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浦昕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於《論語·述而》。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別人在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



虛心請教,不恥下問,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韓愈在《師說》種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意思是指所聽到的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術各有研究方向。

我們不管學識多淵博,見識多廣大,總有我們不擅長的領域,這也是我們性格和興趣所決定的。比如有人擅長寫作,有人擅長製作,或者有人在生活和學習上有自己的技巧,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孔子這句話就是鼓勵我們要不恥下問,不要被自己盲目的自信而矇蔽雙眼!“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還有一句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同樣也很有價值,意思是別人的優點要學習,別人的缺點要摒棄,不能盲目學習別人要有分辨的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教導我們,要向別人虛心學習。


老許的音樂朋友


語言簡單樸素,飽含豐富哲理思想,是做人的至理名言。

此名句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虛心借鑑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道理簡單,但不一定完全理解其深刻意境,做到自覺踐行就更難了,我建議如下:

一、深刻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人生的意義在於幸福快樂,而幸福快樂是一種美妙的體驗,這種體驗必須通過學習來得來。比如,各種生活本領,比如各種人際交往本領,比如創造藝術與享受藝術的本領。因此,要熱衷於學習,要善於學習。

二、擇師的重要性。

首先要把為什麼要學,要學什麼,向誰學,這些問題弄清楚。事實上,社會上最不缺的是老師,最大的問題是你認別不出誰可師,不知道如何拜師尊師,如何有效地向老師學習。孔子在“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裡,就是要告訴我們,識師尊師學師的方法及道理。更可貴的是,孔子把這個道理從簡單的師生關係延伸到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把學校學習延伸到了工作生活中的學習。

三、要有健康的學習心態。

良好學習心態:一是謙虛,二是寬容,三是客觀。謙虛,就是放低姿態,你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求學,是沒人願教你的。如果你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你是找不到可師之人。如果你帶有有色眼睛學習,永遠學不到真學問。即便你碰到不良老師,你也可以對照著發現並克服自身的不良陋習。

(蔣榮清,2019.10.2)




學林金喜鵲


仁由人、二組成。人是我、二代表天地。我與天地同行。那麼這個仁字便是三人行的寫照。

天地仁愛有了人,父母仁愛有了我,我與我的外在仁愛我將擁有一個屬於我的世界。

仁是二人相愛,二人不愛分開便了,無所謂從善改不善。但是多了個產物便不一樣。二人相愛波及愛之結晶的是更多的愛,那麼這個結晶就會感到善。二人不愛波及產物,那麼這個產物就感到不善。而這個結晶或產物也會成為人之父母,那麼對善與不善就有了選擇的必要。

以仁為準則,那麼就可以斷判善與不惡。如同老師在旁指導。

我與天地同行是三人行。其中的關健是我也能為人父母,所以我只是三人行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固定的角色。因為其中的角色不固定,所以只能說是三人行。

特別要說明三人行不是去看別人善不善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老是看別人善與不善,不管動機是什麼,都是一種病態。


吳山野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過來就是:在你所接觸的人群之中,有的人身上必有優點,向其優點學習,當然也有缺點,我們可對照缺點,如果有而改之,無則加勉。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學習他人長處,例如教人謙虛,學習,修身!對於更加高深的意境就是,只要時刻保持謙虛學習的思想,將會是一種優秀的處世態度,生活中勿與人思想意識對立,所謂:“地低為海,人低為王”、“夫不與人爭,天下無爭”等異曲同工!

孔子主張:仁、禮,所以當人們想達到這種狀態,不得不學習、修身。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其一生都是在學習狀態中度過;其溯源就是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謙虛謹慎。做人做事心念不能跑偏,否則將是無用之功!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應該要有這樣的精神,不斷從他人身上學習長處,再摒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向一個優秀的榜樣靠近。



內在亦美


大家好,我是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點個贊支持一下。

為什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就要對全文了,全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就知道這句話的原因了。

首先我們體會一下字面的意思:三人行,其中一個有著優點的人,一個滿是缺點的人,還有一個自己。自己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對照著缺點讓自己規避或者改善自己可能產生和存在的缺點。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了。

引申出來呢,其中“三”是個虛詞,指的很多人,正好比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每個人都存在著這些那些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如果每天都參照著身邊的人,學習他們好的方面,避免他們犯過的過錯。我們每天都能夠得到進步。


伴讀書童952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且曾子與其父都是孔子的學生,曾子乃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並參與編制了論語。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被後世尊奉為“宗聖”。

三省吾身典故: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子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生是否學好?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恩,相信孔子在曾子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吧,最少學到了自省,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用現在的話來說,孔子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所以說能有這句話,曾子應該有不少的功勞。


其實我還好I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過來就是:在生活中你所接觸的人,身上必有優點,向其優點學習,當然也有缺點,若與自身缺點雷同,可對照而改正,無則加勉。

其核心思想是教人謙虛,學習,修身!再而更深的一層意思,若時刻保持謙虛學習的思想,是一種處世的態度,生活中勿與人思想意識對立,所謂:“地低為海,人低為王”、“夫不與人爭,天下無爭”等異曲同工!

孔子主張:仁、禮,所以當人們想達到這種狀態,不得不學習、修身。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其一生都是在學習狀態中度過;其溯源就是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謙虛謹慎。做人做事心念不能跑偏,否則將是無用之功!



自在茶社蟄伏


要我們多虛心向別人請教,不要驕傲自滿,因為這個世界人外有人,天外又天,而且每個人都有的的優點和特長,所以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啊,學無止境啊,這個世界我們要學的東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有的時候感覺時間都不夠用了。


感悟人生真諦666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是虛數,泛指多個人;焉是謙詞,意思是在其中;師是指值得效仿的人。整句話的意思是:多個人在一起行道,其中必定有人是值得我效仿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自己有的話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向人學習的精神也是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虛心學習十分可貴,更可貴的是他不僅以善者為師,而且還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充分體現了古代賢人的智慧。不僅是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對於指導我們待人處事修身養性都是有益的。


慎獨後半生


孔子做人謙虛低調啊,身為聖人也不狂妄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