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見到的真實的農村是什麼樣的?

洺曉溪農產品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所見到的真實的農村現在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好。農民勞動很辛苦,賺錢也不容易,年輕人很多選擇出去打工,老人們還在田地裡幹活,有的做個小買賣賺個零花錢補貼家用,真心希望農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果果奶奶7069


我本是一城市市民,退休後我回到生我養我長大的故鄉——湘北農村的一個山區小鎮生活。這裡水好,空氣好,親情很濃,所以住了四年後,我決心在這裡養老,並最終在這裡塵歸故土。這裡本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但2019年終於脫貧。

因為從小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所以我更多的是記憶兒時,與過去比,小時我們紅薯絲話也吃不飽,餓肚子的往事讓我永生難忘。但現在吃飯巳不是一個事,家家一年到頭白米飯。富裕後的鄉親們吃得比城裡還要講究,飼料肉,飼料魚,飼料蛋不吃或很少吃,一定要吃白己喂的雞鴨,自己家喂大的豬,自己塘裡養的魚。住的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耬房,有的家有三四層,並且正在別墅化。一家有房最少十間以上,廚房廁所之大,僅此一項,會讓城裡人眼紅。大約百分之五十以上家庭都已購車。

當然這一切卻是他們辛勤勞動得來的。為了富裕,有不少鄉親終年在外打工,他們能吃苦,能勞動,也能忍讓。

這就是我看到的真實農村。當然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孩子的教育問題等。但只要有良心,人們還是會發現,與四十年前相比,他們確實富裕了許多,我衷心祝願他們越來越好。


天嶽樵子


按我等窮人的侷限想法,要是到了一定年紀,攢夠錢且子女幸福,肯定就放開手腳玩耍,乾乾跟自己小愛好相關的事情。事實上,很多上年紀的人總是閒不住,明明家裡不少錢,子女也孝順,硬要自己找“不賺錢”的事情做做。

我們項目部有六個簽約勞動合同的雜工,專門負責幹一些雜活,他們也基本什麼活都能幹。但是錢不多,一個月也就兩三千,相比於辛苦程度,這點錢就更顯得少的可憐。

這六個人,四女兩男,年齡在四十多到六十歲之間,和工地其他工人並無甚不同。但因為他們直接歸屬我們部門負責,跟他們的接觸時間長,所以瞭解也就多一點。

有兩個大姐,年紀小一點,家裡孩子比我還小几歲。臉被曬得黝黑,再加上操勞,生出了皺紋,僅從外表並不能立刻辨認出年紀。大約家裡條件不太好,出來做這個補貼家用。按她們的說法,其他的事情不會做,就只能出力氣做做零工,雖然錢不是太多,但總歸是收入,比整日蹲在家裡支出的好。

另外一個阿姨和大伯情況很像。家裡還算殷實,孩子也長大成人,不再需要他們出錢。只不過閒不住,年輕時候習慣忙碌了,一下子停下來心裡著急,一定要找個事情做做才踏實。這掙來的錢,他們自己也不怎麼用,給孩子們又被拒絕,就一直存著,說總會有急用的。

最有趣的人,是一個留著短髮的阿姨,她喜歡“偷奸耍滑”。並不是說她喜歡偷懶,反而是這個人最機靈,有些活兒那樣做著累,就給我打報告,問我能不能改變個方式。我一看不是什麼要緊的,偶爾會通融下,她就笑嘻嘻地感謝我。而且,她只聽我們部門幾個人的安排,其他人想讓她做啥事,就說是我們幾個安排好的,死活不肯。有一天領導臨時讓她做個什麼事情,她也說是我們不讓她聽別人的安排,被領導打電話說一頓的我,哭笑不得。她都是當外婆的人了,外孫已經十歲,卻還像個“老頑童”一樣。說起她的外孫,阿姨難得有些傷心起來,她說自己曾經有個兒子,十二歲在河裡淹死了,正常成長的話,現在也三十幾歲了。大約阿姨停下來就寂寞吧,兒子早就不在,女兒女婿工作很忙,小外孫又只顧玩遊戲,反而是到工地和我們聊天比較有趣。

還有個戴眼鏡的大哥,大家都叫他“眼鏡兒”,估計是這六個人裡最有錢的。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縣城買了幾套房子,本來可以安逸的做個包租公,安安心心收租就好,也要到工地來幹活。這個人最愛講葷段子,而且講的十分巧妙,也不生硬,女同志也會聽得哈哈大笑。自認讀了幾年書的我,論講葷段子方面的功力,我是自愧不如。不光是講葷段子厲害,幹活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做出了一定名氣,哪裡有了棘手的“任務”,人家一定會點名要他去。我問他為什麼不在家享受,他說出來做事才是享受,呆呆地坐那裡,屁股都能生繭子咯。

嚯,聽他們這樣一說,大約我到了那樣的年紀,也是閒不住的。





開懷大笑大狐狸


每個人對於農村都有不同的視角,比如在農村生活的人看待農村,從農村走出去的人看農村,城裡人看農村。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下面就以我的視角去談談我所瞭解的農村吧。

我老家在四川簡陽市,記得小的時候,老家的物產非常豐富,小麥、水稻、玉米、紅薯、各種豆類瓜果、各種應季蔬菜應有盡有。成都平原以東,翻過龍泉山脈就是我的家鄉,這裡四季分明,地形主要以丘陵為主,先輩們能在這裡世代延續,離不開這片土地的功勞。當然這裡沒有平原地區種植的天熱優勢,土地零散,一塊地只有1畝甚至是幾分,地勢低一些的作田,高一些的作土,山上除了林地,能利用、能開墾的都種上了莊稼。所以在我小的時候,農民的在我眼裡的形象經常是肩上一根扁擔,要麼是一挑玉米,要麼是一挑紅薯,要麼是一挑糞水,反正就靠肩挑背託完成一年的春耕秋收,當然這也是一場關於生存的挑戰。

後來,90年代末期,老家有很多人開始外出打工,有到新疆去撿棉花的,有到山西挖煤的,有的去了北上廣深,有的去了江浙地區。出遠門、坐火車、寫信寄錢、回家成為了老家農村的熱詞。牛仔包、喇叭褲、金耳環、墨鏡、傳呼機在老家相繼登場,農村人對自己的認知似乎也在發生改變,原來我們可以不用只依靠那些土地,這個世界很大,有太多新的生存方式。

10年後,有很多打工多年的同鄉開始回到家鄉,有些是年紀大了,拼不動了,有的是看著別人都回了,為了尋找歸宿感也就回來了。大多數人都有了一些積累,在村裡蓋上了新房,買了車,還有體力的在附近做些零工,承包一些小工程。因為老家隔成都較近,近兩年老家種各種蔬菜的人挺多,隔三差五的專門有車到村裡收,聽說一年有兩三萬的收入。

所以,時代在改變,農村的面貌也在發生著變化,農村在融入城市,融入產業,農村也會有全新的生活方式。


牧春小哥


春節之前來到了老婆的家鄉宣威市龍場鎮 一個偏僻的小山村, 周圍都是大山包圍,距離縣城60多公里、 距離鄉鎮政府十公里, 進村的道路都是土路, 通信很微弱。 我的聯通卡直接沒有信號, 打個電話很費勁要爬到山頂,沒有通信的地方就好像進入了原始的部落。 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 我的認證時間很快就要過期,今天上到山頂來回答頭條的認證!





一粒塵沙194858605


我自身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於農村再熟悉不過了,農忙的時候大家都是擼起袖子加油幹農活,像現在冬季了,農閒了,鄉里鄉親的就聚在一起聊天,聚會喝酒,比起在喧囂的城裡一年四季的打拼,他們那才叫做生活,悠然自得。現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家附近的照片:


瀘州阿楊


我一直在農村,現狀甚憂的是打工的外出爭了錢去城裡去了。原來我們鄉五十多個小學校,現只有十多個了。每校還只有幾十個學生。有的班只有三五個學生,所以有的就把孩子送往幾十裡的城裡讀書,還每天接送,父母都很累。可私立學校學費高,每年一二萬。還人滿為患。公立學校越來越少了。農村拋荒的田也多了,幹一季稻田賺不到五百元每畝。一百一十元100斤都沒人要,只有六七十多歲的老人種田。


用戶名閒逸先生


我所見到的真實的農村。陝北延安,那是在。1968年。我下鄉插隊的時候,當時的農村農民的生活都很貧困。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副業,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白麵饅頭和麵條。幾乎天天喝棒渣粥。夏天和秋天還能吃上點青菜。春天和冬天根本吃不上菜。因為那邊天氣特別冷。只能每天吃鹹菜白蘿蔔,辣椒麵拌鹹鹽。這樣的生活一直堅持到我工作以後。現在的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都好了。


梅奶奶7怎麼照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的生活

  有許多人都說到農村的賭博問題,的確,我們那裡也很多,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人掙了錢回去之後,就聚在一起賭。賭的很厲害,有的人能把一年在外面掙的錢都輸掉。各種賭博的方式都有,甚至婦女老人都參加,從擲骰子,到麻將、牌九、鬥地主、炸金花。

  

  說到賭博,就不得不提抓賭問題。我們鎮上的派出所,簡直就把抓賭當成了一種創收方式。無論是賭多大的(就連五角、一元、兩元金額的擲骰子也抓,我老媽有一年冬天就因為擲骰子,而被抓了一次),是在賭的還是在旁邊圍觀的,統統抓進去,然後通知家裡拿錢贖人,這簡直就是違法,但這麼多年來一直是這樣。當然,若是有點關係的,打聲招呼,就沒事,也不敢抓。

  

  農村的假貨問題。中秋回家的一次,我在村子的商店買了一瓶可口可樂,竟然是假的。據我回去的同學說,村裡的店就連牙膏,洗衣粉都是假的。我父親說年前我們村一戶人家辦喜事,用的菸酒都是假的。村上的人現在都懶了,連饅頭都懶的自己蒸(我們那裡是以麵食為主),村裡的小店裡,啥都有。從饅頭到日常用品,肉類瓜果蔬菜,桶裝的飲用水,還代衝煤氣,代繳電話費。這次回家,聽說隔壁有個村,還開了一個超市(對,自選超市,微型家樂福,現代化的在農村的在地化例證)

  

  兩個人命不值錢的例子。其一,是我們後面村的一個老人,念過私塾,寫得一手不錯的毛筆字,會算命測字打卦,懂一點孔孟之書。經常在趕集的時候,去鎮子上給人算命,雖然八十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幾年前的時候,有一次在去上集的路上,被一輛摩托車撞了,然後死了。最後,兩傢俬了,肇事者賠償了1萬塊錢。回家,我問父親,怎麼才這麼少的錢,我爸說“他都八十多歲了,還能活幾年?”——生命的價值,是用年齡來衡量的。

  

  去年,在距離我家不遠的一個村上,一個女的,年齡是60多歲,去村裡的醫務所打針。針頭還沒拔出來,人就死了。這明顯屬於醫療事故。最後,賠償了4萬5千元私了此事。

  

  試想這兩件事,若放到城市,會怎樣處理?

  

  農村的生活,似乎仍然處於一種自然的狀態。在後現代與中世紀之間夾雜,像一條沒有目的的河流,恣肆地奔放,誰都不知道終究要流到哪裡,當然,作為農民的他們,也從來不會去關心這些。





農村大貓


我是九十年代初就離開了農村,三年前老人身體不好,就回來照顧老人,回來後感覺變化很大,各方面都有了提升,房子蓋的很漂亮,幾乎家家有汽車,家裡都安上了沖水是馬桶,地面也都是貼瓷磚,大街上的村村通,戶戶通路面也硬化的很好,村裡還有專職環衛工,處處一片新面貌!個人素質也提高了,平時很少看見打架鬥毆的,一片安居樂業,祥和的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