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按照傳統習俗過春節嗎?如:打掃衛生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

礦業青山


當然還是傳統過春節咯,挺好的,小時候喜歡過年,長大了還是喜歡過年!





AA黃花魚


謝邀:我還是喜歡按老傳統過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爺,灶奶奶,臘月二十四除塵,把家中裡裡外外徹底大掃一遍,窗子擦得窗明寂靜,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臘月二十五,二十六,親朋好友團拜,二十七,購年貨買雞,買魚,買羊肉,豬肉,牛肉,二十八去買菜,二十九去煮肉,大年三十去祭祖,給祖宗送錢送年貨,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也過一個豐盛的年,然後貼窗花,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給小孩換新衣服,除夕晚上給孩子壓歲錢,初一早上吃餃子,一切都按老傳統辦。









張風琰


如果回老家過年就是傳統習俗過年,可惜在城裡沒有那種氣氛。而且父母不在了,找不回那種溫暖的年氣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童年的回憶!


我家是滿族人,雖在河北北部,卻保留著東北的習俗,畢竟都是從那邊過來的!一個村莊百十來戶都是一個宗族,有什麼事幾乎都是共享的。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富裕,每天都是吃著棒子餑餑,高粱米飯。只有過年或來客了,《東北客字讀三聲qie》才吃細糧!

臘月要準備一個正月的食物!首先是做黏面的餑餑,和年豆包差不多,只是個頭比較大。裡面分兩種餡,一種是爬豆的,一種是蘿蔔絲肉渣的。嬸子大娘都來幫忙,包一天整整兩大缸。大家輪流包,家家戶戶都準備。



然後用石磨磨豆腐,弄好幾桶,磨半天。燒豆漿挑豆皮喝豆腐腦,村裡誰來誰喝。最後用大圓扁壓豆腐,留一半,剩一半放外面凍豆腐,天氣冷,一夜就好。


年根就殺豬,男的殺,女的幫忙做殺豬菜。村裡人都來吃,很是熱鬧。連著買年貨,貼對聯,祭祖,吃年夜飯,一件件進行著。

春節早上起來,放鞭炮吃餃子,全家一起去拜年,看秧歌,做遊戲,熱熱鬧鬧過新年。一切都是快樂的源泉,想念而不能忘!有相同經歷的家人們,歡迎留言!


錦繡影視


從主觀願望還是很喜歡按照傳統習俗過年的,例如備好年貨有利於過年全家吃和春節期間探親訪友用。

尤其是臘鴨臘腸更加要準備多一些,因為同事朋友來訪,就算等不到吃飯時候都可以提前先蒸個臘味喝酒送酒用,做到一邊聊天一邊吃臘味一邊喝酒多愜意啊!

到了年三十晚飯後守歲點“長明燈”還是繼續進行下去的,而年初一和新春期間還是照樣給小孩子紅包以圖個“利是大吉”。

年前打掃衛生這是不變的定律一定要做的,搞乾淨一些不但對自己看到舒服,親戚朋友來到也都給人一種禮貌一一覺得新春的舒服。

至於提到放鞭炮貼春聯方面就免了,因為政府有要求不準燃放以防出現火警,貼春聯是過去農村兒時的年味,現在住進城市了也就少了這方面的延續。

不管怎樣,每當過年時候過來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起童年時的年味,即使今非昔比,想想也是一種甜蜜快樂的!


溪叔夜話


傳統習俗過春節才有年味

不知道是我骨子裡住著一個老人還是生在小地方或者是被爸媽感染的,從小我就是聽著這樣的歌謠長大的。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所以你讓我旅行過年也許經濟條件還不允許吧,覺得那樣離開父母身邊和老公孩子去旅行好對不住父母,忙活一年,就想團團圓圓的,一家人在一起。

新年新氣象,打掃衛生,必不可少,就算不過年你也要保持家裡乾淨不是嗎!守歲不就是看春晚過了十二點才能睡覺嗎,怎麼你平常都一兩點睡覺,過年了你突然想睡覺了,腦子怎麼了嗎,我有藥你要嗎?大城市的人過年都得找個地方放鞭炮,我這一小鄉鎮的隨便放,我為啥不放,給自己填填彩,貼上對聯紅紅火火的多好,在我們當地有個說法是家裡有人去世了才不能貼對聯,所以為了證明你們家沒人去世你也得把對聯貼上,我要過最傳統的中國年!


逸淇的胖胖媽


小時候很喜歡,每年臘月中旬左右,村裡就會有殺豬的,我們小孩子就會在邊上看,大人就會把豬尿泡還是什麼東西打上氣給小孩們玩。還有做豆腐的,記得每年我爺爺就會拿黃豆去做豆腐,一篦子一篦子的做,炸豆腐丸子,炸豆腐泡;臘月底還會去趕大集,買春聯,福字,買燈籠,那時候人會非常的多,特別熱鬧!臘月三十,一早就會糊上漿糊,拿著不用的椿箸,抹上漿糊貼春聯,各個院裡的大門上都會貼。煮熟餃子後要放鞭炮,放完後才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就會穿著新衣服到各家去拜年,晚上會有放煙花的,特別漂亮!

現在年味兒感覺越來越淡了,街上也沒人,不像原來不管大人小孩都會出來溜達,熱鬧了!


韓小果視界


我喜歡按傳統過春節,打掃衛生買年貨。若北京准許在城區放爆竹時,也買來放。這時放的看的都高興。我還保護著臘月二十三灶君昇天的做法。把灶君請下來燒了(實際上是換新的貼上),讓他昇天,說燒,實際是撕掉。但還買麥芽糖給家裡人吃。


Yuelaifa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春節的習俗也是不少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記憶:春節前,家長們忙著張貼窗花,對聯,福字。幫媽媽打掃衛生,和爸爸一起去買鞭炮,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團圓飯,包餃子,守歲。

而現在的年彷彿不像從前那麼熱鬧了,一家人坐在一起都盯著手機搶紅包,過年前也少了那麼些年味。過年的氛圍越來越平淡了。正如木心那首《失去的氛圍》中所描述的:

“從前的生活,那種天長地久的氛圍,當時的人是不知覺的。從前的家庭,不論貧富尊卑,都顯得天長長,地久久。生命與速度應有個比例,我們的世界越來越不自在,人類在滅絕地球上的詩意。失去了許多人,失去了許多物,失去了一個又一個氛圍。”

時代的發展使年味變淡了不少,我們失去了許多。不少同學可能連過年的習俗都記不全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習俗吧。

臘月二十三 祭灶

古代人們認為灶王爺要上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灶王,讓他上天說說好話,祈求家人平安。

臘月二十四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也就是打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一家人一起打掃屋子,準備辭舊迎新。

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趕亂歲

新俗,舊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會在臘月二十五下界考察民情,家家祭祀祈福稱為接玉皇。

臘月二十六 割年肉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人們往往在這一天裡準備過年的肉食,而這時的肉叫做年肉是因為農耕時代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 洗福祿

傳統民俗中人們會在這天中洗澡,洗衣,準備來年的新春。

臘月二十八貼花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天張貼年花,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臘月二十九祭祖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祭祖的儀式也就格外重要。

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守歲是大家都知道的習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聊聊過去的一年,想想未來的一年。

初一早起拜年給壓歲錢,初二祭財神過姑爺節,初三燒門神紙……

除了這些習俗,我國各地還會有不一樣的慶祝春節方法,比如華北地區有的地方通過踩高蹺慶祝春節,廣州地區的迎春花市……


韋氏天星風水


農曆365天的最後一天和來年的第一天,我們的祖先把它叫春節,春節是老祖先給我們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文化,例如:三十晚上守歲,一家人坐在一起總結一年的成績,一年的收入,還存在那些問題,制定來年的規劃和措施,給小孩壓歲錢,祝福小孩歲歲平安,又長大了一歲,這是大人對小孩的希望,也是對家庭的希望。養成一個良好的家風。打掃衛生由於平時工作忙,顧不上利用春節期間全面乾淨清理乾淨,也叫掃塵,掃除一切不好的東西,迎接新年的到來。爆竹聲聲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年年都有新的氣象,新的好收成,所以我最喜歡傳統的春節模式。


慈善老兵


喜歡!把中華民族傳統過年風俗習慣找回來,如祭祖,給父母長輩行禮。

五十年代童年時代盼過年高興極了,臘月初就盼,大年三十那天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年夜飯,可以吃到臘肉,雞肉,穿新衣新鞋。

初一早上就給爺爺奶奶叩頭,然後得到珍貴一塊錢,去買戲臉殼,蘿蔔槍,小關刀,轉糖餅,鏟牛牛與兄弟姊妹瘋狂的玩上幾天,玩個不知愁的天昏地暗。

過年期鞭炮聲不絕,一直響到正月十五過完。[呲牙][呲牙][贊][贊][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