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孩子,他既不怕打也不怕罵,就是不學習,怎麼辦呢?

教育處處春


你能說出孩子的5個優點嗎?

首先在問題中,作為家長,您只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不怕打不怕罵也不愛學習,而沒有發現他的優點,這樣只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家長過於急躁,孩子又有逆反心理。在管制前不妨先冷靜一下自己,再去教育孩子,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1、一種有效方法是“引導”,也就是因勢利導,幫助孩子分辨是非,啟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有的孩子愛玩電插座,愛擺弄電視機和半導體的開關、天線,愛拆各類小玩具,甚至經常管教都不聽。家長應該及時地給孩子講清電的用途及危險性,講清開關、天線被破壞後的嚴重後果,講清各類玩具的簡單製作過程等等。從而把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學科學的軌道上來。

2、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轉移目標”。

和孩子發生矛盾時,不要堅持要求孩子非得接受成人的批評和要求不可,也不要哄勸,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進行批評,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心理狀態,採用靈活的方法,或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讓他暫時離開一會兒,或持不理睬的態度,避免僵局發展,等他的情緒平靜後,再向他講清道理。

3、父母雙方教育要一致。

對子女的鼓勵或批評態度要一致,不能父親很嚴,而母親遷就,甚至包庇、袒護。

4、要樹立起父母的尊嚴。

要使孩子聽話,父母必須樹立高大的形象,要有較高的威信。


康英勇


這樣的孩子家長、老師都頭疼!這就是被我們稱為油鹽不進的孩子,但是在我眼裡,再怎麼十惡不赦的孩子也有他的優點,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



今年剛接手的一個班級裡就有個這樣的孩子,以前在班級裡就是個刺頭!不怕捱打不怕罵,當然也不學習,就是再簡單的問題,用他自己的話說:“老師,我不會”!這是一個從根本上拒絕學習的孩子。


有一天我進班級的時候,他正在玩魔方,我讓他先收起來,下課後再玩,等我轉身寫字的時候再一回頭,他從外面回來了,我問他:“你去哪裡了?”他說我去教室外面玩了一會,轉一圈又回來了!大家說說,這樣的孩子我應該怎麼對付他?當時的腦子裡有一萬句罵人的話,手裡要是有懲戒權,我真想劈頭蓋臉給他來一頓!但是想想就是給他一頓他要是能改了,那也值了,但是不可能的,就上節課他才剛剛把一個礦泉水瓶子擰成麻花了,這節課又出了這樣的么蛾子,我知道我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於是我先冷處理,我先讓他蹲在講臺旁邊,等我下課再處理他!




下課後我把他帶到辦公室,首先向他表示感謝,因為當天早上,我在過路時與他走了個迎面,他提醒我說:“老師,後面有車——車——車”,連說了三遍!我就藉助於這一點,感謝他提醒我注意安全,同時也指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善良的好孩子!他玩魔方的事給予肯定,說明他很聰明。違反紀律問題一個也沒提。還告訴他:一個人的成功,首先要看品質,你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品質了,而人又聰明,如果能努力學習的話,未來肯定很好,相信自己!結果我發現:這孩子當天的課堂作業竟然交了,相比較而言,這就是進步!


所以對於這樣不怕打不怕罵的孩子,我們就要如此對待:


一、細心的發現他們哪怕點滴的優點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更需要的是耐心和細心,仔細觀察,少講大道理,抓住點滴的機會為切入點,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也是有優點的,從而對自己有信心!


二、對他們的管理就是一點點的進步都要適度的表揚


發現孩子一點點的好轉都要給予肯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也可以,就如我所提到的那個孩子,當天能把課堂作業交上就證明他也想變好,所以我們要私下表揚一下,因為這樣的孩子自己在轉變過程中會有不好意思的心態,怕別人知道他開始學習了,感覺會沒面子。


三、不能抱著一勞永逸的教育思想,需要有吞噬菌的決心


這樣的孩子在好轉的過程中會出現反覆的情形,我們不要著急,不能像對待好生那樣,說一遍就能做的很好,他們也許會好一段時間又回去了,所以我們要像吞噬細胞的細菌一樣,慢慢滲透,爭取把這樣的孩子完全轉變過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凡是經過努力轉變好的孩子,不管畢業後做了什麼,總有一樣沒變,那就是遠遠的見著你都會很親熱的喊:老師好!就為對得起這句“老師好”,在未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好好對待這樣的孩子!


平衡一樣


說實話,這樣的學生我真遇到過,也很頭痛。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能轉化成功,只能說起到了一點點作用。只能將經驗分享下。

我記得每回上課這名學生根本不聽講,然後小動作不斷。為了提高他的興趣,我安排他坐在前排,經常讓他回答課堂提問。結果每次他並不回答提問,反而問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例如:老師,我為什麼要回答你的問題?或者乾脆站起來拿抖音裡的調調唱歌。弄得班裡鬨堂大笑,其他同學都有模仿的傾向。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也是用盡了辦法,單獨輔導,進行心理疏導,給他講道理。還說哭過他,結果一無所獲,該怎麼樣還怎麼樣。讓我一度懷疑我自己了。

但是沒辦法也得想啊。首先我得弄清楚這孩子性格型成的原因,因為每一個個體性格在成長過程中,是會有家庭這個因素存在的。從他小時候的家庭生活來了解。我發現這孩子小時候因為不太聽話,特行獨立,爸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打後也不進行安慰與疏導。他表現好與壞爸爸也都認為他也就那樣,沒有給過孩子肯定。母親呢就無原則的滿足他,父母因此也不是很合,當著他的面吵來吵去。這樣他就形成了無所謂的慣性思維。對什麼都會排斥,只要是自己不喜歡的,堅決不幹,或對著幹。

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樣的性格。發現根源所在,得解決問題。但擺在案頭的是他的家庭我是無法干預的。約來家長第一次瞭解中發現這些問題,我只是與家長進行了溝通,沒指出什麼,聽了家長一大堆的抱怨。

第二次約家長就與家長談孩子的表現與性格形成入手。因為家長知道了我們是真心實意想讓孩子作出改變,這樣家長也敞開心扉的談了家庭生活的各種矛盾與不如意。慢慢的我們交流育兒心得,讓家長髮現自己的不足,以後對孩子多些耐心。父母相互配合來教育孩子。這樣學校,家庭,學生三方一起共同面對,孩子也慢慢開朗了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一些壞的習慣依舊還有。但至少已經開始了改變。孩子與其爸爸的關係有所好轉,也願意與父親一起分享了。

雖然得一個過程,我想應該會有改變吧。今年這名學生升初中了,我也希望他能變得更好。

這是我的一些經驗,我覺得發現問題,找到癥結,對症下藥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的。前提是會付出很多很多。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長,應該多檢討下自己了,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性格的型成是家長言傳身教的結果。想改變孩子,父母得從自己開始改變!


博邁雨荷


說的就是我孩子,跟你形容的一模一樣的,我多少次都想一次性把他打怕,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每次罵他,我個人都覺得難聽,臉燒,可是人家卻習以為常,跟個麼事人一樣,時間慢慢長了,我也有了二胎了,也累了,沒有勁管他他,學習我也不說了,也打不動罵不動了。人家也突然就懂事了,麼事了給我管管孩子,作業也早早就完成了,班級裡也進步了,我一下子覺得太陽都升的高了。我心裡高興啊。


柳雪兒606


孩子在十歲之前要立好六規矩

源自:父母在線 謹謝

無規矩不成方圓,十歲前的孩子,正處於性格培養的關鍵期(李玫瑾:尤其是6歲前),如果沒有爸媽制定的規矩以約束,孩子容易為所欲為,因為孩子不懂得自己言行是對是錯,長大後易成為一個不守規則的人,這對孩子今後的社會人際關係處理將是十分不利的。

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像一縷春風,時刻讓身邊的人感到暖心和舒適。

做家長的,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高尚品格,即使將來成績不能名列前茅,至少也能受人尊敬、讚賞,生活得也會很愉快。

(韓:所謂規矩,就是做人的底線,有了規矩,才會有好的習慣,才會有好的性格,直至健全的人格,這也是修養的主線。)

怎樣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呢:

01 不嘲笑別人的缺點,尤其不能嘲笑別人的生理缺陷。

02 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

03 遵守規則和秩序。

04 不隨意打擾別人。

05 學會等待與分享。

06 犯了錯,就必須要道歉。





伊水緣


如果一個孩子不怕打又不怕罵,就是不學習的話,那說明我們已經對他沒有什麼辦法了。

我女兒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就是這樣的情況,總是被父母打罵,小傢伙調皮搗蛋我是從幼兒園一路看到讀小學的。他的父母處理方式就是,一旦老師投訴,拉回家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打,每次都這麼處理。結果就是,上了一年級,繼續重複以前的做法:調皮搗蛋-老師投訴-打罵-繼續調皮。

如果打罵沒有效果,說明我們不能再用老辦法來教育孩子了。可以考慮從這幾個方面來入手:

1、提升親子關係,你們的親子關係肯定需要提升,沒有好的親子關係,教育起孩子來會很辛苦效果也很差,這是前提。

提升的方法,從兩個方面來入手,一是每天陪孩子做親子共讀,親子共讀10分鐘,卻能帶來很明顯的效果;二是減少打罵的次數,直接不打罵你也難以做到,但我們可以逐步的減少,這一週每天都打,下一週減少到5天打罵,再下一週繼續減少。這樣你和孩子的關係就能好轉。

2、換個角度來看,既然打罵沒有用,我們可以改為鼓勵。

這樣的鼓勵不是那種抱有強烈目的鼓勵,比如,你要是好好寫作業,我就帶你去吃肯德基。像這種類型的,是交換。或者是說,你真棒,要是考試也能考100分就好了。像這樣的話,怎麼看都是不滿意希望孩子更好表現。

目的性太強,會被孩子一眼看破,人家不會陪你玩,我們的教育也就效果不佳了。

正確的做法是: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誇獎。而且不要來個轉折。比如,你今天寫作業比昨天有很大進步,媽媽看到你比昨天快了10分鐘,做得很好,媽媽很開心,非常棒哦!話說到這裡,可以了。你別再來一句:但是,你還是不夠認真。好,有這一句,前面的效果都歸零。

3、我們看待孩子的眼光,從原來的問題型,改變為優勢型。

什麼意思?就是原來在我們眼裡,這個孩子滿身缺點,能想到的都是缺點。但優點,猛一想的話,很多家長是第一時間想不起來孩子還有優點的,這個就是我們的思維慣性,總是盯著缺點看,缺點就被放大了,我們也就被蒙弊了。

現在我們學著,每天找到孩子做得好的一件事,讓我們感動的一件事,拿出來去表揚他,去鼓勵他。用正面的、積級的角度去看待他。沒過幾天,你會發現,原來孩子還有這麼多的閃光點,還有這麼多的優點。這些發現也會大大緩解你的焦慮與情緒,讓你無形中形成新的對待孩子的模式。

你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就像有魔力一般,孩子就會接收到,他就會往我們想要的方向改變和發展。

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說這麼多,你說學習呢?我的建議是,先別再提了,反正你現在對孩子影響力已經大打折扣,不妨先做好上面這三件事,再來逐步引導學習。有不清楚的,也可以私信與我交流。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庭爸談育兒


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大人的問題。

中午出去倒垃圾,樓底下站了一個五十幾歲的大媽,抱著個手機聊天,

她邊笑邊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怎麼管?


我默然走過。感覺時間好像紋絲沒動過。

多少年前的“老話兒”,一點沒變的傳承了下來。

被罵過被打過的孩子長大了,繼續用這種簡單粗暴有效的方式教育他們的下一代。

這個倔強的孩子,他在打罵聲中練就一副鋼筋鐵骨,估計孩子心中對他的父母,怨恨多過溫情,反抗多過順從。父母要求他做的,恰恰就是他偏偏不做的。

打死算了。

經常性的打罵孩子,就這兩個極端——暴躁或者抑鬱。內心恐懼、冷漠、抗拒。

父母偶爾的過激反應——對於孩子過份的行為的本能反應,是可以解釋的。

大多數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改正——畢竟父母那麼生氣了。

但是如果打罵孩子是常態,父母需要反省;不犯錯的小孩是沒有的,不區分犯錯的原因

一概拳打腳踢予以懲戒的父母,只會和孩子隔閡越來越深。

當孩子不怕捱打捱罵的時候,父母的話,他一定是一個字也聽不進去了。

不僅是如此對待父母,這個孩子也已經養成了如此對待出現在他的世界中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天生愛學習,觸發孩子的興趣是關鍵。

只“寒窗苦讀“四個字,足見學習之艱辛。

如果一個孩子對於學習沒有一點興趣,那麼每天去學校上學就無異於煎熬。

真的,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對於點亮了興趣的孩子,則在學習中感受到無限的樂趣,有如鳥之於天空、魚之於海河。

父母用打和罵“逼著”孩子學習,短期內或者可以奏效,但是長期看,還是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最為靠譜——孩子會主動的去學習。


陪伴孩子,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

孩子能有什麼感受?

有的。所有大人擁有的感受器,孩子都有。

大人說:我哪有時間陪他,上班那麼忙、下班那麼累,我回家還想著能休息一會兒呢。

好吧。

即便如此,當孩子拿著他不會的問題來求教的時候,不要罵他沒聽課不要罵他腦子笨,

耐心講給他聽行不行?當孩子幹了錯事,同學家長告狀老師點名批評的時候,一定請先聽一下自己孩子怎麼說,不偏袒自家孩子但是也不能製造“冤案”。

用一點時間,與孩子相處,知道他的愛好了解他的學業,探知他的內心。

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以說話的人。

當孩子接納父母的時候,他會願意聽父母的話。

他甚至會為了博取父母的開心和認可,願意好好的讀書學習。

孩子的世界,單純明淨。打和罵,終究不是辦法。

父母會老去,肌肉會萎縮;總有打不動他的時候。

-————————————————————————————

我是芯媽,和孩子共同成長;和家長共同探索孕育養兒之道。更多文章請關注【芯媽心語】


芯媽心語


這孩子一定很機靈,他肯定是試探完了家長的底線和章法,套路不了他。

孩子一般不怕打不怕罵的對象肯定是親人朋友,他都熟知底線,並且有這種心理的孩子,肯定是心靈受挫。

我的建議是和孩子開誠佈公的談談,是什麼讓他放棄學業,選擇恰當的時機很重要,如在他剛吃飽之後,睡意朦朧之時亦可,千萬不要在開飯前討論。

讓他說出原因,然後逐條和他一起解決。


漢儀大同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帶領另一個靈魂。

對孩子最沒有用的教育方法就是:發脾氣、講道理和刻意感動。

教育孩子是雙向的,你輸出,孩子接受。而打罵就是發脾氣的教育方法。其實一個家庭是什麼樣子,出來的孩子也是什麼樣子。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教育孩子是要給孩子需要的而不是給他你要的。打罵的方式表明了父母的情緒不穩定,那麼傳遞給孩子的也是他的情緒不穩定。

對於打罵無用不愛學習的孩子,家長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讓他看到自己學習的樣子,讓他看到生活不易的樣子。當他有了責任感,也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自然會產生新的改變。


芝麻辰小七


我的觀點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孩子不應該是被打罵了就得學習。學習是需要興趣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培養興趣。靠打罵催孩子學習,是沒有實際效果的,頂多孩子就是坐那裡,心在哪裡還不知道呢。

怎麼培養興趣?

看看孩子喜歡什麼,比如喜歡看動畫片,那麼有很多的學習性質的動畫片可以慢慢過度。

找到一個孩子自願主動學習的軟件慢慢引導。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只愛看動畫片和去遊樂場,現在喜歡學習英語,數學思維訓練課和識字,是每天都這麼學習。所以,興趣很重要。

有了興趣,還得有學習的動力,為什麼而學習,學習的東西有什麼用處。

當然,很多家長告訴孩子,好好學習是為了上大學,找個好工作,這也是一個理由,但是對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看到更具體的畫面,不如帶他出去轉轉,各行各業的選擇以及優缺點。還有網上有很多貧窮的連飯都吃不上的地方,沒有機會學習的,路上的乞丐這些都是好的例子,讓孩子去觀察生活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