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是你讀過好幾次的?

謝應飛


唐詩宋詞。那是經典中的經典,更是經典中的瑰寶寶,瑰寶中的經典。

它包羅萬象,吞吐天地。人世間世事百態,無一不在其中。常讀常新,每一字,每一句,每讀一次。你都有新的感受,與新的認知。

入世,你可以為人處事寵辱不驚。出世,你可以修身養性順其自然。

多讀多習。明白做人,踏實幹事。


龔彥生


我很喜歡的一些書,沒有新書的時候就反覆看這些:

1.《簡愛》,這本書高一快期末的時候看的,看了一遍以後又看了兩遍,連續看了三遍。這是我看書的習慣,如果某一本書非常打動我,我就會反反覆覆看,會對裡面的故事脈絡有比較清晰的認知,就能和別人聊聊這個故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英國文學,當時很感動,感覺自己就可以是裡面的某一個人,這大概就是作品對於讀者的喚醒吧。我後來看作者勃朗特的書信,我感覺她真的是一位心靈非常美且靈動的女性,故而她的作品非常耐讀。

2.《傲慢與偏見》,作者奧斯汀。這本書我個人也非常喜歡。讓我瞭解到英國社會那時的風俗禮儀文化以及女性地位,那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英國社會非常華麗和民主,各種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鮮明。也是高中的時候看的,雖只看過一遍,但我對那本書一直印象深刻,它是屬於可以珍藏的,如同女孩的衣櫃。

3.《追風箏的人》,我非常喜歡裡面的主人公哈桑。我相信所有認真讀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和我一樣。這本書中有童年、成長、夥伴、親人、戰爭還有救贖,我只是感覺哈桑與阿米爾的童年經歷就像我印象裡有過的景象一樣,它並未發生在我的生活中,但我總感覺它在我的生活裡時時上演,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是一個無比糟糕的人,我還會常想起我的童年。每看一遍都很懷念,想哭。

4.《霍亂時期的愛情》,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看完了一個漫長的童話故事。故事有點老套,可是我相信也只有馬爾克斯才能把這樣的故事結合當時的背景文化構寫成屬於自己的文學地圖。這本書非常值得讀者去讀。看完以後,我打算去買一本英文版的收藏,雖然英文不好。

5.賈平凹的《浮躁》。這本書百看不厭,在圖書館借過幾次,後來索性自己買了一本。這本書好像是賈平凹30多歲時候的作品,應該是80年代左右出的,我記不清了。我個人比較偏愛這本書,畢業論文選題就是以這本書為本,內容不做介紹了。另外他的《匪事》、《土門》、《高老莊》、《秦腔》、《三十而立》都很值得看,《老生》我在看第二遍了,因為這本書,我想去讀《山海經》了。

7.蘇童的書,寫到這裡,我都忘記他的書名了,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了香椿街這個地名,我當時把圖書館他的書基本上都找來看了,我覺得他的筆就好比神仙的眼睛,能讓萬物復甦的感覺。

8.《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在細雨中呼喊》,我只看過餘華的這三部作品,《兄弟》我看了一部,後來就沒看了。他的書生命濃度很厚,看完了有點喘不過氣,但又非常想看下去。個人覺得那三本都值得反覆看,我最喜歡的是《在細雨中呼喊》這本書。

9.《白鹿原》,作者陳忠實。這裡面的矛盾心理的書寫非常動人,我之前看電視劇《鋒刃》,子生作為共產黨和作為國民黨的蘭英住在一起,他們都心知對方的身份,但又彼此相愛,怎麼說呢,看到這裡就很像白鹿原中白靈和鹿家兄弟的愛情,但又不只是愛情,因為有著革命使命,那種情感就像蒙了一層塵。

10.《呼蘭河傳》、《生死場》。我想自從《黃金時代》的電影播出以後,蕭紅這位女作家才得以公眾視野里正名。作為喜歡她的讀者來說,還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大概很多人都不會忘記魯迅、張愛玲,但很多人卻不熟悉蕭紅,她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女作家,儘管名利這種東西在作家故去以後再加上對作家本人意義也不大了,但是但是還是由衷希望她不僅被文學史記住,也能被普通人記住。

11.方方的《風景》,有一次同學在看,我就拿過去翻閱,是短篇,它是以一個已逝的人的視角來穿透整篇內容,它的字數不長,所以我當時就讀完了。這篇小說不僅僅視角獨特,且文風清晰,細節具體,因為這篇小說,我後來去找了她其他的書,她的《祖父在父親心中》也很耐讀。

12.遲子建的《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我覺得她的文字裡有一種蒙古風光的遼闊美,既大氣又清新。

13.張煒的《古船》。這本書的文化意蘊很獨到,夾雜著苦難和悲慼,象徵著人生的常態以及某種難以逾越的力量。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一本書中,有人讀字,有人讀句,也有人讀氣。我覺得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在那種環境裡,還有這樣通透的語言。

14.老舍的《四世同堂》,這本書充分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品格與格局。如果想了解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大概能從中尋出一些端倪,但是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家常又有著濃烈情韻,老舍的《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都非常不錯,但我更偏愛《四世同堂》。

15.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我看的時候感覺像武俠小說,這本小說很長,但作者的敘事能力很強,讀起來很有趣,但又不是那種普通市儈的文學,我去看過趙薇版出演的《京華煙雲》,因為是先看書,書本先入為主,總覺得書出彩很多。另外他的《豪門》也看過,要了解一個作者,一般先通過讀作品開始。

16.汪曾祺的作品。我只記得他的《受戒》,還有另外記得名字的不確定會不會打錯字,所以就不贅述。他的小說文化底蘊深厚,且有作家自身的情懷,融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我一直希望我自己能寫出那種雋永、冗長、細膩但日常的文字,我覺得這種境界很難,所以要多思多行。他的作品都可以看。

17.《長恨歌》,作者王安憶,王安憶很擅長寫弄堂生活與女性心靈,《長恨歌》是她的很不錯的長篇,另外《流逝》、《街燈地下》、《小鮑莊》、《悲慟之地》、《隱居的時代》、《酒徒》中短篇也都很好。我以前看她的書覺得還挺喜歡的。

18.《阿黑小史》、《寂寞一點》。作者沈從文。其實他的小說不只有《邊城》不錯,他的一些小文都寫的樸實且生動。我很喜歡他的小文和記錄的日常。

19.《老海棠樹》《命若琴絃》《務虛筆記》,作者史鐵生。我覺得讀他的文字整個人都會浮上一層氣息,像雲一樣,乾淨遙遠,能洗滌內心的那種況味,說不清楚。

20.張抗抗的《作女》。當時為其中的一些語言著迷過,“這個大都市裡的獨身女人,像大商場晚間打烊時的珠寶黃金櫃臺那樣,把自己隔著玻璃一道道上鎖。”就像當時看王安憶的《長恨歌》,裡面說道,江鷗飛翔,是沒有歲月的,要的就是這沒有歲月,不是地老天荒的一種,而是五十年的流螢。以前看到這些,會很著迷。

21.《情書》。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小說,我以前看的時候不知道它是一個劇本,那本書它好似一個青春流動的過程,沒有完美的結局,它所意圖表現的也並非是對少年時代的盼望與追憶,他契合一部分人的成長,某一個片段和現實的經歷相似。

22.《穆斯林的葬禮》。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這本書能夠讓人對於回族人民的信仰與堅守產生敬畏與尊重,最重要的是會理解,我覺得生活真的容易產生很多分歧,民族、種族或者性別之爭,都能作為一種爭議而長存於這個世界上。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情感容器,專門盛放憐憫、包容和愛。

23.《平凡的世界》、《人生》。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路遙作品的珍貴之處是質樸、厚重、謙和以及好讀。以至於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人讀過來都會有所思悟。西北這塊土地大概很養人,出土的作家都十分有說服力的。

24.三毛的作品。我記得以前念高中的時候中午不睡覺,買了一本她的作品集,很厚。每天看一到兩個故事,然後午覺完的路上就把看了的故事說給同行的人聽。可能我沒有說好過任何一個她寫的故事,但她的很多故事都會打動我。我記得她在某一個故事裡有一個這樣的情景,是在國外的時候,她偶遇了一個老人,老人應當是一個藝術家,但十分落魄,大概沒有人知道他,記得他,那個國家好像很貧瘠,她那時候生活並不富裕,她要了老人的一個作品,好像是泥塑(不記得了),然後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老人了,她似乎還覺得很不夠。而且他們似乎還有語言障礙。我能感覺到她內心的那種抱歉,而非僅是憐憫,她對於人的尊重可以從她寫的很多故事中窺見出她是那種真正內心高貴的人。所以,即使在一些人眼中她作品中的文學表現力度還不足夠,但這並不影響她在讀者心裡的地位,以及她作為一個寫作者本身所有的努力姿態與良好品格。

我覺得少年時候形成的價值觀一直在改變,隨著時間,隨著經歷,隨著閱讀的豐富,包括曾經喜歡的、而現在不再回頭喜歡,只有感激是持久的。生活雖然艱辛貧瘠,但好在有那些故事相伴。學生時代所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那些故事中的角色也已經開始模糊,而人還在長。

任何書籍都是在當時的時間裡對人產生精神之力,時間久了,就會遺忘。但書籍永遠是能長伴人的物品,因為久了它可能就化成人的儀態、禮貌和談吐。其實我不贊同說每天一定要讀多少頁書,一年就能讀多少書這種建議,因為讀書是主觀的,你看到喜歡的書可能會願意當天就看完,看到不喜歡的就可能只是隨便翻翻,如果讀書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規定就會喪失過程的那種美感,可能還很痛苦。


奔跑的蝸牛ok


推薦《心經》

每天都會默唸很多次,以前還要照著經書讀,慢慢每天抄寫,就能完整背下來!

字數不多,但是如果真正把它理解透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當自己再面對很多無法放下的事或者解不開的心結的時候,就會默唸這句話,“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境就會明瞭許多!推薦大家每日可以默唸!


monchi729


《瓦爾登湖》[美]亨利·梭羅

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它會讓人感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昇華;這是一本自力更生過簡單生活的指南,透徹地揭露了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這是一本超凡入聖的好書,親近自然的思想讓世界所有的人閱讀併為之懷念。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托爾斯在《上流法則》這本書裡反覆提起它,此書不僅讓女主凱蒂深受影響,並節選書中的內容,果真是一本當之無愧的美國自然文學的典範,非常值得推薦。

這書的誕生讓悉知生活真正意義的人,更加堅定了自由生活前進的腳步。讓不懂生活的人,也看透了一直拼命追求的財富、權利、榮譽對於一個人短暫的生命來說是多麼微不足道,渺小的猶如你用肉眼看不到的漂浮於空中的灰塵。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往往都是用金錢換不來的,人一旦離開了它們都會死去,時間、空氣、環境、土地......可惜人類聰明一時卻糊塗一世,忙忙碌碌拼死拼活地用最寶貴的時間去換了一身的疲憊和一世的虛假。自己這滄海一粟,又何嘗能逃得過世俗的禁錮?我身上不也沾著在聖人世賢眼裡令人嘆息的庸俗和不真實。當我拼命工作、忙於交際來用時間來換取自己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時,挫折、坎坷、困境、痛苦、失意都像海水一樣往自己這塊海綿身上傾倒,試圖看看我有多大的吸納能力。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意念崩塌的那一刻容易讓人拋下一切,踏上全新的旅程去尋找心靈的慰藉。多年來這已經成了專治我負能量爆棚時的一副良藥,當我站在荒涼的黃沙之上、面朝浩瀚無際的江海、置身於傲骨嶙嶙的群山之中時,與大自然相比感受人是那麼的渺小,喜怒哀樂更是顯得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一瞬間,所有的苦悶便釋然了......在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後,我才發現漫漫旅途讓我把生活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使我內心很豐盈,因為我喜歡的生活方式便是看這個世界了。親近自然看盡沿路的風景的方式,讓我包容大自然又被大自然包容,這些時刻我才真正覺得是不被任何操控只屬於我一個人的時間。

2018好的壞得照單全收。

2019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繼續接納和追尋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喜歡的該抗拒時就別求饒,人生苦短別讓瑣碎糾纏!

20190209

1. 我認為每一位作家,遲早都要對自己簡單、真實的生活加以記錄、描述,而不是道聽途說。

2. 如果一個人曾真誠地生活過,那麼他肯定來自一個遙遠的地方。

3. 好多年輕人,他們的不幸來源於繼承田產、農舍,因為得到這些東西很容易,而要擺脫這些就難了。

4. 人們在一個錯誤的支配下勞動,人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大都被犁入泥土,化為糞土、肥料。一種似是而非、通常被稱作必然的“宿命”支配著人們,積累財富,蛀蟲和毒鏽腐蝕它們,盜賊闖入他們的家門把這些財富劫掠一空。這是隻有愚蠢的人才會過的生活,也許他們生前不知,但到生命的盡頭,他們終會明白這一點。

5. 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往往暗示著自己的命運。

6. 成千上萬的人寂寞而絕望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聽天由命正是對絕望的重新認定。

7. 清醒和健康的人一定記得太陽問題很明亮地升起。

8. 今天人們默許為真的道理,明天很可能就成為謬誤。

9. 人類的所有境遇已經被先祖們都經歷遍了,但人的才幹卻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去進行衡量。

10. 我們應該在瞬間之內體驗整個世界的歷程,歷程中所有不同的世界,歷史、詩歌、神話!

11. 一代人拋棄另一代人的業績,和拋棄一條擱淺的破船沒什麼兩樣。

12. 大自然既能包容我們的優點也能包容我們的缺點。

13. 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深思熟慮過後的奇蹟,每一瞬間奇蹟都在發生。

14. 窮人們總是是抱怨這個冰冷的世界,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社會上的痛楚。

15. 只有站在我們所謂的安貧樂道的境地才能客觀、無偏差地觀察、注視人類的生活。

16. 有一種人看起來很富有,但卻是所有階層中再貧窮不過的,雖然他們有一些積蓄,卻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也不知道如何擺脫它,他們就這樣用金銀為自己打造了一副手銬。

17. 要觀賞的不僅僅是日出和晨曦,如果有可能,還要大自然本身!

18. 太陽昇起的時候儘管我幫不上什麼忙,此時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日出時有你在場。

19. 做生意編籃子,他以為只要籃子編好了,就算完事了,白人會主動去買。他卻不知道,他必須得讓人感到買他籃子是值得的,至少得讓別人相信,買這麼一隻籃子是划得來的,要不然他就該做些別的值得讓人購買的東西。

20. 說到衣服,馬上會涉及問題的實質,我們買衣服,往往是因為追求新奇,還要考慮別人的看法,但卻很少考慮這些衣服是否真正實用。

21. 當士兵中了炮彈,爛軍裝也宛如高貴的紫袍。

22. 儘管一時的失敗在所難免,目標還是不妨定得高遠些。

23. 人類需要一個家族,一個溫暖的地方,或舒服的地方,首先肉體的溫暖在先,其次才是心靈的慰藉。

24. 如何真實地生活,自由地獲得正常的追求。

25. 飛鳥有巢,狐狸有穴,野蠻人有窩棚。

26. 農夫們問題用比問題本身更復雜的方式來解決生活問題。

27. 只有死亡才能讓他們恢復自由。

28. 文明造出了皇宮,可是要造出貴族和國王卻沒那麼容易。

29. 難道我們總是要研究怎樣得到越來越多的東西,而不能有時滿足於少弄一點東西嗎?

30. 驕奢淫逸的人引領著新潮流,眾人緊隨其後。

31. 我們為今生建造家園,為來世建造墓穴。最傑出的藝術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如何從這種情形中掙扎出來,解放自己。

32. 美的品位最好在露天培養。

33. 難道我們要把建築的快樂永遠讓給木匠?

34. 一個人和他房屋的建築風格無關,就跟烏龜跟它甲殼上的斑紋無關一樣。

35. 建築美來自他無意識的真實感和崇高心靈。

36. 使房屋顯得別緻的,不僅僅在於外表上的那些特性,而是外殼似的房屋裡面的居民生活。

37. 你在失望中,或者對人生採取漠然態度時,從腳下抓起一把泥土,就用這顏色來粉刷你的房子吧。

38. 我的缺點和前後矛盾之外並不影響我言論的真實性,儘管我有不少虛假和偽善的地方。

39. 花銷最大的東西決不是學生最需要的。例如,學費在這一學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而他和同時代人中最有教養的人往來,從中得到更有價值的教育,卻無需付費。

40. 雖然發現了海王星和衛星,卻沒有發現自己眼裡的微塵,其實自己就是一顆流浪的衛星。

41. 交談的目的就是儘快說出口,而不是要說得有條理。

42. √只要他們能活得足夠長,可是說不定那時他們早就沒了蓬勃的激情和旅行的願望了。耗盡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去賺錢,竟是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段時間裡享受一點可疑的自由。

43. 不是人在放牛,簡直是牛在放人,而人放牛本應是最自由的。

44. 一個國家不應該用高樓大廈來給自己樹立豐碑,為什麼不用抽象思維來紀念呢?東方的全部廢墟,也決不比一卷《對話錄》更令人欽佩!

45. 終歸是代價大於實際價值。

46. 今天的英格蘭,就好像一個老紳士,託著一大堆行李在旅行。

47. 人一死,一腳踢飛灰塵。

48. 我對某些事物有所偏愛,又特別珍視自由,因為我能吃苦,又能獲得些成功,我並不希望花掉我的時間來購買富麗的地氈,講究的傢俱,美味的食物,或希臘式建築。

49. 希望每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到並追求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要採用他父親的、母親的或鄰居的方式 。

50. 一些窮苦人家卻毫不猶豫地一致表示,他們願意繼續貧窮下去。“行善”已是一個人滿為患的行業。

51. 慈善幾乎可以說是人類能夠讚許的唯一美德。是因為我們自私,所以把捧上天的。

52. 我不以為一個人的正直和慈善是主要的價值,它們不過是他的枝枝葉葉。他的善良不能是局部的、短暫的行為,而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充盈,他的施予於他無損,於他自己,也無所知。

53. 慈善家經營營造一種被人拋棄的悽慘來感動人類,美其名曰“同情”。

54. √首先讓我們簡單而安寧,如同大自然一樣,逐去我們眉頭上垂掛的烏雲,在我們的精髓中注入一線生機。不做窮苦人的先知,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

55. 如果你手頭上很寬裕,要像棗樹一樣慷慨自由。

56. 到達了生命的某個特定時期,任何地方都可以安身。

57. 不管坐在哪裡,我都能生活,那裡的風景都能相應地為我而發光。

58. 一個人越是能夠放棄一些東西,越是富有。

59. 我總是看到一個詩人,在欣賞了一片田園風景中的最珍貴部分之後,就揚長而去。

60. 你們要儘可能長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受制於一座田園,和關在縣政府的監獄中,簡直沒有分別。

61. 大地並不是連綿的大陸,而是隔絕的孤島。

62. 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一樣樸實、純真。

63. 一個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個更早的,更神聖的、未被他褻瀆的黎明,他早已對生活絕望,走入一條沒有前景的路。

64. 《吠陀經》:“一切智慧,俱於黎明中醒。”詩歌與藝術,人類行為中最美麗最值得紀念的活動都源於這一時刻。

65. 在體力勞動上,幾百萬人都足夠清醒;而在有效的腦力勞動上,只有一百萬人是足夠清醒的;一億人中,都能出一個詩人或者聖人。清醒就是生活。

66. 能影響當代的本質的,是最高的藝術。

67. 每個人都應該把崇高的和緊急時刻他所考慮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甚至細節上也配得上。

68. 我們的生活在瑣碎之中消耗掉了。

69. 在這波浪滔天的文明生活的海洋中,一個人要生活,要經歷這樣風暴和流沙和一千零一種考驗,如果他不打算沉船入海,又根本無心靠港,而只想憑藉航位推算生存下來,那他必定是個成功而偉大的精於計算之人。

70. 謊騙和謬見已被推崇為最健全的真理,而事實卻被說成虛偽。

71. 讓我們在思索中窮盡一生吧。

—————————————————————————————

72. 古典作品是最崇高的人類思想的記錄。

73. 書本是謹慎地、含蓄地寫作的,也應該謹慎地、含蓄地閱讀。

74. 最崇高的文字還通常是隱藏在瞬息萬變的口語背後,或超越在它之上的,彷彿繁星點點的蒼穹藏在浮雲後面一般。

75. 我不想恭維我的市民同胞們,也不要他們恭維我,因為這樣一來,大家便沒有進步了。

76. 趣味高雅的貴族,在他的周圍要結聚一些有助於他的修養的事情——天才——學識——機智——書籍——繪畫——雕塑——音樂——哲學的工具等等。

————————————————————————————

77. 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更接近。

78. 雖然人們常常相聚,人們倒是更願意接近那生命永不枯竭的大自然。

79. 最接近萬物的乃是創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80. 我的屋子裡有三張椅子,寂寞時用一張,交朋友用兩張,社交用三張。

81. 最高貴的心靈,最能知足自滿。

82. 聚集在我周圍的大多是最優秀的沉積物。

83. 在最低賤的人中,縱然終身在最下層,且又目不識丁,卻可能出一些天才,一向都有自己的見解,從不假裝他什麼都知道;如他們深如瓦爾登湖一般,有人說它是無底的,雖然它也許是黑暗而泥濘的。

84. 他越是自卑之至,他卻真的越是高貴。

85. 在這個智力不足的貧民所建立的真實而坦率的基礎上,我們的談話反倒可以達到比和智者談話更深的程度。

86. 一些生意人,卻只感到寂寞,只想著生意經。

87. 一切老老實實的朝聖者,為了自由的緣故而到森林中來。

88. 如果高貴與友情的精華已為我們所有,我們絕對不應該再讓我們的卑鄙來互相欺騙、互相侮辱、排斥彼此。

89. 農業:卡託說過農業的利益是特別虔敬而正直的。照瓦洛說,古羅馬的人“把地母和穀神喚為同名,他們認為從事耕作的人過的是一個虔敬而有用的生活,只有他們才是農神的遺民。”

麥穗語源是希望的意思/生產

P129

90. 偷竊和搶劫這樣的事發生,原因是社會上有的人得到的太多,而另一些人得到的卻太少。

91. 藍色“乃是純潔的水的顏色,無論那是流動的水,或凝結的冰。”

92. 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富表現力的地方。

93. 那種日子裡,清閒是最誘惑人的事業,它的產量也是最豐富的。

94. 欣賞風景是一種權利。

95. 大自然的繁茂是孤獨的,遠離著人群居住的鄉鎮。你侮辱著大地,居然還敢議論天堂。

96. 一個人不必卻讀了歷史,才明白什麼東西對他自己的文化最有益。

97. 記住你年輕時候的創造力。

98. 你不要再以手藝為生,應該以遊戲為生。只管欣賞大地,可不要想去佔有。

99. √我們應該從遠方,從奇遇、危險和每天的新發現中,帶著新經驗、新氣質而回家來。

100. 我愛野性,不亞於我愛善良。釣魚有一種野性和冒險性,這使我喜歡釣魚。

101. 旅行家在草原上自然而然地成了獵手,在密蘇里和哥倫比亞上游卻成了捕獸者,而在聖瑪麗大瀑布那麼,就成了漁夫。

一個遊人得到的只是第二手的不完備的知識,遠遠不能成為權威。

102. 如果可能的話,他們成為好獵手,這樣他們將來就會曉得,在這裡或任何地方的荒野裡並沒有足夠的鳥獸,來供給他們打獵的了。(教育目的相同,方式不同)

103. 青年往往通過打獵接近森林,並發展他身體裡面最有天性的一部分。他到那裡去,先是作為一個獵人,一個釣魚的人,到後來,如果他身體裡已播有更善良生命的種子,他就會發現他的正當目標也許是變成詩人,也許成為自然科學家獵槍和釣竿就拋諸腦後了。

104. 如果你歡快地迎來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鮮花和香草一樣芳香,而且更有彈性,更如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了。

105. 最大的益處和價值往往都受不到人們的讚賞。

106. 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實收穫,也彷彿朝霞暮藹那樣不可捉摸,不可言傳。我得到的只是一點兒塵埃,我抓住的只是一段彩虹而已。

107. 我反對長時間的拼命做苦工的理由是它強迫我也拼命地吃和喝。

108. 食物入口並不足以玷辱一個人,但他吃這種食物的胃口卻足以玷辱他。問題不在量,不在質,而在口腹的貪嗜上。

109. 智慧和純潔來自於力行,從懶惰中出現了無知和淫慾。

110. 天性難於剋制,但必須剋制。

111. 你得做一個哥倫布,尋找你自己內心的新大陸和新世界,開闢海峽,並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思想的流通。

112. 古代哲學家:“到你內心去探險。”

113. 我覺得也許還有好幾個生命可過,我不必把更多時間來交給這一種生命了。

114. 只要我還能思想,世界對於我還是一樣的大。

115. 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買的。

116. 旅行在我能夠旅行的唯一的路上,在那裡沒有一種力量可以阻止我。

117. 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空才會破曉。破曉的,不僅是黎明。

—————————————————


高密菜刀博物館


有語文

數學

英語

歷史

地理

物理

化學

生物等。


劉人天


這本許知遠寫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讓我讀了無數次了。引用一句話:書已經翻開,你已經邊緣性的進入了這場陰謀,除了主動乃至假作愉快的參與,似乎別無選擇…



茶潤華哥


《老子道德經》

《黃帝內經》

《易經》

《孫子兵法》


慧悟長生


辰東小說 《神墓》。裡面前前後後的經典語錄深入人心,加上一開始就塑造的超前懸念,其間懸念重重,引人深思。

什麼是永遠?沒有永遠,永遠也是剎那的瞬間。當浮華落盡,容顏老去,那時才會發現,人生最需要的是平靜和快樂的寂寞,就怕在追尋力量的道路上永遠停滯不前。--------父親辰戰語

雖然我們已被逼入了絕境,但決不能屈服,我們要死戰到底,讓他們付出最慘痛的代價,你們願意用鮮血扞衛榮譽嗎。——記不清誰說的了[我想靜靜]


桀驁不馴的邪馬


三國演義。從六歲字還認不全就每晚睡覺前必讀,直到雖然有些生僻字不知道讀音,一個個都能猜出這些字和詞是什麼意思,然後初中高中時文言文閱讀永遠都是第一名,別人問我這麼背的,我從沒背過,因為從小時打下的基礎。

讀三國,讀的遠不僅僅是打仗,更多的是忠,義,禮,智,潛移默化中告訴你大丈夫為人處世應該如何,告訴你對功名利祿怎麼看,怎麼做,讀懂了三國,學會了三分做人。


鐵甲銅牛


《論中國》讀了一次

《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讀了三次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讀了兩次

《商道》讀了一次

《行走的人生》讀了兩次

《白說》讀了兩次

《中國近代哲學簡史》讀了兩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