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老張談三農


其實,你是明知故問!你明明知道這道菜是“雞蛋湯”,何必要問呢?



在農村的酒席上有這麼一道菜~~雞蛋湯。這道菜只要一上桌,客人心知肚明該走了,已經沒有菜了。因此,在我們這裡這道菜被稱為“滾蛋湯”,也叫“送客菜”。


為什麼要把“雞蛋湯”作為送客菜呢?

其實,這源於一個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大戶人家待客,席面是“十碗席”。按說,一桌八人,上十碗菜是足夠吃的。但有那麼一桌上全部坐得是非常能吃飯的“大肚漢”。十碗菜剛上完,他們便風捲殘雲般吃了個精光。菜雖然吃完了,但他們愣是沒吃飽,於是,他們佔著桌子不離席,希望主家能再上幾道菜。然而,主家準備的菜能待客多少桌都是有數的,是不能多上幾道菜的。否則,其他客人就難以吃到菜了。所以,主家不答應。

主家不答應,這幾個人就賴著不走,一直佔著桌子,從而導致下一撥客人無法開席。萬般無奈之下,主家答應給他們每一個人另做一碗雞蛋湯,喝過雞蛋湯後就請他們離席。這幾個人一聽主家這麼一說,連忙答應:好、好、好!我們喝過雞蛋湯後就滾蛋!主家就這樣用雞蛋湯送走了這一桌客人。從此以後,用雞蛋湯送走客人的方法便在筵席中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天。

這就是雞蛋湯作為“送客菜”的來歷。



不過,以前待客做的雞蛋湯其實應該稱為“雞蛋茶”,因為,那時候的雞蛋湯就單單純純是用開水燙的雞蛋液,不但很稀,而且還沒味道。而現代酒席上的雞蛋湯裡勾兌有澱粉等物質,不但很濃,而且特有味道,很好喝。許多人坐酒席都盼著雞蛋湯快上來,哪怕是一桌子雞鴨魚肉不吃也要早一點兒喝上雞蛋湯。因此,在我們這裡就不再把雞蛋湯當成最後一道菜了。如果有誰喝了雞蛋湯後就離席可就不對了。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農村酒席上的最後一道“送客菜”就是雞蛋湯。在許多農村的酒席上一旦上了雞蛋湯後客人便將離席。這雖然不是硬性規定,但起碼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不過,我們這裡已經改了規矩,最後一道菜已經不是雞蛋湯了。如果有誰來我們這裡吃酒席可不能喝了雞蛋湯後就走啊!


老胡說三農


雞打頭魚打尾,這是膠東萊州地方習俗。以前農村宴席過程時間很長,從中午到散席在農村要三個小時左右,現在宴席大部分都在酒店舉辦,當客人見到整魚上桌了,客人都心知肚明知道這是最後一道菜了,也在暗示客人宴席應該結束了。

現在生活富裕了,條件好了,在宴席中有喜主上不止一條整魚,但老一輩子的習俗都是最後一條整魚,並且是新鮮名貴的魚。雞打頭魚打尾的習俗就是還麼來的,寓意吉祥富餘(魚)





君夫Lk


這是看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我來說一下我們這兒的"送客菜″。

紅喜事是十八道菜,上完十六道菜以後就是水果,一般是西瓜和葡萄的拼盤,基本上看到這道水果拼盤,客人都起身了,然後是一盤小白菜。

白喜事是二十一道菜,上完十九道菜以後就是西瓜和甜瓜拼盤,也該起身告辭了,最後一盤是油白菜或菜薹。

這就是我們這兒的送客菜,嚴格來說其實就是水果,不是一道菜。


平靜珍惜


這個問題和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關,我們這裡也有這樣的風俗習慣,而且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壓桌菜,這個菜一上桌,大家就知道菜齊了,基本就是準備結束的意思。

我們這座海濱城市的“送客菜”,一般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

因為我們這裡靠海,所以不論什麼酒席,魚一般都是必備的,而且不止一種魚,做法也不相同。

但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隻要糖醋魚一上桌,那麼就意味著菜齊了。也就是酒席即將結束的意思,這個基本上所有的婚宴上都會出現。所以大家看到這個菜上桌,基本大家夾幾筷子就等著上主食,!或者乾脆就準備離席走人了!

一般酒席的主食都是一蠱子麵條,這個麵條都是混湯麵,裡面一般打個蛋花。這個面一上桌,大家就會調侃“滾蛋面”上來了,準備走了。正常情況下,再貪酒杯的人,看見“滾蛋面”上桌也會識趣的離開。這個一般在婚宴和祝壽宴上比較常見,所以也叫“喜面”。

還有一種就是送行或者散夥的酒席,這個酒席對菜的要求一般沒有特殊規定。但是最後肯定會上一盤餃子,大家一看餃子上桌,也就意味著酒席要結束了!所以這個餃子也被叫“滾蛋餃子”,基本餃子一上桌,大家夾幾口就開始離開了!

這個就是我們這裡送客菜的習慣,一般大家都知道。所以只要參加酒席,看見糖醋魚上桌就知道菜齊了!見到面條或餃子上桌,那麼基本就是結束意思。





遊戲人超超


我的老家定位在豫東地區。

我們老家的“送客菜”其實也不能稱為菜,它是一個湯,叫“雞蛋湯”,我們習慣的把它稱為“滾蛋湯”。其實說它“滾蛋湯”只是玩笑之話,是習俗的一種自嘲罷了。只不過是比較形象而已,滾水裡雞蛋做成湯。


當農村人辦事的時候,都會安排酒席,讓大家吃好喝好是主人家的心願。但是當客人吃完飯以後,主人家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宴用的桌子板凳都是從各家各戶借過來的,各種餐具都是租用的,在客人走以後還要送桌子,刷盤子等等工作,要忙很長時間,如果客人一直不走,那很多事都辦不了。如果直接催促客人走是很不禮貌的,所以才會有“送客菜”的出現。

“送客菜”的本意就是為了提醒客人,今天餐桌上的菜已經上完了,喝完湯就可以收拾東西回家了,主人家還要忙。另外還提醒那些喜歡貪杯的客人,不能再喝了,畢竟如果客人喝多了,在歸家的路上出了什麼事,主人家是要擔責任的,喝一些酸湯可以解酒。

而且在酒席上一般為了讓大家覺得豐盛,通常是肉菜比較多,吃多了容易覺得膩,而酸辣的雞蛋湯可以解膩,同時也非常的美味。

這也算是一種農村人的智慧吧,既可以很委婉的提醒客人,又不會得罪客人。時間久了,就成為了約定成俗的習慣。


商丘賈小五


山東濱州的,我們這兒酒席的最後一個菜是丸子,俗稱“滾蛋丸子”,這個菜一上,大家就知道菜上完了。

不過呢,丸子後面主家還會再上一個湯,或者紫菜湯,或者西紅柿湯,等等,這個湯的共同特點是菜+雞蛋,肉就不要想了。

那麼,這個湯為什麼不算是最後一個菜呢?

告訴你,按我們這兒的風俗,湯前面的菜是喝酒用的,也就是酒菜。而這個湯是為酒席最後吃饅頭時使用的,所以不作為最後一個菜。

在我們當地,酒席最後的場景往往是這樣的:主座的人開始提議:“上丸子了,我看大家了酒也喝的差不多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咱們以後抽時間再聚,好吧?!咱這樣,有酒的都幹了它,幹了以後咱就開始吃飯。”說這話的同時,菜湯和饅頭也就上來了。大家於是紛紛響應,共同乾杯!



歷史長河中的魚


在我們這裡通常是雜燴湯,大號湯碗。內有鵪鶉蛋、木耳、炸豬皮、肉丸子、平菇、青菜或菠菜等等。

此菜一上桌,所有人都知道全部的菜已經上完,再沒有了。吃完退席,不再等待。馬上有人過來收拾桌子,準備下一席賓客入座。

沒有什麼叫滾蛋湯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對賓客十分不禮貌的說法。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不論是席還是宴或飯場.飯局,先上啥中間上啥後上啥,都有語意的。

這由中國尚熱食決定及發生出來的。

全國各地語意各不同,從而呈多元式,顯各據特色。

但,總體大致是:

乾果.茶,有煙後添煙。

冷盤,小碟。

熱菜,湯水,細瓷小盅.小碗.杯.碟。

熱菜分大中小盤或碗制式有:四數一組,八數一組,十二數一組,及更多組式,加一湯構成由雙數改定單數的5.9等數組。酒與水用壺,各一或二數配置。

菜材按,山.海.陸.空進行配置。海包括水。

食,此為最尾。此前是酒席酒宴酒水,不歸飯,食歸飯。

酒不在飯內,僅酒菜,飯是就菜無酒,飯主萊次。

送客上,香品,糕點,小漬菜,用於清口膩,也有各上一碗清湯.麵條.包子.餃子.稀粥.花饃.果子的油香品。花饃果子是回返各家所捎的包,用於捷帶回禮項,供其家用享用的。

從而,乾果水果.茶.煙是迎客,回禮是送客。因而不必說話示迎送了。

各地依自地區所尚最佳物為大菜,主菜是大菜內當地認為最好的那個單一品。

從而呈,大菜幾個,主菜是啥,配幾個小菜的制式。

但,又因事的不同,主菜選材刻意不同,由是見啥主菜知辦啥事了。

事:喜.慶.喪.祝.祈.拜.辭.招待.聚離.合散.賠欠.節禁日等。

議事用飯場或飯局。

但.有些鄉村有各壯勞力有共吃飯的聊話處稱飯場的,即各拿自家飯到飯場邊吃邊聊天的場地。

而.議商事的吃飯歸飯局。

宴是擋次排場吃飯式,有伴樂的,講究華。

席原本有請而赴宴,留其受請人有坐席置其名下的用詞,後發展成小於宴規模的吃飯式。只不過後世又僅酒菜茶無飯的小聚.臨時應急接待等稱辦席,準備充份的招待稱設宴。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我們沒有送客菜,最後一道菜基本上是帶湯的,以前的用罐頭,現在很多用湯圓,表示漱口



傳承捲菸


安徽,最後一個菜,丸子湯,寓意(丸)完了,還有寓意就是(丸)完美,在一個就是滾蛋湯。大家探討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