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有我|母親“攆走”待產兒媳,兒子下病床上戰場 這對“母子兵”讓人起敬

(速新聞記者 張琥 通訊員 王越 焦尉)“家裡有沒有從湖北迴來的人?”“體溫都正常嗎?”“沒事不要外出,出門要戴口罩。”嘮叨的話,張豔每天都重複著。

“我和媽都很好。寶寶今天有沒有踢你啊?你安心在家,千萬不要出來。我先掛了,這邊還得忙會。”彙報的話,殷相凱每天訴說著。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宿城區河濱街道的防疫一線,有一對“母子兵”,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衝在防疫攻堅一線。

母親是河濱街道藥材社區黨委副書記張豔,自街道部署防控工作後,她就一直堅守崗位,未休一天假,帶領社區人員上門入戶,摸排人員信息、宣傳防疫知識,聯繫物業對小區消毒等。

“疫”线有我|母亲“撵走”待产儿媳,儿子下病床上战场 这对“母子兵”让人起敬

兒子是河濱街道半窯社區居委委員殷相凱,和母親一樣,做著同樣的事情,站好防疫一線最前沿的一班崗。不過,殷相凱還多了一項任務,向愛人及時彙報自己和母親的狀況,讓家裡人不用時刻擔心著。

自大年三十後,接到防控疫情命令的第一刻,張豔和殷相凱便一同踏上了抗擊疫情的“戰場”,宣傳引導、排查登記、入戶回訪……到處都是他們忙碌的身影。張豔作為黨務工作者,號召社區黨員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得到全體黨員的積極響應。殷相凱,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部隊裡就多次立功獲獎,此刻彰顯軍人本色,主動參與一線防控,衝在前,挺在前,退伍不褪色。

“疫”线有我|母亲“撵走”待产儿媳,儿子下病床上战场 这对“母子兵”让人起敬

“張書記,你不回家看看啊。”“不了,現在疫情這麼緊張,回去耽誤時間,家裡都挺好的”。原來,張豔家住隆城頤和小區,正在藥材社區轄區內,每天都能從家門口路過好幾次。但是,她沒有回去,因為她明白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她完成。

“殷主任,你出院才不長時間,要多注意休息。”“謝謝您關心,我沒事兒,我會注意的。”話完,殷相凱又繼續回訪居家隔離觀察的居民。其實,殷相凱年前因突發身體不適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瘦了26斤,臘月二十九才剛剛出院。但是接到防控疫情命令後,便第一時間奔赴“戰”疫一線。

說起兒子,張豔很是自責。“雖然他身體壯實,但在這次住院期間瘦了二十多斤。出院後,我連一頓像樣的飯也沒親手給他做過……”

說起媽媽,殷相凱多了許多理解。“從小,媽媽對我要求很嚴,一開始不理解,後來慢慢知道了,她是個大嗓門熱心腸、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工作起來雷厲風行、一絲不苟,這些言行一直教導著我。退伍後,我走進社區,就想成為和媽媽一樣的人。”

這對抗疫“母子兵”雖然做著一樣的工作,晚上回的是同一個家門,但是他們已經好久沒坐在一起吃過一頓飯了,就連待產的媳婦,也因無法照顧到,被“攆”回了孃家。

有人說,春節時候媽媽的愛是滿滿的後備箱,滿滿的一冰箱手工凍餃子。而對於這對母子,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節,他們之間的愛,是母子倆推來推去,都想讓對方戴上家裡僅有的一個N95口罩;是手機裡互轉的疫情防控小知識,彼此關心,砥礪前行;是晚上守在不同檢查點,不經意昂首,望向夜空中的同一輪明月。

有一種溫暖,叫我是媽媽;有一種擔當,叫我是軍人;有一種使命,叫我是黨員!他們母子同心,只為一個共同的信念:抵禦病毒,捍衛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