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裡的“線上課程”多多益善?快來看看老師怎麼說……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延遲開學,“空中課堂”隨之開啟,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網上課程豐富多彩,如何選擇,有老師提醒關鍵在引導。

假期裡的“線上課程”多多益善?快來看看老師怎麼說……

  宿遷市清華中學高二學生孫偉最近接到學校通知,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學習。“有數學、語文、外語、地理、化學、物理,我們現在是以複習為主,一般都是6點40起來打卡,打完卡進入早讀。”

  清華中學趙志剛老師介紹,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完成打卡、佈置上繳作業、批改等,平臺根據不同學科提供習題、視頻資料。“比如說我是教數學的,讓他們去複習前面所學過的內容,我覺得這個效果還是可以的,至少他們在家不會荒廢時間,額外地去看一下網上的資源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假期裡的“線上課程”多多益善?快來看看老師怎麼說……

  從線下轉為線上,對老師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如皋中學高一生物老師袁愛紅說:“2月3號起網絡授課,這兩天我親身體驗,感覺就是五個字‘痛並快樂著’,痛的是要在家制作PPT,要學會錄屏,克服各種各樣的技術的困難。樂的是自己學到了新的技能,更加能為孩子們服務,沒有耽誤他們什麼,我們和孩子們一直在一起。”

  不僅學校,教育部門也通過了豐富多彩網絡課程,比如江蘇省教育廳推出“名師空中課堂”,其中針對高三、初三學生提供各門學科的複習學習,學生不出門也能聽到來自南師附中、南京外國語學校、錫山高中等名師的授課。針對小學生主要是科學、體育線上課程。張家港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陳潔平說,這種打破校際的“空中課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不僅僅是城市的學生能夠利用在線教育、空中課堂。農村的學生,面對的資源是一樣的,授課的都是一些名教師、特級教師。從學生的接受來看,可能有差異,但是教育面上來看,你只要去觀看,那麼肯定是平等的,公正的。”

  與此同時,不少培訓機構把原本的線下課程改為線上課程。徐州三年級學生多多說,原本父母給他報了作文、寫字、跆拳道等課程,不過受疫情影響,這些課程全部暫停,改為網絡授課。“我非常喜歡這種上課方式,和在教室裡上課不一樣,雖然我沒有和老師同學坐在一起,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交流,老師可以提問,我和同學一起討論。”

  相比起孩子們對新興教學方式的好奇、歡喜,家長們則冷靜得多。多多媽媽張女士說,能讓孩子在正式開學之前先找到學習的節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至於學習的效果,我覺得和在教室裡跟著老師上課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就在本週,一些培訓機構也聯合聲明,為學生提供免費線上課程。小錢是南京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從這周起,他每天都會準時打開電腦,和全國的小朋友一起上公益網課。課程很豐富,從語文、數學、外語到圍棋、科學、編程等,一節課40分鐘。“自己可以預習蠻好的,但是也有不好的,比如編程的時候我也有不會,我就問不了老師。”

  課程雖然很豐富,卻讓錢媽媽開始擔心起來。“他是從4號開始上網課的,每天都嚷著要學,時間長了,作為家長還有擔心,長時間對著電子產品,視力容易不好。另外我也陪他上了幾次課,和學校教學相比,還是比較簡單泛泛而談,知識點是否掌握都差了一些。”

  對此,張家港梁豐小學特級教師陳惠芳認為,目前各大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網絡課程,可以實現在家學習。不過,部分網絡課程因為缺少反饋,家長為孩子選擇時不能盲從。“如果遇到不懂的,全國這麼多學生,你問的問題不一定得到名師的指導。你就應該記下來,問老師,或者再認真聽一遍,可以問自己的任課老師。”

  宿遷市清華中學趙志剛老師也建議,雖然平臺上提供了免費的學習資料,有些沒有按照知識點進行系統劃分,容易陷入誤區。尤其一些低年級的學生需要父母的引導。“網上的資源比較多比較雜,他們也很難找到有針對性的東西,就拿數學來說,網上的題量是很多的,雖然學生在家時間長,但去做這些題目的話,效果不是很明顯,需要根據學生日常的反饋和表現情況,去指定學生做哪些題目,針對性去練習,我覺得這樣的話效果會比較好。”

  更多詳細報道,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