個小有職權的事業單位小領導辭職,去搞創業。結果錯把單位的平臺當做自己的能力,到現在開個小飯館勉強混日子。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所以我認為你需要做好家庭、方向、善後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家庭的支持

45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慣例來說沒有提拔的話,正是在中堅崗位和二線崗位之間搖擺、過渡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你應該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孩子是否面臨結婚、買房壓力?伴侶的工資能否撐起家庭的運轉?

這些情況下你談辭職是否合適?

二、方向的問題

為了理想、不甘於平淡創業,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你是否已經明確了方向和目標?是一股腦的先把職辭了,再說找個什麼行業進去?還是選了一個你自己覺得不錯的行業?你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又有多少?去試過水深水淺了嗎?

這些都沒試過就敢一個猛子扎進去麼?

三、善後的問題

辭職和創業並不衝突,尤其是你還在事業單位這種相對較好的單位的時候。你離退休的年級也不遠了,申請調個閒職是有足夠的理由和關係的。

這樣的情況下,一邊上班一邊創業豈不是更好?

如果失敗了反正還有分工作,不至於斷了收入來源。

如果真的成功了,再說辭職也不遲。

總結來說,創業和上班並不衝突,只是很佔用你90%以上的精力而言。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你已經沒有機會了。

除非你是特殊人才,否則,你這一生,只能這樣話下去。

有句話叫"不白活一回”。

但人生有幾人不白活一回。多數都昏昏沉沉的過一生,不能活得太明白,明白了,就難活。

這是生活的艱辛,更是生活的無耐!

你現四十五歲,前二十年都在事業單位工作,你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單位,而今,你多入中年,怨捲了這種工作想離開,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你的工作的陣地在什麼地方,你的圈子在什麼地方,你離開了這份工作去創業,能幹些什麼事情,這都是值得深思的事。

今天的在會,就業難,做生意難,要創大事業更難,加上事業單位有這樣長工齡工資不算低,當然這是固定工資,但你算沒算,一年下來加上五險一金多少錢。當你辭職出來投資別的事業,既要投資一大筆資金,又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比上班艱苦很多),到時除幹打淨,可能餘下的還沒幹工作的多。

你穩住工作,堅持十多年,到時退休,國家有保障。

生活是把稱,稱你過去稱你未來。

人生是把刀,可殺盡世界邪惡又可將你推向忍峰。

這把刀既可開拓你的未來,又可滅殺你的一生。

路是自己選擇,但走好了就好,走錯了可能難回頭。


職場低層


彭堤|不管是20歲、30歲、還是現在你45歲,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甘心平淡,金錢、榮華、富貴、吃、喝、穿、住 、行,等都促使創業者的心。

創業有風險,該不該創業?該怎麼創業?那怎麼創業呢?通過一組數據來看看。大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8000多萬人在斜槓創業。其中6000萬人有不止一份的在職工作,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

兼職,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斜杆創業卻並不為人熟知。

斜杆創業值是的不在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化生活。

斜杆創業,是通過自己多元化能力而獲得的工作。比如你是一名會計師。但是你特別喜歡手繪,業餘時間,你可以通過教手繪技巧去賺錢。

如今,互聯網的發展又為“斜槓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如互聯網興起的自媒體,如運動健身、教育、私廚美食等等技能分享平臺,就幫助供需方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讓大量技能擁有者擺脫機構的束縛,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只要利用你的價值在互聯網自媒體上都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您有更好的看法想法,請留言共同與 探討。


彭堤


45歲事業單位,出來創業是很不靠譜的了。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是很死板僵化的了,在這個體制下形成的思維模式基本與瞬息萬變的市場是格格不入的。

我個人也是從國企出來的,自從意識到這些問題跳出舒適圈,是在32歲,一樣要經歷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沒有一定的社會積累,創業談何容易

當然,很多時候也不能一概而論,除非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在你的工作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社會資源,要確認是可以相互創造價值的,而不是因為你所在單位自帶的光環;第二,明確的市場機會,我見過很多人都是從事與原單位相關的工作,但是可以提供更靈活、更有效率的服務,從而從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甚至公職都沒有辭,國家鼓勵事業單位和科技人員的兼職創業。第三,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組織經驗、管理能力。這個就不詳細展開了,一句兩句也說不完。總結一下就是能吃苦、能容人。最後就是心態轉化,從以前大事不著急,小事不關心要轉變成事事操心,外求客戶,內攏人心,把所有的面子都要扔到地上。二三十歲的甲方就能把你呼來喝去的,你能不能受得了。

綜上,自己要想清楚,45歲上有老下有小,一步邁出去就回不來頭了,慎思。


禪月水清音


45歲的事業單位,女性離退休5-10年,男性還有15年,這個年紀仍然有夢想,有激情當然是好事了,但想歸想做歸做,我建議你謹慎創業!

就這個話題,我們再展開聊聊。

一、任何職業都會經歷從激情到平淡的過程

事業單位幹到45歲的年紀,大概也有20年時間了。我想你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一定也是激情滿滿,期待著加薪升職,取得成功。

而年數越長,就越趨於平淡,辭職的念頭則越來越強!

若非你是在事業單位工作,要是在企業我怕你工作幾年就可能打算創業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你需要正視自己職業倦怠這方面的因素,想想你究竟是幹得平淡無趣了還是真心有喜歡想做的事業。

因為最終決定你能否在創業這條路上堅持下去的內在驅動力就是興趣和理想。

二、放棄穩定的事業編制去創業,經濟上的壓力會很大!

幹了20年的事業單位,辭職創業,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其中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賺錢了。

事業編制,不說可以賺很多,起碼社會平均收入是有的。

而創業基本是白手起家,頭幾年可能是0薪酬甚至是負薪酬!幾年後你也無法確保可以實現盈利賺錢!

一旦創業失敗,四五十歲的年紀也不可能再回歸體制內,到企業去打工的話也非常難找,讓你去做最基層的崗位可能又不願意,如此的風險你是否已考慮好?

此外,也不要忽視事業單位編制退休後較高的退休金福利。一旦離職,這些都享受不到了。

所以,是否要進行創業,也請先算算經濟帳!

三、創業不是簡單的口號,你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能否創業,僅靠一腔熱血是不夠的,我建議你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

1、 有沒有合適的項目

這個時代的創業不比20年前,你幹什麼項目都可以賺錢,如今我身邊許多投身創業的朋友都經歷了失敗,更有人是失敗幾次後再回歸職場打工的。

你打算創業一個項目,需要評估下項目的市場前景及實施的可行性,儘量避開已經市場飽和或寡頭壟斷的行業。

2、有沒有足夠的創業資源

這裡說的資源不僅僅包括資金,還包括人脈、政策等。

沒有自有資金那就需要風投,一個人無法獨立創業那就需要合夥人的加入。

3、家人對你的支持程度

能不能很好地開展創業,你也需要取得家人對你充分的支持!

如果家人很不理解你辭去事業編制去創業,我想你也難以施展拳腳!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作者: 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3,六個月時間粉絲從0到10萬+,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歡迎各位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老茶以為創業靠不靠譜,看的是自身的能力和資源來決定的,跟年齡關係不是太大的。你這個年齡和之前的經歷,想要創業,那就得先分析下你現在具備哪些能力和資源。

事業單位呆這麼久的人,能力和資源方面,可能存在下面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整天喝茶看報,早6晚5,中午還能睡2個小時午覺的。基本沒有什麼壓力,平日裡也不會接觸到太多有用的人,工作多年就跟在享受一番。每天晚上回想下,今天積累到什麼沒有?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這樣的狀態下的話,不建議創業了,不用說創業,就是出來找其他企業的工作,你看都受不了。單單頻繁加班和高強度的業績壓力,都能讓你打退堂鼓。何況,創業的風險和壓力更不只這些,這樣狀態下呆久的人,必然是受不了的。

第二種是在一些核心的事業單位,能夠接觸到一些新技術和有用的人脈和資源,雖然也不會像私企那麼大的壓力,但是也是挺忙的。這樣的人每天都在積累,並且因為有單位的資源優勢,能積累很多有用的人脈和資源,還有技術。這樣的人如果不甘平談的話,可能可以創業。

創業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事,要謹防犯倖存者偏差的錯誤

經常能在媒體上面看到很多創業成功的報道,有些人就會覺得創業原來這麼容易,卻不知道那些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的錯覺。這個詞的意思是說人往往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後的結果,卻沒意識到篩選過程中,被忽略掉的關鍵信息。很多媒體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只會報道成功的案例,背後那些成百上千失敗的案例,卻沒有人報出來。想要創業,就得先去看看那些失敗的案例在說。聽聽失敗者的故事,分析下他們失敗的原因,總結下他們的教訓,這樣得到的經驗才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創業不僅需要能力和資源、資金,有時候還需要一些運氣,這就是所謂的風口。風口這種東西只有來了或是過去了,你才知道。很少有人可以預測到他什麼時候來的,那些能預測到的基本都是行業頂尖大佬了。作為普通創業者,只能是靠熬和堅持,不斷的修煉內功,堅持到風口來臨的時候,來個質的飛躍。很多人就是堅持不到,要買自己沒有耐心,要麼就是資金鍊斷裂導致的。

荀子曾經說過:“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想要創業成功,不是想想就行,你得先有足夠的積累才行。這裡的積累不僅是知識上的儲備,還有項目經驗、人脈、資金資源等,以及學會如何正確判斷市場的能力。

問題總結:在事業單位帶這麼久了,如果你是第一種類型的人,那建議還是不要出來創業比較好。要是後者的話可以考慮,但是創業是需要交學費的,不管你能力多強,資源多麼豐富,一些必要交的學費是免不了的,早交反而會更好,晚交的話有可能一次就讓自己一輩子翻不了身的。所以,創業需謹慎,不是誰都適合創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