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都有哪些亞洲國家走向消亡?為什麼?

文史磚家


二戰結束後至今,在亞洲大陸上產生了很多新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同時也有4個主權國家因為種種原因走向消失,按照消亡的順序,它們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錫金、南越、南也門。那麼,這4個國家都是出於什麼原因消失的呢?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成立於1958年2月,是由埃及、敘利亞、北也門三國聯合組建而成的聯邦制國家,面積約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7億,首都為開羅。三國之所以組建聯邦,是響應埃及總統納賽爾反帝反殖、統一阿拉伯國家的號召,目的在於共同促進阿拉伯國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英法等西方大國在中東、北非的影響,以及解放巴勒斯坦地區。



聯邦建立後,北也門始終保持其獨立國家的地位,而敘利亞雖然服從以納賽爾為首的聯邦政府領導,但對於後者在其境內強制推行國有化政策、解散所有政黨,並讓埃及人佔據自治政府幾乎全部職位的做法甚為不滿。隨著矛盾的加劇,敘利亞軍隊在1961年9月27日發動政變,次日便宣佈脫離聯邦而重新獨立。1962年12月,北也門也宣佈退出聯邦,至此阿聯正式解體。


錫金王國,是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內陸國家,與中國、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面積為7096平方公里,人口約60.8萬人,首都為甘托克。錫金在1642年左右建國,長期以中國的藩屬國形勢存在,1890年起淪為英國的“保護國”,直到1918年才獲得獨立。然而,錫金僅維持了29年的獨立地位,便在1947年淪為印度的“保護國”。然而,印度是個慾壑難填的霸道國家,它並不滿足對錫金的實際控制,而是想將其徹底吞併。



因此,從1950年開始,印度便強迫錫金跟它簽訂一系列極不平等的條約,逐步加強對該國的控制。1975年4月10日,受印度操控的錫金議會宣佈廢黜國王,並在4天后通過“全民公投”的形式,正式宣佈錫金併入印度。錫金被吞併後,流亡在美國的王子旺楚克一直向國際社會呼籲,要求他們向印度施壓,並幫助錫金恢復獨立,但沒有得到任何的響應。如此看來,錫金的獨立之路困難重重,註定遙遙無期。


越南共和國,簡稱南越,成立於1955年10月26日,位於今天越南北緯17度線以南,面積約17.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937萬,首都為西貢(今胡志明市)。南越的前身,是1949-1955年間存在的、以保大帝阮福晪為首、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對峙的越南國。1955年,越南國首相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保大帝后建立共和國,並自封為總統。



此後20年間,美國不遺餘力地支持南越對抗北越,甚至還直接派軍入侵北越,兵力最多時高達56萬。然而,美國的介入並未幫助南越消滅北越,反而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並因自己身陷戰爭泥淖而遭到國內的強烈抗議。為化解危機,美國於1973年1月同北越簽訂停戰協議,並於同年3月從南越撤軍。1975年5月,失去美國庇護的南越被北越消滅,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簡稱南也門,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南部瀕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北、東分別同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簡稱北也門)、沙特、阿曼接壤,國土面積為40萬平方公里,首都為亞丁。南、北也門本是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長期接受阿克蘇姆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從1839年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1934年,英國強迫也門王國簽署不平等條約,正式承認其對南部也門的殖民佔領。1967年,經過歷時5年的鬥爭後,南也門終於贏得獨立,並定國號為南也門人民共和國。南也門獨立後,宣佈擁抱社會主義制度,並奉行親蘇反美政策,是蘇聯在西亞最好的盟友之一。然而隨著戈爾巴喬夫的上臺,南也門開始遭到蘇聯的拋棄,不得不在1990年5月併入北也門。



由於南、北也門分裂日久,意識形態、經濟制度和社會發展水平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再加上政治上的權力之爭,導致雙方的統一基礎極為脆弱。1994年,原南也門領導人比德曾發動叛亂,一度建立“也門民主共和國”,但很快便被消滅。如今,南部也門要求獨立的呼聲依然高漲,尤其以祖貝迪領導的南方過渡委員會最為積極。南部也門是否真的會再次走向獨立?值得國際社會關注。


資料來源:《阿拉伯通史》、《阿拉伯國家史》、《列國志:埃及》、《列國志:敘利亞》


文史磚家


二戰前的朝鮮被分為今天的韓國和朝鮮。二戰後亞洲新增加的國家有東帝汶、新加坡等,二戰後消失的亞洲國家有錫金、不丹、南越南、也門共和國等


拉多B夢


最典型的要數南斯拉夫吧?


老西子4


琉球、錫金


外蒙海軍


琉球王國


阿西12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