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什麼意思?

H我有個朋友


從表面看,這一聯好像沒什麼含義,甚至邏輯也不通!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是:分明紙上沒有其他顏色,但是,那人卻來問我梅花落了幾多?

若只從字面看,這兩句似乎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而且,甚至有些邏輯不通,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紙的顏色和梅花有什麼關係呢?

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是不是太牽強了?

作者究竟表達的是情,還是景?

如何才能找到作者隱藏的真意呢?

顯然

,要想深入理解這一聯兩句的意思,就需要我們深入探究一些關鍵字詞的含義,並展開聯想的翅膀,從而賦予這半首詩以生動形象的藝術美了!

深入剖析,延伸理解這一聯的含義

▌詩裡的紙,它是哪一種類?

我們都知道,紙經過染色、託裱、水印、描繪等多道工藝處理後,就能加工成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紙箋,比較適合繪畫、題詠和書信使用。

最著名的“薛濤箋”,據說就是女詩人薛濤自制的深紅色的小彩箋,入目溫馨浪漫,專用於其寫詩詞、繪畫使用。

所以,我們若把這裡的“紙”理解為薛濤箋一類的紙箋,這一聯就很容易理解為:

原來,梅花和紅箋的顏色幾乎是一樣的,根本分辨不清。所以,那人問我梅花落了幾分在紙上,我卻沒有看出來!

可是,這樣的解釋有點太牽強了。

畢竟,把紙箋放在梅花樹下等梅花落下這樣的無聊事,實在太刻意,太附庸風雅,不符合渾然天成的詩詞意境!

那麼,是不是這“梅花”還有什麼秘密呢?

▌所以,我們還要去深入理解梅花的含義。

因為梅花的冷豔高貴,所以,自古代南朝開始,就有女子畫梅花妝來打扮自己。

宋人向子諲的《點絳唇》有言:冰雪肌膚,靚妝喜作梅花面。寄情高遠。不與凡塵染。

所以,梅花通常又被比喻為女子的胭脂妝

女子的妝容可以自己擦洗掉,可以被雨水沖洗掉,當然,也可能被淚水沖洗,掉落在紙箋上……

如此一來,這兩句就可以理解為:

原來,梅花胭脂和信箋的底色是一樣的,被伊人的淚水衝落在了紙箋上,我卻沒有看出來。那人問我梅花落了幾分?其實,是問我知不知她流了多少粉淚在紙上……

理解了“紙和梅花”的引申義和喻義,這一聯就能融會貫通、合情合理了。

仔細理解一下,這分明就是帶著密碼的情詩!含蓄、曲婉,本來就是東方文化最常用的表現藝術啊!

不接受的反駁

▌不過,有的朋友要反駁了:

前面一句明明寫的是“紙上無顏色”,你怎麼把紙箋曲解成紅色了呢?

好吧,我們來看看兩個例子!

王昌齡在《長信怨》中寫道: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這裡的熏籠和玉枕沒有顏色麼?當然有!

為什麼作者用無顏色呢?

因為,它們除了本色以外再沒有其他顏色了!這裡的“無”,是古代漢語的使動用法。

元朝王冕在《梅花》詩中寫道:

昨夜天寒孤月黑,蘆花捲風吹不得。

髑髏夢老披蒙節,黃河萬里無顏色

萬里黃河會沒有顏色麼?當然有!

為什麼作者這樣寫?

因為除了黃河的本色以外,再沒有其他顏色了!

所以,這半首詩的“無顏色”,其實是指除了紙箋的本色以外,再沒有其他顏色了!

所以,這裡的紙和“薛濤箋”一樣是彩色的,完全說得通!

▌還有的人又反駁了:

這分明是一幅丹青畫,說得是畫上白色的梅花落了,卻分不清,因為紙也是白色的!

如果這樣理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紙上無顏色,至少說明了紙箋有一種顏色,又或者是無色(事實上,無色的硫酸紙是工程製圖用的)。

在渾然一色的紙上,請問梅花的枝幹是什麼顏色,在哪呢?

所以,這樣理解在邏輯上就有漏洞了!為什麼?因為忽略了更深顏色的梅花枝幹

梅花沒有枝幹,怎麼知道這是梅花?怎麼知道吹落不吹落呢?

又或者假設,大家都認為紙上全是素淡的白色梅花

請問,為什麼不可以是白色的梨花、菊花、桃花呢?若是對著一張白紙去強行解釋為各種花,不僅說不通,似乎更強詞奪理了些!!

所以,這首詩最恰當的解釋只應有上述一種!

詩詞鑑賞,西山詩詞客!


西山詩詞客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無奈桃枝數光棍,笑答杏兒誰先紅。


詩詞奴隸


天吶!這是誰的詩句?清雋,纖巧,薄透,浪漫,清幽,還有一絲絲的暖昧和粉色。

彷彿情侶之間的情調,彷彿戀人之間的淺吻,彷彿小別遙寄的紅箋,彷彿雅緻深情的男子,愛著一個文藝幽靜的女子。

誰寫的?

題主為什麼要問什麼意思?這豈不是牛嚼牡丹?豈不是夏蟲語冰?豈不是買牘還珠?豈不是撿了芝麻丟西瓜!

題主好俗!

俗不可耐!

小可查了一下,在常用的詩詞查詢網站沒有查到,又查了一下自己整理的古今詩詞依然沒有查到!

憑心而論,這一句真的分不出性別來!

從風格上看,像是女人所作,傾向於清朝才女的風格,因為裡面的風流態度濃到化不開(別誤會,這裡的“風流”是文才風流魏晉風流的風流,不是貶義,是褒義哦!)

但說是男子所作也未尚不可,屬於那種清雋文士,比如美成,比如納蘭,比如近代郁達夫。

還有一種可能,此句為現代人所寫,就是普通的詩詞愛好者,年齡應當在三十歲以上,因為三十歲以下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簡直是天賦驚人,在這個浮躁的信息時代90後不大可能有這種高手。如果真有,值得浮一大白!

僅從這兩句來看,這兩句有衝突,因為紙是白色,箋是淺黃色,白可以通雪的顏色,箋可以通相思之色,所以這一句梅花也有兩種解釋。一是真的梅花,二是借指,比如某人,比如月光,比如相思,比如淚水(這個可能性極低)。

梅花多為紅色,那麼這個梅花的延伸含義是幽情。

可是還有一個“落”字這才是最坑的,因為落梅的另一種解釋是悠揚的笛聲,比如東坡“角聲吹落梅花月”,比如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杜牧不也有一句“落梅飄處響穿雲”麼?

因此,要問此處此詩此句何意,僅憑這一句不足以斷定,因為按小可看來,這個梅外至少有如下幾種解釋

1、梅花

2、幽情

3、相思

4、月光

5、笛聲

6、別離

親,哪種解釋不重要,能告訴我這一句的作者麼?以及全詩,因為這兩句的矛盾之處依然存在,弄得小可好癢。

作者是誰?


亦有所思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這兩句詩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有沒有完整的詩作,權且把其當作殘詩或佳句。我覺得詩句也符合近體詩的平仄格律,吟來也非常有韻味、哲理和意境。

大家看詩句中的"紙"和"梅",它是古代中國文房四寶中的一寶,也是文人墨客喜愛的"四君子"之一。句中的"無顏色"和"落幾分"既對立又統一,既矛盾又自然;在"明"與"問"中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明非明,問非問。

詩句是寫意山水畫的"題圖詩"

從字面意思上,可理解為明明紙上的畫沒有任何顏色,但是偏偏有人詢問請教畫中的梅花到底凋謝了多少。詩句讚美了畫藝的神奇和高明,讚歎畫中之梅的栩栩如生。正所謂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美無色。由此,詩句中的意境高古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詩句是一幅冬雪寒梅圖

從詩意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大雪紛飛的寒冬,一夜的鵝毛大雪卻把綻放的梅花覆蓋了,一早起來窗外銀裝素裹,猶如一張白紙,隱約見到幾朵寒梅,給你的錯覺是"大雪壓落了幾分梅",而不是"大雪蓋住了幾分梅"。如此的美景你說有多美。

詩句是一幅春雪摧梅畫

從詩句中,我們似乎可以理解為春寒料峭,大雪末消之時,梅花的花瓣不知不覺開始凋謝,白如紙色的大地,又怎麼知道梅花究竟落了幾分,但從梅花的幾分落下化作春泥中,告訴我們春天即將到來,大地和萬物也將再次復甦。茫茫大地,物蘊一冬,梅落幾分,春近些許!

結語

詩之美,美在意境,美於多意。詩句中的色和梅是美的,它美就美在多種解釋上,美在似有若無上,美在殘缺不全上,美在期待您的給予後續補缺完整上。


石潤居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怎樣理解?

我認為,應該把上下文聯繫起來再分析,“這兩句”。但題主沒有提供上下文,就只能就這“兩句”的字面來分析。

上句,“分明紙上無顏色”,清楚分明紙上沒有顏色,言下之意,表明“白紙一張”。

下句,“卻問梅花落幾分”,卻在發問梅花在紙上落了幾分,

那麼這兩句簡單的意思就為:“白紙一張,卻問梅花有多少?”

如果,發問的這個人是那種憂鬱,多愁善感之人,那麼這個人就有抑鬱症傾向。

如果,發問的這個人是那種黑白顛倒,惹事生非之人,那麼這個人就在故弄玄虛,指鹿為馬。

如果,發問的這個人是那種天馬行空,思想開放之人,那麼這個人就是在發揮大腦的想象,在藝術地創造圖畫。


曾雲金飛馬


小寒

旅居異鄉心意沉,偶接家書思緒深。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層?

不管這兩句詩是什麼來路?但是,卻展示了一種很好的意境;寒冬、白紙、落梅,......。我在這兩句詩之前,再加兩句,在白紙上勾勒出一幅全景的遊子思鄉圖:異鄉、家書、寒冬、落梅,......,感覺此詩很符合小寒時節所散發的思緒,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臨時客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詩畫一樣呈現,筆墨登場。白紙一張,梅花一樹顏色。以畫看詩,分明是巧識畫中美景而成心境,直接轉述角度的畫美而存詩意,情思別過了詩情畫意也會留一枝詩句,表達畫與詩交織的空間世界,如畫在,題一首應景詩,實在是讚許畫風的雅趣,不禁借一紙白麵玲瓏,描繪幾筆梅花瓣的天然去雕飾,與生命世界的美存在而心感妙文橫生。

畫與詩並肩而在,豈不是紙上無顏色卻來梅花濃,如自然而然的潑墨一樣出彩,毫無不合文采的畫詩。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畫詩一樣展開,一紙一花,一景一動,一色一弦,一枝一生,筆墨恰到好處,紙墨猶如逢泉眼,是畫是詩都是生命美的世界出現魅力專屬,明明只是一張白紙,因由成了畫而色字當頭,梅刻成詩,猶如墨本是黑色的光明,因由梅自有藝術品而全是梅花落了一樣的生於紙白不露聲色。

白紙與畫合二為一,梅花與墨本就不同,但一張畫張開了驚豔,無不是畫中有絕品,那麼此花此畫豈非此作品也是詩文一樣的存在,有了詩文反而成了畫與花都屬意生命色彩呈現的內容,畫如詩流動著,詩如花綻放著。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不知是人看見了畫,還是視野望穿了花,或者是以詩抵達了畫境,或者以畫與花直白了心詩方向,也可能是簡簡單單的抒發對心儀作品的青睞,也可能是向眼中絕妙無比的畫與花(畫與墨)聯想到此佳作可有為什麼而來,也算是忍不住好奇而有一問一答式的縮寫內在油然而生的欽佩或者稱手叫好。

那麼紙上無顏色也就是白屬於空,那麼卻問梅花落幾分,也就是滿在什麼地方,或者畫有畫外意值得延伸,或者說是梅花獨自開有沒有另外的濃墨重彩,輕描淡寫也輕而易舉切中了內涵主觀。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加上情思色彩就有另外的解讀了,填上情緒色彩就有一番新意了,以詩句描繪的詩情畫意不在於畫,以境界素描的慧眼識景不在於景,那麼此詩句是否在表面上只是堆積了現象,那麼與此詩所翻出的意境豈不是指一紙有所指,卻引出梅花落幾分,那麼梅花為什麼不是桃花,或者為什麼不是牡丹,是否藉由梅花的生命力而說一些內容物語,也暗示了這詩句意有所指的轉換了筆墨為何如此存在的意義。

就像紙上作品什麼顏色都有,而指定了一種作品卻是圍繞梅花這種生命世界而存在,那麼這種作品是否都是類似於一紙梅花色落了幾分懷。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向來墨下有萬千,奈何文枝只是半。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只是尋常煙火巷,動文卻遇半城墨。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君曾揮墨率千相,只知筆墨臨時節。

如同視野有限,不能全面。如同心花怒放,卻是半秤。如同有筆墨紙硯,只是一杆生命色。如同一畫一詩皆是各就其位,如同一紙一墨都是文氣。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美了畫,絕了墨,高了景,別了思,多了空與滿。

成了味,張了詩,潑了境,達了觀,妙了俗與雅。



時間的文藝客


古代有一種印有梅花的箋紙,也叫詩箋、信箋,通常印有淺淡、精美的梅花圖飾,用於傳抄詩作和寫信 的紙。這種泥金冰紋的梅花箋,二三梅枝,在紙間疏疏弄清影,若在梅花箋落墨,便暈而生煙,逸散清雅 之氣,如風送落梅香,一陣香壓一陣香。

因此這兩句詩或許是描寫這樣的一個場景,書桌前的窗外一樹梅花盛開,風過枝搖,梅花紛紛飄落在書 桌上的梅花箋紙上,詩人走進書房恰見此情此景,心頭湧出此妙句。

一句“分明紙上無顏色”,或是讚美梅花之潔白與梅花箋紙融為一體,初看似紙上空如無一物;但幽遠的梅香令詩人不僅要問,紙上落下了幾分梅花。當然此二句,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詩人對梅花箋紙精美、逼真的讚歎。具體要結合上下文,以及詩人寫詩的背景來看。



川上六公子


這好像是一首七絕詩,也不命題了,先佔一首:

皓腕蔥指欲寫真,蛾眉微顰纖毫臨。

分明紙上無顏色,卻問梅花落幾分。

——點到為止,勿究平仄!



柳溪居士


我是晴空莽莽,我來答題。

我理解的這句話的意思:

視覺角度:有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工,在宣紙上清筆淡抹過一樹冬日的白梅,輕輕淺淺,甚至看不見色彩。只有那個在旁註目的人,方才注意到輪廓細微至極,所以發出疑問,有多少白梅花被雪花吹落。

腦海印象:因為白梅生長在冬季,可以想象一下冬日大雪,白梅肆意綻放在高高的枝頭。雪花潔白晶瑩落在梅花瓣上,白梅嬌俏喜人或不堪重負零落在地,伴著地上的積雪,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分不清楚是雪花還是梅花。

嗅覺感觸:這潔白的宣紙上沒有沾染什麼顏色,放在鼻尖細聞,卻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氣隱隱溢出,這位畫工技藝精湛,還心靈手巧,用了白梅花汁液來著筆潤色。

這句話與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通過感受來分辨事物的真相!

延伸:盧梅坡《雪梅二首》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白梅比雪花少了三分潔白剔透,可是仔細聞聞,梅花的香氣隱隱而離開,這是雪所欠缺的。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雪中的梅花顧盼神飛、精神煥發;梅花點綴過的雪花飄飄灑灑,肆意飛揚融為一體。梅有雪的冰涼氣息,雪帶著梅花的絲絲香氣,一起成為春天的使者!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