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和負債為什麼會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

尋情迷糊


這涉及會計記賬的原理,個人對散戶負債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理解的,

資產、負債相互對立

資產、負債之所以相互對立,涉及會計原理“記賬衡等”。

我們可以看會計恆等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股東)權益

或者所有者(股東)權益也稱淨資產=資產-負債。

除了資產內部的變動(如用現金10萬購買存貨,貨幣資金減少10萬,存貨增加10萬,資產總額沒有變動)外,一項資產的增加必然導致負債或者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例如存貨增加了10萬,可能出現三種可能:

一是用現金等資產購買(或置換)其他資產,如客戶購買10萬沒錢付貨款,用10萬元的存貨抵賬,負債不會增加。

二是股東投入(可能是利得)資產,股東向公司投入10萬元的存貨,用於增加企業的註冊資本。不增加負債,增加股東權益。

三是公司購置資產,導致資產增加,而相應的對象沒有給付對方,即公司的負債增加。

除了一和二兩種情況之外,一項資產的增加必然導致一項負債的增加,或一項資產的減少,必然導致一項負債的減少。

這大概就是所說的資產和負債相互對立吧。

資產和負債的相互轉化

這點本人也理解得不是很透,從二個方面看資產和負債的相互轉化。

一是資產、負債的相互對立,同時也是資產負債的相互轉化過程(有點牽強)。

資產的變化影響負債的變化,或者說負債的變化,影響資產的變化,既資產增,負債增;資產減,負債減。即資產和負債的互相轉化。

二是一定條件資產和負債相互轉換

如公司承擔一項負債,目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收益,如果取得的收益為正,負債就變成了一項資產。賒購10萬商品,賣了20萬,10萬元的負債轉化為20萬的資產。

如公司承接一項資產,但是公司對這項資產的運用不當,產生大量的虧損和負債,相當於資產就變成了負債。建造的一條生產線,生產出大量不合格的企業,在建造生產線生產商品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負債,最終出現資不抵債的情形。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資產和負債相互轉換吧!


老楊會計


首先我們說說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它能給你不斷帶來收入,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它能減少你的資產。比如,我們消費,錢就從我們口袋流走,我們口袋的錢流走的越多,我們的資產就減少越多,最終導致資不抵債,當我們資產小於負債,那就是負資產。

資產主要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是指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包括資金、資源、產品、設備、裝置、廠房、等,總得來說,有形資產就是有一定實物形態的資產。無形資產是指擁有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商標品牌,專利,著作權,特許經營權、分銷渠道、重大客戶名單、個人品牌等。

負債主要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潤、其他應付、預提費用等。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等。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資產和負債是互相對立卻又互相依存的關係。有資產,就有負債;有負債,才有資產。而且,資產和負債的數值在會計報表上永遠是相等平衡的。目前全世界的會計記賬都統一使用複式記賬法。所謂複式記賬,就是指以資產與負債的平衡關係作為記賬基礎,對於每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必須同時記入兩個相應的會計科目中。這兩次記入的數字最後都會分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和負債方上。誰也不會多,誰也不會少,兩者相減等於0。

所以資產和負債會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的觀點是成立的。


陳先生談金融


債權人權益=負債(企業欠債權人) 資產=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兩個式子是一回事情,沒區別,就是措辭不同。

其實,負債可以理解為資產,因為負債科目對應的科目一般都是資產類帳戶,比如:向銀行短期貸款,借:短期借款,貸:銀行存款。

再比如:應付票據,也相當於短期貸款(註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教材有講解),一相負債即涉及資產類帳戶又涉及負債類帳戶,會計上的資產總計=負債+所有者權益,表示資產構成的情況,有多少資產是由負債構成的,有多少是所有者權益構成的。

企業的負債雖然是企業借的或欠的,但使用權在企業手中被欠方只是擁有者而已,並無使用權,只要負債沒清償,就表示資產沒減少,所以通過上訴分析負債可以理解為資產。

擴展資料

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指任何公司、機構和個人擁有的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

資產的分類很多,如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等。

簡單的說,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口袋裡錢的金額開個收據給別人。

根據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是指資產直接或間接導致資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來自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動。

帶來的經濟利益可以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或者是可以轉化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形式,或者是減少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出的形式。

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也不能再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資產作為一項資源,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具體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控制。

通常在判斷資產是否在時,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況下,雖然某些資產不為企業所擁有,即企業並不享用其所有權,但企業控制這些資產,同樣表明企業能夠從這些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只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資產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項,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例如,企業有購買某項存貨的意願或者計劃,但是購買行為尚未發生,就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能因此而確認存貨資產。



重遇飯


可以先用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從自己身上看一看,有哪些資產和負債。資產,就是已經擁有的對我們自身有價值的東西或者能創造價值的能力。就是能持續讓我們增值的那些東西。負債,就是讓你負擔的債務,對於個體,生病就是一種負債,租房是一種負債...

企業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

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有個平衡公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用這一平衡公式,表明業主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有義務和所有者對淨資產的要求權。

根據這個公式就很容易看出資產負債關係。一個公司的資產就是債務和所有者權益的總和。

資產就是業主能控制的經濟資源,包括負債。比方說公司要支付員工工資,這個時候員工就是公司的負債,同時員工是要創造價值的,那員工也是公司的資產。從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一個公司的發展狀況。適當負債能促進公司發展的,但是負債率太高就沒有了流動性,公司就不能健康發展。

比方說一個公司養了一批員工,他們都沒業績還得開工資,公司還得有房租,納稅,到期貸款,支付貸款利息等。公司肯定支持不下去的。可以把公式變一下看看:

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負債就是主體在某特定時期所承擔的義務。假設都是義務了,那公司就難以為繼了。

生活中的資產負債表

對於個人來說,一個家庭就好比一個公司。一樣也能列出一個表來看看家庭發展狀況。

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兩口子為買房貸了很多款,欠了很多錢。而他們控制的經濟資源,也就是資產,就是等於他們的房子加上他們的工資,如果每個月還房貸的錢遠遠大於或者等於他們的工資,那他們是很難生活的,對於養孩子什麼的就困難了。這是從發展角度看。

那麼如果沒負債,也不一定發展好。比如有的人就一直把資金攥手裡,不買房,不投資,外面是沒有負債,但是也錯失了發展機會。

總之,從企業財務方面來說,不能說資產和負債對立,而是要平衡。企業負債是資產的一部分,當然是可以轉化的。

要理解這裡的“資產”並不是我們平時感覺的淨資產。它代表主體所能控制的經濟資源,也就是目前掌握的生產資料。


滄海漁者


資產是企業投資者投入資本和對外負債的存在形式。其關係用公式表示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負債可以理解為資產,因為負債科目科目對應的科目一般都是資產類賬戶。因此二者其實是可以轉化的。

從會計上的資產負債表看,資產和負債分別填列在兩個不同的方向,從投資權益上看,資產代表企業已經擁有的財富值,負債代表企業即將減少的財富,二者是對立的關係。


稅收政策解讀


資產的另一面是負債

1、一車牛奶是資產,還是負債?

在大家看來,它顯然是資產。

但對廣義生產者(生產者、經銷商和零售商)而言,它卻有明顯的負債屬性。

原因如下:

I、牛奶有保質期,超出保質期,牛奶會失去價值。賣家已經為它支付的成本會打水漂。

II、牛奶要存儲,存儲要支付租金。租金是成本,成本的本質是負債。

III、牛奶在生產者手中有明顯的負債屬性,因此,急於脫手(負債)的生產者面對渠道幾乎沒有談判籌碼。因為生產者在邏輯上沒有談判的籌碼,所以只能不計成本的向渠道遞交投名狀,這是“渠道為王”的內在原因。

2、一個鋼廠,是資產,還是負債?

在大家看來,它顯然是資產。

但實際上,它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並不一定。

如果訂單充足,在支付各項成本之後,依然能夠產生利潤,它是資產。

反之如果訂單不足,在支付各項成本之後,會產生虧損,且這種虧損具有長期性,那麼,它看似是資產,實際則是一種負擔(負債)。

3、一套住宅,是資產,還是負債?

在大家看來,它顯然是資產。

但實際上,它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並不一定。

如果有人使用,它是資產。

但如果沒有人使用,持有人依然要為它支付維護、物業、取暖等費用,它本質是一種負債。

所以,資產和負債的關係是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


錢經王老五


資產;可以使錢流入你口袋的,被稱為資產

負債;使錢從你口袋流出的,被稱為負債

一目瞭然,流入與流出是直接對立關係,持續流入,即使小數目,會積少成多。如果擁有幾項持續流出的負債,會一步步走向破產邊緣。

資產與負債相互轉化;2015年首付15W,買入總價52W的房子。貸款期限為30年,每月需還款1600元左右。如果自住的話,這還不夠,因為你要裝修,每年要交物業費,還有水電暖以及房租維修費用,這是絕對意義上的負債。

假如買入後不久,裝修完畢,也不自住,正好有房租中介找到你,問要不要出租。給出的報價整套出租每月3000租金,仔細一算刨除所有費用,平均每月還能到手500元。此時的房產就屬於絕對意義上的負債。

資產與負債的轉化取決於它到底是給你賺錢,還是在不斷消耗你口袋裡的錢。



劉景好


資產和負債的確實會相互轉化,這和資產的用途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房子這個資產,如果用來自住的,那它每個月都會產生費用,水電,物業等,那它就是一個負債,如果房子用來出租,每個月都會有租金收入,那麼它就是資產。

比如汽車,如果自己開用來出行,每個月都會有費用,它也是負債,如果用來跑滴滴等,都會創造收入,那就是資產。

所以資產和負債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用途都會相互轉換。這也與資產和負債的定義有關係。


以凡君


我可以舉個例子,我們買入一套房產,是按揭形式買入的。首付40%了,我名下房產也就是資產增加了,但是債務也同樣增加了,所以他是賬戶對立又互相轉化。同理,假如購買了一批設備,這批設備對於購買人來說就是資產,而購入這批資產時並沒有付清款項,這樣就有形成了負債,這樣資產增加了同時負債也增加了,這是簡單的理解資產和負債的對立和轉化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