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和理解“經濟”這一概念?又如何讓此概念具有實用性?

人笨就守拙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與基本問題,具有理論性強、實用性強、學術觀點多,內容變動快等特點。其中有許多的基本概念很相似,例如:商品使用價和商品效用,會計成本與機會成本,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物價水平與物價指數,這些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有時易出現混淆。因此,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些概念的內含與特徵,對全面分析和考察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及實施有效的經濟政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經濟學;消費者行為;資源配置;外部性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與基本問題,具有理論性強、實用性強、學術觀點多、內容變動快等特點。其中有許多的基本概念很相似,易出現混淆,所以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些概念的內含與特徵。對全面分析和考察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及實施有效的經濟政策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商品效用與商品使用價值異同點

   在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中很重要的是要把商品效用與商品使用價值這兩個概念闡述清楚,使人們能夠注意到它們的區別。

  1 商品效用的含義

  商品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慾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商品的效用從消費者的主體看,它是消費者消費商品時對自己某種需要滿足程度的感覺,是消費者的一種主觀感覺,這種心理的感覺,說明了商品效用的大小沒有客觀標準,完全取決於消費者在消費某種商品時的主觀感覺;從消費者的客體上看,他是商品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能力,也就是指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物質屬性。

  2 商品使用價值的含義

  商品使用價值是指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屬性之一,它是由物品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所決定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們的感受為轉移的。

  3,商品效用與商品使用價值的聯繫

  商品效用的物質屬性是客觀實在性。離開了客觀的存在形式,也就無所謂商品效用。商品效用之所以由其物質存在形式的屬性限制著,是因為物質屬性中的某些能滿足人的慾望。人的某些慾望也只能用某些特定的物質屬性才能滿足。只要這個效用(特別是提供給他人的效用)是確實存在的。這個物質屬性也就是表現在商品使用價值自然屬性上。那麼引起真正的滿足的客觀(事)物的消費就也是確實存在的。至於這些客觀物是有形狀的物還是無形狀的事則無關緊要。

  4 商品效用與商品使用價值的區別

  商品使用價值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種屬性。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勢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也就是說,在商品生產社會中,使用價值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就使用價值的自然屬性來看,它具有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效用,從而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一個永恆的範疇,不因任何社會形式的變更而消失:就使用價值社會屬性來看,它具有用於交換的效用,“它直接是表現一定的經濟關係即交換價值的物質基礎……從而是交換手段”,是一個歷史範疇,只與商品經濟共始終,將隨著商品經濟的消亡而消失。馬克思說:“如果說商品的‘價值’只是一切社會形式內在都存在的東西的一定歷史形式。那末,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特徵的‘社會使用價值’也是這樣。”“因此,使用價值――作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特殊的歷史性質。”商品使用價值與商品效用及一般勞動產品的價值是有區別的。商品使用價值必須同時具備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商品使用價值的社會屬性即用於交換的效用,是商品效用所沒有的。正是由於這一區別,在沒有商品交換的社會里,商品使用價值不會出現,但商品效用確實可以存在的。

  因此。只闡述自然屬性的商品時,是可以用商品效用一詞的,但在闡述具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的雙重屬性商品概念及相關場合時,則是不能以商品效用代替商品使用價值的。

 二、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的主要區別

 1 會計成本是企業的實際支出。是為獲得某個目的物而實際付出的代價,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機會成本不是企業的實際支出,機會成本的目的物是某個特定物品的特定選擇。做出這種選擇不得不放棄的其他獲得收入的機會,因而難以精確計量。

  2 會計成本能夠在會計賬簿上反映出來的顯性成本。機會成本是比較意義觀念的成本。在會計賬簿上反映不出來的隱性成本。

  三、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的比較

  企業利潤是企業的總收益減去總成本。總收益是由廠商的銷售收入來衡量的,即價格乘以銷售量表示,總成本中既有會計成本也有機會成本,那麼,企業利潤就包括了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

  1 會計利潤含義

  會計利潤是企業將一定時期內實現的收益與所發生的實際耗費的差額。計算公式:

  會讓利潤=總收益一會計成本=總收益一顯性成本

  2 經濟利潤含義

  經濟利潤是企業將一定時期收益與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的差額。計算公式:

  經濟利潤=銷售收益-會計成本-機會成本

  3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關係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聯繫:會計利潤只考慮了企業表面發生的成本費用,沒有考慮隱性的成本,也沒有考慮期末的資產升值或貶值。從經濟性上考慮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聯繫是,經濟利潤等於會計利潤減去機會成本。即為:經濟利潤=會計利潤一機會成本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區別是:會計利潤是依據會計學原理,會計利潤是事後核算,經濟利潤依據經濟學原理,經濟利潤是一種事前預測,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預測決策的需要。

  在正常情況下,機會成本大於零,所以,會計利潤大於經濟利潤。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不是會計利潤最大化,而是經濟利潤最大化。

   四、物價指數與物價水平的區別

  物價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商品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統計指標,它是一個相對數,而物價水平是個絕對數。

  仍以上例進行說明。上例的數字反映出10月份比9月份雞蛋的物價水平下降了0.2元。那麼,10月份比9月份雞蛋的物價指數為:則用10月份雞蛋平均價格除以9月份平均價格再乘以100%求得,即:5.6/5.8×100%=97%。也就是說,10月份比9月份雞蛋價格下跌了3%。商品價格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上升,也可能會下降。這些商品價格的變動程度,可以通過其本身漲落的多少直接反映出來。但要綜合觀察這些商品價格的變動對全市商品物價總水平的影響有多大。就必須通過物價指數來顯示。

  物價指數是研究價格動態變化的一種工具。它為制定、調整和檢查各項經濟政策。特別是價格政策提供依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城小愛716


經濟這個詞語,往大了講是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

往小了講指個人的生活用度。

往深了講是人類得以生息繁衍所要遵循的規律,哈耶克稱其為:人類的“擴展秩序”。

如果往實用上講:

那就是一國、一個家庭、一個人,所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目標和福祉?

要達到這個目標和福祉採取了什麼策略與行動?

所採取的策略和行動最終取得了什麼結果?結果與目標的距離有多大?是正收益還是負收益?

以上就是經濟活動的實際作用。貫穿於國、家、人當中。任誰也逃避不了。只能是不斷地調整目標、不斷地實施策略、不停地追求結果!



孫長夫


“經濟”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卻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你是否認識理解她,她都和你形影不離。下面就從實用視角,談談題主所提的“經濟”概念的理解:

1.生活視角看經濟:生活離不開兩樣東西:物質和精神。具體點講,就是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要滿足這些慾望和需求,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要活得有品位、有尊嚴、有檔次,又受種種條件制約與限制。對於不太富有的人來說,就要學會精打細算。怎麼花較少的錢(或物資),獲得更多的物質或精神的滿足,就是生活中“經濟”。吃穿不愁,有住有糧,叫“小康”;有車有房,有錢有閒,叫富足;入不敷出,叫拮据;衣食無著,叫貧困。


2.工作視角看經濟:美滿富足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勞動創造!沒有人種養和生產,哪來的美味佳餚;沒有剩餘和分配,哪來的交換和收入。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自給自足地的生存幾乎不可能;你的生活所需,大多依賴別人的勞動;你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在為他人服務。因此,“經濟”就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

3.家庭視角看經濟:家庭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幸福生活的溫暖懷抱和躲避風雨的理想港灣。常言道:勤謹持家好,家和萬事興。柴米油鹽醬醋茶,人情往來婚商娶,教育醫療和保險,處理得當不容易。沒有一點經濟頭腦,不懂點理財知識,一個家庭是經營不好的。所以,從家庭視角看經濟,“經濟”就是對人、才、物的管理,是合理調配各種資源以期獲得理想結果的統籌方法。

4.社會視角看經濟:社會是由長期合作的個體,通過發展組織形成團體,包括機構、機關、企業、公司等組織形式。各行各業,分工協作;各部機關,各司其職。資源企業負責物資供給,生產單位負責產品製造,商貿公司經營商品買賣,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秩序,消費者消費,企業再生產或擴大再生產。因此,“經濟”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總和,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是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

5.國家視角看經濟:國家屬於上層建築,不同的機制體制決定不同的社會面貌。即使你不關心政治,也免不了納稅義務。國家的貨幣、稅收、財政、就業等各類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每一個人。像GDP、PPI、CPI這些概念,以及關稅、外匯、進出口等等這些詞彙,應該都不怎麼陌生。所以,“經濟”是經邦濟世的資源配置與優化以及不同利益系的規範與協調。

總結: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是生產、交換、流通、分配以及再生產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微觀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


股道真經


經濟的本質是“供應、需求、關係“六個字的不同演繹問題,從宏觀上,“總供給=總需求=經濟總量”,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擴大總供給或者總需求,亞當-斯密首先發現了這個現象,就有了後來的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以及各種經濟政策。二大部類,三大產業,三駕馬車,凱恩斯主義,供給側改革等等都是這六個字的不同演繹問題。

回到現實,經濟就是“買、賣、商業模式”六個字的不同演繹問題。做企業,創新創業都是如此。

如果您是供應商,如果沒有相對應的需求方,也就沒有供應商,反之亦然。二是需求有多大,供應也可能有多大。三是關係或者商業模式必不可少。

這就是最起碼的經濟常識。很多企業的困難、或者創業的失敗,就是因為違反了這個常識

當然,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新的關係,使一些傳統企業發生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在一定時期內總供給與總需求及其增長總是有限的!


資本的知本時代


可以這樣來理解:

先把經濟比喻成你手裡的錢,沒有錢,生活會成問題,會填不飽肚子,連安身住的地方也沒有。錢是我們能夠生活的基礎。我們常指的經濟,作為個體的人可以認為是包含一個有錢沒有錢的問題。作為一個企業,經濟可以代表一定的利潤大小的問題,作為一個國家,經濟可以代表其國家的收入水平的增長率。想想六七十年代,我們是不是很窮,因為收入低,所以經濟不是很景氣,到了改革開放後特別是現在,國家的收入也增長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口袋裡有錢。經濟發展了,國家富強了。

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所以說,經濟是基



青海小咖


經濟是人通過勞動產出物質,並與他人進行物質交換從而滿足自我物質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內容。

所謂人生髮財靠康波,想要在生活中用好經濟這一概念,首先明確自己人生的青壯年處在什麼經濟週期內,自己可把握住的經濟拐點和發展方向大概在哪並好好把握時機。

具體到每一年的話需要經常關注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情況,保持對國家政策的敏感性可以在政策上找到很多機會,就比如國內的股市就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消息市,群體的羊群效應非常明顯,是對經濟對政策認知變現的最佳場所。


財經政策集


說經濟,不能不說作為一門學科的“經濟學”。提經濟學學科,不能不說為什麼有經濟學。

經濟學認為:相對於人類的慾望,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是稀缺的。所以在使用每類資源的時候就會有取捨:滿足了這個慾望,使用了某種資源,其他的慾望就可能難以被滿足了。

那麼如何用更少的資源,打到更大的產出,滿足人們更多的慾望,這就是經濟學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所以經濟學就是研究“稀缺”的學問。經濟工作全局來看也是在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我們自己品味一下,現代漢語裡的經濟是不是也有“節儉、實惠、不浪費”的意思?我們買個經濟實惠的商品,一般就是在講“性價比”,這很符合經濟學固有的本意。


力鼎高鳳勇


用最小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獲取最大利益


QQ楓子哥


經濟簡單是看,就是繁榮的程度,他是一個貨幣流通的鏈條體現。比如一個企業效益好,政府稅收利益就大,企業員工的收入和生活的環境就好,相對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也就會不一樣的。


零度空間71636358


“經濟”的概念不再贅述,宏觀方面也不再多說,談下與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實際認識。分開掙錢,投資和消費的邏輯關係:掙錢要不違法,不違背規律和能可持續;投資要不存僥倖,不碰不熟悉的領域和嚴苛風控;消費要不提前消費,不過度消費和更不能借錢消費。這樣,生活會和諧於經濟而不困於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