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詩句本身來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現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意境?

Lin林152535


表達是作者政治失意,仕途渺茫,抱負無法實現,理想無人理解孤獨心境,所以用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跡末,表面寫實:背景宏大__千山,萬徑;荒涼景像__鳥飛絕,人跡末;社會衰敗__奸人當道,正義得不到伸張,社會腐敗,民不聊生;山上無鳥,路上無人,水上無船,水中無魚。深處是反映的作者無法實現人生抱負時孤獨,絕望,憤怒和無助的心情__孤舟,獨釣,在寒冷的江面上,一人去欣賞幽靜,淒涼的景色,釣魚不是目的,追求潔白無瑕空間,一塵不染的世界,卓而不群,挫折不屈,孤而不哀的君子之道,看似處處孤,景景絕,潔淨的雪讓一切塵埃,汙物,醜陋全無,雪的世界正好切合__寒江雪。這是五言絕句的精品,千古絕唱,寫山是山,寫山非山,寫山還是山的境界!

一點拙見,請指正!


天山俠客32


超然世外遠紅塵,

獨釣寒江靜吾心。

莫道深山人寂寞,

千年之後有知音。








費玉山905


僅以詩句本身來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現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意境?

柳宗元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江雪》,一直被後世認為是最孤獨的唐詩,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極為傷感。那麼詩人為何會如此傷感,這就要說到他的人生經歷。其實少年時代的柳宗元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出身高貴,當時的河東柳氏,那是名門望族。柳宗元正是來自於河東柳氏,所以他也順理成章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過他後來的人生之路又是走得極為艱辛,由於參與了“永貞革新”,不僅官職被一擼到底,還被貶到了湖南的永州。


“永貞革新”之所以會失敗,主要還是當時宦官的權力太大,已經凌駕於皇權之上,同時各地的潘鎮割據。最終導致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無法進行下去,參與改革的這些人士,要麼被殺,要麼就被貶。柳宗元正是其中的骨幹成員,自然是首當其衝,遭受到了打壓和排擠。

稍稍瞭解了這一段歷史之後,我們再來讀《江雪》這首詩,那麼就會有全新的體現,也能夠理解詩人當時內心的處境。正是由於空有一身抱負,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是無能為力,這也使得詩人內心極為傷感,從而才創作出了這麼一首孤獨的詩作。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們僅從字面上來看,那就能夠感受到詩作中本身所傳遞出來的那種孤獨之感,而且這個時候的詩人極為憂愁,被貶到了偏遠的湖南,這也就意味著,再也無法回到中原,人生就此陷入了困境。才使得他骨子裡悲痛不已,寫得也就無比的傷感。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兩句所表現出來的意境,那就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孤獨,那位在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正是詩人自己。他一個人坐在小船上獨自垂釣,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在他的身上,使得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所以我個人一直把這兩句解讀為孤獨,只有一個孤獨的人,才能夠寫出這種孤獨的作品。

柳宗元流傳下來的詩作有很多,但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還是這首《江雪》,通篇寫得極為孤獨,也無比的傷感。從這首詩中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人生的態度,還有在現實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無奈。人生再不復從前,自己也不可能回到長安,一切都化為了烏有。這也使得詩人內心百感交集,寫得自然也就很傷感。


品詩讀詞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全詩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大雪天氣裡,千山之上飛鳥都絕跡了,每一條小路上都沒有人走過的痕跡。一葉小舟孤零零地飄蕩在江面上,一個老翁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獨坐在小舟之上垂釣,只有冷冰冰的江面上和漫山遍野的積雪與他相伴。

面對唐朝末年的政局混亂,不忍心看著唐朝一天一天沒落。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但是這一運動遭到了保守勢力和宦官集團的聯合攻擊,他們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集團成員都遭到貶官、流放、入獄……柳宗元被貶到了當時有“南荒”之稱的永州(當然今天的永州很繁華咯),做了永州司馬,流放十年。

一、詩詞鑑賞。

作者寫這首五絕詩時,正是他被貶永州,內心苦悶而又不甘之時。前兩句,用“千山”、“萬徑”展示了背景的宏大,用“鳥飛絕”、“人蹤滅”,展現了在宏大背景下的那種淒涼、絕對的寂靜、毫無生機的死寂場景。

緊接著,作者筆鋒一轉,用“孤舟”、“獨釣”,與“千山”、“萬徑”做了強烈的對比,一個是宏大,一個是微觀的一個點,更顯出孤獨,反而使人有了動的感覺。

“蓑笠翁”、“寒江雪”,又是對比,一個是近景的人,一個是遠景的寒江落雪,又將人拉回了遠處看“蓑笠翁”“獨釣”,給人留著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二、詩詞意境。

這首五絕詩,作者通過多種手法,給人留下了強烈的感官效果,動中有靜,遠近結合,更加襯托出“蓑笠翁”的孤獨、不屈、不畏艱險和困難,堅守自己信念的勇氣,面對惡劣環境,已是“人蹤滅”,但,“蓑笠翁”卻在“獨釣”,充分展現了那份堅守與不屈不撓的毅力,也有一份悲壯。

釣到的結果,自然不是魚,這種環境下,魚都沒了,只釣到了“雪”,雪是潔白的,也代表了聖潔;你也可以理解為代表了一無所得,雖然聖潔,但存不住,轉眼即化,消失殆盡。寓意了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就是再勇敢、再不屈、再堅持也是無功而返,不會有什麼結果。襯托出了作者的那種無奈和悲壯之心。

三、結束語。

這首千古絕句,是詩詞中的佳品,值得借鑑與學習。由於水平有限,解讀難免有不妥之處,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互動,或者關注我相互交流探討學習,共同提高詩詞鑑賞能力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Oo山爸oO


我認為,單獨拎出這兩句詩來說意境是不完美的,感覺好像被人生生的掰去了一大半,咯的慌。所以我還是從整首詩出發,來跟大家分享詩句本身所表達出來的意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此詩誦讀下來,短短二十個字,字字珠璣,其一字一句雖然寒氣逼人,卻也晶瑩圓潤。在我們眼前呈現了一副遼闊蒼茫的雪景,可是,沒有哪位讀者會認為這僅僅是一副純粹的雪景吧。作者通過方位的騰挪變幻,通過“千、絕”,“萬、滅”,“孤”、“獨”這幾個字,讓我們感受了其滿腔蒼涼孤寂的心境。

1,

詩歌跟畫畫不一樣,畫作呈現的圖景更直觀,而詩作所描寫的畫面要通過讀者的想象之後才能進行二次呈現。也因為如此,其蘊含的情感更豐富,能給讀者強烈的代入感, 這首《江雪》就是如此。

作者用“千山”、“萬徑”為我們勾畫了一個非常遼闊的空間。一眼望去,這千山萬徑之上都是茫茫的天空和皚皚白雪,偶有灰色的樹枝和石頭點綴。在天地一色中,“鳥飛絕”、“人蹤滅”,好像時光被定格在這一刻。

既然山上沒有鳥兒,路上沒有行人,那作者為什麼還要浪費筆墨把它們呈現出來呢?無他,因為它們曾經存在過,又消失了。好比佛家所言一切皆空是建立在有一切的基礎上的,如果從來沒有存在過又怎麼能說空呢?


當喧囂落幕,繁華褪盡,留下的必然是惆悵和蒼涼。


2,

在仰望蒼茫的天地之後,我們把目光收回來,於是寒江之上的一葉孤舟映入眼簾,在這孤舟之上,還有一個穿著蓑衣的釣叟。

在這寒江之上的孤舟和老人,周圍似乎環繞著一種氣場,充斥這個氣場的是孤寂、是不甘、是倔強、是執著。他不是聖人,不能餐風飲露,他需要裹腹的食物,需要禦寒的衣服,他是跟我們一樣的凡夫俗子。


或許他跟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哥一樣,與兇猛的大魚搏鬥,和咆哮的大海爭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孤寂的悲壯。

綜上所述, 柳宗元以他高超的藝術手法,融合自己的人生感受,寥寥數筆,為我們呈現了這首千古絕唱。在他勾勒的世界裡,萬籟俱寂、蒼涼孤寂,雖然寒氣逼人,卻也晶瑩圓潤。我們從這首詩的背後看到的是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孤傲挺立的偉人。


文小白讀書


答:

完全拋開了所有的世俗雜念,不受任何的外界騷擾,一心一意地在這個“唯我”的世界裡,能安安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垂釣!此詩景象幽僻、悽靜,孤零零的感覺。皆稱是最孤獨的古詩之一,用雪的世界襯托出漁翁純潔清靜的心靈,似超凡脫俗的世外仙翁。從而展現出來的就是:孤獨也是一種美麗的境界!


樂遊聞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用戶2911097889234744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它創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孤”與“獨”顯示作者遠離塵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徵。採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塗,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詩人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記錄孤舟老翁垂釣的畫面,是一幅生動的寒江獨釣圖。








東城逸家1223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全詩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大雪天氣裡,千山之上飛鳥都絕跡了,每一條小路上都沒有人走過的痕跡。一葉小舟孤零零地飄蕩在江面上,一個老翁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獨坐在小舟之上垂釣,只有冷冰冰的江面上和漫山遍野的積雪與他相伴。

面對唐朝末年的政局混亂,不忍心看著唐朝一天一天沒落。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但是這一運動遭到了保守勢力和宦官集團的聯合攻擊,他們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集團成員都遭到貶官、流放、入獄……柳宗元被貶到了當時有“南荒”之稱的永州(當然今天的永州很繁華咯),做了永州司馬,流放十年。

當時的永州,生存環境非常險惡,條件非常艱苦,但是這些都沒有把他打垮,在這期間他反而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他把他人生的理想、志趣通過作品體現出來。《捕蛇者說》,《永州八記》等,這首《江雪》就是這個時期的一首山水小令。

瞭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首詩表現出的意境了,這是作者想象出的一幅畫面:到處都是雪,甚至連江面上都是雪。雪本來一落到江面上就會化成水,但是作者卻說“寒江雪”,用來增強語言的張力,表明除了雪,什麼都沒有。一位老翁卻獨自出現在這裡垂釣,除了能釣到“寒江雪”,還能釣到什麼呢?老翁的清高、孤傲、幽憤、不與世俗合汙、不伴人間煙火……與此時的柳宗元多麼相似啊!


一隻小杜鵑


這兩句詩出自柳宗元的《江雪》一詩,表達的是一種孤獨的致高境界。

原詩為: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約寒江雪。

這首詩的畫面感極強,僅僅20個字,便勾勒出一幅蒼涼的畫面。雪花飄飄,好多山上的鳥兒都不見了,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見了人的行蹤。空曠的偌大世界裡,只有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在雪中垂釣。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詩文寫得好,而且還是思想家,和社會實踐家,他因積極參與變法而遭貶。在永州期間,他寫的《捕蛇者說》一文,亦成名篇,文中的持的政見為後人所稱道,“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他的這一感嘆是他政見敏感的具體體現。

大思想家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是孤獨的,而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身雖在此世,思想卻馳騁在另一個世界中。他在自已構築的另一個精袖世界裡,可以與自己的靈魂對話,與理想共舞,活出一個瀟瀟灑灑的人生來。

《江雪》這首詩,就是柳宗元為自己這位曠世未有的孤獨者所畫的一幅自畫像。表達的是蒼涼而幽遠的意境,而雪中獨釣,更隱含著這位精神的守望者堅韌與豁達。

雪中垂釣,並非為魚,他釣的是自己的理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