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期貨79:庫存驅動短週期,供需驅動長週期


教你炒期貨79:庫存驅動短週期,供需驅動長週期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主要介紹了基於庫存的一套交易系統,這其實是一套短期交易系統,其主要參與的是基差修復行情。對於大多數商品,以銅為例,通常情況下庫存是短期的驅動要素,供給是中期的驅動要素,需求是長期的驅動要素。所以,僅研究庫存來進行交易,格局還是不夠大的,還需要研究商品的供需。


商品的庫存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蓄水池,供給就相當於這個蓄水池的入水口,而需求就像是這個蓄水池的出水口,商品的價格與蓄水池中的水呈反比。我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供給、需求、庫存、價格通過這個簡單的蓄水池就可以解釋,至於其他的一些因素都是影響供給和需求,從而來影響庫存這個蓄水池的。當蓄水池又大又滿的時候,入水口的流速顯得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當蓄水池又小又淺時,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流速突變就會造成價格的暴漲暴跌。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蓄水池的大小呢?單純地去看庫存一個數據,我們很難看出這個數值的真是大小,最好的辦法就是

利用供需平衡表中的庫存消費比,有的商品看似期貨期末庫存很大,但是每年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相對於其日常消費來說,庫存看似絕對數量很大,但是其實並不是很高,這一點交易者需要注意。


解決了如何判斷蓄水池大小的問題,我們再放大格局,研究一下未來如何去判斷入水口和出水口水流速度的變化情況。尤其是當庫存為中性的情況下,供需的相對強弱變化,會對價格產生重要的影響。當然,研究供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在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研究的不是一個點的問題,而是一條線的問題,這條線就是產業鏈,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利潤情況以庫存情況等。


商品價格的大週期,本質上是因為供需錯配造成的。供應增速跟不上需求增速,就一直漲;需求增速跟不上供應增速,就一直跌。供需錯配的本質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個體的生產者永遠根據短期的利潤去安排生產,從來不清楚也不關心整體的需求是多少,結果導致供應與需求永遠錯配,價格波動週而復始。所以研究供求關係時,一定要注重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利潤情況,產業鏈不同位置的利潤狀況不同,會導致其採取相應的行為來影響利潤的再平衡,從而影響商品的供求,最終影響到商品的價格。


當然,對於供需已經產業鏈的研究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尤其是不同的產業各自都有其細節在裡面,而這些細節往往決定著交易的成敗。我在文章中介紹的一些方法只是進行基本面分析的常規套路與思維框架,對於短線交易者庫存的確是個不錯的基本面指標,對於長期趨勢交易者,研究供需才是根本,中長期交易需要深入的研究與良好的資金管理計劃,需要靠時間和耐心賺錢,這一點是適合格局大一些,不在乎日內價格波動的交易者參與。


對於基本面分析者來說,短期交易可以參考我在文章中介紹的“庫存+基差+產業利潤+技術信號”的交易方法,對於中長期交易者,你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入水口與出水口,供需是根本,庫存抓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