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的,人挺聰明但學習成績極差,注意力不集中愛分神貪玩,自律差該怎麼辦?

塵埃82414


孩子聰明歸聰明,但是聰明不意味著能有好習慣,就如這個二年級的孩子,其實糟糕的成績恰源於家長忽略學前教育階段未重視好習慣培養,結果造成孩子缺乏秩序感,極容易丟失正在做的事的目標,因此,才看到孩子自律意識差的行為這一結果。

該怎樣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律能力差的問題呢?下面我給家長几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家長一定要在家裡擬定家庭規則,約束孩子隨意行為。

正所謂有規矩才能畫方圓,這規矩原指規和矩的合成,規是畫圓的工具,矩是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培養孩子也一樣,缺少了家庭規則,就沒有了規矩這一工具了,你靠嘴整天大喊大叫,根本無法讓孩子在內心建立起遵規守矩的意識。

第二,家長要清楚孩子為什麼愛動,以矯正孩子不良習慣。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期,從不會走路到蹣跚學步,再到自由奔跑,都是家長一路扶助和練習的結果。當孩子從行走和奔跑中感受到自由時,便會喜歡上這種感覺。但是隨著孩子進入課堂,需要由動態轉為靜態的專注,孩子這時卻靜不來,仍然需要家長來協助,讓孩子靜下來找到關注的目標。培養孩子靜態中的專注,實際上就是矯正孩子隨意愛動的不良習慣過程。

第三,家長要幫孩子找到專注的目標,鼓勵孩子做出色的自己。

孩子的專注能力養成,最初是從玩兒中體現,如自己在那玩組裝積木,看動畫片,看繪本等,你會發現孩子只要感興趣就會專注較長時間。隨著孩子進入課堂知識學習後,當孩子感受不到興趣時,就會不斷尋找其他目標,因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關注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好孩子,而這恰是小學生最不可缺少的一點,幾乎每一個兒童都想得到老師的喜愛。只要圍繞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好孩子要求去培養孩子專注力,則極容易讓孩子進入專注好習慣的養成了。

第四,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孩子建立遵守遊戲規則意識,再拓展到遵守紀律。

每個聰明的孩子都喜歡玩遊戲,而遊戲過程中需要遵守規則,對於缺乏家庭教育意識的家長來說,大都不懂這裡的秘密。那麼現在你不妨藉助遊戲本身教孩子遵守規則,讓孩子理解和體驗遵守規則下怎樣才能贏利勝利。既而再往遵守紀律方面類比引導,孩子就容易理解了。否則,別看你整天和孩子說要遵守紀律,但不一定能聽懂喲。

第五,通過時間量表統計,讓孩子看到自己做事毅力在不斷提高。

孩子在聽課或寫作業過程中,本身並不知道自己注意力保持多長時間。因此,需要家長平時藉助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來讓孩子一日生活建立起有節奏的規律。再製作一份時間量化統計表,就拿寫作業為說,每一項作業每天完成用時可以統計,所有作業都完成用時多少。通過時間量化統計讓孩子理解時間長短。再把怎樣減少用時方法教給孩子,則容易讓孩子有意去保持專注,以節省出時間來自由玩耍了。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分析和總結,希望家長能夠認真對比反思,看看你在這些年的育兒生活中,到底把哪些本該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內容忽略了,或者錯失培養機會了。那就不妨從現在開始,按著我給你的建議認真去做吧,相信你能看到孩子慢慢有積極的變化。只要你保持耐心,用你的毅力去陪伴孩子,把好習慣培養進行到底。


寒石冷月


今天除夕回答您的問題哦,先祝題主家寶寶開心成長,學業有成。下面進入主題:

我是楊老師,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教過6次二年級,題主所說的,孩子很聰明,但學習成績卻極差,除非該孩子每次在考試時故意不寫,否則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二年級處於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習的知識並不難,單單看學習成績分數是不能完全分辨出哪些孩子優異,哪些孩子偏差的。

這裡就要提到經常有家長跟我聊到的: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懶惰,不自律……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很聰明,上幼兒園就能背誦很多古詩了。還有的說,我家孩子上幼兒園時,一首兒歌看幾遍就會背了。

其實做老師的,接觸的學生特別多,能橫向分析出:每個孩子的先天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但是家長們在輔導孩子時,面對的只有自家的一兩個孩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很多家長對自己家孩子自身接收知識的能力是不瞭解的。孩子的學習真實水平,往往老師知道的更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建議在填寫中高考志願時,一定要諮詢老師的意見。

所以總結出下面兩個結論:

  • 情況1:孩子挺聰明,但是考試故意不寫或者瞎填寫答案,導致成績極差。那麼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才是目前的重點工作。

  • 情況2:孩子智力很一般,課堂上做不到注意力集中,易分神,這樣的孩子表象是:貪玩,不自律。

針對第2種情況的孩子,楊老師給出以下建議: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為孩子學習方面的不自律也是長期的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況且孩子目前在讀二年級,還是來得及培養的。

建議詳細的佈置每日學習任務,讓孩子形成學習上的慣性動作。

現在二年級孩子們的家庭作業不多,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晚上在家的時間如何安排,我想: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適當的給孩子佈置一點小任務,在佈置任務的時候,提前查看一下孩子最近的學校作業質量情況,最好做到針對性補差,來佈置適合他的作業。不能僅僅一句:看書啊,寫作業啊等比較籠統的話語就把孩子打發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夠,需要我們給他更加具體的指令。如:複習一下今天學習的生字詞語、看一遍課堂筆記、拿出數學以往錯題回顧一下、背誦一首古詩詞等具體點的任務,要做到有佈置有檢查。

像現在正處於寒假期間,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安排每日學習計劃。有安排有檢查,自律就成功了一半。

2、幫助孩子尋找好的學習方法。

督促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作業,及時預習和複習。楊老師認為預習更為重要,認真預習的孩子,上課時準備充分,常常會受到老師的表揚,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孩子也會獲得成就感。

3、做好孩子的榜樣。

一個自律的孩子往往有一個自律的家長。孩子在家學習時,儘量保持家裡安靜,不要看電視、玩手機、帶朋友來家裡聚會。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是最長的,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行動上去默默影響他,要比你家長跟孩子苦口婆心地講大道理強太多。


我是楊老師,與你交流教育心得,歡迎留言評論。


小語楊老師


孩子小學二年級,人挺聰明,學習成績極差,注意力不集中愛分神貪玩,自律差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一年級,孩子現在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我從3點與大家分享我家小故事。

1、純粹的知識:我家孩子入學後,第一次月考,我問了幾次他的成績,他都以老師沒有說為由,回絕我。就此我開了一次家長會:孩子不主動告知成績,日後,誰都不可以問。我也經常對孩子說,考試成績是檢驗你階段性學習的成果,並代表你辛苦學習的結果;成績單的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績單背後的知識。只有純粹的知識才能給孩子帶來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2、閱讀習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建議孩子每天閱讀30分鐘,原因有兩點,一、在所有學科內,語文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它是需要日積月累,而閱讀恰是積累詞彙最好的方式。二、閱讀也是訓練孩子注意力方法之一,家長培孩子安靜的親子閱讀,既能培養親子關係,又能積累孩子知識儲備。

3、自律的養成

好的習慣都需要堅持才能養成。自從孩子上學,我要求孩子每日閱讀,堅持100天。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醒來說:我今年還沒有讀書,沒有讀英語,我的感覺去。我當時特別的感動,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不斷的堅持,堅持久了就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把孩子變成一個自律的人。


孩子們的朋友


做數獨,練舒爾特方格,不愛練你逼著他練,一個月大進步。我兒子屬於相當聰明的,但是一二年級成績說也可以吧,但是是我輔導出來的,每天老師講45分鐘,回家我得講一個半小時。老師不知道咋回事,還以為我兒子不聽課照樣學得會。二年級下學期他加入學校數獨隊,我逼著他練習,經過一個暑假之後老師都誇他上課進步多了,後來我又讓他練舒爾特方格,現在學習我已經不怎麼管了。這次單元測驗語文全班第一,數學年級第二,英語也是滿分。當然訓練注意力還有很多其它方法,就不一一說了,這兩樣如果實在做不了,你也可以練練其它的,網上有很多方法。


昨天今天明天500


小學二年級,已經可以做到自主學習了!因為基礎已經打好了,包括如何查資料,如何查字典等等!但如果仍然還是做不到自主學習,那家長就需要注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了!

愛分神,自律性差,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在前面的回答中,我都介紹過!

第一,沒有時間觀念:做任何事情都是隨心而為,想做什麼做什麼。不知道時間為何物,父母也沒有給孩子做一個明確的時間計劃,也沒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範。

第二,家裡的誘惑太多:遊戲,電視,抖音等等,父母沒有給孩子限制時間,即便有做,也只是做做樣子。孩子不聽,也就聽之任之。

第三,沒有成就感:在家裡,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包辦,孩子除了學習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而在學習上,做好了,父母也不加以誇讚,讓孩子覺得沒有任何成就感!

那這麼聰明的孩子,家長應該應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呢?

(1)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這一點非常重要,建議各位家長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同時也制定一個獎懲制度表!當然,這類事情,不要直接強加給孩子,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只有孩子參與了,他才會認真執行!

(2)家長多陪陪孩子:這裡所謂的陪孩子,不是和孩子一起坐著各做各的事情,而是和孩子一起玩兒遊戲,可以一起玩舒爾特方格,蘿蔔蹲,數數字等等,幫助孩子提升反應能力和專注力(這類訓練,必須長期堅持,否則很難有效果)

(3)多誇讚:儘量用事實去誇獎孩子,孩子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的,他們需要家長的肯定,同時也很享受家長的讚美。但是不是非常“虛偽”的誇讚,比如:你真棒,很厲害了,還不錯等等,家長必須用事實說話,比如,今天你的房間很整潔,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今天媽媽一叫,你就馬上洗手吃飯了,非常棒等等

(4)減少孩子的電子遊戲時間:孩子喜歡玩電子遊戲,無非是能電子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或者陪同孩子玩遊戲來減少孩子的電子遊戲時間。

任何一個辦法都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但是教孩子,前期肯定都是非常辛苦的,等孩子養成習慣,家長就無需費心了。就像我接觸過的一個孩子,一二年級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字體練習等等,非常辛苦,但三四年級基本就不需要再管孩子了,她自己已經養成了習慣!

很榮幸能回答此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觸動!如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


學子成長計劃


小學二年級的,人挺聰明但學習成績極差,注意力不集中愛分神貪玩,自律差該怎麼辦?從問題中可以顯而易見,這位小學生聰明、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自律性差、學習成績極差,除了最後一點之外,其他幾乎是所有小朋友的共性,也是困擾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


筆者先來分析一下成因:

1、好動症。好動症也叫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或“輕微腦功能障礙”,大多在7歲以前起病,以多動為外在表現,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及不易保持為主要特點,並伴有情緒改變及學習障礙。這是一種疾病,需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2、壞習慣。缺乏自律的孩子是一種行為性養成習慣,主要誘因是家庭嬌慣縱容或者家庭教育缺失所致;集中表現是孩子情商低下,自控能力很差,貪玩、好逸惡勞、不愛學習、隨心所欲、不願受任何節制與約束;改變起來有較大難度。


筆者給出三個整改建議:

其一、確定是好動症。家長不要諱疾忌醫,也不必若無其事,思想上要鄭重其事起來,要相信科學,積極配合醫生給孩子治療。現代醫學的發展,孩子的好動症是可以治療痊癒的,家長必須要有信心。

其二、樹立科學育兒觀。在把握幼兒生長髮育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家長還要積極加強學習別人的先進家庭教育經驗和方法,結合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正確教育理念和方式。

其三、及時糾正偏差。人都會犯錯,家庭教育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難免會走些彎路、付出些代價,這並不可怕;問題關鍵是,家長要能夠及時認識到錯誤,並且高效地改正錯誤,不要一錯再錯下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及時有效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更重要!既然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自律性差等問題,那就要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地抓緊整治,讓孩子快速地轉變過來;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家長首先把自己轉變過來!


自在人生wub


“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這些話很耳熟,很多父母用這句話來自我安慰,卻不用心好好尋求幫助孩子的辦法。我的孩子也曾是倒數的學渣,現在上三年級,已經能達到中等生的水平。我是這樣來幫助孩子的,分享一點切身經驗,希望能幫助你。

注意力不集中這樣做

學習成績的好壞跟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通常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都是特別專注的。我先帶孩子做舒爾特測試,發現孩子的專注力確實不好,容易分神。針對他的學習類型,購買了一套線上的專注力訓練課程,這套課程操作簡單,每天只需要5分鐘,符合兒童心理學特點,從視覺、聽覺等方面來綜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平時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與之類似的親子游戲,比如:找不同、連線、蘿蔔蹲、撲克牌等等。

我在陪孩子做專注力訓練的同時,還在生活和學習上做了如此調整:

1、孩子寫作業之前將書桌清空,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拿走,減少讓孩子分心的東西。

2、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不去打擾,定好鬧鐘,25分鐘休息5分鐘。

3、帶孩子發現學習中的樂趣,做喜歡的事情就會很專心。

4、飲食上少吃一些大魚大肉,多吃素菜,葷菜吃得太多容易心浮氣躁。

5、多鼓勵和支持。

6、鍛鍊身體,尤其是跳繩對專注力的提升特別有效。

經過半年的專注力訓練,孩子現在上課基本能坐得住,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

自律性差這樣做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就是講一群科學家,給一群孩子每人一塊棉花糖,如果孩子能晚點吃,就能得到雙倍。有一部分孩子迫不及待地就吃了,另外一部分孩子卻堅持到了最後得到了更大的獎勵。這些堅持到底的孩子,就是自律性比較強的,長大了也在各自領域裡取得了成就。

想要訓練孩子的自律性,就得從以下幾點做起:

1、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等一會。

2、及時點贊,孩子有了任何進步,立馬給予反饋。

3、以身作則,家長做榜樣,讓孩子看到自律帶來的好處。

4、成功激勵,當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更加自律,形成良性循環。

總結

孩子是白紙,發現問題,家長就要有針對地去幫助孩子。從一點一滴做起,假以時日,孩子的進步會讓你大吃一驚。專注力和自律力的提升是個漫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恆心、愛心和耐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的麻煩點個贊!


輕煙說育兒



看到題主對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狀態描述以及所提問題,我一下子便想起了我國古代的一位天才少年,他的名字叫方仲永。方仲永小時候到底有多聰明呢?長大以後又發展得怎麼樣呢?各位條友請聽我慢慢道來。


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曾以《傷仲永》為題專門寫了一篇文言短文,向人們講述了方仲永的故事。

話說宋仁宗明道年間,在江西的金溪縣有一農戶,養了個男孩子,名叫方仲永。五歲那年的某一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喊著向父親討要筆墨紙硯,這讓他的父親大感意外,因為在此之前,小仲永是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的。看到孩子哭要得厲害,父親只好向附近人家借來文房四寶交給孩子。孩子很高興,提起毛筆就在紙張上寫下四句詩,還像模像樣地題寫了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不但文從字順,內容傳遞的也是滿滿的正能量,比如孝敬父母,家族團結什麼的。父親見了,更是驚喜不已。於是便得意洋洋地拿著小仲永寫的詩到處顯擺,鄉里的秀才們也是一個個爭睹為快,嘖嘖稱奇。打那以後,別人要小仲永寫什麼,他立馬就能寫出什麼,而且寫出的東西,既有文采,又有道理,頗為值得欣賞。後來不只鄉里,連整個縣裡的人都知道有這麼個神童了。漸漸地,大家甚至對小仲永的父親也都刮目相看,禮遇有加了,還有的人開始花錢請小仲永作詩。見到白花花的銀子,小仲永的父親似乎一下子抓到了一個發家致富的好機會,於是天天帶著小仲永在縣裡到處拜訪,以求取酬勞,至於讓小仲永讀書學習的事,則完全拋諸腦後。



對方仲永這個神童,王安石也是早有耳聞。有一年,大概是在方仲永十二 三歲的時候,王安石隨老父回家省親,在自己舅舅家裡正好見到了以前未曾謀面的少年方仲永。為了檢視這個神奇少年的才情,王安石就當面叫他寫一首詩。方仲永的詩寫好後,王安石拿起一看,覺得有些名不副實。又過了七 八年,王安石從揚州再次回到了家鄉。當他向舅舅問起方仲永的現況時,舅舅回答說:“他已經跟其他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為此,王安石評論說:“仲永的聰慧是天生的。他的才氣,本來遠勝於一般有才能的人,最終卻成為一個平庸的人,這是因為他後天受到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所致啊!"



方仲永的成長經歷和王安石對他的評價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無論天資有多麼聰明,後天的學習如果不跟上,終將難成大器,甚至一事無成。現在有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就是我們的家長几乎無人不認為自家孩子很聰明,那怕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依然看法不改。更要命的是,放仼孩子的學習,不捨得對孩子嚴加管束。結果這些所謂的聰明孩子,往往因為有一點小聰明就恃寵而驕,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對於這樣一些不刻苦努力去學習的孩子,學習自律性差的孩子,我們的家長千萬不要沾沾自喜於孩子的小聰明,對孩子的學習一定要嚴加管理,不能有任何鬆懈。等到孩子慢慢養成不愛學習的臭毛病,最後積習難改,一切都悔之晚矣。



張藝黃岡


這一道題又建了一個比較神奇的論斷,挺聰明,但是學習挺差。

其實我們知道,聰明的人從來就是知道學習的人,既然聰明又不知道學習,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推論說明,根本就不是聰明,而是一種我們所謂的小聰明。

對於這樣的孩子,有三個建議,你可以稍微看一看。

首先發現孩子為什麼不學習,大多數孩子不學習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基礎知識太差,他沒有方法通過基礎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這種情形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也是這個樣子,如果我們有些知識不會,我們又沒有辦法通過一種階梯狀的學習來完成自己學習新知識,那麼大多數人都會主動放棄學習。

其次我們要發現一下,是不是家長過於溺愛,是不是學校老師對於孩子的一些關心不夠,或者對於孩子的注意不夠,如果是這種情形的話,家長應當抓緊改變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也應當主動和學校瞭解一下,瞭解一下老師對待孩子的一些態度,出現問題抓緊解決,避免孩子在不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

最後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他的朋友環境,很多時候一個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周圍的小夥伴影響,如果出現這種情形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想辦法去改變孩子的小遊戲團隊,想辦法改變孩子學習的一個環境。

總之真正聰明的人是喜歡學習的人。


宜城老師


這個問題是家長普遍比較苦惱的問題。孩子感覺腦筋挺聰明,學東西也比較快。但是就是無法安靜地學習,心裡面總是想著玩,無法控制自己。


這類問題,實際上是當今孩子的一個普遍問題。主要源於缺乏秩序感,生活中的行為也不是很有一致性。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平時的誘惑太多

現在的孩子,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很多東西都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對比之下,課本就沒有辦法做到那麼“有趣”了。

相比於電視,遊戲,玩具等,課本顯然先得枯燥很多。如果孩子小時候過多地玩樂,沒有培養“靜功”,那麼一旦到了學習的時候,孩子就無法集中注意力。

2、平時得到太多欲望的滿足,而學習則顯得枯燥

延遲滿足是一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特別對於學習來說,屬於一種延遲滿足。學習不像是打遊戲,可以馬上給你打分,可以很容易看出效果。學習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而且還可能有挫敗的感覺。而遊戲,一般設計得比較簡單好操作。即便是有難玩的遊戲,孩子也可以馬上換一款自己能夠適應的遊戲。但是學習不一樣,你必須要學這門學科,不喜歡也得學好。


3、孩子平時缺乏秩序感,順著自己的感覺走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被寵著,很容易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即便是父母平時試著規範一下孩子,也往往因為有事情要忙而選擇妥協。

比如你剛好準備去做飯,結果孩子哭鬧了,很多家長可能就會給孩子看電視。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哭鬧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還有就是孩子不吃飯,大人往往為了孩子的健康,追著孩子餵飯,生怕孩子餓著。結果就是養出一個依賴大人的孩子,喪失了基本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下面我給您提供一些建議來改善孩子當前的情況,供您參考:

(一)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從生活自理開始

必須明確的是,如果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那麼ta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這就要求家長要明確孩子在平時哪些事情是必須自己做的,需要孩子對自己負責起來。

比如: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自己吃飯,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收拾玩具等等...

其次,家長需要讓孩子為家庭做一些貢獻,通過做家務提升孩子的責任感。現在的孩子普遍有“理所當然”的心態,覺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需要讓孩子通過勞動來提升責任心。這個可以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但是一定要堅持。

比如每天吃飯的時候,孩子需要拿碗,為家人盛飯;打掃衛生;倒垃圾等等。

(二)教會孩子自己獨立寫作業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教會孩子如何按照順序寫作業。最好是給孩子一個作業記錄本,讓孩子按照本子上的記錄寫作業。如果老師是把作業發到手機上,家長可以把作業花幾分鐘抄寫下來給孩子。

如果遇到不會的作業怎麼辦?先空著,等到最後一塊解決。一開始如果孩子連題目什麼意思都不懂,怎麼辦?家長可以先和孩子把所有的題目先看一遍,瞭解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沒有理解的。預先把題意給孩子說一遍,然後讓孩子自己開始寫作業。


(三)家長減少嘮叨和批評

一開始的時候,家長免不了會不滿意孩子。有時候你會覺得ta做作業太慢了,有時候你會覺得ta錯誤率高,有時候你又會覺得ta怎麼那麼多題不會。

請切記保持耐心,不要輕易地批評孩子。而是實事求是地指出ta到底哪些地方沒有做好,並且及時肯定孩子進步的地方。給孩子信任感,告訴孩子你相信ta能夠獨立完成。

自律培養需要一個過程,而關鍵在於家長對孩子的耐心與信任。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把問題擺出來,引導孩子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辦。讓孩子參與到制定計劃中來,可以提升孩子的參與感。不要讓孩子感覺是你在逼著ta,而是讓ta覺得你是在幫助ta。

(四)平時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行動

不管孩子在做什麼,只要不是危險的情況下,家長都儘量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指令,不要打斷孩子。很多家長在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總會給孩子一些指令,或者是想喚起孩子的注意。實際上,這會影響到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五)讓孩子回憶一件完整的事

讓孩子通過回憶,描述一件事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家長可以就一件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講一講。比如一次活動,一個手工作業,一件孩子感興趣的物品。讓孩子試著描述完整,儘量地說一下。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有順序的表達,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次序感的培養。


(六)讓孩子給你當小老師

有效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是讓孩子有成就感。而孩子感覺自己和大人一樣的時候,ta會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家長要抽出時間,讓孩子給你當小老師。如果你發現孩子錯題比較多,而你反覆提醒也不見效果。那麼,試著讓孩子當老師去幫你這個“學生”檢查作業,效果會非常好。

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今天媽媽當學生,你當老師,你來批改作業好不好?

然後你把題目故意做錯,如果孩子能夠發現你的錯誤,實際上相當於加深了一次印象,而這種印象,將會非常深刻地印在腦海中。這也是孩子意識的一次提升,因為ta有了一個思維上的刻痕,對這類題就有了明顯地感知。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方法,希望能夠給您帶來一些啟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