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對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議?

有關幸福的事


要記住並不是所有老師都德才兼備,有教無類。在有些人看來,考試這是淘汰敗類,而那些敗類不需要尊重。“歸還戒尺”會不會讓學生受到更多傷害。(老師並非都是壞的,也並非都是好的。特別有些會意氣用事,並不是學生錯了,只是她們心情不好)


Edmond942


我兒子的班主任,動不動因為一點小事就把孩子劈頭蓋臉一頓罵,一點也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說他們班是“死”班,是最差的一個班,孩子被人罵告訴老師,她卻說,罵你你會少塊肉嗎?同學把他們全班的筆都扔了,老師就因為家長一句你針對我兒子,就不管那孩子了,他在班裡隨便欺負別人,這樣的班主任,有什麼資格做老師?我忍了她三年,真的,4年級趕緊換班主任,不換我就去找校長。


00不凡00


正常的,是應給課堂老師戒尺,俗話說自己教不了自己孩子,就讓別人教,要不要學校幹嘛。孩子不懂事關鍵是父母素質應響的,老師是糾正者,若老師沒有懲罰權,無法教出聽話的學生,(當然除了本來就懂事的孩子,也不否定個別老師素質低的),既然放給別人教,為何還干涉別人,還怕自己寶貝受委屈,乾脆自己教。現在的父母太弱愛自己孩子了,老師就算大聲點都不敢,想想我們這代是如何求學如何走幾公里幾十公里去學校,遲到了體罰,掃地,衝廚所…,不守日常規則的,一樣,就知道了!我感謝我當時體罰責罵過我的老師,至少在社會我懂得什麼是錯什麼是對,錯了就認就應接受懲罰,為什麼社會有那麼多霸座,違章的人還潑,無理取鬧,是教育出的問題嗎?還是家庭的問題?在校守校規,至於聽話不聽話父母應該負最大責任,連父母都不懂的道理,孩子怎聽?


用戶7243809360250


贊成此做法“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作為一線耕耘十二載的我談點自己的陋見:戒尺在課堂的存在它具有一定的震懾力,有一定的權威性。教育該有一定的懲戒力,現如今社會讓老師欲將不能了,孩子不敢說,不能說!記得剛畢業那會給幾個外國學生代課教中文,有個孩子由於前一天的生病,他作業沒有完成。在我檢查完其他學生的作業批改後,我很理解地告訴他“下去補上,注意身體!”我原以為我很人性的做法學生會感動,誰知,他當時提出來(他說的英文,中文意思大概就是)“老師,作業沒有完成應該懲戒,你不懲戒便是對我不負責任,是在放縱我!”我一時不知所措,因為面對比我高一頭的外國友人,與其說是學生,倒不如說是同齡。他從自己包裡拿出了一把作圖用的直尺,當著我的面在自己手上狠敲了五下(五道題),我拿起直尺在自己手上回了五下!至今,我和這個“學生”的關係還非常好!從那以後,我要求自己做榜樣,做楷模,凡事躬親示範,讓戒尺在我們身邊陪伴,因為那是權威的力量!


瀟湘司蘭


首先,現在的學生和原來學生不同了。

這和全國的教育環境有關。同時和家庭成長環境有關。懲罰學生,對學生的心理陰影更大。

其次,一旦允許懲罰,後果不堪設想。懲罰的度,無法用尺子來衡量。

每天上課的聽課的老師和學生數以億計!如何把控每個老師適度懲戒?一旦放開,教師就會用可以懲戒的理由來簡單粗暴解決學生問題!體現不了教師職業的偉大,智慧!

第三,懲戒只是一種發洩方式,不是教育方式!

從科學角度來說,在打孩子,罵學生的時候,教師的理性是欠缺的,頭腦發熱,說話和做事就會偏激!而這時,孩子學生也根本聽不進去!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當然,不能完全排除,也許會有一小部分,事後會思考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吾日三省吾身,日後改正!但這都是少數!

筆者認為,萬不能!教育需要智慧!尤其是對學生!


我是帥他媽


我贊成“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這不是一把戒尺給老師這麼簡單的事,它宣告著,教師可以管了,可以適當地懲戒學生了。

我們小時候上學時,講臺上都放著一個教鞭。教鞭教鞭,有教有鞭,一是為了方便老師上課時指引黑板,以此為教。二是為了震懾嚇唬學生,以此為鞭。

  • 也不知從何開始,西方教育理念滲透到中國,它極大地衝擊著舊有的中國教育理念。出現了一邊倒、一刀切的情況,此時教鞭消失了,開始提倡什麼賞識教育、精英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大行其道,我不反對搞素質教育,只是有很多借搞素質教育之風亂改亂治,帶來了很多弊端。

  • 我們沒有學到西方教育的精髓,只做表面文章。比如西方老師的授課方式,與學生相處融洽呀,老師坐在課桌上講課呀,學生回答問題不用舉手,也不用起立,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想說就說等等。結果人家西方教育的優勢比如創新思維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等我們沒有學到,卻把自己的規矩、對老師的尊敬都喪失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學階段,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處於形成階段,樹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玉不琢不成器,適當的懲戒是非常重要的。
  • 適合自己的國情才是好的,西方教育的優勢我們應當借鑑,但不能全盤照搬。最簡單的情況,西方國家人口多少,一個班上課的學生有多少,師生互動、聊天式教學都好實現。我們呢,一個班四、五十人,怎麼上課,誰想說就說,想走動就走動,老師斜著身子坐講臺上講課嗎?可行否?這不是亂班亂課是什麼?何談學習成績,保準連老師說話都聽不見,你試試就知道了。

實踐證明,西方那一套有點行不通,怎麼辦?及時彌補和更正,我們人多,教育就應以應試教育為主,選拔式教育,因為考試是目前為止唯一相對公正的競爭方式。素質教育呢為輔,我們看到,現在學校也適當增加了學生活動,興趣小組,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是一方面。

再一方面,西方的“打孩子犯法”傳入中國,弄的誰也不敢碰孩子一個手指頭,連家長也不可以。造成了無數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出現,國家堪憂,長此以往,中國的未來堪憂。

所以,我非常贊成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它能起到一定的教育震懾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無害。當然,教師也應該掌握好度,將懲戒和體罰區別開來,利用好戒尺和教鞭,還老師一個威嚴。


清泉梅子999


我家兩小孩在上小學,從來沒有體罰孩子的事情發生。這很好嗎,說明我兩小孩都聰明伶俐懂事知事?非也非也,我兩小孩可頑皮了,學習也是中等,不滿意不滿意。

這裡說一個現象,就是你買蔬菜水果,你是怎麼去挑蔬菜水果的?是不是專挑個大飽滿,看上去漂漂亮亮的那種外形的?大多數肯定是了,不要否認。

那商家也肯定知道了,農家肯定也知道了。那如果按照自然生長,長不出來,怎麼辦。那就會想各種辦法了,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種慣性。

體罰這件事也是一樣,古人說“嚴師出高徒”,可別小看這個嚴字,那可是包含了很嚴格的“體罰”的,戒尺更是必備之物。

古話有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也不是說說而已,那是真的棍棒相加的。

那也是一種慣性,大家都能接受。

現在不行了,經過“小皇帝”階段,再經過“快樂教育”階段,再經過“鼓勵式”教學階段,再到嚴厲打擊老師體罰學生階段。

當然,不是說快樂不好,鼓勵不好,但是,任何事物,隨著慣性走向極端,都是會出問題的。快樂到極致,也是一樣。

所以,個人認為,所謂的目前想 “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那是很不切實際的一種做法了。不符合目前的教育慣性了。

竊以為,還是家長先自個體罰自家孩子,“將戒尺歸還家庭,將戒尺交還家長”,來的更恰當


福和安


不怕二十年後學生用更大的戒尺打回來嗎?如果我是老師,我要把功夫下在講好課上。我記得初高中都有那麼幾位老師,教課教的特別好,主要是語言幽默,像講故事一樣,就把知識點都講清楚了。同學們都特別愛聽這些老師的課,誰都不調皮搗蛋。你講的平淡無味,學生畢竟是孩子,好動,但靠戒尺壓服學生是無能的表現。不如想辦法吸引他們聽你的課。實在提不高自己的講課水平,可以去聽聽別人的課,拜優秀老師為師,不丟人。


草原老鷗


堅決支持!由於生長的環境和所受教育不同,我們的孩子不適合放養,孩子小,明辨是非能力差,很多時候靠耐心說教的方法並不好使,打一次卻能夠記一輩子,打不是目的,打一次的教育作用,是能夠讓孩子受用終身的,不要過於溺愛孩子,慣縱是出不了好孩子的。西方的東西不是什麼東西都適用於我們的。


用戶9908851435778


現在“歸還戒尺”,晚啦!第一,人們已經形成堅定信念——教師不能“體罰”學生,連一句難聽的話都不能說!第二,沒人敢“接”這樣的“戒尺”,惹火上身啊!第三,法律對教師約束過多,而對學生縱容有加,教師不是法盲,更不是傻子。第四,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大家都認為學生不能動,那就別動,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教是教師的責任,學是學生的責任,學的好壞是學生的事,與教師無關,教師只要把應傳授的知識教過就可以了,只要不出現知識性錯誤,完全合格。這樣教師與學生互不相干,各安天命,相安無事,足矣!為什麼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好?一定要強學生所難呢?這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