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王家卫这个名字一说出口,自带一种文艺情节,作为文艺青年的豆瓣影评清单里常年躺着的一个人物,外界对他的评价隐隐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爱者为之痴痴欲狂,看他电影宛若喝了维他柠檬茶,爽过嗑大麻。


不屑者认为王家卫电影有着固定的装逼格式,无非就是孤独的放逐者加上内心情绪化的独白以及独特的镜头语言,营造出“王家卫”的范式,总也跳脱不开这三板斧。


但这三板斧却总是出人意料的好用。


无论外界对于王家卫有何观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了王家卫的地球依旧转,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少了一种看待美的观感。


01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的处女作,不论你是否看过这部电影,有一个表情包总会萦绕在你心头,在特定的时刻脱口而出,那就是张学友饰演的乌蝇哥,神态凶狠说出的那一句“食屎啦你”。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旺角卡门》有明显的剧本痕迹,属于中规中矩的黑帮片,但里面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阿华为了乌蝇甘愿赴死的深厚情谊,而是萦绕在底层混混身上那种强烈的孤独。

也正是这种孤独使王家卫初露头角。

阿华和表妹阿娥的爱情就像是《罗马假日》当中的公主与落魄记者之间的爱情,只有在特定时刻、特定场景才能激发,除此之外,两人人生轨迹无法并行,注定无疾而终。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阿华的孤独在于他黑帮生活的不确定性,一开始鲜血和暴力能使男性荷尔蒙迸发,久而久之,他厌倦了无尽的漂泊。

王家卫镜头中的人物始终和世界存在一层疏淡的透明隔膜,放逐在自己世界不断沉沦,带着一种强烈的自恋和自我满足。

《阿飞正传》中的旭仔就是如此,他游离于良家妇女苏丽珍和妓女露露之间,看似多情实则无情。


片中旭仔就着音乐,在狭窄逼仄的房间中跳着曼波舞,自我陶醉。

此时他身上带着嬉皮士般的性感,这种性感和《春光乍现》当中何宝荣和黎耀辉之间的那段探戈表达的性感完全不一样,它是自我的、封闭的。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饰演警察的刘德华是一开始决定的男主角,正式开拍后,张国荣饰演的旭仔深深吸引住王家卫藏在墨镜后面的目光,这个一向任性随意的导演立马决定将戏份倾斜给旭仔,拉警察做陪衬。

于是有了后来的《阿飞正传》,使得“阿飞”成为香港社会的独特意象,成了香港回归前香港市民心态的写照:

迷茫的找寻自己的根。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旭仔这句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写照,其实也是王家卫的内心独白。


02


王家卫1958年出生于上海,五岁跟随父母南下香港,漂泊是他人生避不开的一个主题,他的父亲是个海员,整日和大海打着交道,留下自己和母亲在香港相依为命。

所以在《阿飞正传》里,旭仔是香港人,养母却操着一口上海话,吴侬软语与粤语的对碰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他潜意识中将自己代入旭仔,表达他对于失根的感受。

《阿飞正传》口碑尚佳但票房惨淡,这一把豪赌虽让影之杰公司输了个精光,却让王家卫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在当年的金像奖上一举横扫“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

自此,王家卫这个墨镜酷男形成了许多影迷心头的白月光。

王家卫嘴上说着“感谢邓光荣先生(影之杰公司的老板)对《阿飞正传》义无反顾的支持,”另一边却和刘镇伟一起创立泽东电影制作公司,投入到了新电影的创作中。

自己掌握节奏,天马行空拍东西的感觉真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王家卫和刘镇伟合作做公司非常互补。

王家卫那都不叫拍电影,那叫熬电影。

刘镇伟作为导演的风格就是雷厉风行,唯快不破。

《东邪西毒》拍摄周期将近两年,搞笑姐妹篇《东成西就》27天搞定贺岁档上映;古惑仔系列在94年半年三部,《东邪西毒》终于上映了;《无间道》拍了两个月不到,《一代宗师》十年磨一剑……唯一一次王家卫赶上了刘镇伟速度的就是《重庆森林》,两个月创造出让昆汀·塔伦蒂诺惊叹的作品。


《重庆森林》就像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匆忙交上去的作业,结果广受好评,王菲凭此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提名,梁朝伟又捧回了一座金马奖杯,而王家卫也因此获得国际瞩目。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90年代对王家卫来说就像蛇衔尾一般,开始即是结束,结束也是开始,没有任何改变。

电影始终围绕着梁朝伟、张曼玉、张国荣等明星展开瞋痴爱怨的故事,班底还是金牌摄影杜可风,剪辑加美编张叔平这一班老伙计,电影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收紧的,含蓄的。

在风格上呈现出“套路”,容易让挑剔的观众感到视觉疲劳。


所以我们能看到作为《重庆森林》中最后一个故事独立制成的《堕落天使》反响不佳,可是00年的《花样年华》让我们看见,王家卫还有故事可以讲,并且讲的很好。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花样年华》在香港营造出一种老上海韵味,狭长的弄堂楼梯、张曼玉摇曳的旗袍下摆甚至是金雀餐厅里的绿茶杯,就像电影中的画外音: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我们隔着荧屏这块“积着灰尘的旧玻璃”,隔着王家卫的墨镜,穿过玻璃直达《花样年华》的故事。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就电影浅层而言,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是纯粹的柏拉图关系,在一个道德层面两者配偶出轨的大前提下,观众对两人的暧昧秉持理解支持态度。

王家卫在电影上映前也犹豫过是否添加性爱镜头,但出于观众视角的考虑,维持克制的镜头表达语言,含蓄指出两人的亲密关系。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苏丽珍和弗朗西斯卡都面临过这个充满诱惑力的选择,可是她们都没有出走婚姻,对于渴求爱情能有happy ending 的观众来说,听上去走了也不错。但不离开才是对一段感情的升华,超脱朝朝暮暮、柴米油盐的羁绊,将瞬间化为永恒,隽永而真挚。

《2046》是《花样年华》的续集,但我不愿用这样的想法想它,让《花样年华》就此停在梁朝伟像树洞倾诉的那一刻,不是更加完美吗?

03

墨镜是王家卫的buff,套上墨镜后,王家卫就是最能折磨人的片场掌控者,为了追求电影效果无所不用其极,堪比黑泽天皇。

关于他的墨镜有三个说法,一者说王家卫深受欧洲新浪潮电影风格的影响,崇拜戈达尔等新浪潮电影大师,为了表达致敬,一直带着墨镜。


另一种说法是王家卫眼睛一直不太好,在《旺角卡门》拍摄期间因为熬夜剪片子把眼睛熬出毛病,去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带墨镜缓解用眼疲劳,避免强光直射,所以才在采访等公众场合带墨镜。

最后一种说法有种小说色彩,被第一任女朋友甩掉的王家卫和朋友到酒吧买醉,和朋友吹水打赌,待会在他们视线中无论是谁,第一个踏入酒吧,王家卫就去追她。结果踏入酒吧的是戴着墨镜的陈以靳,他未来的妻子。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墨镜就是定情信物,所以去哪都不摘下它。

这三种说法何为真何为假我并不知晓。

但我觉得,久而久之,墨镜成了王家卫对外形象的一部分,成了传达信息的另一种语言。

正如他面对记者提问时的回答:“我相信这个就像你的制服一样,上班的时候穿这个东西,下班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些自己空间,比如我出去和孩子们、家人一起时,就不需要这个东西。因为基本上人家不会知道这个事。”

墨镜成了仪式感的一部分,带上墨镜他是王家卫导演,可以淡定地坐在片场指挥演员再来一遍。

脱掉墨镜后,他才是王家卫本人,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自如不受名利桎梏。


我很奇怪的是,电影中那些男男女女复杂的爱情其实他都没有经历过,为什么能拍出那种效果?

他的墨镜底下似乎藏着一个内敛而丰富的世界。它很吸引人,精致而苍凉。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跟随那一个个破碎的镜头,感受那些如诗一般沁入心灵的台词,沉浸在一种王氏氛围,想象着我们没有经历过的60年代的香港,想象着那混乱拥挤但又雍容华贵的气息。

或许这就是天才……

借用《阿飞正传》里的一句话作结: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之前的一分钟,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由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朋友们,再会。


华语电影绝不能缺少了这个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