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赤峰市有一座寶山,當地人都叫它“老頭山”。考古隊多年前來此轉了一圈,推斷這裡其實是一座非常壯觀的契丹貴族墓。93年的冬天,當地人偶然發現,這座古墓被盜了。站在外邊都能看到古墓中華麗鮮豔的壁畫。考古隊立刻趕到,並在第二年的10月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

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雖然早就確定這座古墓是契丹貴族的古墓,但考古隊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這座古墓佔地面積足足有四千平方米,走過長長的墓道,所見之處,都是大幅的彩繪壁畫。墓門之上,是雕繪出的斗栱。雙柱凸立,一斗三升。簷頭上斜鋪著滴水、瓦當,脊頂疊瓦,山頂門樓。可惜,這座古墓已經被盜挖多次,幾番清理過後,除了墓牆上的壁畫,再無所獲。

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就在眾人收拾行囊,準備離開時,一個考古隊員閒逛到幾十米開外的地方。在一個不怎麼起眼的草叢中,找到一個頗為隱蔽的大洞。或許是職業病犯了,他總覺得這個洞不簡單,看上去似乎並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人為的結果。

這個洞的位置並不在之前那座古墓的勘測範圍之內,如果它也是個盜洞,會不會在這裡還有一座古墓呢?考古隊衡量再三,決定先順著盜洞挖開看看。還沒走到盡頭,考古隊就在盜洞中找到了一些細小的金飾,看上去似乎是從某個寶貝上掉落下來的。看來,這個盜洞的盡頭,還真藏著一個古墓。

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工具是現成的,人也都沒有走,考古隊乾脆延長了挖掘時間,把新發現的這個古墓一起挖了出來。這座古墓比之前那座看上去還要華貴。墓室上的封石,雕刻著一朵燦然盛放的蓮花,四周還裝飾著其他色彩鮮豔的花朵。這可是之前那座古墓中沒有的。

雖然古墓被盜過,大部分隨葬品已經沒有了蹤影,可考古隊還是細心的找到一些寶貝。其中,一件金子製成的圓形花朵樣式的金飾最為精緻,整個花朵用細細的金絲編織,看上去根本不像古物。

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古墓中的壁畫更是金碧堂皇,畫中女子每一位都在頭上飾有數支金釵,雍容華貴。墓主生前的用品也被原樣繪製在牆壁之上,無論是馬鞍還是茶几,都有金片裝飾,足以看出墓主身份之高。

考古隊也對這個墓主產生了好奇,幾番尋找過後,他們終於摸到了頭緒。古墓中的題記所示,墓主是“大少君”,且古墓用了最高規格的銀絲網絡,考古隊當即想起了契丹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只是根據文史記載,阿保機的三個兒子都沒有被稱作過大少君。不過,他們的稱號中都有少君二字,可見這就是對契丹帝嫡親兒子的專屬稱呼。“大”這個字很明顯是指墓主的排序是在所有嫡子之首,不說姓氏,只用大少君三個字代替墓主,這自然表明墓主十分尊貴,國人盡知。最重要的是,墓主與耶律阿保機年紀相仿,因此更不可能是他的兒子。

考古隊野外挖墓,閒逛看見一洞,挖開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如此一來,墓主只能是兩個身份,第一個是契丹開國帝耶律阿保機,第二個就是契丹上一任可汗欽德的嫡子。雖然他的父親並沒有稱帝,但按照可汗的身份,墓主也可以被稱作是大少君了。誰能想到考古隊在野外挖墓時,閒逛看見一洞,挖開竟然陰差陽錯找到契丹王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